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陈凯先

双月刊

1674-3849

wst@casipm.ac.cn

010-62616352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思源楼12层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Journal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是在科技部社会发展司、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指导下创办的,集战略性、政策性、指导性和学术性为一体的先导性科技期刊,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是目前国内中医药界最活跃、影响最大、对社会贡献最大的期刊之一。2005年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本刊面向全国中医药管理、科研、生产、流通、教学、临床、 出口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其宗旨是弘扬中医药,宣传中医药发展战略,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和知识产权保护,使中药产业成为21世纪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进而造福全人类。   主要刊登内容:国家有关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部署、进展及 相关政策:从药材种子选育、栽培、饮片炮制直至中药新药研究开发过程中的基础性研究成果、方法、标准等:从药材直至成药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与实践;中药系列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与实践;中医药国际市场需求、前景,国际化的战略、政策、措施及范例,中药进入各国的途径、申报程序等;国内外有关部门中药、植物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现状、措施及典型实例;利用信息技术加速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其它有关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等。   主要栏目:中药现代化专论、战略决策与法规、思路与方法、高技术应用、药学前言、中药资源保护、药品分析与鉴定、基础研究 与临床应用、市场评述与展望、知识产权保护、中药材生产与基地建设、产业经济研究等。  本刊作为唯一一本国家级中医药现代化杂志,为科研、教学部门 等医疗单位和产业部门介绍最新成果、促进中医药成果转化、宣传临床经验、展示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中药规范化、规模化。   本刊现己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药学文摘》、《中国药学文献数据库》列为收录源期刊。  本杂志为双月刊,全年6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代谢组学在过敏性紫癜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李一凡任献青刘华
    2500-2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代谢组学及其代谢产物在过敏性紫癜(HSP)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对HSP患者及动物模型的血液、尿液及粪便内代谢物质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 本文共汇总出22种HSP相关差异代谢物质,包含脂类、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核苷酸及有机酸类。结论 差异性代谢产物有望成为诊断HSP及其预后分析的新型代谢标志物,此外在治疗方面,纠正代谢产物异常可能在未来成为治疗HSP的新策略。

    过敏性紫癜诊断代谢组学应用现状展望

    彝医病症分类体系初步研究

    罗艳秋徐士奎郑贤茜王俊瑶...
    2507-2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初步构建彝医病症分类体系,建立界定相对明确、层次比较清晰的疾病术语及其分类体系。方法 采用彝医学、术语学、标准学等研究方法,并汲取中医疾病分类体系标准化研究的思路,通过对所发掘52种病症用药类彝医药古籍内容特征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彝医病症名词术语,以古籍原创分类为依据,制定"彝医病症三级类目表",构建彝医病症知识数据库。结果 确立彝医病症分类原则,一级类目为彝医病症类目,二级类目为科别类目,三级类目为专科系统分类目,建立将彝医的各种病、症按照既定原则归入类目及系统的方法。结论 彝医病症分类体系是对历代彝医药典籍和文献病症术语的系统性整合和规范化分类,有助于引领彝医临床按照自身的学术与临床轨迹开展医疗活动,推动彝医的标准化研究。

    彝医病症分类体系类目

    医文协同视角下仲景精神的当代价值探析

    胡宗仁孙相如王国佐陈小平...
    2517-2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医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坚定中医文化自信,保持定力而不被"反噬",保持相对独立而不被"稀释",是亟需思考的问题。将张仲景的生平以及学术思想融入中医学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以医文协同为视角,对其重新进行挖掘和审视,发现其凝聚了深厚的精神力量。系统凝练仲景精神的内涵,具体包括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医学精神;坚韧不拔、勇攀高峰的医学精神;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医学精神;客观唯实、科学求是的医学精神;医风严谨、临证审慎的医学精神。仲景精神的当代价值显著,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中华文化辉煌的特色方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传承仲景学术思想、促进中医守正创新的关键举措;掘经方产业价值、推动健康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张仲景的学术和精神是中医学重要的内核和支柱,是中医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支撑,是中医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值得不断挖掘和传承。

