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农业科学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科学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山东农业大学

王金宝

月刊

1001-4942

sdnykx@saas.ac.cn,sdnykx@sina.com

0531-83179268

250100

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山东农业科学/Journal 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山东农业科学》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山东农业大学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创刊于1963年10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的办刊方针。办刊宗旨是报道农业科技成果,传播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科技交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除设遗传育种、生物技术、栽培生理、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新品种与新技术、畜牧兽医等固定栏目外,还不定期设农业科技发展论坛、农业信息技术、国外农业科技、实验方法、贮藏加工等栏目,及时报道农业科研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方法及新技术。主要读者对象是农业科研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农业管理干部、农技推广人员、农村科技示范户等。 本刊刊号:ISSN 1001-4942 CN37-1148/S,大16开本,月刊,144页,每期定价10元,全年定价12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24-2,各地邮局及本刊编辑部均可订阅。 地 址: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邮 编:250100 电 话:0531-83179268 E-mail:sdnykx@saas.ac.cn,sdnykx@sina.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苹果绵蚜体内共生细菌组成及高温对其多样性的影响

    朱雁飞李慧芳亓方剑范银君...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苹果绵蚜是苹果园中的重要害虫,高温不利于其发生为害,为明确苹果绵蚜体内共生细菌的物种组成及共生细菌是否介导高温影响苹果绵蚜适合度,本研究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测定苹果绵蚜体内共生细菌的 16S rDNA序列,并分析物种组成及高温对共生细菌多样性和相对丰度的影响。通过测序共获得823 258条高质量序列,5 139 个OTU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拟杆菌纲(Bacteroidia)和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纲,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β-变形杆菌目(Betaproteobacteriales)和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为优势菌目;若蚜的共生细菌各龄期高度相似,与成蚜有较大差异,其中成蚜中的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29。76%)和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13。68%)相对丰度高于若蚜,而栖热菌属(Thermus,2。72%)和贪铜菌属(Cupriavidus,1。42%)相对丰度低于若蚜;在高温下苹果绵蚜体内共生细菌多样性显著降低,同时,具杀虫作用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相对丰度随温度升高逐渐升高,有利于宿主取食的果胶杆菌属和维持存活的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相对丰度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推测以上 3 种共生细菌的变化是高温降低苹果绵蚜适合度的关键。本研究明确了苹果绵蚜体内共生细菌的物种组成及高温对共生细菌的影响,可为研究共生细菌与宿主间互作,解析高温降低苹果绵蚜适合度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苹果绵蚜高温16SrDNA共生细菌多样性适合度

    移栽方式对烤烟生长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吴芳袁少雄江静兰杨如松...
    8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合贵州镇远县特色优质烟叶生产的移栽方式,本研究探索了 5 种移栽方式(常规移栽、井窖式移栽、膜下小苗移栽、鸭嘴式移栽、营养块移栽)对镇远县黄壤类型下烤烟幼苗成活率、农艺性状、病虫害、干物质积累、根系性状、经济性状以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营养块移栽方式下烟苗成活率最高。从农艺性状来看,移栽后 45d和 60d营养块移栽方式下烤烟的生长趋势较好,鸭嘴式移栽次之;移栽后 75 d,各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移栽后 75d的干物质积累以及根系发育以营养块移栽、井窖式移栽表现较好,鸭嘴式移栽次之。鸭嘴式移栽、营养块移栽抗花叶病效果较好,常规移栽抗烟青虫效果较好。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看,细菌多样性指数和丰度指数以营养块移栽方式下最高,井窖式移栽、鸭嘴式移栽次之,膜下小苗移栽方式较低;真菌多样性指数和丰度指数以鸭嘴式移栽最高,常规移栽次之,膜下小苗移栽较低。从经济性状来看,鸭嘴式移栽方式下烤烟的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最高,效益最好。综上,鸭嘴式移栽是最适合镇远县黄壤的移栽方式。

