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林业科技
山东林业科技

姜岳忠

双月刊

1002-2724

sdlykjbjb@163.com

0531-88557775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42号

山东林业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山东省林科院和山东林学会共同主办的科技期刊。主要报道林木种苗、造林、育种、森林经营、经理、林木保护、经济林、园林绿化、森林生态、林产品加工等学科的新成果、新技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杨树烂皮病拮抗细菌鉴定及无菌滤液抑菌效果研究

    高林付思娜马腾艾尔帕尼·阿布里米提...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树烂皮病是威胁我国三北防护林安全的杨树主要病害之一.生防菌株SF3是本实验室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杨树根围土壤中分离的一株对杨树烂皮病菌有抑制效果的细菌,平板对峙法显示:菌株SF3及细菌滤液对杨树烂皮病菌抑菌率达76%(7 d);通过菌株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最佳发酵条件为pH 7~8、菌株年龄4 d、温度20~30 ℃、发酵时间为3~4.5 d,细菌滤液不耐酸碱,不耐高温.贝莱斯芽孢杆菌SF3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具有较高的工业开发和田间应用的前景.

    杨树烂皮病贝莱斯芽孢杆菌细菌滤液杨树生防菌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太行山区植被NPP变化的影响

    孔俊杰刘海新王晓张灿...
    8-1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定量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太行山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基于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估算得到太行山区2000~2020年植被NPP数据集,通过趋势分析法、偏相关分析法和残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NPP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太行山区植被NPP呈增加趋势,增速为6.13 gC·m-2·a-1,在空间上呈现南部高北部低,中部高低交叉分布的空间分布格局且92.57%的区域植被NPP呈现增加趋势.(2)植被NPP与气温和降水的偏相关系数均值分别为0.21和0.42,降水对植被NPP的影响大于气温.(3)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占主导因素,单一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占比较低.(4)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改善区植被NPP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42.35%和57.65%,对退化区植被NPP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5.56%和64.44%,人类活动对太行山区植被NPP变化的影响大于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人类活动NPP残差分析太行山区

    江西省舟蛾科(鳞翅目:夜蛾总科)昆虫新记录15种

    胡华林宋育英吴勇钟祥涛...
    1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报道江西省舟蛾科昆虫新记录15种,即:间蕊尾舟蛾Dudusa distincta、带纹钩翅舟蛾Gangarides vittipalpis、康梭舟蛾 Netria viridescens continentalis、曲细翅舟蛾(曲波舟蛾)Gargetta carvaria、泰枝舟蛾 Ramesa siamica、葩胯舟蛾 Syntypistis parcevirens、古田山胯舟蛾 Syntypistis gutianshana、木荷 胯舟蛾 Syntypistis pallidifascia、灰拟纷舟蛾 Disparia grisescens、连点新林舟蛾 Neodrymonia basalis seriatopunctata、安新 林舟蛾 Neodrymonia anna、火新林舟蛾 Neodrymonia ignicoruscens、笼异齿舟蛾Hexafrenum longinae、拟宽掌舟蛾 Phalera schintlmeisteri 和黄条掌舟蛾 Phalera huangtiao.恢复古田山胯舟蛾 S.gutianshana 的种级地位.指出《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三十一卷鳞翅目舟蛾科》中木荷胯舟蛾S.pallidifascia雄外生殖器种类鉴别特征的描述和绘图错误.给出了成虫标本照片、雄外生殖器照片和第8腹节腹板背板照片.标本保存于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虾公塘定位研究站.

    鳞翅目舟蛾科九连山江西新记录

    福州苍霞街区空间特征分析及活力研究

    林丁丁徐子涵陈冰滢蔡镇群...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街区是延续城市活力与城市记忆的物质承载体.本文以福州苍霞街区为例,采用空间形态演替的定性研究方法结合空间句法定量分析,从街区空间形态、人群活力热度、街区商业空间功能三方面探讨苍霞街区的空间形态特征及时空演变与下街区各空间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苍霞街区缺乏人流量,空间可达性有待提升,空间感知度偏低导致街区活力分布不均.最后,针对问题,提出重组商业结构、改善交通通达性、增强街区整体感知与可识别性的规划策略.