    文化自信医文协同张仲景仲景精神

    中药调控肠道菌群防治抑郁症的新进展

    刘思琪胡宜亮王佰涛王华雨...
    2522-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郁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抑郁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密切,肠道菌群的失衡可通过微生物-脑-肠轴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此过程涉及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炎症反应等机制。该文介绍了抑郁各个机制相关的肠道菌群和有关调控因子,列举了肠道菌群失衡导致抑郁发生的实验实例,接着根据作用机制分类综述了中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发挥抗抑郁机制的相关研究,其中以调控微生物代谢合成、炎症因子和神经递质的中医药研究较多,通过总结以期为中药抗抑郁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抑郁肠道菌群中药作用机制

    我国中药消杀产品的专利布局与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王彦峰张亦扬王昕悦王雪铜...
    2528-2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专利视角,分析我国中药消毒和杀菌(消杀)产品的发展趋势、技术热点和产业布局,为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产业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药消杀产品为研究对象,制订和优化专利检索策略,获取专利数据,清洗加工之后,完成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结论 由专利分析结果可见,我国中药消杀产品的研发,整体上历经了起步、快速发展和下降阶段,目前正处于由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化的时期;A61K配制品和C11D洗涤剂是专利申请最多的技术领域;金银花、芦荟、苦参、薄荷是常用中药品种;洗剂和溶液类型是主要剂型;山东、江苏、广东等东南发达省份处于领先水平,中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相对落后;大学和科研机构是研发活动的主体,相比个人在专利数量和质量上具有显著优势。

    消毒杀菌中药专利分析

    cGAS/STING通路及其在针刺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神经免疫机制研究新思路

    李媛徐媛苑功名卢圣锋...
    2539-2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灸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治疗。但其作用机制不清。DNA传感通过环磷酸鸟苷-腺苷合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途径激活先天免疫,诱导炎症反应。同时,STING介导的Ⅰ型干扰素(Type-Ⅰinterferons,IFNs-Ⅰ)信号被证明是伤害性感受的关键调控分子,成为RA干预的潜在靶点。本文回顾了cGAS/STING激活和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和功能,特别强调了这一信号通路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免疫交互中的抗伤害性作用,并设想了针刺改善RA的神经免疫机制研究的新思路,为针刺治疗RA等免疫失常相关的自身免疫疾病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并为干预STING途径的临床转化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

    针刺类风湿性关节炎cGAS/STING通路神经免疫机制研究思路

    Cer(d18:1/16:0)促进HK-2细胞线粒体障碍和纤维化表型转换

    董政委杨康郭晓红赵换...
    2545-2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发展进程中的核心标志物Cer(d18:1/16:0)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renal proximal tubule,HK-2)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纤维化表型转换的影响。方法 借助qRT-PCR技术,检测高糖刺激下HK-2细胞神经酰胺合成的相关酶在转录水平的表达;使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Cer(d18:1/16:0)对HK-2细胞活力的影响;运用线粒体荧光探针评估不同浓度Cer(d18:1/16:0)刺激后HK-2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给予Cer(d18:1/16:0)前后线粒体相关蛋白及纤维化指标的表达情况。结果 高糖环境下HK-2细胞神经酰胺合成酶2(Ceramide synthase 2,CERS2)表达增加;外源性Cer(d18:1/16:0)可显著抑制HK-2细胞活力;外源性Cer(d18:1/16:0)可降低HK-2细胞中线粒体总荧光强度和平均荧光强度;外源性Cer(d18:1/16:0)显著降低CV-ATP5A与CIII-UQCRC2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Coll 3、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Cer(d18:1/16:0)可诱导HK-2细胞发生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纤维化表型转换。

