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明清时期山西中药材的方志文献研究——以《山西通志》为例

    张凡杨继红毛海飞卫瑜...
    591-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网上查阅国家图书馆数字古籍、数字方志等古籍特藏文献数据库和实地查阅山西省图书馆等方式,查询明清时期《山西通志》中有关中药材的记载发现,现存《山西通志》共10种,记载山西地产药材187种.通过系统梳理历史上山西地区中药材的品种、产地及分布等情况,为山西道地药材、优势中药材品种的挖掘、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史料依据,为构建"晋药"品牌体系,实施晋药品牌战略,提升山西省道地中药材影响力,为中药材领域的宏观经济决策、市场研判提供数据支撑和智力支持.

    明清时期山西中药材方志山西通志

    中药益母草的本草考证

    汪倩杨梅赵琦李开楊...
    596-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益母草为活血调经药,素有"血家圣药"之称,临床应用广泛,历史悠久.经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发现,古代文献中关于"益母草"的描述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诗经》,以"蓷"出现;而作为药用,"益母草"这个词汇则在秦汉时代《神农本草经》中首次出现,因善治妇科诸疾,故有"益母"之名.益母草性微寒,味苦、辛,归心、肝、膀胱经,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的作用,属于活血化瘀药分类下的活血调经药.在使用时内服:煎服,10~30 g,或熬膏,入丸剂,可治疗水肿、经血不畅、小便不畅诸症;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外洗,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疮疡肿毒等症.通过深入研究历代本草、方书等医学文献,结合近现代的文献资料,对益母草的名称、形状、产地、性味归经以及功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了详细的系统梳理和考证,旨在为益母草进一步的研发提供参考和借鉴,以确保今后临床用药的准确性.

    益母草茺蔚经血不畅本草考证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桥接数据挖掘探讨近现代中医名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

    李洋刘健黄旦胡月迪...
    601-609,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近现代名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经验的研究现状、热点和用药规律,为RA现代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3年1月1日—2023年8月8日收录的名中医治疗RA经验的文献,采用Excel、VOSviewer及CiteSpace进行发文量、作者、机构、期刊、关键词共现、爆发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提取名中医治疗RA的医案信息,建立数据库,Excel、SPSS Modeler、OriginPro及CytoScape软件用于中药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1037篇文献,该领域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共涉及1988位作者,形成以刘健、旷惠桃、彭江云、高明利等为代表的多个研究团队,研究机构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发文最多,数据挖掘、用药规律为研究热点.共纳入530首完整处方,涉及344味中药,高频药物包括桂枝、白芍、当归、黄芪、威灵仙等,以补虚药、祛风湿药为主,药性温性最多,药味以甘味为主,多归于肝、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3条二项关联规则,16条三项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得到3首新处方;复杂网络分析得到24个核心药物.结论:近30年名中医治疗RA经验研究蓬勃发展,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药对、用药规律挖掘成为热门话题和研究趋势;名中医治疗RA用药以益气养血补虚配合祛风除湿为主,兼顾活血化瘀、清热通络.

    类风湿关节炎名医经验文献计量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新安医家唐竹轩医案内科证治特色述要

    卜菲菲王鹏
    610-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读古籍《唐竹轩先生医案》《舟山医案》,总结归纳清代新安医家唐竹轩的内科证治特色.综合分析唐氏224首内科杂证验方发现,唐氏临证特色有四,即专于明证,重视辨病辨证辨经;执繁就简,倡用药平正轻灵;调理肺脾,尤强调益气扶正;巧用报使,注重药物的炮制方法.目前中国知网仅有1篇唐竹轩的相关研究文献,唐氏仍有较多的证治特点及临证经验亟待探讨.从唐氏生平、著作概况、证治特色等方面展开研究,有利于完善对其学术思想体系的整体认识,也对临证有所启发参考.

