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谢建群

双月刊

1008-861X

shzyyxb@126.com

021-51322541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Acta Universitatis Traditionis Medicalis Sinensis Pharmacologiaeque Shangha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主要反映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医疗、科研、教学发展水平和与研究动态的高级学术期刊,以学术性强、质量高、版式规范为特点,侧重从中医药学科发展前沿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角度精心组稿,精编刊物。栏目围绕中医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的需求,以培养文理相通、医工理结合的高层次人才,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思辨和认识水平,促进中医药学术理论研究向深度和广度进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转移性结直肠癌靶向药物的耐药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策略

    姜沙沙张影茹王炎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子靶向治疗是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联合化学疗法可使患者的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获益.临床常用的分子靶向药物主要包括小分子信号传导抑制剂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但靶向治疗后期产生的耐药问题成为临床上治疗的关键难题.研究表明,靶向药物耐药机制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相关细胞信号通路异常以及肿瘤微环境改变等.近年来,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在逆转靶向药物耐药方面颇有成效.因此,该文对CRC分子靶向治疗耐药机制以及中医药应对策略进行论述,并对逆转靶向耐药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进行探讨.

    靶向治疗结直肠癌耐药中医药

    切脉针刺联合下颏抗阻力训练对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胡志伟谷晓娟王一平蒋玥...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切脉针刺联合下颏抗阻力(CTAR)训练对鼻咽癌(NPC)放疗后吞咽障碍(SD)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0例NPC放疗后SD患者随机分为CTAR训练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训练,在此基础上,CTAR训练组患者给予CTAR训练干预,联合组患者给予切脉针刺联合CTAR训练干预,两组干预周期均为4周.干预前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WST)分级情况和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误吸发生率;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①干预后,两组患者的WST分级情况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联合组患者的WST分级情况优于CTAR训练组(P<0.05).②干预后,两组患者的VFSS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联合组患者的评分高于CTAR训练组(P<0.05).③干预后,两组患者的ALB、PA水平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联合组患者的ALB、PA水平高于CTAR训练组(P<0.05).④在干预4周内,联合组患者的误吸发生率为3.33%,CTAR训练组患者的误吸发生率为26.67%,联合组患者的误吸发生率明显低于CTAR训练组(P<0.05).⑤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WAL-QOL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联合组患者的评分高于CTAR训练组(P<0.05).结论:切脉针刺联合CTAR训练干预NPC放疗后SD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有效降低误吸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鼻咽癌放疗吞咽障碍切脉针刺下颏抗阻力训练吞咽功能

    电针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慢性疼痛镇痛的作用机制

    梁嘉仪顾意鸣王功命孟想...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疼痛是目前世界上最难治愈的疾病之一,过往认为其产生仅与神经元的可塑性有关,而现在越来越关注到非神经元细胞特别是小胶质细胞的重要参与作用.电针因其安全有效性已逐渐成为慢性疼痛的一种替代疗法,其镇痛作用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实现.以电针对慢性疼痛中小胶质细胞活化的调控作用为基点,探讨电针的镇痛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电针镇痛的有效性提供依据.

    慢性疼痛电针镇痛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反应

    针灸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靳琦陈跃来郑慧敏范倩...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功能性便秘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研究表明,针灸在增加患者的排便次数、改善排便困难、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肠神经系统及相关神经递质、改善肛门直肠动力学相关指标,以及对中枢神经-肠道-微生物(即脑-肠轴)的调节作用有关.通过对单纯针刺、针药结合、穴位埋线、耳穴压丸等方法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与机制研究概况进行评述,以期为针灸治疗老年人群功能性便秘机制研究提供更多思路与方向.

    针灸老年人功能性便秘作用机制

    仙茅-淫羊藿水提物入血成分的抗炎作用研究

    艾文琪张学松郑军佐谢余曼...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仙茅-淫羊藿水提物(EX)中入血成分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AutoDockTools软件将EX中5种入血成分(仙茅苷、淫羊藿苷、宝藿苷I、苔黑酚葡萄糖苷和朝藿定A)与靶蛋白髓细胞触发受体2(TREM2)进行分子对接;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EX中5种入血成分在不同浓度下对小胶质细胞(BV2)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LPS刺激BV2或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DMs)及尼日利亚菌素(nigericin)刺激LPS预处理的BMDMs细胞建立炎症模型,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5种入血成分对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结果:EX的入血成分仙茅苷、淫羊藿苷、宝藿苷Ⅰ和朝藿定A与TREM2结合十分稳定,苔黑酚葡萄糖苷与TREM2结合较为稳定;仙茅苷、淫羊藿苷、宝藿苷Ⅰ、朝藿定A和苔黑酚葡萄糖苷均可在一定浓度下减少BMDMs细胞产生的IL-1β水平,而仅高浓度的仙茅苷和淫羊藿苷可减少BMDMs细胞产生的TNF-α水平.结论:EX的5种入血成分均可与TREM2结合,抑制下游NF-κB、NLRP3炎症通路改善炎症,可能是EX调控TREM2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和神经炎症的有效物质基础,在EX中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仙茅-淫羊藿水提物TREM2分子对接炎症

