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煤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煤炭
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炭

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余子彤

双月刊

1671-749X

SXMJ@chinajournal.net.cn

029-87671830 87671657

710001

陕西省西安市和平路东十一道巷6号

陕西煤炭/Journal Shaanxi Meitan
查看更多>>本刊是陕西煤炭系统一份综合性科技期刊,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需要,期刊将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为充分发挥陕西的煤炭资源,经济潜能和科技力量优势,结合陕西煤炭生产建设的实际,跟踪陕西煤炭工业发展轨迹,报道陕西煤炭工业开发建设,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动向和发展水平;积极传播新科技,报道新成果,交流新经验,探讨新问题。为全方位促进产、学、研信息交流,宣传沟通,相互结合服务;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为推进陕西煤炭工业现代化,构筑具有陕西特色的环保型能源工业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天然气钻井影响下综采工作面底板破坏特征分析

    张虎雄王艳超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废弃天然气钻井的存在会导致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底板破坏特征发生变化,同时采动也会造成废弃天然气钻井密封结构发生破坏,增加天然气逸散到工作面的可能性.针对青龙寺煤矿5-20111工作面回采过废弃天然气钻井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在天然气钻井影响下工作面底板竖向位移和底板破坏深度的变化规律,探究采动对废弃天然气钻井密封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天然气钻井影响下5-20111综采工作面底板最大竖向位移为40 mm,底板最大扰动破坏深度约为16 m.5-20111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工作面底板下方废弃天然气钻井及周边1 m范围内岩体的最大破坏深度约为80 m,在此范围内钻井周边0.3 m范围内的岩体会发生破坏而出现逸气通道.

    综采工作面天然气钻井底板破坏特征密封结构逸气通道

    超长工作面开采下区段煤柱留设合理宽度分析

    谢涛张毅白云虎李雨航...
    7-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定超长工作面开采下区段煤柱合理留设宽度,分析超长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在煤柱中的分布特征,利用数值模拟软件研究区段煤柱中的应力分布,并在现场区段煤柱不同深度中布置钻孔应力计,监测侧向支承压力的变化规律.结合巷道围岩稳定性综合监测分析,研究超长工作面采动影响下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进而优化支护参数,以保障超长工作面回采巷道的通畅与安全.研究结果表明,在11205工作面右端、11207工作面左端及其煤柱区域位置煤柱内部应力分布呈现出明显的3处应力集中,其煤柱位置的应力集中效应更为明显;增大煤柱宽度能够有效改善煤柱应力分布状态,但当煤柱宽度超过16 m后,应力变化不大.工作面开采后,11207工作面采空区顶板位移量明显增大,整体位移变为以煤柱为中心的扇形沉陷,说明煤柱对上覆岩层起到了支撑作用.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得出煤柱留设宽度在16 m煤柱较为合适;由煤柱顶底板破坏强度可知,留设16~20 m的煤柱较为合适.

    超长工作面煤柱留设合理宽度应力分布围岩稳定性

    基于Stacking-InSAR的煤矿沉降监测与综采面参数反演

    汪晨星史凌亚李瑞东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探究煤矿矿区沉降的更多细节特征内容,本次研究以西北地区某煤矿矿区为实际案例,综合应用基于Stacking-InSAR的煤矿沉降监测与综采面参数反演方法对该矿区的沉降特征进行监测.首先,以该矿区的Sentinel-1A卫星影像数据为基础,确定本次应用Stacking-InSAR方法进行建模和解算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其次,在确定应用Stacking-InSAR方法后,对目标矿区的3个典型沉降区域进行解译,对具体沉降速率变化、沉降量特征和季节性变化特征等因素进行分析,以初步明确各个沉降区域的沉降规律,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最后,进一步应用Okada均匀弹性半空间矩形位错模型对综采面参数进行反演,以探究目标矿区综采面开拓煤量,结果显示,反演结果较具准确性,因此初步证明了本次基于Stacking-InSAR的煤矿沉降监测与综采面参数反演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Stacking-InSAR煤矿沉降监测反演

    综采工作面静态膨胀预裂切顶卸压效果分析

    李广侯壮壮
    21-2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静态膨胀预裂切顶卸压在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中的应用效果,以三元煤业4308综采工作面为背景,在确定工作面静态膨胀预裂切顶卸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利用FLAC3D软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工作面初采悬顶长度随静态膨胀预裂切顶长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预裂以及静态膨胀预裂长度分别为7.5 m、15 m、25 m时,4308综采工作面的初采悬顶长度分别为40 m、32 m、27 m、26 m,静态膨胀预裂切顶卸压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工作面初采悬顶长度;工作面初采悬顶长度随静态膨胀预裂切顶长度的增大先减小后不变,综合考虑经济成本,确定最佳静态膨胀预裂切顶长度为15 m.静态膨胀预裂切顶卸压技术具有放顶效果好、安全性高、施工简单等优点,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可适用于矿井工作面顶板的初采初放.