    唐竹轩《唐竹轩先生医案》《舟山医案》版本流传证治特色

    基于"有故无殒"理论的京大戟肝肾毒性研究

    胡伊力格其包文双白梅荣胡德力根...
    614-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京大戟对正常大鼠和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肝肾毒性的差异.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给药低、中、高剂量组,AA模型组、AA模型给药低、中、高剂量组,阳性组.连续灌胃4周,考察其对大鼠一般状态、血液生化指标血肌酐(CREP)、尿素氮(UREA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脏器指数及体质量的影响,并通过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肝肾组织的损伤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行动明显减少,喜蜷缩,但体质量无明显变化.正常给药各组大鼠毛发无光泽,皮肤呈现黑棕色,蜷缩少动,大便不成型,体质量增长缓慢.模型给药各组大鼠大便不成型状况有所缓解,体质量无明显变化.肝肾功能方面,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阳性组AST、ALT、UREA、CRE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给药组在给予不同剂量的京大戟灌胃后,各剂量组AST、ALT指标明显升高(P<0.05),高、中剂量组UREAL指标明显升高(P<0.05).而模型给药组中,仅高剂量组AST、CREP指标明显升高(P<0.05).且肝肾脏切片显示,正常给药组肝脏肝细胞有轻度空泡变性,胞质疏松淡染;而肾脏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轻微变多,其中少量肾小管管腔可见嗜酸性物质.京大戟对正常状态下大鼠的毒性大于AA模型状态下的毒性.结论:由此可以推断出,京大戟用于AA模型大鼠时主要体现的是治疗作用,而对正常大鼠主要体现的是毒性作用.在"有故无殒"理论指导下正确的辨证论治运用中药是临床安全用药的前提.

    肝肾毒性京大戟有故无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三七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机制

    石思杨梅赵琦李开楊...
    619-624,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索三七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三七的有效成分及其靶点,运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NASH疾病靶点基因;通过Venny 2.1.0在线作图工作平台获取三七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图,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三七-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 12.0数据库构建PPI蛋白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基因;通过David 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共获得三七有效成分8个,药物靶点基因338个,疾病靶点基因729个,共取得交集靶点基因75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出三七主要参与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向调节、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负调节、细胞质、蛋白质结合等多种生物过程.KEGG通路分析得出癌症的通路、PI3K-Akt 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20条与之密切的相关通路.结论:三七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三七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基于经络辨证梅花针联合闪罐治疗卒中后面瘫验案

    高婷牛路杰高晓倩张晶晶...
    625-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瘫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临床表现根据责任病灶的不同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以中枢性面瘫更为普遍.大部分患者常累及面神经、三叉神经导致面部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从而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目前临床治疗往往以改善面部表情肌功能为主,对面部感觉异常关注较少.从中医学经络辨证理论出发,深入探索中风的本质,采用梅花针联合闪罐治疗卒中后面瘫,二者相辅相成,共奏行气活血、温经散寒、充盈脉络、通畅气血、濡养经筋的作用,既能有效改善面部表情肌的功能,又能缓解面部感觉异常,临床疗效显著.

    卒中后面瘫梅花针闪罐感觉异常

    张闻东教授循经分证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

    路宇珩张闻东刘刚
    630-634,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闻东教授继承与发扬中医传统疗法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思想,结合长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提出了"循经取穴为主,辨证选穴为辅,远治近治相结合,辨经辨证同配伍"的取穴原则,从辨经入手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膀胱经型、胆经型、督脉型和混合型,根据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和督脉的经脉循行路线,选取近部腧穴与远部腧穴治疗;同时从辨证入手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寒湿证、瘀血证、肾虚证,在治疗时再结合不同的配穴予以针刺,结合艾灸、刺络放血等疗法,在临床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循经分证针法张闻东名医经验

    基于脾虚致痹理论应用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

    闫佩文万磊
    635-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风湿关节炎归属中医学"尪痹"范畴,由外感风寒湿邪、痹阻经脉而发.然"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万磊主任医师秉承新安医派的固本培元理念,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总结经验,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虚为主,标实以风寒痰湿瘀为要.同时擅用药对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结合患者不同时期症状变化,注重轻重缓急,坚持内外兼治,随症调配,临床疗效显著.结合验案将万磊主任医师基于脾虚致痹理论,运用"黄芩-茯苓""桂枝-芍药""当归-黄芪""威灵仙-鸡血藤""桑寄生-牛膝"五组药对为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进行分析总结,以飨同道.

    类风湿关节炎脾虚致痹药对临床经验

    益气扶阳法治疗多重耐药菌的临床研究

    吴慧毅余天泰俞贵荣李其战...
    640-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扶阳法治疗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临床研究.方法:将80例南平市人民医院及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西药常规加中医药干预的观察组两组,观察组加用益气扶阳法治疗.两组治疗前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生化指标、凝血功能、血培养、降钙素原(PCT)、心电图、CT等检查.治疗1周、2周后观察疗效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全身性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 评分)、CPR、PCT水平及耐药菌清除率、不良反应等,将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益气扶阳法治疗多重耐药菌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在SOFA 评分、CRP、PCT、细菌清除率等方面取得较单纯西医治疗组更好的疗效,且随着治疗疗程的推移,治疗效果更佳.结论:采用益气扶阳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在改善MDRO感染临床症状、改善细菌清除率等方面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多重耐药菌益气扶阳法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