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标准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标准科学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中国标准化协会
标准科学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中国标准化协会

月刊

1674-5698

wsqm2009@163.com

010-64906721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66号安立花园写字楼B座10层

标准科学/Journal Standard Science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创刊于1964年1月15日,是由原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的中央级科技期刊,现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主办,是国内标准化与质量管理领域专业性、应用性、指导性并重的大型月刊。邮发代号为2-662,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定价为10元。 1964年,为了贯彻与执行党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为适应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形势,提高我国的标准化技术水平,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国外科学技术文献编译委员会编辑出版了《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的前身——《标准化译丛》双月刊。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杂志于1966年10月停刊,直至1973年8月复刊。1978年起改为月刊,1979年更名为《国外标准化动态》,1983年改由中国标准化综合研究所编辑出版。1986年,为进一步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扩大报道范围,杂志更名为《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杂志自创刊以来,以改善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提高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为宗旨;以宣贯重要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研讨和交流世界各国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的先进思想、先进方法和新鲜经验为主要内容。始终坚持“从国内的实际需要出发,兼顾普及与提高”的编辑方针,注意发扬“国内外并重”的特色。   从创办之日起,杂志即以宣传国际标准和国际标准化为己任,为我国推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政策作了必要的舆论准备和技术准备;自1973开始,大量报道了国外质量管理、质量监督方面的信息,特别是日本全面质量(TQC)和质量管理小组(QCC)的情况,为我国引进全面质量管理作出了贡献;1984年,在国内率先译载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草案)及相关文件,为我国制订和宣贯相应的国家标准、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做了先期的准备和宣传工作;1989年后,大量介绍了认证审核、高新技术的标准化等内容;近年来,又重点开展了对名牌战略、世贸组织贸易规则、环境管理标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标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以及各国标准化战略、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改革等的宣传报道。40年来,为发展我国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质量振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主要栏目有:“企业管理”、“质量管理”、“质量经营”、“名牌战略”、“质量技术”、“标准化研究”、“企业标准化”、“高新技术标准化”、“农业标准化”、“认证”、“ISO9000论坛”、“ISO14000论坛”、“WTO论坛”、“人才工程”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认知偏差利用的标准化规制路径

    徐钧
    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认知偏差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认知偏差的理论成果在消费者领域中被经营者利用到市场营销之中.在实践中,虽然经营者通过对认知偏差利用进行营销的方式并不违反现行法律的规定,但其仍损害消费者权益于无形之中,甚至在宏观影响上还会导致市场的畸形发展、资源的不当配置.鉴于此,本文在分析对认知偏差利用进行标准化规制的需求后,结合目前已有的与认知偏差利用有关的地方标准化实践,最终提出进行标准化的规制路径,塑造相应的标准化规制框架.

    认知偏差消费者权益营销规制标准化

    中国企业技术标准国际化路径研究

    柏冰鑫崔维军
    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标准作为世界的通用语言,在引领科技创新、促进贸易往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关键要素.本文利用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数据,以及收集的相应企业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数据,研究企业技术标准国际化的路径,总结特征事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企业技术标准国际化路径有跳跃、腾跃和飞跃3种基本模式;(2)跳跃模式企业技术能力强,参与标准制定时间长,层级多,数量多;腾跃模式企业技术领域相对聚焦,在特定领域标准制定中有着较多参与;飞跃模式企业年青待发,主要参与部分独特或者新颖技术领域的标准制定;(3)企业规模、企业年龄对于企业的标准国际化路径有着显著影响,企业规模越大、年龄越长,企业的标准国际化路径就越长.

    标准国际化路径国际标准跳跃系数

    WTO框架下标准必要专利的法律规制研究

    姚阳
    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标准必要专利(SEP)纠纷近年来频繁发生,引发国际社会对其法律规制的关注.本文以WTO框架为视角,分析了《TRIPS协定》和《TBT协定》在SEP治理中的作用及不足,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国际规则的建议,包括增设SEP条款、引入FRAND原则、加强强制许可的操作性规定等,以促进技术共享与公平竞争.