    综采工作面静态压裂切顶卸压矿压显现切顶长度

    浅埋房柱近距离煤层安全开采顶板应力控制

    乔重让卢少帅
    25-3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韩家湾煤矿2-2煤层采用房柱式开采方式,煤柱在底板形成集中应力,使3-1煤层的开采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为解决近距离煤层安全开采厚硬岩层顶板聚集较大能量,可能诱发大面积压架或矿震的问题,实现韩家湾煤矿下组煤三盘区3-1煤层的安全开采,采用水力压裂技术对致密厚岩层进行弱化.在分析覆岩特征及潜在顶板灾害特征的基础上,基于三盘区下组煤开采过程中对上部2-2煤层遗留条带煤柱与房柱煤柱的扰动机理,设计采用长水平孔区域压裂技术对2-2煤层的2处大巷煤柱区域进行水压致裂,初步提出了区域压裂技术参数、定向长钻孔压裂工艺.

    近距离煤层浅埋房柱顶板应力矿震水力压裂

    唐口煤矿6315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

    邹宗旺邢斌杨长坤刘洋...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确定唐口煤矿6315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燃风险范围,对自燃"三带"在不同条件下的分布范围进行分析.以综采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利用PFC颗粒流数值模拟软件和FLUENT流场数值模拟软件,建立综采采空区三维空间氧气浓度、流速数学模型,对采空区内部无法直接进行观测的内部流场、气体浓度等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唐口煤矿6315工作面长度在190 m左右时,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分布规律.在进风侧,散热带为0~75 m,氧化带为75~88 m,窒息带为88 m以后;在回风侧,散热带为0~35 m,氧化带为35~89 m,窒息带为89 m以后.

    采空区自燃"三带"覆岩垮落孔隙率氧气浓度

    梅花井煤矿2号煤自燃特征及分级预警

    马海生马魏周翔张彦吉...
    39-4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矿井煤自燃火灾的早期预警和高效防控的关键是确定煤自燃特征参数和分级预警体系.通过煤自燃程序升温试验得到了梅花井煤矿2号煤层工作面煤样在不同氧气浓度下耗氧速率,CO、C2H4等气体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合现场数据,确定了采空区煤自燃预测指标气体为CO、CH4、C2H4和C2H6,并将格氏火灾系数R2、R3和C2H4/C2H6作为辅助煤自燃预测指标.最终将梅花井煤矿煤自燃指标预警等级划分为"绿、黄、蓝、橙、红"5级预警,设置气体临界阈值,实现了梅花井煤矿工作面煤自燃隐患的识别防控,对于保障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煤自燃指标气体格氏火灾系数自燃特征分级预警

    液态二氧化碳防火机理及远距离输送技术

    石元来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浅埋极近距离煤层群自然发火是榆树坡煤矿大部分煤层的典型特征,煤田火区治理困难.通过热分析试验,探究液态CO2的使用对高温煤体降温规律及自燃特性的影响,观察到松散煤体的孔隙率对CO2的降温效果有显著影响;CO2体积分数的增加能够影响煤氧化的表观活化能,为解释CO2抑制煤自燃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计算液态CO2注入采空区的扩散半径,得出液态CO2对采空区遗煤的有效惰化半径.

    液态二氧化碳防灭火机理热分析试验高温煤体扩散半径

    新型瓦斯抽采封孔材料的试验与应用

    胡良兆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封孔水泥基材料早期强度低的问题,将普通水泥基材料与外加剂等进行复配,利用正交试验来筛选和分析最佳组合,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当NaAlO2为 0.8%、Na2SO4为 0.4%、NaCl 为 0.4%、TEOA 为 0.05%、AMPS 为 0.8%、铝粉 0.1%时,水泥基材料1d早强组的强度是基准组抗压强度的400%,3 d的强度可以提高到200%;复合水泥基材料抗压强度达到6.73 MPa;而同样条件下的基准组是4.89 MPa.同时,复合水泥基材料较之前有更好的封孔质量和瓦斯抽采封孔适应性,封孔材料膨胀率由普通水泥基封孔材料的0.1%提高到10%,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封孔效率和瓦斯抽采率.

    瓦斯抽采封孔材料抗压强度力学性能封孔效率

    深埋大断面巷硐群围岩控制技术实践

    王思雨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深埋大断面巷硐群围岩控制问题,以某矿为工程背景,分别建立单一大断面巷硐、大断面巷硐群数值计算模型,对巷硐群围岩变形、应力分布、塑性区分布、锚杆(索)承载状态进行分析,并对支护效果进行验证.采用间排距800 mm ×800 mm,φ22 mm ×2 400 mm锚杆对巷硐浅部围岩进行加固,5 200 mm × 140 mm × 10 mm的T型钢带加φ21.8 mm × 8 300 mm锚索将加固的浅部围岩锚固和悬吊在深部围岩中,巷道支护完成后进行全断面喷浆的锚-喷联合支护形式.支护效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巷硐群的围岩变形,保证围岩的稳定性.

    大断面巷硐群围岩控制巷道支护围岩稳定性联合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