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活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卢梭《爱弥尔》蕴含的新时代教师观

    严燕飞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卢梭《爱弥尔》对教师职业道德有较为深刻的剖析,其中许多观点对我们新时代塑造"好老师"有积极的启示,有助于形成新时代教师观.新时代"好老师"应具备的素养:从政治立场维度看,教师应该具有政治理想和家国情怀;从情感教育维度看,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值得信赖的知心人;从教育方法维度看,教师是以榜样示范力量影响学生的人;从人格力量维度看,教师是品行高洁、彰显人格魅力的人.

    卢梭《爱弥尔》教师观

    新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设现状与改革路径

    胡婵娟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是党中央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一体规划,整体部署.教师队伍作为该战略中的"人"的要素,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教师教育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要把握内涵,高质量地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就要深化教师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职前准备、入职培养、职后发展及专家养成四个阶段的协同连接,实现教师教育体系与科技体系、人才体系、社会体系的创新融合发展.

    教师教育体系高质量融合发展

    中职教育与现实生活融合的策略

    潘苍红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职教育与社会发展逐步脱节,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产教融合推进不够深入,中职生职业思维培养不足.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从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汲取营养,在课程设计、学习活动、教学活动、社会实践、学校建设方面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从而使中职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教育生活融合

    基于陶行知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中小学校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张政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陶行知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中小学校情感教育实施策略.强调了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性,并指出仁爱之心是教育的核心.概述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强调情感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提出了一系列情感教育实施策略,包括课程落实、课堂传情、师能培养、协同育人、活动抓人、技术赋能和持续监测,并分析了具体的实施案例.最后总结,情感教育对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需要教育者、学生、家长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实施策略仁爱之心

    给课堂教学"瘦身",赋能教育增值——《教育的减法》的理论价值与实践运用

    邓龙成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政策,对教育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实现变革的契机.学校教育中如何开展"双减"活动,达成双减的目标,朱永新教授的《教育的减法》给我们指明的方向,提供了许多宝贵建议.本文从"双减"政策与《教育的减法》的契合点入手,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教育的减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瘦身.并在实践中进行了运用,收到不错的效果,期望能对课堂教学的变革起到推动作用.

    教育的减法课堂教学减法的意义实践途径

    怀揣情怀共同点燃信仰的火花——我是这样推进家校共育情感性班集体建设的

    黄百央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怀深"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的内容之一;而且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内在追求.本文从重温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入手,旨在阐述情感性班集体建设需要"三一情怀"的理念与行动,即一个有情怀的育人理念,是情感性班集体建设的核心要素;一个有情怀的导师团队,是情感性班集体建设的关键力量;一个有情怀的家长沙龙,是情感性班集体建设的重要途径.

    情怀家校共育情感性班集体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与大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探究

    范慕雪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跨文化学习和理解的重要资源.通过学习和欣赏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大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提升其跨文化理解的能力.因此,本研究着眼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大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与效果,探讨通过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教学和学习,如何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以及对其学习成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培养大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方面的具体教育意义与实践指导价值.

    古诗词艺术歌曲跨文化理解能力审美素养语言与文化

    合理使用多媒体,为写字教学"锦上添花"——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的运用

    李国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接触意愿最强烈的一门学科就是语文,但其中的识字写字教学又是其比较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的,对他们来说,教学过程较为枯燥.须知,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基础就是识字写字教学,所以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应增强此教学环节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写字教学过程中.而多媒体的出现则将这一问题很好地解决了,通过对多媒体技术予以运用,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吸引过来,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课堂之中.对此,本文详细论述了多媒体在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的运用,以供参考.

    多媒体小学语文写字教学

    "双减"政策下家长的育儿心态需调整

    郭伟中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后,对学校和家庭的触动很大,家长在育儿的心态上应当作些调整,如:调整因孩子学科成绩是否优异而产生的焦虑心态;调整盲目让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的跟从心态;调整因无暇管教和辅导孩子而产生的推脱心态;调整培养孩子立竿见影的急切心态等,让家长重新定位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双减"政策育儿心态调整

    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科学史教学的转化策略

    刘培艺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史记载了人类进行科学探究的痕迹,蕴含着丰富的思政价值,为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课程思政是集"内容的思辨性"、"思维的开放性"以及"价值观的引导性"于一身的新型教育理念.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小学科学史教学目前存在的"游离"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课程思政的小学科学史的育人价值,最终确定了小学科学史教学"游离"态现状的"化合"态转化策略.

    小学科学科学史课程思政转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