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工会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工会论坛
山东工会论坛

张希宇

双月刊

2095-7416

gfgb@chinajournal.net.cn

0531-88617767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桑园路60号

山东工会论坛/Journal Shan Dong Trade Unions Tribun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省总工会主管、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工会理论政策研究期刊,现为中国工运类核心期刊,中国政治类专业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国工匠:内涵流变、核心特质与时代价值

    刘向兵范学锋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国工匠是不同于普通工匠人才的国家重要战略人才.厘清其内涵流变、核心特质、时代价值是对大国工匠开展研究的逻辑起点,对培育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社会语境、政策语境、理论语境三个方面梳理了大国工匠的内涵流变,从技术和精神层面凝练出其核心特质,深入挖掘了其在构建国家话语体系、丰富民族精神、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高技能工匠人才等方面的时代价值,试图为大国工匠的深化研究和培育提供基础参考.

    工匠大国工匠内涵流变核心特质时代价值

    新质生产力驱动基层工会干部素质能力提升:模型重塑与实践路径

    崔健张文烨李晓宁
    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劳动者、劳动技能和劳动关系的新变化,这些变化促使工会积极采取行动,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作用.而工会的行动能力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工会干部的素质能力.通过对X市、Y市基层工会干部进行深度访谈并结合问卷调查获得的文本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文本资料依次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分析,形成政治素养、创新理念、工会使命观、知识结构、职业管理能力和职业心理特质六个主范畴,从而构建出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层工会干部素质能力模型.并对基层工会干部提升素质能力提出建议: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和新劳动的本质,以创新理念驱动工作;加强对工会工作的价值认同感,彰显工会力量;倡导持续学习学用结合的良好风气,适应新的工作局面.

    新质生产力基层工会干部素质能力扎根理论

    工会组织参与数字化基层治理的实践策略:以上海为例

    孙岩邹卫民唐磊
    2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基层治理已经进入数字化转型的制度重塑阶段,工会作为群团组织具有先天的组织优势,能够成为基层治理格局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上海已将"工会"纳入城市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工会与街镇在整合工会资源到城市运行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存在着底层逻辑不同、系统协同性差、应用场景不足、数据研判价值低等问题,亟须从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数据映射社会运行能力、开发适合工会配套插件、精准辅助决策研判等方面获得技术赋能.

    工会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实践策略

    我国老年人再就业何以可能?——基于可行能力理论的分析视角

    廖爱娣李晴晴
    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年人再就业是实现积极老龄化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策略.我国老年人人力资源丰富、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强以及国家政策导向明确等因素都极大地增加了老年人再就业的可能性.文章以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为分析框架,分析了老年人再就业的现实困境以及优化路径.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再就业存在着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就业竞争能力较弱、适老型就业机会不足、就业信息透明度欠佳以及就业保障制度缺位等现实困境,而优化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开拓老龄人力资源开发途径、完善老年人才信息服务平台以及建立健全老年人就业法律法规则是实现老年人再就业的可为路径.

    老年人再就业可行能力

    工资集体协商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寿菊萍高薪蕾杨彐伟
    4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浙江劳动关系调查微观数据,在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构建员工满意度评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工资集体协商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能够显著提升员工对劳动报酬、自身发展及职业总体满意度.与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相比,企业层面和区域层面的协商所带来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相较于民营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国有企业和非制造业企业中工资集体协商的开展对于员工满意度的促进作用更佳.在影响机制上,工资集体协商能够通过规范加班费的发放和调解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争议两条路径,提升员工的满意度水平.为了促进企业与员工同舟共济、和谐共进,建议优化劳动报酬和员工发展机制,规范加班费发放,并有效协调劳动争议,以推动企业和员工之间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工资集体协商员工满意度和谐劳动关系

    数字劳动之争:分歧与回应——数字劳动本质内涵再审视

    熊桐建张风帆
    7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传播政治经济学家达拉斯·斯麦兹 1977 年提出"受众商品论"以来,经由泰拉诺瓦、福克斯等学者进一步发展,关于"数字劳动"的研究不断升温,同时也造成了数字劳动概念的泛化.面对数字劳动尚存的特性争议以及对数字劳动主体界定不清的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回归马克思对劳动的内在规定,从劳动物质性、生产性以及劳动与活动的差异出发明晰数字劳动的本质内涵.数字劳动并非自治马克思主义者所言的"非物质性劳动",其生产性也需从雇佣关系和资本增殖两方面进行判断,"用户上网即劳动"的等式并不成立.在新形势下唯有立足于马克思劳动观念的底层逻辑,才能在"变"与"不变"的探寻中赋予劳动以新的时代内涵.

    数字劳动物质劳动生产劳动数字资本

    我国劳动者离线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因应

    王红娇
    8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时代,劳动者的离线保护问题不容忽视.我国目前并不适宜在立法中直接规定离线权,但劳动法已经具备对劳动者进行离线保护的现实条件,具体包括休息权这一保护前提和较为充分的集体协商机制.尽管如此,我国劳动法对数字时代应对不足,导致劳动者休息权屡受侵犯、"隐形加班"难以被认定为加班、职业健康安全权无法得到保障等离线保护困境.因此建议完善相关劳动法规范,一是完善工时制度,以保障劳动者休息权;二是明确工作时间定义,将"隐形加班"纳入加班认定范畴;三是从职业风险预防和完善工伤认定规则两个方面入手,以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安全权.

    离线保护工作时间休息权隐形加班职业健康安全权

    中华全国总工会开展"整顿建家"活动的历史考察(1984-1987)

    冯维
    9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之初,中共中央对工会工作的指导方针发生重大转变,提出工会组织应建设成为"职工之家".为此,1984-1987 年,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开展了"整顿工会基层组织,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简称"整顿建家"."整顿建家"活动以工会系统的基本恢复为基础,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即由基层探索上升为顶层设计的探索启动阶段、自上而下逐级推进的全面展开阶段和走向全方位建设的深入发展阶段,期间中华全国总工会发挥重要领导和推动作用,基层工会工作面貌也焕然一新.通过"整顿建家",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职工群众积极参与企业改革和各项体制改革,对工会工作满意度显著提升,建设"职工之家"也成为工会的一项常态化工作."整顿建家"是工会 40 多年建家历史的"开创者",其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对当下工会建家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工会史组织建设职工之家

    《山东工会论坛》征稿启事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