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宗刚

双月刊

1001-5973

jstu@sdnu.edu.cn

0531-86180064

250014

中国济南文化东路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文学、史学、哲学、经济、教育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叙事的三重维度

    张永刚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基于既定的实践探索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体系,尤其从文明论的高度阐明其蕴含的普遍性历史意义,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从历史生成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历经对资本文明从"被动卷入"到"辩证批判"、再到"总体超越"的发展过程,整体勾勒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生成历程,并构成其文明叙事的立论基础.从现实呈现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旨在以"人本现代化"替代"物本现代化",呈现出"单一文明"转向"整体文明"的叙事图谱构建.从未来走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在文明话语建构中必须把握好特定的历史趋向与现实定向、本土的民族化与时代的世界性、内在的文化自觉与文明交流互鉴的辩证关系.只有从历史生成、现实呈现与未来发展三重向度深刻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叙事,才能真正构建起既立足自身又面向世界的叙事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叙事话语建构人本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逻辑叙事、时代方位、价值旨归

    李国锋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内在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孕育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智慧,是对已有现代化模式"反生态"实践的反思,更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有力响应.在特征鲜明的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命题中,人口规模巨大是其现实前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其使命指向,"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其时代保障,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其世界昭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人类与自然的和解、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价值旨归.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红色经典"海外传播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

    姜智芹
    2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与当代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文学艺术类型,"红色经典"的海外传播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有着内在的关联."红色经典"在 20 世纪 50-70 年代集中传播到欧美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建构起关于"红色经典"的知识再生产;而国外知识界特别是美国和法国左翼知识分子对红色中国的认同与赞赏起到了消解彼时西方主流社会对中国负面宣传的作用,他们对毛泽东思想的热衷与"红色经典"所反映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形成互文、互动及互鉴.新世纪以来,国外文学文化领域对我国"红色经典"改编的关注,同近年来国外经济政治领域渴望了解并热衷探讨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经验的内在需求,形成某种隐在的呼应.

    红色经典翻译传播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毛泽东思想

    圣人文学家:英语学界中国文学史中的孔子书写

    葛文峰
    3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1901 年至 2022 年,英语学界先后有 10 部中国文学史著作书写孔子,其方法与特征显著:肯定孔子的中国文学奠基人地位,揭示孔子的文学人生,侧重文学文化史考察与跨文化文学阐释,及时补充中国学界孔子研究的最新成果.关于中国文学史中的孔子书写,英语学界早于中国学界,使世界文学史视域中生成了"圣人文学家孔子"的国际性意义,其面向专业读者与普通读者分类编纂的思路以及具体导读方法具有重要启示价值.这为促进国际儒学深入发展、中外文明互鉴互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型个案.

    英语学界中国文学史孔子书写海外儒学

    后唐明宗朝北面行营与北部边防

    李华瑞强政隆
    4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面行营的设置,是唐明宗措置军事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平定叛乱时,北面行营的主导力量是唐明宗亲信与元随以及中央的禁军.行营统帅的设置,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北面行营运行体现了唐明宗时期中央权力的发展,以及战时状态下唐明宗对于军事的掌控意愿.在战争结束后,北面行营成为后唐措置北边防御的重要机构.行营制衡的原则也运用在边防体系的构建之上,并与唐明宗的对外政策互为照映.在行营之内,唐明宗通过任命来自不同政治势力的行营统帅,派遣禁军出戍的方式,来实现行营权力的互相制衡.在后唐北部边防体系中,唐明宗设置北面行营署理河北边防,以期与负责河东边防的河东节度使实现军事上的互相制衡.但在北面行营的实际运行中,由于唐末帝时期中央激烈的政治变动以及契丹突然的军事介入,其军事上的平衡作用逐步丧失.北面行营反而成为赵德钧拥兵谋夺天下的资本.北面行营的运行反映了唐宋时期边防体制演进中对军事权力分割与制衡的趋势.

    后唐明宗北面行营分权与制衡防御政策

    历史语言研究所与近代中国的人文社科研究

    刘承军
    5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过团队搜集资料,积累了大量的档案文献,整理出版了一批影响深远的史料集、调查报告和论著,从而奠定了在学界的重要地位,树立了学术研究的新风气,成为学人效仿的榜样;其还利用商务印书馆的销售渠道,以及运用现代传播媒介,通过设置"议题",使其学术理念、治学主张和研究方法得以迅速传播,渗透至文史研究的各个领域,汇聚成一个学术共同体,发展成为近代中国人文社科研究的典范,并与国外汉学研究产生交集,跨入国际学术之林.

    历史语言研究所人文社科学术共同体典范

    教育数字化时代的高校教师发展

    张茂聪李琰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是高校环境物态、教学形态、育人模式和管理范式的一场系统性革命.教育数字化时代高校专业环境和教学环境的深刻变化,引发了高校教师在更新专业理念、扩充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塑造专业情意等方面的诉求.尽管数字化浪潮在专业发展信念和机会方面为高校教师带来某些现实挑战,但在技术赋能下,高校教学模式、教学空间、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的革新,也为高校教师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为此,高校教师亟须立足精神素养、数据素养、教学素养和专业素养四个维度,以数字素养的全面提升,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数字化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数字素养

    构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制度框架

    李增刚
    7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来看,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先进生产力的一种质态.如果说新兴生产力的发展是对人类体力劳动的替代和解放的话,那么新质生产力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脑力劳动的替代和解放,因此将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过程,需要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与新质产业发展协同并进、共同发力.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顶层设计—战略规划—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的多层次制度框架.在顶层设计层面,以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在战略规划层面,从国家战略高度谋划布局,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政策支持层面,金融支持、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在制度保障层面,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与分配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新质产业制度框架

    新质生产力的生态意蕴和推进路向

    李敦瑞
    9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融合了创新的本色和绿色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超越",其生态意蕴包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特质,以及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价值.产业体系、发展方式、技术创新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和谐、统一,是新质生产力绿色特质的具体体现.新质生产力的生态价值在于,破除绿色壁垒、推动生产绿色转型、扩大绿色消费,从而助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以及高品质生活的实现.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要遵循理念先行、技术跟进、经济转型、金融牵引、人民参与的生态路向.具体包括:一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二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三要构建绿色低碳的循环经济体系,四要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五要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新质生产力生态意蕴绿色特质生态价值科技创新

    论克拉考尔的电影材料美学思想

    何源堃孟君
    104-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材料美学是克拉考尔在《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中所提出的美学构想.与侧重形式的一般电影美学不同,克拉考尔的电影材料美学主要诉诸内容,认为电影审美的主要对象是电影所引得的物质材料.电影材料美学是克拉考尔艺术社会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来源于他长期以来对融合社会学和美学的思考,其根本诉求是通过电影对物质现实进行救赎和对现代症候进行疗愈,其主要观点是:电影具有复原并展示被摄材料的基本特性,当电影在纪录与揭示物质现实的"特性界限"内进行创作时,就能充当经验现实的审美媒介,激发观众的现实感知,深化观众的现实认知.通过电影材料美学,克拉考尔一方面重审了日常生活的审美价值,另一方面指明了电影作为一种现代艺术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克拉考尔电影材料美学社会学《电影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