    薏苡附子败酱散干预结肠"炎-癌"转化的研究概况

    杨福芹周晟刘俊珊周兴旺...
    36-4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肠"炎-癌"转化是指炎症性肠病逐步向结直肠癌(CRC)发展的过程.虚-湿-毒与CR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虚-湿-毒影响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生长,同时也是结肠"炎-癌"转化的重要病因病机.薏苡附子败酱散具有祛湿解毒消痈、补虚助阳驱邪之功,可延缓因虚-湿-毒引起的结肠"炎-癌"转化的进程.故课题组对结肠"炎-癌"转化、肿瘤微环境的作用、中医对结肠"炎-癌"转化的认识,特别是薏苡附子败酱散干预结肠"炎-癌"转化的过程进行评述,以期为其治疗结肠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

    薏苡附子败酱散结肠炎结直肠癌"炎-癌"转化

    健脾消瘿方对桥本甲状腺炎模型小鼠Th1、Th17的影响

    刘梦冉田胜达张宏利李晓华...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健脾消瘿方是否通过调控辅助性T细胞(Th)比例改善桥本甲状腺炎(HT).方法:将40只雌性CBA/J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健脾消瘿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小鼠采用皮下注射猪甲状腺球蛋白联合高碘水喂养诱导HT模型.造模结束后,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小鼠每天给予0.5 mL饮用水灌胃,健脾消瘿方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每天给予健脾消瘿方颗粒剂水溶液(剂量分别为8.632 g/kg、17.264 g/kg、34.528 g/kg)灌胃,连续6周.干预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7(IL-17)、T-bet、RORγ-t基因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组织T-bet、RORγ-t蛋白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甲状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①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健脾消瘿方高剂量组小鼠血清TPOAb水平显著降低(P<0.05),健脾消瘿方低、高剂量组小鼠的TGAb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②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健脾消瘿方高剂量组小鼠血清FT3、FT4水平明显上升(P<0.05).③健脾消瘿方可改善HT模型小鼠的甲状腺滤泡结构和滤泡胶质,使滤泡形态趋于规则,减轻甲状腺滤泡间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的浸润程度.④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健脾消瘿方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外周血Th1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健脾消瘿方低、高剂量组小鼠的Th17比例亦显著降低(P<0.05).⑤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健脾消瘿方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脾脏组织T-bet、RORγ-t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健脾消瘿方高剂量组的T-bet、RORγ-t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健脾消瘿方中剂量组的T-bet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⑥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健脾消瘿方各剂量组小鼠的TNF-α、IFN-γ、IL-17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健脾消瘿方能通过下调Th1、Th17的转录分化及其相关炎症因子的分泌,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改善HT.

    桥本甲状腺炎健脾消瘿方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17

    健脾化滞方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庄瑞斐徐逸金玺许琰杰...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健脾化滞方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基于小鼠血清及结肠组织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6只健康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秦组及健脾化滞方低、中、高剂量组.通过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建立急性UC小鼠模型,健脾化滞方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145.8、291.5、583.0g/L健脾化滞方溶液,美沙拉秦组小鼠灌胃给予10g/L美沙拉秦溶液.观察各组小鼠症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速率法和终点法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汁酸(TBA)、肌酐(Cre)、尿酸(UA)、尿素氮(BUN)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与结肠组织中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的水平.结果:健脾化滞方可有效改善急性UC小鼠便血、腹泻等临床症状,改善其体质量的下降及小鼠结肠长度的缩减,并能降低小鼠DAI评分(P<0.05),减轻结肠组织病理炎症损伤程度,降低血清和结肠组织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的表达水平(P<0.05,P<0.01),提高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健脾化滞方对急性UC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修复UC小鼠结肠黏膜局部损伤,调节血清及结肠组织炎症因子水平.

    健脾化滞方溃疡性结肠炎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0

    柴芍汤治疗外科术后肠粘连临床疗效观察

    单卓程叶人袁拯忠温芃芃...
    61-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柴芍汤治疗外科术后肠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80例术后肠粘连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支持治疗,中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柴芍汤,治疗周期均为14 d.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自主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白介素(IL)-6、IL-10水平.结果:①治疗后,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5.0%,中药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中药组患者的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中药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自主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④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中药组患者的IL-6、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芍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术后肠粘连,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缩短首次排便、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肠粘连腹腔镜术后柴芍汤中西医结合

    太子参五味子汤联合低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儿童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观察

    袁羽昀周荣秦晔张艳涛...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太子参五味子汤联合低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儿童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2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治疗,治疗组患儿给予太子参五味子汤口服联合低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的急性发作情况;治疗前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儿的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比较两组患儿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及FEV1/FVC.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2例患儿被剔除,最终纳入统计分析者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①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3个月期间,治疗组6例患儿出现哮喘急性发作,对照组11例患儿出现哮喘急性发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儿的咳痰、汗出、饮食、大便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FEV1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儿的FEV1、FVC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后,两组患儿的TIgE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患儿的FeNO水平较治疗前亦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儿的TIg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太子参五味子汤口服联合低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患儿,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哮喘急性发作风险,改善肺功能.

    哮喘慢性持续期儿童太子参五味子汤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中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