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陈凯先

双月刊

1674-3849

wst@casipm.ac.cn

010-62616352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思源楼12层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Journal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是在科技部社会发展司、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指导下创办的,集战略性、政策性、指导性和学术性为一体的先导性科技期刊,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是目前国内中医药界最活跃、影响最大、对社会贡献最大的期刊之一。2005年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本刊面向全国中医药管理、科研、生产、流通、教学、临床、 出口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其宗旨是弘扬中医药,宣传中医药发展战略,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和知识产权保护,使中药产业成为21世纪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进而造福全人类。   主要刊登内容:国家有关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部署、进展及 相关政策:从药材种子选育、栽培、饮片炮制直至中药新药研究开发过程中的基础性研究成果、方法、标准等:从药材直至成药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与实践;中药系列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与实践;中医药国际市场需求、前景,国际化的战略、政策、措施及范例,中药进入各国的途径、申报程序等;国内外有关部门中药、植物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现状、措施及典型实例;利用信息技术加速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其它有关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等。   主要栏目:中药现代化专论、战略决策与法规、思路与方法、高技术应用、药学前言、中药资源保护、药品分析与鉴定、基础研究 与临床应用、市场评述与展望、知识产权保护、中药材生产与基地建设、产业经济研究等。  本刊作为唯一一本国家级中医药现代化杂志,为科研、教学部门 等医疗单位和产业部门介绍最新成果、促进中医药成果转化、宣传临床经验、展示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中药规范化、规模化。   本刊现己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药学文摘》、《中国药学文献数据库》列为收录源期刊。  本杂志为双月刊,全年6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党参蛋白激酶SnRK2家族鉴定及其与转录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程宇飞董林林郭笑彤
    472-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党参蛋白激酶SnRK2家族鉴定,以及对其与转录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初步解析,为党参抗根腐病机制的解析及高抗性优质党参新品种培育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基于党参转录组,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CpSnRK2基因家族进行系统性研究。结果 在党参中鉴定到6个CpSnRK2基因家族成员(CpSnRK2。1-CpSnRK2。6),属于3个亚家族,同一亚族成员之间的蛋白基序分布相似。表达模式分析表明CpSnRK2 以及转录因子(WRKY、MYB、ERF、bHLH)在尖孢镰刀菌侵染下存在着时间差异性。同时,CpSnRK2基因和转录因子WRKY、MYB、ERF及bHLH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CpSnRK2(CpSnRK2。4和CpSnRK2。6)与转录因子WRKY、MYB、ERF以及bHLH共同调控党参对尖孢镰刀菌的响应,为进一步研究CpSnRK2基因对党参根腐病的响应提供了重要线索。

    党参根腐病SnRK2转录组表达模式转录因子

    基于正常大鼠物质能量代谢的栀子不同炮制品寒热药性研究

    李淑静曾梦楠张钦钦王茹...
    482-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栀子不同炮制品对正常大鼠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水平的影响,以期阐明炒制引起栀子寒热药性变化的科学内涵。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栀子组、炒栀子组及焦栀子组。对照组大鼠灌胃蒸馏水(1 mL·100 g-1),生栀子组、炒栀子组及焦栀子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相应炮制品水提取物,连续给药9天。记录各组大鼠给药期间体质量、肛温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物质能量代谢相关指标GCK、PFK、PK、Acetyl-CoA、PDH、CS、ICD、α-KGDHC、PYGL、GSK-3、ATGL、CCR、COX、ATPs、ADK、Na+-K+-ATP酶、ATP、ADP、NAD及NADH的含量。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AMPK/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生栀子极显著性降低大鼠体质量、肛温、PK、PDH、Acetyl-CoA、CS、ICD、PYGL、GSK-3、ATGL、CCR、ATPs、ADK、Na+-K+-ATP酶、ATP、NAD+、NADH、AMPK(P<0。01),显著性降低大鼠GCK、PFK、α-KGDHC、COX、ADP水平(P<0。05),极显著升高大鼠mTOR水平(P<0。01);炒栀子极显著性降低大鼠体质量、肛温、PK、PDH、Acetyl-CoA、CS、ICD、PYGL、ATGL、ATPs、ADK、Na+-K+-ATP酶、ATP、NAD+、NADH水平(P<0。01),显著性降低大鼠PFK、α-KGDHC、GSK-3、COX、ADP及AMPK水平(P<0。05),极显著升高大鼠mTOR水平(P<0。01);焦栀子极显著性降低大鼠肛温、PK、Acetyl-CoA、CS、ICD、PYGL、ATGL、ATPs、ADK、NAD+水平(P<0。01),显著降低大鼠体质量、PDH、Na+-K+-ATP酶、ATP及NADH(P<0。05),极显著升高大鼠mTOR水平(P<0。01)。与生栀子组相比,炒栀子极显著性升高大鼠PK、PDH、Acetyl-CoA、ICD、ADK及NADH水平(P<0。01),显著性升高大鼠PDH水平(P<0。05);焦栀子极显著性升高大鼠PK、PDH、Acetyl-CoA、CS、ICD、ADK、Na+-K+-ATP酶、NAD+及NADH水平(P<0。01),显著性升高大鼠GSK-3、ATPs及AMPK水平(P<0。05)。与炒栀子组相比,焦栀子可极显著性升高大鼠Na+-K+-ATP酶及NADH水平(P<0。01)。结论 生栀子组、炒栀子组及焦栀子组均能显著降低正常大鼠物质能量代谢水平,说明三者均属于寒性,这与《中国药典》记载的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均属寒性一致。就大鼠物质能量代谢而言,焦栀子组高于炒栀子组,炒栀子组高于生栀子组,说明焦栀子寒性弱于炒栀子,炒栀子寒性弱于生栀子。

