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范存礼

双月刊

1673-7644

xuebao@sdjzu.edu.cn

0531-86367365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临港开发区凤鸣路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山东建筑工程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类季刊。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贯彻“双百方针”,提倡创新求实学风。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为促进建筑类学科发展、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培养高科技人才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爆炸冲击波下地应力对岩石裂纹扩展的影响

    李晓静韩雪瑞张向阳刘宇轩...
    1-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地下工程深度的增加,地应力对爆炸引起的断裂影响不容忽视。为了探讨地应力大小和方向对岩体爆破的影响,文章以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程序LS-DYNA和颗粒流程序(Particle Flow Code,PFC)相结合的爆破模拟方法研究了爆炸冲击波下地应力对岩石裂纹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轴等压应力对岩石近场裂纹的影响较小,而对远场裂纹发育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单轴应力条件下,与应力垂直方向的压缩效应得到增强,而拉伸效应受到抑制,应力垂直方向的裂纹数量远小于平行方向的。

    岩体爆破离散元数值模拟裂纹扩展冲击波

    火灾后正六边形孔蜂窝组合梁受力性能研究

    吕俊利齐雪婷高青松李汝凯...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火灾后蜂窝组合梁受力性能研究可为建筑结构受火后的加固修复提供重要依据。文章通过两个火灾后正六边形孔蜂窝组合梁的静力加载试验,分析了不同开孔率的正六边形孔蜂窝组合梁的破坏形态和承载性能。结果表明:火灾后正六边形孔蜂窝组合梁在正弯矩作用下会发生弯曲破坏,临近梁端的第 3 个孔压缩变形较为严重且两侧钢梁腹板局部屈曲,两加载点之间板顶混凝土破坏严重,钢梁上部板面出现纵向贯通裂缝;开孔率是影响火灾后正六边形孔蜂窝组合梁极限承载力的重要因素,相较于开孔率为 70%的蜂窝组合梁,开孔率为60%的蜂窝组合梁的极限承载力和延性分别提高了 20%和 35%;所提出的正六边形孔蜂窝组合梁受火后剩余承载力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

    蜂窝组合梁火灾后静力加载试验开孔率受力性能

    平臂式塔式起重机自振周期计算方法研究

    韩志聪郭兵李加敖石言民...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式起重机的自振周期是其基本属性,关乎风振动力系数的选取,影响风载荷及其对塔身偏移的计算。文章以永茂 5513 型塔帽式和中天 6513 型平头式塔式起重机为例,简化塔身的刚度简化,将塔式起重机简化为单自由度模型,推导了自振周期简化公式,对比分析了现场测试和有限元模拟结果,验证了该公式的可行性,并引入考虑塔机质量分布影响的修正系数,修正了其简化公式。结果表明:塔式起重机自振周期简化公式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自振周期吻合较好,在粗略计算塔式起重机自振周期时可以使用该简化计算公式。根据有限元模拟结果,给出了塔式起重机自振周期简化公式的修正公式,并给出了塔帽式、平头式塔式两种起重机修正系数的推荐值及线性内插公式。

    塔式起重机单自由度模型现场测试自振周期修正系数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成因研究——以华东地区为例

    孙家坤姚慧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关键成因及其关联性,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为此类事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文章收集 2012-2021 年间华东地区的 145 份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调查报告,基于文本挖掘进行结构化处理,识别出 25 项成因要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借助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构建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成因关系网络,分析了整体网络密度、个体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以及核心边缘结构。结果表明:主体责任不落实、防护措施不到位、监督检查不力、现场管理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防护用品使用不当等 7 项要素是高处坠落事故中的关键成因,可将其作为建筑施工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控重点,以减少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高处坠落事故建筑施工社会网络分析文本挖掘关键成因

    基于正交试验法的太阳能复合热水系统优化

    王强田佳琪尹梓壮李鹏...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生活热水能耗,实现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供热水系统的高效节能运行,选取济南市某高校学生宿舍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供热水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瞬时系统模拟软件搭建了系统仿真模型,并采用无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法,分别以全年系统性能系数和太阳能保证率为优化目标,优化了太阳能集热器面积、集热器倾角、热泵制热功率及水箱容积,并分析其结果的经济性和节能性。结果表明:当以系统性能系数为优化目标时,最优组合中集热器面积为 390 m2、集热器倾角为 42°、热泵制热功率为 50 kW、水箱容积为 23。94 m3,而动态费用年值为 7。38 万元,较天然气系统年节省标煤为 17。12 tce;当以太阳能保证率为优化目标时,最优组合中集热器面积为342 m2、集热器倾角为44°、热泵制热功率为35。5 kW、水箱容积为20。58 m3,而动态费用年值为6。56 万元,较天然气系统年节省标煤为 16。63 tce。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正交试验法优化研究动态费用年值