    烤烟移栽方式农艺性状产质量黄壤微生物多样性

    高碳基肥对烟稻轮作系统烟田氮肥利用率和氮效益的影响

    陈卓李晓龙方明吴文信...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碳基肥是一种以生物炭为主要原料的新型有机肥,具有碳封存的效果。本研究在烟稻轮作生态系统下采用大田试验法,设置不施氮肥(CK0)、仅施化肥(CK1)、饼肥替代 13%化肥氮(N1)、饼肥替代 26%化肥氮(N2)、高碳基肥替代 13%(N3)和 26%化肥氮(N4)共 6 个处理,研究饼肥和高碳基肥替代不同比例化肥对郴州烤烟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1 相比,饼肥替代 26%化肥氮时,烤烟整株干物质积累量、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施氮效益分别提高 13。19%、6。80 个百分点、12。82%和 10。41%;高碳基肥替代比例为 26%时,各指标值分别提高 11。01%、9。27 个百分点、20。76%和 19。69%。两种有机肥均显著提高烟叶氮肥利用率和施氮经济效益,在同等施用比例下,高碳基肥的效果优于饼肥。施用同种有机肥时,替代比例为 26%的氮肥利用率高于替代比例 13%,说明有机肥配施化肥替代比例较高更有利于烟株生长。(2)单施化肥,氮素在烤烟根、茎、叶和花中的分配比例分别是 26%、27%、23%和 24%,饼肥或者高碳基肥部分替代化肥显著增加氮素在烤烟茎中的分配比例,略微降低了氮素在根和叶片中的分配比例。综上,化肥配施高碳基肥明显提高烟稻轮作系统下烤烟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其作用效果优于饼肥,且替代化肥氮比例为 26%效果更好。

    高碳基肥烤烟烟稻轮作系统氮素分配氮肥利用率施氮效益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及腐殖质组分的影响

    牛云梦魏文良王均艳崔浩...
    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山东莱阳 43 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共设置 7 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低量有机肥(M1,施用量 30 t/hm2)、低量有机肥与低量氮肥(施氮量 138 kg/hm2)配施(M1N1)、低量有机肥与高量氮肥(施氮量 276 kg/hm2)配施(M1N2)、高量有机肥(M2,施用量 60 t/hm2)、高量有机肥与低量氮肥配施(M2N1)和高量有机肥与高量氮肥配施(M2N2),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及腐殖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其中M2N2 处理的提升效果最好,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较 CK 分别提高 239。02%、293。02%(0~5 cm),256。01%、319。37%(5~10 cm),247。51%、349。00%(10~20 cm)和 164。67%、348。88%(20~30 cm)。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水溶性物质、可提取腐殖物质、胡敏素和胡敏酸含量有所提高,但M1N1 和M2N1 处理显著降低10~20 cm土层土壤富里酸含量。本试验条件下,M2N2 处理对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腐殖质组分效果最好。

    长期施用有机肥土壤有机碳全氮腐殖质组分

    磷肥深施对谷子根系分布、养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樊永强韩燕丽王彦辉张晓申...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磷肥运筹获得谷子高产高效的合理途径,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法,设置低、中、高 3 个磷肥水平(P2 O5 50、100、150 kg/hm2)和深、浅 2 个施磷肥深度(15、5 cm),研究磷肥深施对谷子根系分布、水肥利用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磷肥水平下,磷肥深施(15 cm)均可降低谷子抽穗期 0~10 cm土层内的根长和根干质量,而显著提高 10~20、20~40 cm土层中的根长和根干质量;磷肥深施降低抽穗期和成熟期 10~20、2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促进根系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磷肥深施也降低成熟期10~20、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效氮含量,促进植株对深层土壤氮素的利用;磷肥深施不同程度地提高单穗重、单穗粒重、出谷率、千粒重和收获指数,最终籽粒产量提高 6。20%~8。35%。肥料偏生产力分析显示,磷肥深施有效提高氮、磷和钾肥的偏生产力,尤其是低磷条件下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深层土壤的含水量、有效氮含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其中,与 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有效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磷肥深施 15 cm促进了深层土壤中谷子根系的生长、提高了谷子对深层土壤中水肥资源的利用,进而提高谷子产量,具有高产高效、节肥增产的效果。