    生栀子炒栀子焦栀子寒热药性物质代谢能量代谢

    基于SCAR标记和DNA条形码技术的苍术基原鉴别研究

    陈研冯露露黄荣齐伟辰...
    490-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开发出能同时鉴别北苍术和关苍术的分子标记方法,并探究不同种质资源苍术的遗传进化关系。方法 对不同地区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Bunge)Koidz及关苍术A。japonica Koidz。ex Kitam基因组DNA的差异片段进行测序,结合SRAP、ISSR、DAMD分子标记方法,优化PCR反应体系,筛选并转换成特异性标记,同时,采用条形码方法分析种间序列差异。结果 通过SRAP、ISSR、DAMD三种分子标记方法的PCR扩增,共筛选出198对能稳定扩增且重现性好的引物,转换出7对能稳定、快速鉴别北苍术和关苍术的SCAR引物。条形码方法检测出北苍术ITS2序列长度为454 bp,关苍术ITS2序列长度为453 bp,与其他苍术属植物之间遗传距离较远。NJ树结果显示,北苍术、关苍术及其他苍术属植物均各自聚为一支,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依据ITS2二级结构,4种苍术属植物在螺旋区的茎环数目、大小、位置均有明显差异,可以直观地进行区分。结论 所开发的特异性SCAR标记为苍术属植物优良品种的筛选提供了新方法,DNA条形码能稳定、准确鉴别北苍术。

    北苍术关苍术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2(ITS2)Sequence-relatedamplifiedpolymorphism(SRAP)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ISSR)DirectamplificationofminisatelliteregionDNA(DAMD)Sequencecharacterizedamplifiedregions(SCAR)

    铁皮石斛历史沿革及品质形成研究进展

    郑亚倩曾慧婷余炅王小青...
    502-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皮石斛素来享有"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美名,同时也是珍稀濒危物种之一。古今典籍所载"石斛"为石斛属植物的统称,铁皮石斛一词始见于民国,于2010年从《中国药典》"石斛"项中单列出来。铁皮石斛产地在古今典籍记载颇多,安徽、浙江、广东、江西、云南、四川等地均可作为其产区。关于其品质的评价,历代本草所载"生石上""色金""短而中实或细实""茎小有节"的优质"石斛"应指"铁皮石斛"与"霍山石斛"。现代研究表明,光照、温度、湿度、内生真菌、酶和基因等为影响铁皮石斛中多糖、总生物碱、总黄酮等活性成分合成积累的主要因素。本文拟从铁皮石斛的本草考证、产地沿革、品质评价及影响其品质形成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优化铁皮石斛现代栽培种植模式及提升铁皮石斛质量提供重要参考。

    铁皮石斛历史沿革活性成分影响因素

    火热证诊断条目筛选与构建

    张佳乐吴珊杨燕陈南杰...
    51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既往火热证相关诊断规范和火热证临床研究中的四诊信息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火热证四诊临床表征,为构建火热证临床诊断标准条目池提供基础。方法 检索PubMed、CNKI、WANFANG、CQVIP、CBM等数据库发表的火热证临床研究及相关辨识规范,描述火热证的症状、舌脉四诊基本信息,并通过名义小组法结合专家咨询法对临床表征进行分析。结果 检索火热相关证临床研究文献193条,通过规范化处理后,筛选出63个条目,主要症状为发热、大便秘结、脉数、小便短黄、躁扰不安、舌苔黄、面红、口渴。通过名义小组法,对条目进行优化处理,纳入火热证条目池的11个条目的组成为8个症状、3个舌脉。症状:怕热、面赤、大便秘结、局部红肿热痛(齿龈、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烦躁、口苦、口渴喜冷饮、近期病情波动。舌脉:舌质红、舌苔黄、脉数。结论 火热证条目池重点突出"近期病情波动、局部红肿热痛(齿龈、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两个核心症状,在舌脉上以舌质红、舌苔黄、脉数为主,火热证条目池的筛选与构建,可作为未来火热证临床诊断标准研制的依据。