    苍霞街区街区活力空间特征空间句法POI数据

    基于正态曲线和有效积温的美国白蛾发生预测和除治效果评估机制研究

    杨静徐敏田马春艳郑召坤...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拟合,美国白蛾成虫羽化符合正态分布.求算出成虫-成虫高峰日有效积温常数为877.6±84.3日度、当年成虫高峰日有效积温常数309.3±31.5日度,并给出了通过高峰日有效积温和成虫种群消长趋势指数进行当代和下一代成虫数量预测的方法.在全种群治理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空间覆盖量和种群覆盖量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幼虫种群死亡量计算方法,其可靠性在对往年飞防除治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美国白蛾预测数学建模正态分布有效积温除治回溯性检验

    基于CA-Markov和InVEST模型的莆田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

    王午鑫唐雅兰朱格格陆东芳...
    44-5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化影响下,建设用地的扩张对未来生态系统服务水平产生负面影响.评估并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决策提供有效支持.为研究莆田市绿色空间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趋势,基于CA-Markov模型分析莆田市2030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情况,运用InVEST模型对未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进而分析其绿色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2020-2030年,莆田市建设用地持续扩张,增长至732.10 km2,水体、林地、耕地、草地等绿色空间在未来10年整体面积将缩减97.92 km2;(2)经标准化后的莆田市总生态系统服务指数由2020年的0.5963缩减至2030年的0.5820,这主要由于绿色空间被建设用地侵占,导致总体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发生下降;空间上,莆田市总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指数呈现出"北部高,南部低"的分布特点;(3)将莆田市生态系统服务绿色空间分为高、中、低三级,其中高、中生态系统服务绿色空间面积将在2030年分别缩减至1556.60 km2、178.53 km2,低生态系统服务绿色空间面积在2030年增加至1382.80 km2.未来城市绿色空间规划中,应当限制建设用地的进一步扩张,加强对现有绿色空间的保护,通过增加植被,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方式,完善莆田市生态系统服务水平.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绿色空间CA-MarkovInVEST模型莆田市

    福建省森林康养基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薛佳慧曾燕芳王则琦傅烨婷...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森林康养产业是林业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厘清森林康养基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机制可有效指导森林康养基地的空间资源分配,促进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福建省森林康养基地为例,采用计量地理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布局进行实证分析,并借助地理探测器解析各驱动因素对森林康养基地空间分布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森林康养基地空间总体呈现"五核四点两带"的大聚集、小分散格局,其空间分布特征是各维度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其中基地分布与旅游景区等资源分布呈正相关,而与区位交通、市场需求、社会经济维度驱动因子的分布存在部分空间错位.在此基础上,研究构建了福建省森林康养基地空间布局--驱动机理模型,并提出产业发展布局建议,以期为福建省森林康养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森林康养基地空间分布特征地理探测器驱动机制

    平潭岛木麻黄群落灌木层优势物种生态位及种间联结分析

    王芳刘阳马晓迪陈越琳...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平潭岛木麻黄群落灌木层优势物种的种间关系及群落发展状态,基于群落调查数据,通过生态位特征计算和种间联结分析,结果表明:(1)灌木层植物共计56种,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最大的为木麻黄;生态位宽度并不完全与物种重要值大小变化一致,还可能与频度有关.(2)有43.8%的种对不产生生态位重叠,优势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普遍较低;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也存在与其他物种产生较大的生态重叠现象.(3)灌木层优势物种的总体联结性呈不显著负联结.(4)x2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均表明种间关联程度较弱,种间联结较松散;AC值比x2检验增加了联结显著率,但是也夸大了联结性的强度,导致出现极显著负联结种对数过高的现象.平潭岛木麻黄灌木层群落处于不稳定的演替阶段,亟需加强其群落稳定性的构建和植被修复保护的相关工作.

    平潭岛木麻黄群落灌木层生态位种间联结

    干旱胁迫对4种冬青属植物光合生理的影响

    郑永强芦斌娄明华魏斌...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冬青(Ilex chinensis)、铁冬青(I.rotunda)、光枝刺叶冬青(I.hylonoma var.glabra)和枸骨(I.cornuta)4种冬青属植物的两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研究了在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4种冬青属植物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显示:(1)冬青的叶绿素含量下降最多,叶绿素a/b升高最多,枸骨叶绿素含量变化最稳定;(2)重度干旱胁迫时,冬青的Pn值均低于其他处理和树种,铁冬青的Pn值下降最多,枸骨最稳定;(3)干旱胁迫下,叶绿素含量与Pn、Gs、Tr呈极显著相关,叶绿素a/b与Pn、Gs、Tr呈极显著负相关.

    冬青属干旱胁迫光合生理抗旱性

    烟台地区珙桐种子育苗研究初探

    孙中元刘宝洁宋巧娣邵凌松...
    78-8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引种烟台多年生珙桐结实种子进行催芽、育苗、遮荫试验,与原产地直接引种的一年、两年种子进行试验对比,分析迁地保护多年后珙桐繁殖体在烟台的适应性,以期为迁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撑.结果显示,引种烟台珙桐多年后的结实种子经过两年催芽处理,在萌芽初期具有较高的出芽率和成活率,平均新生株数量最高,种子繁殖系数最高,苗高、地径在温室阶段生长慢,但在大田条件下,生长较快,高于同期直接引种四川种子.此外,试验得出,林缘处理下的种苗质量要优于全遮荫下种苗质量,一年生种子虽苗高、地径高于两年种子,但木质化程度较差、种子繁殖系数低.

    珙桐引种结实播种育苗遮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