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经济研究
上海经济研究

月刊

1005-1309

sje@sass.org.cn

021-53060606-2520

200020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5楼

上海经济研究/Journal Shanghai Economic Review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经济理论月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本刊立足上海,关注全国和世界。《上海经济研究》的探索视角紧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和经济发展进程,其开放、前瞻、创新的宗旨深深吸引全国及至世界各地的读者和撰稿者,并广受经济理论界、政府部门和决策机构、大专院校、实际经济部门和企业界的欢迎和好评。《上海经济研究》永远是您了解中国和上海经济的窗口,她努力成为您的好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精神探析

    周泽红李雪艳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精神是新时代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更是推进贫困治理与共同富裕实践的思想引导.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精神的生成有其内在逻辑,它承继于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之思想,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汲纳于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探索之经验,淬砺于新时代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之实践.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精神以攻坚志气、科学精神与宗旨意识的有机融合为核心架构,内涵丰富、意蕴淹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弘扬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精神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它既是全体人民为谋求共同富裕而奋斗的思想引领,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力量,还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经验.

    新时代脱贫攻坚和共同富裕精神生成逻辑核心内涵价值意蕴

    新时代中国精准扶贫实践的重大贡献及其理论创新

    李正图朱秋
    15-2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既然如此,这一重大贡献到底是哪些?本文试图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视域中探索这个问题.本文认为,消除中国的绝对贫困、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样本、积极参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减贫事业是新时代中国精准扶贫实践的重大贡献;新时代我国脱贫攻坚战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既是对西方反贫困理论的颠覆,也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新视域.

    新时代中国精准扶贫重大贡献理论创新

    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数据要素的重要论述

    姚昊炜
    2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以世界眼光、天下胸怀,深刻洞察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实践中的客观规律及数据要素时代特征,并围绕数据要素提出了许多富有开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谨的关于数据要素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数据要素在建设数字中国中的功能定位、路径保障、价值旨归和全球视野等关键问题,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术语、方法论及诸经典理论的延展与拓新,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做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数据数据要素数字经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新质生产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内在逻辑和战略构想

    刘瑞郑霖豪陈哲昂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经济安全是新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主权.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传承与发展,体现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信心和决心.新质生产力通过经济赋能、安全筑基、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和内生保障,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但同时也面临产业挑战、资源挑战、贸易挑战、技术挑战和数据挑战等现实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新质生产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构想:突破瓶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开源节流,健全关键矿产资源的安全保障体系;以我为主,完善与开放相适应的风险防范体系;协同攻关,构建适应科技强国的科技创新体系;监管升级,构筑多方协同的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新质生产力经济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科技创新

    在经济现代化的中西比较中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薛安伟林嘉鸿
    4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新时代的文化繁荣.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本文从中国经济现代化与西方经济现代化的比较出发,研究文化因素在不同现代化模式中的异同,以此深化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认为,从生产角度看,文化因素在中国经济现代化与西方经济现代化中具有相似作用机制,都致力于促进经济发展;从分配角度看,西方现代化难免走向两极分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是共同富裕.本文提出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刻理解文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繁荣新时代文化助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新时代文化经济现代化文化繁荣中国式现代化国际比较

    中国式现代化的产业结构变迁特征与推进路径

    王希元杨先明
    6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结构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本文从结构与技术相融合的视角构建产业结构现代化分析框架,以结构转型为条件、以技术赶超作为其增长机制,通过国际比较分析产业结构面向现代化变迁的标准模式与各国偏离.研究发现,中国的产业结构现代化变迁特征与前沿国家和赶超成功国家一致,即结构转型过程中目标部门的技术向前沿收敛,而赶超失败国家在结构转型的同时没有出现明显的技术进步,即技术赶超相对停滞.相较于日韩,中国在人均GDP较低水平出现了去工业化迹象,尽管这与拉美国家过早去工业化的性质不同,但是如何在工业就业占比下降情形下维持工业增加值占比稳定,仍然是我国在现代化过程中需要高度把握的结构调整方向.与发展中大国的比较发现,印度具有服务业导向的结构转型特点,而中国的产业结构现代化演进更多体现工业主导的特征,这与赶超成功国家基本相似.国际比较对中国的产业结构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在驱动结构与技术的二维演化时,务必保持国家技术进步的动态向上趋势,从而才能规避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的发展陷阱.

    产业结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国际比较结构转型技术赶超过早去工业化

    新时代我国乡村教育深化、人力资本提升与农民收入提高

    岳华韩彩霞王海燕
    7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教育深化引致的人力资本效应为农民收入提高提供了有效路径.本文利用2005-202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从理论分析和经验证据两方面探究了乡村教育深化、人力资本提升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发现,乡村教育深化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显著提高了农民收入,这一结论在多重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保持成立.本文从多维角度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教育深化对农民收入的促进效应主要集中于中部地区;就性别差异而言,相较于女性群体,这一促进效应在男性群体中相对较大;从不同教育层次来看,初等和中等教育深化对农民收入的正向影响更明显.本研究从乡村教育深化视角,为我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政策参考.

    乡村教育深化人力资本提升农民收入提高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2010-2021年中国就业水平的测度及量化分析

    陆跃祥梁占永邱康权
    8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厘清中国就业水平状况是实现稳就业、促就业的重要前提.本文以历年政府就业政策文件为基础,构建了中国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等多种量化分析方法,对2010-2021年中国就业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10-2021年期间,中国就业水平年均增长率为7.0%,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充分就业水平年均增长率高于高质量就业水平年均增长率;东部地区就业水平高于其它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更快;地区间差异、新兴产业分别是中国就业水平空间差异、结构差异的主要来源;在空间集聚模式上,高就业水平主要集聚在东部地区,其它三大地区以低就业水平集聚模式为主.在当前中国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为未来进一步提高中国就业水平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就业水平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测度量化分析

    中国金融压力指数及监测效能评估

    杨立勋林嘉懿孟上诗
    10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传统金融压力指数与经济现实间逻辑关联不强、使用固定权重导致指数难以精确测度实时金融风险的问题,对金融压力指数合成方法进行了改进.应用改进方法编制的金融压力指数理论逻辑更严谨,监测效能明显增强.检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金融压力指数大多数时间处于低风险状态,而少数高风险状态与我国重大金融风险事件相吻合,识别机制更接近"触发式",其对外部冲击更敏感、应对风险事件响应更及时,且敏感性、特异性有所提升,是监测金融风险的有效指标.

    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压力指数宏观审慎政策机器学习动态权重

    全球发展倡议与新型全球经济治理

    王汉新朱艳新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发展倡议为新型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全球发展倡议之于全球经济治理,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从历史逻辑看,二战之后全球经济治理正反两方面的实践表明,全球发展倡议能真正引领国际社会共同发展;从理论逻辑看,公共品的"搭便车"行为导致"集体行动困境",全球发展倡议可以有效避免"集体困境";从现实逻辑看,数字化、区域化、碎片化、近岸化和本土化等全球生产网络的重构,全球发展倡议是全球经济治理的现实需要.全球发展倡议的普惠平衡弥合全球发展赤字,协调包容打造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合作共赢凝聚国际发展合力,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发展命运共同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促进新型全球经济治理的实践路径包括共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完善全球发展倡议下与现有全球、区域、次区域、国别层面发展战略对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等.

    全球发展倡议全球经济治理价值蕴含实践路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