    谷子磷肥深施根系肥料偏生产力产量

    磷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宿主布顿大麦生长及生理性状的影响

    刘小珍户萌菲陈胜滕天欣...
    12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以新疆温宿县种植的布顿大麦为材料,基于 1/2Hoagland营养液设置 3 个磷浓度处理,分别为无磷组(P0)、半磷组(P1)和全磷组(P2),采用水培试验研究磷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宿主布顿大麦生长和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磷胁迫的减轻,布顿大麦株高和分蘖数均显著增加,内生真菌除在全磷组(P2)显著增加分蘖数外,对株高和分蘖数无显著影响。半磷组(P1)胁迫下,内生真菌对植株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地下部鲜重和干重以及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显著;无磷组(P0)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布顿大麦叶片多酚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显著增加。综上,磷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布顿大麦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低磷环境,提高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该结论可为用内生真菌创建新种质资源育种奠定一定基础。

    磷胁迫内生真菌布顿大麦生长发育酸性磷酸酶活性多酚含量

    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硅联合施用对油菜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王子铭绳易坤张召娣宋香媛...
    12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硅联合施用对油菜叶片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盆栽方式,设置CK(对照)、C(生物炭)、SI(纳米二氧化硅)、C+SI(生物炭与纳米二氧化硅联合施用)4 个处理,研究其对油菜光合荧光特性和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硅均可提高油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联合施用效果最佳,各指标数值整体表现为C+SI>SI>C>CK。单施生物炭和单施纳米二氧化硅仅显著提高叶片的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两个指标,生物炭对qP的提升效果较好,纳米二氧化硅对ΦPSⅡ的提升效果较好;各指标中两者联合施用的效果均高于单施生物炭或纳米二氧化硅,且在电子传递效率(ETR)、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等指标上较CK均能显著提高。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硅联合施用可显著提高油菜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而单施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叶绿素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单施纳米二氧化硅仅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综上,生物炭和纳米二氧化硅联合施用效果最佳,可显著提高油菜叶片的光合效率,优化反应中心的能量转运和利用,促进植株生长发育。

    生物炭纳米二氧化硅甘蓝型油菜光合荧光特性

    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家蚕中肠、脂肪体和血淋巴组织可变剪接事件

    谢岩王晖孙志超高妍夏...
    13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AS)在家蚕基因组中普遍存在,在基因转录后调控和蛋白质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揭示家蚕物质吸收、循环、合成和代谢相关组织AS事件的特征,分析家蚕品种间抗氧化水平差异的形成机制,本研究采集预蛹期的东肥和彩 4 这两个家蚕品种的中肠、脂肪体和血淋巴组织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将测序数据比对到参考基因组后,采用rMAT软件进行AS事件分析和发生AS事件的基因(AS基因)鉴定,进一步解析AS基因发生AS事件的数量、类型和组织分布的特征,并对全部AS基因和品种间差异表达AS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家蚕中肠、脂肪体和血淋巴中分别检测到13525、7419、6965个AS事件,对应发生在4118、3109和2975个AS基因中。3'端可变剪接位点(alter-native 3'splice sites,A3SS)、5'端可变剪接位点(alternative 5'splice sites,A5SS)、互斥外显子(mutually exclusive ex-ons,MXE)、内含子保留(retained introns,RI)、外显子跳跃(skipping exon,SE)5种类型AS事件中,SE数量占比最高,在每个组织中的发生比例均不低于64。95%,RI数量占比最低,均不高于1。79%。每个组织中发生1 种类型AS事件≤3个的AS基因数量占基因总数的81。14%~100%,单个AS基因发生1种类型AS事件的数量最高为66个。发生A3SS、A5SS、RI事件的AS基因有高达53。19%~61。75%和16。56%~20。57%的3组织和2组织重叠比例,发生SE、MXE事件的AS基因组织特异性高,单一组织独有的比例为43。99%和70。96%。每个组织AS基因总数量里,发生1个单独类型AS事件的基因约占63。40%~69。96%,同时发生 3、4、5 个类型AS事件的基因合计占比低于 7。00%。GO功能注释、KEGG通路富集分析全部AS基因的功能主要为物质的合成、代谢和转运,能量代谢,细胞对刺激的反应和信号转导,基因表达和翻译的调控,蛋白质的加工、修饰和水解,磷酸转移酶和激酶活性等。两个家蚕品种差异表达AS事件在中肠、脂肪体和血淋巴分别为 302、176、244 个,对应的AS基因数量为 266、137和186 个,差异AS基因可富集到氧化-还原过程和含核碱基的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杂环、有机环状化合物、大分子的生物合成过程。可见,家蚕 3 个检测组织内存在数量可观的AS事件和AS基因,AS事件发生数量和类型具有组织特异性,高、低抗氧化水平家蚕品种差异AS基因参与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合成,可以为家蚕机体物质利用和转化的研究提供重要功能候选基因。

