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活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初中学段学生发展中的实践探究

    官建梅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教育史上,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和"自主学习"等理念,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当今的教育改革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积极探索和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力求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健康身心,有卓越素养,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探究旨在探索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石室联合中学学生发展中的实践情况,以期为我国初中学校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教育教学实践陶行知思想学生发展

    数字时代的家长学校微创新

    金德江
    4-6页

    籍美达心致善真,家校社合育的美育视角

    卢志文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善美是人类崇高的理想,真智力之理想,美情感之理想,善意志之理想.人类认知活动追求真,谓之求真,是知识进步;人类意志活动追求善,谓之向善,是工具进步;人类情感活动追求美,谓之臻美,是人格进步.

    家校合育美育五育并举

    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基本原则

    洪明丁湘懿张欣彤
    10-1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开展新时代家风建设应该树立历史观,赓续优秀家文化的精髓;应该树立时代观,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应该树立系统观,积极营造新时代新家风建设的整体环境.

    新时代家风建设原则

    文化为根,家庭为引,构建家园社共融模式

    付琳彭哲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幼儿园、家庭与社区协同育人新生态是时代之需、发展之需、现实之需.我园始终秉持着"幸福成长,与爱同行"第一要则,以幼儿快乐成长为基础,以家园双向协同为目标,建立家园"互生共融"的新型合伙人关系,动态性调整平等性对话,积极探索协同育人运行机制,建构开放性家园共育场域,以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教育模式.

    文化为根家庭为引家园社共融模式

    构建多元家本课程 促进家校协同育人——剑阁县香江实验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案例

    何龙彭婷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时代背景影响,教育的功利化倾向突出,以培育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为导向的教育重视孩子成才而忽视成人,家庭教育的关注点也往往落脚在孩子的学业成绩以及是否能够为社会发展所用,而忽略家庭教育最根本、最有效的德育职能,背离了家庭教育的初衷.大多数家长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心理状况.一些家长甚至认为家庭教育就是检查作业、批改作业、棍棒敲打、语言责备等,这完全背离了家庭教育的初衷.因此转变家长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家长素质应该是基础教育一直追求的目标.

    家本课程家校共同体协同育人

    基于家长发展学校建设的家校共育实践探索——成都市实验小学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案例

    李蓓张红梅黎明王梅...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办好家长学校、开展家长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制度化选择,是新时代背景下,促进基础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中小学一线德育工作模式建构、家校课程开发的改革创新突破点.成都市实验小学依托家长发展学校的机制建设,在家长学校的自主管理、家长资源的充分运用、家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面持续探索、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基层工作参考方案.

    家长发展学校家校共育家校课程

    "双减"背景下数字赋能家校社协同育人创新实践

    李斌袁晕虹肖英杰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双减的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数字时代,传统的育人样态迫切需要更新.数字化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重要契机和抓手,学校可通过搭建数字平台、升级课程资源、优化共育机制,建立"平台—资源—机制"数字化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闭环,提升各主体的育人参与度和工作实效性,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数字化转型,让"双减"政策有效落地.

    双减家校社协同育人数字化转型

    家校共育 为儿童健康成长护航

    李小燕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三个结合":建机制,搭平台,把家校共育工作和履行职责使命结合起来;重融合,聚动能,把家校共育工作和夯实成长根基结合起来;育课程,塑网格,把家校共育工作和学生全面发展结合起来.通过着力理念、机制、平台、活动、课程等,充分凝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多措并举,拓展教育时空,编织教育网络,把学校教育有效延伸到家庭、社会,致力于营造校内外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广大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护航.

    家校共育职责使命成长根基全面发展

    用劳动教育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立交桥

    罗林傅涛曾波戴强...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东区实验学校申报立项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乌蒙山区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和运行机制研究》,学校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劳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针对当前劳动教育导向性不足、价值性缺失、系统性薄弱、协同性偏低、时代性缺位的问题,以劳动教育为主要抓手,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充分整合区域教育资源,通过强化三个服务、建构三个课堂、研制三份清单,强化学校协同育人的主导作用、增强家长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发挥社会有效支持服务的独特功能,努力搭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立交桥,走出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一条新路子.

    劳动教育家校社协同立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