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董忠堂

双月刊

1008-7540

ngyxb118@eyou.com

0531-88117921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农干院路866号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Administrators' Colle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技术驱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邵祺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而农村经济"数字转型"则是这一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数字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模式及结构体系,提升农村经济建设效率,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及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动能.现阶段,我国乡村数字转型及发展依旧面临数字经济的生态环境未形成、产业数字化及新业态发展缓慢、农民数字素养不高等方面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必须结合数字技术赋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机制,通过构建农村数字经济生态环境、加速农村产业数字化及新业态发展、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等对策,全面推进数字技术引领下的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农村体育产业与体育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朱天宇张震谈梦婷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产业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措施之一,能够为农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发展农村体育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实际收入,带动旅游、康养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农村体育产业与农村经济的内在联系,分析针对农村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基于经济发展视角,从文化理念、体育行业产业链、体育资源开发三个维度,提出农村体育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建议,以期全面提升农村经济规模水平.

    体育产业农村经济体育产业链

    基于消费者行为的特色农产品数字营销研究

    詹惠娜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营销能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分析消费者行为,为特色农产品制定个性化推荐和精准广告策略,降低成本并提升营销效果.通过品牌故事和消费者互动,数字营销还能增强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促进销售.针对消费者行为对农产品营销的影响,企业应通过打造个性化营销与定制化服务、建立信任与降低感知风险、增强互动与社群营销等对策,为特色农产品数字营销提供全面支持.

    消费者行为特色农产品数字营销

    考虑碳排放的生鲜农产品冷链配送路径优化

    陈支武曹文静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传统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模型,在考虑碳排放时加入交通拥堵因素,同时也考虑时间窗、货损等因素;并通过碳税计算碳排放成本,构建以最小配送成本为目标的生鲜农产品冷链配送路径优化模型.在求解优化模型时,设计了改进的遗传算法并结合实际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遗传算法比传统的遗传算法求解效率更高;考虑碳排放的生鲜农产品冷链配送总成本降低,比不考虑碳排放情况下的配送模型更具有现实意义.

    碳排放冷链物流路径优化改进遗传算法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实践的路径研究

    梁建业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必须以提高其发展水平为核心目标,从而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战略布局提供全方位保障.相关部门应紧密结合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政策要求,明确新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载体,科学制定发展策略,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开辟新道路,实现农村精神文明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共同提升.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文化建设发展保障

    新时代重塑乡土文化自信的价值意蕴与实践策略

    任立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与记忆,是维护文化多样性、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所在.重塑乡土文化自信不仅有助于传承传统文化,还能强化民族文化自信、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重塑乡土文化自信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分析了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对乡土文化及认同感的影响以及文化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从教育宣传、文化遗产保护、乡土文化创新和产业开发四个层面提出重塑乡土文化自信的实践策略,旨在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新时代乡土文化自信价值意蕴实践策略

    乡村振兴视域下安徽乡村语言景观研究——以西递古村落为例

    张艺杨文静
    9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景观作为公共空间与地域文化融合的可视化表现,对构建和美乡村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以西递村语言景观为研究对象,从内容、形式、设立主体、物质载体四个方面对所收集的语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语言景观在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提高乡村社会治理效能、助力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但语言景观中也存在缺乏统一规划、保护措施不到位、译写不规范等问题,建议对语言标牌进行周期性检修、提高政府语言服务水平、制定村落标牌规范制度.

    语言景观乡村振兴西递村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供给策略研究

    王嫣然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乡村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与乡村文化发展不充分、不均衡之间的矛盾,对乡村文化振兴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乡村文化供给改革是全面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及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但当前,乡村文化供给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文化供给效能.文章结合乡村文化供给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意蕴、现实问题,提出发掘乡土文化资源、提高供给匹配性、加强品牌建设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供给优化路径.

    乡村振兴乡村文化供给优化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会计人才培养研究

    谢萍高千秋张彬彬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建设对我国现代农业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农村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其中涉农会计人才就是农村经营管理队伍中的主力军.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城市环境的优越性以及工商业发展的迫切性,目前的会计人才培养以工业制造企业为主,导致涉农会计人才不能满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因此,要通过优化培养体系、创新涉农会计理论教学体系、加强政策引导等措施,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更多的涉农会计人才.

    乡村振兴涉农会计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助力乡村教育的师资培养策略研究

    颜亚男杨波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要振兴,教育必先行,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基础.地方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乡村教师的重要机构,肩负着提高乡村教师质量的重任.通过地方师范院校助力乡村教育的师资培养现状分析,目前还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实践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协同培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地方师范院校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培养目标;建构新课程体系;强化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和教师职后培训体系等的优化策略,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进而振兴乡村教育,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

    乡村振兴地方师范院校乡村教育师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