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林业科技
山西林业科技

米文精

季刊

1007-726X

shanxlykj@periodicals.net.cn

0351-7336047

030012

太原市新建南路105号

山西林业科技/Journal Shanx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省林学会主办的林业科学技术、学术性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辽东栎次生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研究

    王维民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山西省太岳山地区,选择10个具有代表性的辽东栎次生林,研究不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对辽东栎幼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清理地表枯落物并刈割地表草本且采取水平阶整地的样地辽东栎幼苗出苗量与保存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清理地表枯落物且采取水平阶整地处理.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后,不同林分密度和海拔条件下辽东栎幼苗的出苗量与保存量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适宜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对辽东栎次生林下的幼苗更新促进作用明显,可为辽东栎次生林可持续生长和正向演替提供有利条件.

    辽东栎次生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出苗量保存量

    油松单亲本家系选择试验研究

    张忠泽
    3-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上庄油松种子园34个油松单亲本家系为对象,通过测定其树高、胸径等生长指标开展家系选择研究.结果表明,34个油松单亲本家系的树高、胸径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树高、胸径均值分别为156.00 cm、4.41 cm,表型变异系数分别为19.65%、20.33%,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23.44%、24.36%,遗传力分别为0.614 1、0.3214,为优良家系的选择提供了基础.树高、胸径均显著大于CK的10个油松优良家系(中11、中21、关6、中12、中16、关4、中26、关5、关7和中32)的树高、胸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0.01%、8.38%,均可作为优良家系加以利用.其中,关4家系各生长性状和遗传增益最高,可以作为后续重点跟踪的推广应用材料.

    油松家系胸径树高遗传增益

    坡向对山西北部5种阔叶树生长情况的影响

    李明宗彦平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笔者以山西北部5种阔叶树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坡向对其造林成活率、叶面积、株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杏成活率受坡向影响较小,白桦在阴坡成活率较高,辽东栎和沙枣在阳坡成活率较高.蒙椴展叶期叶面积表现为半阴半阳坡显著大于阳坡和阴坡,白桦和山杏展叶期叶面积表现为阴坡显著大于半阴半阳坡,辽东栎展叶期叶面积表现为阳坡显著大于阴坡,沙枣展叶期叶面积表现为阳坡和半阴半阳坡无显著差异.5种阔叶树在不同坡向的落叶期叶面积均无显著差异.综合比较可知,沙枣适合在阳坡或半阴半阳坡种植,白桦适合在阴坡种植,山杏、辽东栎适合在阳坡种植,蒙椴在各坡向的生长情况均较差.

    阔叶树坡向山西北部生长情况

    山西省太岳山林区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

    苗栋
    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笔者介绍了山西省太岳山林区的基本概况,分析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林分质量整体较低、林草科技创新水平不够、林草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不高、外部发展环境不够优化等制约太岳山林区高质量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强化人才培养、强化经营提质、强化科技兴林、强化产业转型4条高质量发展路径.

    太岳山林区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发展路径

    太原市城市绿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任煜堃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太原市建成区内选取62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绿地样点,采集0cm~10cm、10cm~20cm、20cm~30cm土层深度的土壤样品,分析其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并计算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太原市城市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磷含量均表现为生产绿地最高、公园绿地最低,全氮含量差异不大.从土层深度来看,不同绿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分布各异.土壤C/N均值为50.22,表现为生产绿地最大、公园绿地最小;土壤C/P均值为11.34,表现为附属绿地和防护绿地大于公园绿地和生产绿地;土壤N/P均值为0.24,各绿地类型间差异不大.不同绿地类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随土层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土壤C/N均表现为表层大于下层.除生产绿地外,其他绿地类型土壤C/P、C/N与有机碳含量之间,土壤N/P和全氮含量之间均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

    城市绿地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

    晋北乡土草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史雅楠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甸顶草原的7个优势草种为对象,测定其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的抗逆性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硬质早熟禾、羊草及赖草的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较高,赖草、羊草、早熟禾和硬质早熟禾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羊草、赖草和早熟禾的叶绿素含量较高,小红菊、薑草、赖草和羊草的MDA含量较低.通过比较各草种的7个抗性指标,发现羊草、赖草、硬质早熟禾的抗低温胁迫能力较强,可以作为晋北地区重点繁育的乡土草种.

    乡土草种低温胁迫生理指标抗寒性晋北地区

    槐豆木虱空间分布及阿维菌素乳油的防治效果研究

    薄永琳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21年对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林业站国槐林中的槐豆木虱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应用空间分布聚集度指标判定槐豆木虱在国槐树上的分布特征,并研究了不同浓度阿维菌素乳油对槐豆木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槐豆木虱在国槐林中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在国槐的4个方位上亦表现为聚集分布.根据聚集均数指标判断,研究地槐豆木虱的聚集是由于其自身习性或自身习性与环境因素综合所致,而在不同方位上的聚集是由环境因素所致.阿维菌素乳油对槐豆木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3 000倍液,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与2 000倍液无显著差异,两者的虫口减退率均达到96%以上.

    槐豆木虱空间分布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效果

    气候变化对暴马丁香种子质量的影响研究

    翟瑜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山西省暴马丁香的主要分布区内,选择13个种源的67棵单株,进行种子质量测定,并通过遥感数据和已有数据库获取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环境因子数值,运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研究了环境因子对暴马丁香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马丁香种子质量为13.6 mg±2.7 mg,其变异系数CV为34.3±9.0o暴马丁香种子质量随着近地面CO2浓度和土壤N含量增加而增加,随着年平均降水量增加和土壤P含量减少而增加,随着土壤N含量增加和土壤P含量减少而增加.暴马丁香种子质量CV随着近地面CO2浓度提高而增加,随着近地面CO2浓度增加和年平均降水量减少而增加.从影响程度来看,N和P的交互效应对种子质量影响最大,其次是CO2和N的交互效应以及AP和P的交互效应.CO2以及CO2和AP的交互效应对种子质量CV的影响相似.

    暴马丁香种子质量气候因子

    山西省太行山区和吕梁山区灌草生境昆虫种类及多样性研究

    霍履远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22年7月,对山西省太行山区和吕梁山区典型灌草生境的昆虫种类进行调查,并开展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太行山区灌草生境中共采集到1702头昆虫,隶属于8目40科78种,优势目为直翅目、半翅目和鞘翅目,优势科为叶蝉科、网翅蝗科和剑角蝗科;在吕梁山区灌草生境中共采集到1 958头昆虫,隶属于8目36科74种,优势目为直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优势科为网翅蝗科、斑翅蝗科和芜菁科.总体来看,吕梁山区昆虫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较高,表明吕梁山区的昆虫物种丰富,有较为稳定的群落结构.太行山区昆虫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较高,表明太行山区昆虫群落集中性较高,存在明显的优势种群.

    太行山区吕梁山区灌草生境昆虫种类多样性指数

    牡丹种皮中总黄酮提取方法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安小琳
    28-2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总黄酮得率及其抗氧化能力为指标,综合比较了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酶解提取法和闪式提取法4种提取方法的牡丹种皮总黄酮提取效果.结果发现,酶解提取法的总黄酮得率最高,可达71.26 mg/g.酶解提取法得到的牡丹种皮总黄酮提取液清除DPPH自由基、·OH和O2-·的能力最高,清除率可达78.68%、52.36%和31.82%.综合分析可知,4种提取方法的总黄酮得率及抗氧化活性大小顺序均为酶解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闪式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由此可知,酶解提取法为牡丹种皮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方法.

    牡丹种皮总黄酮提取方法抗氧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