    火热证诊断证候诊断标准条目池

    刘铜华教授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用药经验

    马知遥陈源宁洲俊秦灵灵...
    517-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AIT)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Toxic diffuse goiter)等,以桥本甲状腺炎者居多。刘铜华教授认为情志内伤及先天禀赋不足是AIT发病的关键因素,肝郁气滞火热是本病的关键病机,在临床治疗中重视疏肝理气类和清热泻火解毒类药物的使用,重视"火"类病机,重视"虚实"辨证以及心理疏导,常以自拟的甲炎康泰方为底方,辨证加减论治。本文就刘铜华教授应用甲炎康泰方化裁治疗AIT的临床经验和体会进行论述,以期指导AIT的中医治疗。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瘿病桥本甲状腺炎名医经验

    免疫炎症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及中医药研究进展

    何浩强戴泽琦高嘉良崔景润...
    523-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炎症是贯穿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病理环节之一,其中固有免疫相关细胞(单核细胞等)和适应性免疫相关细胞(T细胞等)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发现,通过调节免疫炎症可以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免疫炎症成为临床治疗的新靶点,部分疫苗与抗体已陆续开展临床试验,并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探索中医药在冠心病免疫炎症的作用机制,或能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炎症中医药

    基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异常试论IPF中医络瘀病机之生物学基础

    崔钰伟臧凝子王佳然邹吉宇...
    530-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近年来因其治疗成本、发病率、死亡率高而备受重视,因此寻找有效且价格低廉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已经成为有待解决的难题。络病理论治疗IPF具有独特优势,基于络病理论的指导下IPF病机认识提出"络瘀"病机贯穿IPF整个病理阶段,然其物质基础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梳理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肺血管渗漏在IPF病理进程中的作用,并从络病理论出发,进一步揭示IPF中医"络瘀"病机的生物学基础,为络病理论指导下"通络"治法的应用奠定基础,为以络论治IPF的中医思路提供有力科学依据,为中医药治疗IPF提供新思路。

    络瘀IPF病机血管通透性通络

    基于"五脏元真通畅"理论探讨贾立群教授防治老年肿瘤的经验

    叶懿祥贾立群王钦杨闪闪...
    537-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脏元真通畅"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指导原则,其核心在于使五脏功能协调有序、经络通调畅达、气血阴阳平衡。贾立群教授认为老年肿瘤虚、痰、瘀、毒等病理过程与"五脏元真"密切相关,"五脏元真不足"是老年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五脏元真失畅"为其发生的基本病机,治疗上应充五脏之元真,畅五脏之元真,并以五脏气血冲和,阴阳平衡为度。综合防治老年肿瘤,使"五脏元真"归于"通畅"的状态,才能"人即安和"。

    五脏元真通畅老年肿瘤衰老微环境肿瘤防治贾立群教授名医经验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讨真武汤治疗慢性心衰的作用机制

    王卓溪周亚滨客蕊
    543-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真武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真武汤的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通过OMIM、TTD与GeneCards数据库检索CHF相关基因;构建"复方-疾病-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Cytoscape3。6。0软件与STRING数据库构建真武汤与CHF共同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利用Bioconductor对靶点蛋白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Tools 1。5。6软件对主要成分与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建造CHF大鼠模型,通过ELISA、Western blot、RT-qPCR对主要分子对接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获得真武汤活性成分55种,主要包括β-谷甾醇、(+)-儿茶素、豆甾醇、蛇床子素、3β-乙酰氧基苍术碱,对应靶点84个,其中与CHF共同作用靶点17个,主要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GO与KEGG功能富集分析主要涉及内皮细胞增殖、脂代谢调控、IL-17与TNF等经典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主要化合物与关键靶点均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真武汤可以显著改善CHF动物模型的LVEF、LVFS、LVEDD、SV心功能指标,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提高心肌组织AKT1、PPARG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降低CASP3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AKT1、IL-6、TNF、CASP3、PPARG等可能作为真武汤治疗CHF的关键靶点,通过豆甾醇、蛇床子素、(+)-儿茶素等活性成分介导抗炎、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发挥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治疗作用。

    真武汤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慢性心衰炎症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