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针灸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针灸杂志
      福建省水利学会
上海针灸杂志

      福建省水利学会

黄琴峰

月刊

1005-0957

zhenjiush@126.com

021-64382181

200030

上海市宛平南路650号

上海针灸杂志/Journal Shanghai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上海针灸学会和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主办,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承办。办刊20多年,谨守继承和发扬针灸医学的宗旨,己成为各级医技人员和针灸爱好者的良师益友。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曾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上海市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中国中医药优秀科技期刊,2001年进入国家期刊方阵"双高",2004年被授予"上海市科学系统优秀科技期刊提名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针刺联合热敏灸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

    施凤飞鲍杰伟张衍辉邹坤...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三通醒脑针法"联合热敏灸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90 例PSCI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热敏灸组和联合组,每组 30 例.3 组均予常规内科和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针刺组予"三通醒脑"针刺治疗,热敏灸组给予单纯热敏灸治疗,联合组予"三通醒脑"针刺治疗联合热敏灸治疗.观察 3 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i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听觉事件相关电位 P300 的波幅和潜伏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变化.结果 3 组治疗后MoCA、MMSE和MBI评分高于治疗前,联合组高于针刺组和热敏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治疗后P300 潜伏期缩短,波幅延长;联合组P300 潜伏期短于针刺组和热敏灸组,波幅长于针刺组和热敏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血清Hcy和IL-6水平均降低,联合组低于针刺组和热敏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内科和康复治疗基础上,"三通醒脑针法"联合热敏灸有助于提高PSCI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针灸疗法热敏灸针药并用中风后遗症认知障碍

    穴位注射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苏比努尔·艾尼瓦吴杨马乐王苗...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化疗的基础上观察穴位注射联合艾灸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评价其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Ⅲ B期、Ⅳ期NSCLC患者 80 例,将其随机分配为化疗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化疗组给予全身化疗治疗,联合组在化疗基础上加以参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温和灸疗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骨髓抑制指标[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platelet,PLT)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T)]、血清因子[白细胞介素-3(interleukin-3,IL-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和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及细胞免疫指标(外周血 CD3﹢、CD4﹢、CD8﹢T 细胞比例及 CD4﹢/CD8﹢比值)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中医主证疗效.结果 联合组总缓解率为 67.5%,化疗组总缓解率为45.0%,联合组总缓解率高于化疗组(P<0.05);联合组中位生存期长于化疗组(P<0.05),1 年生存率高于化疗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5%,化疗组为 77.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化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化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外周血WBC、PLT和NEUT计数及Hb浓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高于化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3、IL-6、EPO和GM-CSF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高于化疗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外周血 CD3﹢、CD4﹢T 细胞比例及 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CD8﹢T 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化疗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外周血CD3﹢、CD4﹢T 细胞比例及 CD4﹢/CD8﹢比值较化疗组明显升高(P<0.05),CD8﹢T 细胞比例较化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化疗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注射及艾灸可有效改善生存率,延缓疾病进展,减轻化疗造成的骨髓抑制症状和免疫功能降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造血因子的生成相关.

    针灸疗法水针艾条灸针药并用癌,非小细胞肺骨髓抑制免疫功能

    针刺联合文拉法辛治疗产后抑郁障碍的疗效观察及对性激素水平、HAMD和SF-36评分的影响

    张海彦王强玉谢安妮张金钮...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文拉法辛治疗产后抑郁障碍(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临床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健康调查简表(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 将70 例PPD患者根据 1:1 简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 例.对照组予以文拉法辛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检测指标[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in,P)、催乳素(prolactin,PRL)、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孤啡肽(orphann FQ,OFQ)]、HAMD及SF-36评分变化,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E2和PRL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5-HT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OFQ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SF-36 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文拉法辛治疗 PPD,可以改善患者性激素、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针刺疗法针药并用文拉法辛醒脑开窍抑郁,产后

    滚针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疗效观察

    祁相焕顿耿耿庆娜张文文...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滚针联合阿维A胶囊口服及卤米松乳膏外用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59 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 例)和对照组(29 例).观察组采用滚针联合阿维A胶囊口服及卤米松乳膏外用治疗;对照组仅口服阿维A胶囊及外用卤米松乳膏.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2 周后、治疗 4周后和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 2 周后、治疗 4 周后和治疗后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2 周后,两组症状体征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4 周后,两组症状体征评分低于治疗前和治疗 2 周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 2 周后和治疗 4 周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和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滚针联合阿维A胶囊口服及卤米松乳膏外用能有效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可减少皮损面积,改善瘙痒和皮损苔藓化,降低复发率.