    家蚕RNA-seq可变剪接功能基因物质合成

    3种鸡源乳酸菌抑制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比较研究

    赵桂省庞天津陈甫刘玮...
    148-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鼠李糖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口乳杆菌 3 种鸡源乳酸菌对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生成的影响。利用置片法对供试菌株培养 48 h,定性观察细菌生长与生物被膜的形成;利用 96 孔微板法定量检测 4种细菌生长的OD590值,评价抑制生物被膜生成的效果。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培养 12h开始形成生物被膜,24 h形成典型的生物被膜,并伴有交织链接的生物被膜骨架;3 种乳酸菌培养36h均未见生物被膜骨架,OD590值显示鼠李糖乳杆菌生物被膜厚度优于戊糖片球菌、口乳杆菌。与大肠杆菌共培养发现,3 种乳酸菌全菌液和上清液均能显著抑制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生成,抑制效果鼠李糖乳杆菌>口乳杆菌>戊糖片球菌。结果可为探索乳酸菌拮抗大肠杆菌感染机制提供参考。

    鼠李糖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口乳杆菌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

    饲粮纤维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免疫器官及小肠发育的影响

    阎佩佩姚启蒙李和朋赵群峰...
    154-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饲粮纤维(玉米酒糟粕、米糠、麸皮等比例混合物)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器官指数及小肠发育的影响,选取 1 日龄罗斯 308 肉用仔鸡 480 只,随机分为 4 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不同水平(3。0%、4。5%、6。0%)的饲粮纤维,饲养 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饲粮纤维降低肉鸡 1~21 日龄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P<0。05),但 6。0%纤维组提高了肉鸡 42 日龄体重和 22~42 日龄平均日增重,并降低了 22~42 日龄和 1~42 日龄的料重比(P<0。05)。2)不同水平纤维饲粮均显著提高了血清中白蛋白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3。0%、6。0%纤维组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蛋白水平在 21 日龄时显著升高(P<0。05),但 42 日龄时显著降低(P<0。05)。3)21 日龄时,4。5%纤维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2 日龄时 6。0%纤维组法氏囊指数显著低于对照和 4。5%纤维组(P<0。05)。4)3%纤维组显著降低了肉鸡21 日龄回肠绒隐比和42 日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提高了42 日龄十二指肠绒隐比(P<0。05);6。0%纤维组显著提高了 21 日龄和 42 日龄空肠绒毛高度以及 21 日龄回肠绒毛高度(P<0。05),4。5%纤维组显著降低了 21 日龄空肠隐窝深度(P<0。05)。综上,6。0%饲粮纤维可提高肉鸡生长性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并促进小肠发育。

    肉鸡纤维水平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免疫器官肠道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