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城市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城市管理
上海城市管理

王震国

双月刊

1674-7739

shanghai_urban@sohu.com;shanghai_urban@sina.com,hmyhmy0317@hotmail.com

021-64367400-2080

200233

上海市虹漕南路123号

上海城市管理/Journal Shanghai Urban Management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属城市建设与管理领域内的综合性理论刊物,重点反映上海及国内外其它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先进经验、方法和理念,为广大从事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人士提供理论与实践阵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平台型政府:理论溯源、实践探索与创新进路——以上海城市数字治理"两张网"建设为例

    董幼鸿石晋昕
    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深刻发展,平台型政府作为一种新的政府形态在治理过程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平台型政府的提出根植于丰富的理论基础,呈现出协同性、开放性、互动性和数字化等特点.在结构上,平台型政府由前台、中台和后台构成,分别对应需求的收集回应、供需匹配及信息集成供给等运行流程,以服务型、回应型、整体性、开放型政府为价值导向.上海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是平台型政府建设的生动实践,在理念、结构、流程等诸多方面与平台型政府的运作模式相契合.在实践中,平台型政府建设面临一系列挑战,如供需错配、数字鸿沟、多头考核、部门间协同不畅等,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进路,推动理念重塑、体制机制优化、技术创新、结构流程耦合以及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平台型政府协同治理数字化流程再造

    复合社区营造:基于三元空间融合的城市智慧治理新范式

    徐鹏
    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效治理非正式空间是现代化城市治理不可回避的议题,是决定城市活力与秩序协调发展的关键.而非正式空间中"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管理者的顽疾,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中国式现代化呼唤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鉴于物理、社会、数字三元空间日益融合的趋势,提出"复合社区营造"智慧治理新范式,通过分析概念内涵、整体框架、运作机制,探索动态协调城市空间资源的按需、即时、有序、最优匹配的实现路径,以期从源头和系统层面对非正式空间展开综合治理.

    复合社区营造三元空间智慧治理

    城市流动人口相对贫困治理:一个"五维"分析框架

    滕明兰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共同富裕的视角下,通过对城市流动人口相对贫困的治理,实现流动人口的全面发展,逐渐消除城市新"二元",具有一定的紧迫性和现实性.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构建以促进城市流动人口相对贫困群体全面发展的"五维"分析框架:以"动力"为核心,缓解精神贫困和心理贫困;以"智力"为关键,缓解能力贫困和教育贫困;以"体力"为基本,缓解生活贫困和身体贫困;以"财力"为保障,缓解收入贫困和就业贫困;以"人力"为平台,缓解权益贫困和融入贫困.从治理路径来看,激发动力需打破穷人思维和内化致富使命;扩展智力需优化教育资源和促进自我发展;增强体力需改善居住条件和提高身体素质;积累财力需培训职业技能和挖掘创业潜能;集聚人力需构建社会网络和培育社会资本.

    城市流动人口相对贫困治理"五维"分析框架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

    低碳目标下中国城市生态治理的三重路径

    孙全胜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气候变化、资源枯竭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低碳成为城市生态治理的必然趋势.当前中国城市生态治理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城市环境破坏、城市生态结构失衡、公共设施不配套和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不完善等.城市生态治理要从政策、技术和社会等层面着手.首先,政策层面,要完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施低碳经济政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设生态城市;其次,技术层面,要推广低碳技术,优化城市能源结构,推动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建设完善的城市生态结构和智慧城市;最后,社会层面,要增强居民环保意识,加强社会组织参与,完善市民参与机制.城市生态治理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合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以推动低碳目标的落实.

    低碳目标低碳技术城市生态治理生态文明环保意识

    城市管理:推动模式创新,提高运行效率——基于重庆"大城三管"治理模式

    刘勇刘亚慧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管理时代,构建既符合新时期要求又能够解决目前城市管理困境的城市管理模式,推动城市管理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重庆"大城三管"是根据自身条件探索创立的城市管理模式,借鉴重庆"大城细管""大城众管""大城智管"模式的基本内容与运行逻辑,可以构建包括城市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目标、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支撑平台的城市管理创新模式,这一模式能够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与智慧化水平,并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城市管理"大城三管"精细化管理智慧化

    跨区域民营经济联动发展:理论审思与实践路径——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田娇张雷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推动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但跨区域民营经济联动发展相关研究还不多.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从学理的角度分析跨区域经济发展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跨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逻辑起点、阻滞因素和合作基础.从推动跨区域民营经济"四通""四有"新发展(即实现贸易畅通,构建"有效市场";加强政策联通,打造"有为政府";强化精神沟通,培育"有成企业";推动民心相通,建设"有容社会"等四个方面)入手,探讨跨区域民营经济联动发展的实践路径.

    跨区域民营经济成渝地区

    城市社区养老的市场参与路径与实践逻辑

    谷玉良李咏琴原欣瑶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放开养老市场,鼓励养老企业进入社区兴办连锁养老机构,促进了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的多元化,有助于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但市场主体究竟以何种形式入驻社区,兴办何种形式的养老机构,如何开展养老服务等问题尚未解决.市场主体参与社区养老,必须首先理顺市场与政府、社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关系.市场具有逐利性特征,而社区养老则表现出福利性和公平性的一面,如何在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的同时兼顾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是市场参与社区养老必须解决的问题.从理顺社区养老各主体关系的角度,构建市场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路径,并结合具体调研案例,讨论市场参与社区养老的具体模式和实践逻辑.

    社区养老市场参与福利性逐利性

    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国外研究述评及启示

    薛立强王鹏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活垃圾分类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梳理1995-2022年国外学界关于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文献发现,国外学界围绕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法规、社区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主体多元化等主题,形成了一批颇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国外研究对于推进国内相关研究的启示在于:应重视生活垃圾分类研究的公共治理视角,应重视多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并举应用和创新,应加强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研究,可以探索"工具—制度—文化"三个层面的生活垃圾分类阐释体系.

    生活垃圾分类社区研究述评

    日本城市建筑风貌管理研究

    曹煜轩王翘楚刘伦李健实...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的城市与建筑风貌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这离不开城市建筑风貌引导与管控等相关工作.这些工作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完备的政策体系、从城市空间到微观环节的全方位引导管控要素以及多元参与的协调机制等,日本城市建筑风貌管理的经验与做法,对于我国城市建筑风貌的引导管控具有借鉴与参考价值.

    建筑风貌日本规划管理城市风貌

    面向城市一线务工人员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区位选址研究

    陈圆圆李钱斐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我国"十四五"时期住房建设的重点,关注城市一线务工人员的住房保障需求,尤其是建设供给符合这类人群住房特征需求的租赁住房,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总结国内外面向这类人群住房供应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基于对建筑、环卫、绿化养护、快递等行业的城市一线务工人员的问卷调查,分析总结这类人群的住房区位共性需求,构建了生活性、便利性、经济性、发展性四维度加权总和的区位选址模型,利用上海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提出要紧密结合就业机会区域、优先考虑在社会经济密度比较集中、交通条件比较好的地段镶嵌式散点状形成此类保障住房空间供应,并合理控制每处供应规模;在房源分配管理上要因时因地动态调整提高区位房源供给的适配性,此外还应整合多方管理服务的配套支持,提高保障供应效果,实现住房保障发展的初衷和城市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政府住房保障部门在面向城市一线务工人员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中的选址评估与审批提供参考.

    城市一线务工人员保障性租赁住房区位选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