    针刺疗法滚针针药并用淀粉样变性,原发性皮肤病

    薄氏腹针联合中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的疗效观察

    王之仕陈劲果王宏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薄氏腹针联合益肾通络方治疗肾虚血瘀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精液质量、精子DNA碎片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的影响.方法 选择 102 例肾虚血瘀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1 例.对照组采用益肾通络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薄氏腹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精索静脉血管管径、精液质量[精子浓度、精子前向运动(progressive,PR)+非前向运动(non-progressive,NP)率、精子PR率]、精子DFI及精液中性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4.1%,高于对照组的 76.5%(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精索静脉血管管径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精索静脉血管管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精子浓度、PR+NP率、PR率较治疗前增高(P<0.05),DFI 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精子浓度、PR+NP、PR 高于对照组(P<0.05),DFI 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SH、L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T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薄氏腹针联合益肾通络方可调节肾虚血瘀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患者性激素分泌,提高精液质量,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针刺疗法针药并用不育,男性腹针肾虚血瘀精索静脉曲张

    腕踝针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血脉瘀阻型Ⅰ~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

    李晨阳赵钢李欣然陈文阁...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腕踝针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血脉瘀阻型Ⅰ~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98例血脉瘀阻型Ⅰ~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 例.对照组给予桃红四物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腕踝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超声指标(足背动脉血管峰值流速、血管内径和血流量)、踝肱指数及动脉硬化指数、血管内皮功能(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 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血浆黏度)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P<0.05).两组治疗后肢体麻木评分、肢体发凉评分、肢体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管峰值流速、血管内径及血流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踝肱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动脉硬化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内皮素-1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腕踝针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血脉瘀阻型Ⅰ~Ⅱ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疗效显著.

    针刺疗法腕踝针针药并用桃红四物汤血脉瘀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内皮血液流变学

    火针联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及对关节功能及血清PGE2和TGF-β1的影响

    何天峰邴兴红郭彧赟段希栋...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火针联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关节功能及血清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将100 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 例)和观察组(50 例).对照组予以电针联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观察组予以火针联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检测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血清PGE2和TGF-β1 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及4周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及血清PGE2和TGF-β1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UCLA肩关节评分和肩关节ROM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4 周随访时,两组VAS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肩关节ROM及血清PGE2 和TGF-β1 水平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系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PGE2、TGF-β1水平与VAS评分呈正相关,与UCLA肩关节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火针和电针联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肩袖损伤均可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但火针优于电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PGE2和TGF-β1水平有关.

    针刺疗法火针疗法董氏奇穴电针肩袖损伤疼痛关节功能前列腺素E2转化生长因子-β1

    针刺联合坐位调膝法对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丁成俊张春健韦镇余胡舒然...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坐位调膝法对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将 100 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例.对照组行坐位调膝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运动穴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退行性病变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AT-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 膝关节评分系统(Lysholm knee score scale,LKSS)评分和膝关节最大活动度]的影响.结果 两组治疗后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度和膝周压痛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MMP-9、MMP-1、CAT-D和TIMP-1 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1、TNF-α和IL-6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膝关节活动度和LKSS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活动度和LK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坐位调膝法可降低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退行性病变程度及活动度.

    针刺疗法调膝法骨关节炎,膝膝关节活动度

    针刺调节Fas/FasL信号通路对缺血性卒中后大鼠神经损伤的影响

    黄坤王巧利高嘉彬王海波...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针刺对凋亡相关因子 Fas/FasL 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索针刺对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后大鼠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 60 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和尼莫地平组,每组 15 只.以大脑中动脉闭塞法构建大鼠IS模型,针刺组取百会、水沟、大椎、内关、三阴交穴针刺干预,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正常喂养.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观测脑梗死体积,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损伤,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免疫组化观测 Fas、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e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3,caspase-3)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法检测Fas、Fas配体(fas ligand,FasL)、caspase-3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8(cysteine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8,caspase-8)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元细胞皱缩,排列松散,尼氏体含量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神经元细胞凋亡率、Fas、FasL、caspase-3 和 caspase-8 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尼莫地平组神经元细胞形态有所恢复,尼氏体含量增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神经元细胞凋亡率、Fas、FasL、caspase-3 和caspase-8 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针刺能改善IS后大鼠神经损伤,减少神经元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Fas/FasL信号通路有关.

    针刺疗法缺血性卒中神经损伤信号传导大鼠

    不同强度、时间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肝脏NLRP3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余敏罗翱李钢钟馨仪...
    11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强度、时间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脏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和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予高脂饲料喂养5 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假电针组、电针1 组、电针2组,每组15 只,各组再按干预时间的不同(2、3、4 周)分为3个亚组(每组5 只).电针1 组和电针2组均取丰隆和足三里穴进行电针治疗,电流强度分别为 4 mA、2 m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肝脏NLRP3、IL-1β和IL-18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肝脏IL-1β和IL-18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NLRP3 阳性细胞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 NLRP3、IL-1β和 IL-18 mRNA 与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1 组和电针2组干预2、3、4周后肝脏NLRP3、IL-1β和IL-18 mRNA与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电针 1 组比较,电针 2 组 2、3、4 周后大鼠肝脏NLRP3、IL-1β和IL-18 mRNA与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同组内各时间点比较,电针 1 组干预 4 周后肝脏NLRP3、IL-1β和IL-18 mRNA与蛋白表达均最低(P<0.05).结论 不同强度、时间电针可影响NAFLD大鼠治疗效果,其中电流强度 4 mA且干预4 周的作用更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 炎性小体激活、减少炎性细胞因子、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针刺疗法电针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