    热重及热显微镜测定超细煤粉着火点的研究

    马阳闫敏
    39-47,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不同测定及计算方法对煤粉着火点数值的影响能够为理论研究及工业应用提供指导。文章选取了3 种具有代表性的煤——铁岭褐煤、内蒙古烟煤、河南无烟煤,经超细化粉碎得到了不同粒径的样品,分别置于空气、纯氧、二氧化碳富氧、氮气富氧等气氛中,在热显微镜下研究样品的着火点;利用热重分析仪,在空气气氛下获得了10 和 20℃/min升温速率下的热重曲线,使用切线法及固定失重率法获得了着火点数据。结果表明:氮气富氧气氛比二氧化碳富氧气氛更有利于着火,超细化对无烟煤着火改善的作用最明显;在相同升温速率下,热重切线法得到的着火点数值高于固定失重法,且明显高于热显微镜直观观测到的数值;利用热重法分析着火点发现,升温速率越大,着火点数值越高,但是着火所需时间更短。

    煤粉着火点超细煤粉燃烧热重热显微镜

    基于剪切稀化模型的三通减阻数值模拟

    张志张浩李茂林石若冉...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添加表面活性剂在供热管道局部构件处的减阻效果,选取三通构件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模拟管内不同雷诺数下纯水和CTAC/NaSal溶液的流动。通过网格无关性、对比减阻规律验证了Carreau-Bird模型的可靠性,着重分析了减阻率、流速分布和湍动能的变化,并采用Ω准则和Q准则分析三通涡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三通中添加 CTAC溶液,减阻效果小于直管,但在较小雷诺数下就达到减阻率最大值;添加CTAC溶液改变了三通内流速分布,会使管内低速流动区域减小,而高速流动区域增大,出口段湍流流动层流化;降低了壁面附近的涡量,但增加了涡旋中心区的涡量。

    表面活性剂减阻三通涡分析数值模拟

    辐射供冷位置对室内热舒适和能耗的影响分析

    张雨虹宋永兴张林华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辐射供冷空调系统是一种舒适、节能的新型空调系统。为了对比地面、顶板、墙面 3 种辐射供冷末端位置的室内热舒适和能耗情况,以济南市某办公建筑为例,利用仿真软件建立了辐射供冷加独立新风的复合空调系统,对比分析了 3 种辐射供冷方式的室内热舒适和房间能耗。结果表明:3 种辐射供冷模型下,室内的相对湿度都在 40%~60%舒适范围内;墙面和顶板辐射供冷的预测平均投票(Predicted Mean Vote,PMV)值在 0。25~0。50之间,而预测不满意百分数(Predicted Percentage of Dissatisfied,PPD)值小于10%,PMV-PPD指标达到了Ⅰ级,热舒适性较好;在设计日运行时间内,地面、顶板、墙面辐射供冷的总能耗分别为 5。59、6。23、6。16 kW·h,地面辐射供冷的节能性最好。

    辐射供冷独立新风辐射末端热舒适能耗

    度效两维视角下城市居住用地评估与分类研究——以济南中心城区为例

    尹宏玲徐会芝褚晨晨齐文菲...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居住用地评估是实施分类引导、提高利用效率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基于土地利用强度和服务效能两维构建的城市居住用地评估逻辑框架,借助空间叠加技术评估和划分了济南中心城区居住用地类型,并提出城市居住用地分类引导策略。结果表明:济南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平均容积率为 1。73,利用强度为中等,空间上表现出"大分散、小聚集"的分布特征;居住用地服务人群活力均值为 0。22,而服务规模整体不高、服务质量差异较大,服务效能总体呈"中心-外围"圈层结构;形成了高效型、服务型、开发型和低效型 4 种类型居住用地,高效型和服务型用地属中心聚集型,开发型和低效型的空间分布相对分散,4 类用地的规模和空间分异明显。

    用地评估居住用地服务效能分类引导

    装配式建筑PC构件产销一体化管理系统研究

    陈继文许钦圆高晓明杨红娟...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凝土预制(Precast Concrete,PC)构件是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的基础,提升其生产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尤为关键。文章以PC构件厂的生产管理模式和普遍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基于PC构件生产线模式的需求分析,设计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架构、静态和动态信息模块,完成管理系统的开发。通过订单跟踪和生产管理在管理系统中的集成,完成PC构件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一体化管理;并基于数字孪生模型与PC构件生产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订单跟踪的可视化管理。结果表明:管理系统通过对PC构件的订单跟踪和质量管理,可实现订单数据的全面分析和精细化管理,并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和决策管理水平。

    PC构件生产管理管理系统订单跟踪数字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