首页期刊导航|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郑强

双月刊

2095-4735

qlsfxyxb@sina.com

0531-86401225;86593012;86593055

250013

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36号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QiLu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跨文化交际概论》若干问题商兑

    左鹏军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跨文化交际基本理论、汉语国际教育基本观念和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来看,作为"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系列教材"之一、吴为善、严慧仙所著的《跨文化交际概论》存在一些值得商榷探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书的结构设计与内容安排方面的欠妥当或不合理;二是某些学术立场和学术观点的不恰当或不准确;三是教材话语方式和语言表达的不清晰或不规范.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不影响该教材的总体水平、价值地位和在对外汉语或国际中文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范围与使用效果.本文予以提出并进行讨论,希望能对该教材的编著者和使用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跨文化交际概论》结构与内容立场与观点话语与表达对外汉语

    新时代青年榜样教育的发生机理和实效提升路径

    彭小兰赖洁儿
    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复杂多样的智能社会环境,当前青年榜样教育依然面临着榜样角色期待与角色形象错位、榜样教育供给与需求失衡、榜样教育投入与产出差距以及榜样形象与榜样效能不符的挑战.批判借鉴社会学习理论,重点论证榜样认知、榜样认同、榜样模仿和榜样行为四个关键要素在青年榜样教育发生过程的功能与作用,图式化呈现青年榜样教育的发生机理.从建构主体间性思维、确立供需均衡思路、践行知行合一理念以及描摹共生图景四个方面探究青年榜样教育实效提升路径.

    新时代青年榜样教育发生机理实效提升

    基于资源编排理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以闽江学院转型发展为例

    徐光徐晨晰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问题,立足资源编排理论视角,构建了应用型本科转型机制理论框架,该框架包括转型要素、转型阶段两个部分.转型要素包括资源、环境、主体、制度四个方面;转型阶段包括资源获取、资源整合、资源利用和资源优化四个阶段.通过闽江学院的案例分析,把理论具化为明确定位、深化融合、突出应用、循环优化四方面的转型措施.拓展资源编排理论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领域的应用,同时也在实践上为地方性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提供有益参考.

    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资源编排理论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职业院校课程数字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张芳官展聿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数字化评价体系构建情况,选取在线课程数据样本,重塑基础课程"三化"属性,更新三级指标体系,最终形成"四结合"的课程数字化水平评价机制.采取直觉模糊层次熵权法(IFAHP)等方法,构建职业院校课程数字化教学质量评价模型.通过得到不同层次的偏好矩阵与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数据加权与整合,实现定量评价结果,有效评价数字化教学质量;通过反馈健全信息化培训机制,完善课程数字资源库更新基础设施,促进交流学习,增强数字化教学意识,参与数字化教学实践等方式,最终在教学管理层面进行修正.

    职业院校数字化教学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质量提升路径探索

    尚文月朱伟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中,"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高校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对"形势与政策"课程设置与发展的必要途径、必然趋势、必然要求进行深入分析,从"讲授内容""授课人员""教学方式""评估标准"等角度审视并反思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困境与不足之处.同时,聚焦课程的专业性、系统性、实用性,从师资队伍、课程改革、课程资源建设三个方面分析探讨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质量的有效路径,切实解决"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存在差距""学生主体参与度不高""教学改革滞后""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推动高校思政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推动课程教学的改革工作,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形势与政策课程质量思政数字教育协同联动

    沂蒙红色歌曲融入当代高校课程思政研究

    桑潇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歌曲印证着革命奋斗历程,承载着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沂蒙红色歌曲诞生于沂蒙革命老区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展现出深厚的思想性、深远的教育价值和丰富的艺术色彩.沂蒙红色歌曲创新了沂蒙精神的传播载体,对高校党史教育具有传承与引领作用,也为大学生价值观培养提供思想条件,对于高校课程思政具有不可多得的教育价值.高校要通过推动沂蒙红色歌曲融进高校教学系统、融入多样化校园活动、引领思政教育网络阵地等途径,让沂蒙红色歌曲真正融入课程思政实践中.

    课程思政思政教育沂蒙红色歌曲高校

    教科书评价中学生主体性参与的缺失与回归

    陈月婷李晓华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生参与教科书评价是教科书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现实诉求.教科书评价中学生主体性参与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价值.我国在推进学生参与教科书评价的过程中存在学生主体性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未参与、被动参与和形式参与三个方面.为了实现教科书评价中学生主体性的回归,需落实学生的评价权力,提供主体性参与的实践场域;强化学生的评价意识,加强主体性参与的意识引领;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激发主体性参与的内部动力.

    教科书评价学生主体性参与

    新课标导向下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有效性探究——以录像课数据分析为例

    田晶王盈张昕妍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提出的理念和要求,基于课堂观察分析法,采用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等级量表,整合了弗兰德斯语言互动评价指标和S-T分析法,形成编码体系,通过数据采集的方式对体育录像课进行分析,将课堂教学的经验分析与量化研究相结合,对教学行为和实施效果进行双向互馈,找出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处理、教学过程实施中教学效果方面取得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教学的有效建议.

    新课标体育教学数据分析

    "前身邺下刘公干"现象考释

    刘洪强刘翠红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小说《玄怪录》中县吏顾总生前为刘桢;同时代小说《纂异记》写刘桢、谢庄与鲍照同游;北宋黄庭坚在诗中写下"前身邺下刘公干";清初魏耕认为"前身知得是刘桢";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甄后》写刘仲堪是刘桢后身.这些小说、传说或诗歌构成饶有趣味的"前身刘公干"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刘桢才气过人,后世人们对他很敬佩;二是刘桢离经叛道,人们对他很好奇;三是刘桢创作优美,人们喜欢他的作品.

    刘桢顾总黄庭坚魏耕甄后

    《三国志演义》批评曹操形象的小说化书写——以其"喜""笑"为阐述中心

    吴思淇邓雷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曹操奸雄形象的生成有其历史性过程,由正史到小说,再到小说内部不同版本,对于曹操"喜""笑"的关键情绪书写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呈现的客观变化,是曹操形象逐渐小说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是小说创作者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敏锐的结合.小说通过叠合、增删和衍生等方式,使曹操的"喜"与"笑"比正史书写更具备曲折与戏剧的一面,也展现曹操喜怒无常的奸雄个性.

    曹操《三国志演义》小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