    WTO标准必要专利(SEP)TBTTRIPS

    中欧锂离子电池安全标准兼容性评价研究

    郝皓童多娜李惠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围绕中国和欧盟这两大锂离子电池制造和消费市场,开展中欧锂离子电池产品安全标准比对分析,并对标准兼容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两者在产品安全参数要求和测试方法上都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构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结合目前中欧标准化现状,本文提出加强标准互认是化解国际贸易摩擦的有效手段,建议中欧应加强国际合作,联合开展国际标准研制,以标准化促进中欧锂离子电池产业更好协同、健康、高质量发展.

    锂离子电池欧盟电池新规安全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

    盐碱地作物高效生产技术标准研制现状及展望

    李雨胶周永明史岩鹏张荣昊...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发利用盐碱地对于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盐碱地类型复杂多样、科研技术成果转化不充分、标准化体系尚未建立是影响盐碱地利用效率和作物生产水平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基于盐碱地生产标准研制现状,通过梳理我国现行有效盐碱地作物生产相关标准研制与应用进展,探讨盐碱地高效生产及标准化面临的问题,制定相应对策,以期为盐碱地作物高效生产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盐碱地高效生产技术标准研制

    为数字政府高质量发展注入标准化动力

    赵惠婧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政府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标准化所倡导的统一、协同等理念与当下政府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相契合,标准化能够助力数字政府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本文系统阐述了数字政府的发展历程,并且梳理了国内外数字政府标准化建设现状,同时对我国数字政府标准化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了我国数字政府标准化建设中统筹机制不完善、关键标准缺失以及标准应用成效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升标准化对数字政府高质量发展的辅助作用.

    标准化数字政府高质量发展构建标准体系

    消费品标准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罗凯媛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费品是满足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的商品,消费品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国家通过实施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已初步建立起一套消费品标准体系.本文深入探讨我国消费品标准化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推进消费品标准化管理和质量的策略,以促进其高质量发展.

    消费品标准化对策研究

    国外关键技术团体标准发展经验及启示

    葛梦芸许晶金春华陈玉保...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团体标准是国家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主导、创新趋向的属性,决定了其必将成为我国标准化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在界定关键技术团体标准的概念后,梳理了中国关键技术领域发展的情况,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团体标准管理模式,制定流程及案例分析,提出了中国关键技术领域团体标准高质量发展的启示和思路.

    团体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化

    我国谷子产业标准化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李昊阳孔雨尧周永明冯佰利...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体制的发展,谷子产业相关标准也在不断完善,为谷子产业标准化提供了重要保障.但谷子产业标准化中仍暴露出较多问题,导致标准化程度低,不利于杂粮产业发展.本文梳理了我国谷子产业现行有效相关标准,构建了谷子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框架,提出推进谷子产业标准化的建议和措施.建议提高标准数量、适用性和覆盖度,完善谷子产业标准体系,通过相应的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生产验证和龙头企业的引领,推进标准实施进程,构建标准综合体,以提升我国产业标准化层次和市场竞争力.

    谷子标准化产业链标准体系

    新式茶饮标签信息现状分析与标准探索

    韩丁杨雪彤林哲慧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新式茶饮行业快速扩张,其创新性和市场活力吸引了大批消费者.消费者在面临丰富多样的茶饮选择时,对产品质量、原材料来源及营养健康信息等方面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然而作为产品质量、成分来源及营养信息的关键披露方式,标签信息的相关研究当前并不完善.本文通过实地走访、线上访谈及问卷发放等方式进行市场调研,并运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分析所得数据,发现当前许多新式茶饮门店在标签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着信息透明度低、内容不合理、标签不清晰不规范等问题.对此团队提出运用标准化手段在新式茶饮标签信息布局、信息溯源、分级标识制度建立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新式茶饮标签信息扎根理论标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