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中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中医杂志
山东中医药学会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杂志

山东中医药学会 山东中医药大学

皋永利

月刊

0257-358X

zazhi@sdutcm.edu.cn

0531-89628058,89628059

250355

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杂志/Journal Shando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医药学术期刊。反映山东中医药研究的最新成果,设有学术探讨、临床经验、针灸推拿、中西结合、中药园地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及医学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益肾逐瘀解毒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临床观察

    马娉娉王斌厉兆春
    271-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益肾逐瘀解毒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伴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MIA)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91例MHD伴发MIA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逐瘀解毒中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营养状况[血清白蛋白(ALB)、体质量指数(BMI)、上臂肌围(AMC)]、颈动脉硬化指标[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心脑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L-6、CRP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LB、BMI、AMC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IMT和双侧颈动脉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2。22%,低于对照组的4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益肾逐瘀解毒中药制剂可以改善MHD伴发MIA综合征患者的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状况,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益肾逐瘀解毒法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事件

    一指禅推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僵硬临床研究

    王润清权玉俊申彤马丽虹...
    27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一指禅推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创伤后膝关节僵硬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包括Maitland关节松动术、物理因子治疗、运动疗法、静态牵伸。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一指禅推法,两组治疗频率均为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使用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AROM、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AROM、HSS评分、VAS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指禅推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提高创伤后膝关节僵硬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且治疗效果优于单独应用常规康复训练。

    一指禅推法推拿康复训练创伤后膝关节僵硬主动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法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探讨Eye-TEAS防治儿童近视疗效及作用机制

    唐国栋常翠鸣杨振宁宋继科...
    282-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CTA)探讨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仪(Eye-TEAS)防治儿童近视的疗效和机制。方法:纳入60名近视儿童,记录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等眼部各参数水平,并对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Eye-TEAS对受试者进行3个月的干预治疗,每天30 min,每周使用不低于5次。检测Eye-TEAS干预前、干预1次后、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受试者等效屈光度(SER)、眼轴长度(AL)、SFCT及黄斑区3mm×3mm面积内的脉络膜中大血管密度(CVD)、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CCVD)的变化情况。结果:58名近视儿童完成了干预及随访,在基线数据观察中,SER与SFCT、CCVD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AL与SER、SFCT、CVD、CCVD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相较于干预前,干预第1次后、1个月后、3个月后SER、AL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干预第1次后SFCT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3个月后SFCT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1个月后SER变化和SFCT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干预第1次、干预1个月后CVD较基线水平增加(P<0。05),但干预3个月后CVD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基线数据,干预1个月后和干预3个月后CCVD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近视儿童SFCT、眼底微循环情况与AL、SER具有高度相关性;Eye-TEAS干预后SFCT显著增厚,CVD、CCVD也显著增加,这可能与Eye-TEAS通过影响脉络膜血流的变化减缓近视的进展有关。

    儿童近视脉络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眼周经皮穴位电刺激等效屈光度眼轴长度

    国医大师张志远运用竹茹经验

    田迎春刘桂荣
    290-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国医大师张志远教授应用竹茹的经验。张老临床知药而用,遣方用药时常突出竹茹的用量,通过将其与诸药配伍,以更好地发挥竹茹清热泻火、降逆止呕、解郁安神的功效。同时善用经方、创制经验方治疗多种杂病、顽证,如四皓汤治疗"灯笼病"、三竹汤治疗神经衰弱、南阳理胃汤治疗顽固性呕哕,方中突出竹茹的地位,常作为君药发挥作用。附验案3则。

    国医大师张志远竹茹四皓汤三竹汤南阳理胃汤

    李果烈应用百合乌药药对临床经验

    李海悦李朝董钊瑜费楠...
    295-298,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李果烈教授应用百合乌药药对辨治疾病的经验。临床中,李老既传承经典,应用百合乌药药对辨治肝胃不和之胃疾,又开拓创新,秉承异病同治的中医思想,基于脏腑病机理论,将百合乌药药对灵活应用于中晚期帕金森病、糖尿病肾病、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中,屡获良效。附验案2则。

    李果烈帕金森病糖尿病肾病抑郁症百合乌药药对

    刘清国运用火针从神论治抑郁症临证经验

    刘继鹏杨可桢徐萌臧颖颖...
    299-302,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清国教授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中,治病求本,谨守神机逆乱之病机,谨遵调神开郁之法。刘教授认为抑郁症病位在脑,临证选取百会、神庭、四神聪、本神头部调神穴位,妙用火针疗法,共奏调神开郁、舒达气机、调畅情志之功。并对典型医案进行报道,以期丰富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抑郁症火针神机逆乱调神开郁刘清国临证经验

    马玉侠临证特色望诊经验撷菁

    荀琦李文元宋帅王莹...
    303-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玉侠教授临证善以望诊法判断患者病情,尤其擅长舌下络脉望诊法和前臂静脉、后项发际、项背部、内踝、腰骶部五处特殊部位望诊法。文章对上述望诊方法的适用病种及相关理论基础进行阐释,总结马教授的望诊特色,以期丰富和推广中医望诊的临床应用。

    望诊舌下络脉后项发际项背部内踝腰骶部马玉侠

    方志军诊治结直肠癌临床经验

    吕欣妮尹佳钰钱丽君金梦洁...
    310-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阐述方志军教授诊治结直肠癌的临证经验。方教授认为"风邪流注,气机失调"是结直肠癌的病因病机。外风侵袭,内风暗卷,内外联动,继而兼加他邪合而致病,故风邪留注为本病的核心病因;气机升降失调,生理紊乱,汇集他邪,变生成癌为本病的关键病机。并提出"扶正祛风,调气通腑"的治疗大法,兼之明辨分期、中西汇通,做到因人制宜、综合治疗。临床可有效减缓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生活品质。附验案1则。

    结直肠癌风邪流注气机失调扶正祛风调气通腑方志军

    中西医结合辨治乳腺癌精神障碍并化疗所致心脏毒性个案报道

    王彦宠焦源赵远红
    315-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化疗所致心脏毒性是乳腺癌专科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多与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相关,可见心悸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通常伴发的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是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共同风险因素。其发病机制未明,现有诊疗策略尚缺乏针对性防治措施。文章通过1例三阴性乳腺癌精神障碍合并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病案的治疗回顾,基于"双心同治"的理论内涵剖析其辨治思路,认为本病属癌病、心系疾病及神志病三者共病,病机关键在肝郁脾虚阴伤,余毒伏损心络,郁毒扰伤心神,诊治过程应把握心系疾病为主,以扶正抗癌、宁心调神为总纲,病证结合,动态辨治,中西并举,经过综合治疗,不仅提高了疗效,抗肿瘤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亦明显降低,生存获益提高。

    乳腺癌化疗心脏毒性精神障碍焦虑抑郁心主神明双心同治

    应用"血浊"理论治疗代谢性疾病研究进展

    李柏金妍王栋先贾红玲...
    32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现代疾病谱、疾病证候特征的改变,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提出了"血浊"理论,并将其运用于代谢性疾病的治疗,认为该类疾病发病多与情志内伤、过食肥甘及环境因素等相关,主要病机为脾失健运、浊邪入血,并针对其发病机制提出健脾益气、化浊行血和援药降浊的主要治则,同时强调未病先防。目前,在该理论指导下采用中药内服、针药结合等方法治疗代谢性疾病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因此文章据血浊的相关文献,将应用血浊理论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旨在为代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参考文献40篇。

    血浊代谢性疾病王新陆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