    糖尿病肾病Cer(d18:1/16:0)HK-2细胞纤维化表型转换线粒体功能障碍

    基于16S测序与非靶向代谢组学探究黄连解毒汤对大鼠结肠肠道菌群及代谢物的变化

    杨光勇杜海洋张庚鑫苏钢...
    2553-2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16S rRNA技术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黄连解毒汤水提物对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及结肠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 SD大鼠给予黄连解毒汤水提物进行连续7天灌胃后在麻醉状态下处死,提取大鼠结肠内容物,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大鼠结肠段肠道菌群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合粪便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检测并进行差异菌群、差异代谢产物及相关通路分析。结果 黄连解毒汤水提物能在维持肠道菌群各菌门比例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影响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对多个菌属具有显著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其中对乳酸杆菌属及黏液乳杆菌属抑制作用最强,对梭菌属促进作用最明显。分析两组实验数据发现76个差异代谢物和70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其中排名前十的差异代谢物及差异情况分别为木糖、乙酸、丙酸、二甲基甘氨酸生成量减少,而棕榈油酸、脯氨酸、牛磺-α-鼠胆酸、牛磺-β-鼠胆酸、去氢胆酸、猪胆酸生成量增多。涉及最强的8个代谢通路分别为丙酸代谢、丁酸代谢、三羧酸循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氮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而这些代谢通路均与胆汁酸生成密切相关。结论 黄连解毒汤水提物通过促进大鼠糖类、氨基酸类以及脂肪酸类代谢方式共同促进初级胆汁酸生成,同时黄连解毒汤水提物引起大量的梭菌属增殖,多种梭菌将初级胆汁酸代谢成次级胆汁酸,共同导致胆汁酸类代谢正向调节。

    16SrRNA黄连解毒汤肠道菌群代谢组学胆汁酸

    西北燥证相关2型糖尿病代谢组学特征及变化

    任钰荣肖明霞项玉李东升...
    2572-2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讨西北燥证相关2型糖尿病代谢差异产物及相关代谢通路的特点及变化。方法 选择西北燥证相关2型糖尿病(ND-T2D)患者25例、2型糖尿病(T2D)患者25例。采用超高液相质谱联用(UH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进行标本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利用多变量和单变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无监督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有监督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探寻西北燥证相关2型糖尿病代谢差异产物,通过PATHBANK数据库,找出相关代谢通路。结果 共筛选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离子(NEG)共2个,均为上调,正离子(POS)共5个,均为上调;涉及10条代谢通路,其中主要富集在烟酸代谢、烟酰胺代谢。结论 烟酸代谢、烟酰胺代谢在西北燥证相关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对西北燥证相关2型糖尿病的发病实质及发病病机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西北燥证2型糖尿病代谢组学代谢通路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整合策略探讨疏肝和胃汤抗抑郁作用机制

    李琦李娟胡俊杰周贤...
    2580-2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血清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技术挖掘疏肝和胃汤(Shuganheweitang,SGHWT)治疗抑郁症的相关代谢通路和作用靶点,探究疏肝和胃汤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选择10只为正常对照组,剩余30只大鼠利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复刻抑郁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疏肝和胃汤组(7。34 g·kg-1·d-1)和氟西汀组(1。58 mg·kg-1·d-1),每组10只,连续造模和灌胃共6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ntitative time-of-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对大鼠血清中内源性差异代谢物进行检测。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疏肝和胃汤中的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信息。最后借助Cytoscape软件对差异代谢物及蛋白靶点进行联合分析,运用ELISA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2)的含量。结果 从血清代谢组中共鉴定得到47个差异代谢物,疏肝和胃汤可回调其中18个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主要涉及初级胆汁酸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impact>0。1)。利用网络药理学手段筛选出疏肝和胃汤71种活性成分和47个关键靶点蛋白,联合分析中花生四烯酸及相关靶点所占比重最大。经过验证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AA(P<0。05)、IL-6(P<0。01)和TNF-α(P<0。01)的含量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疏肝和胃汤组血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疏肝和胃汤有效组分治疗抑郁症具有多靶点和多通路的特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疏肝和胃汤参与调控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抑制炎症因子水平,进而改善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样症状相关。

    疏肝和胃汤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花生四烯酸代谢炎症因子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