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烧结球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烧结球团
烧结球团

黄金才

双月刊

1000-8764

zz@sjqt.com.cn

0731-82760619

410007

长沙市劳动中路3号

烧结球团/Journal Sintering and Pelletizing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介绍烧结球团专业在科研、设计、生产领域中的新成果和新动态,交流本专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介绍国外有关本专业的先进技术和发展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含铟粉尘的处理工艺现状与展望

    龙跃王贵华杜培培张良进...
    1-1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含铟粉尘是金属冶炼流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之一,包含锌、钾、铝、铁、铟、铅、镉等金属,是回收稀有金属铟的重要原料.针对现阶段含铟粉尘回收铟过程中存在的分散损失严重、回收率低、处理难度大等问题,本文以含铟粉尘回收铟的全流程处理工艺为主线,对含铟粉尘处理过程中火法预处理、湿法浸出、富集分离等环节的常用技术和工艺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不同工艺的独特机理和处理流程,同时讨论不同工艺的特点和局限性,指出现阶段各工序工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重点综述铟湿法浸出和富集分离提取两个环节的技术进展,并基于现阶段工业粉尘"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目标与发展趋势,提出未来含铟粉尘综合回收处理的新思路,为实现含铟粉尘中铟等高附加值元素回收利用提供参考.

    含铟粉尘火法预处理湿法浸出富集分离

    钢铁工业含锌尘泥回转窑处置技术的应用进展

    沈维民叶恒棣张志波倪桂虎...
    11-1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铁冶炼过程(炼铁、炼钢)会产生大量的含锌尘泥,该尘泥不宜直接返回炼铁工序,一般以厂内长期堆存或外委等方式进行处理.随着我国钢铁企业"固废不出厂""循环经济""绿色制造"等新理念的深入推进,在钢铁厂内部采用新型回转窑技术直接处置含锌尘泥成为大势所趋.本文介绍了传统回转窑处置含锌尘泥技术的工艺流程,从原料、生产过程和产品特点等方面分析其不足,提出采用原料造球、多喷孔分级进风等创新技术的新型回转窑处置技术,该技术明显提高了回转窑处置能力,缓解了回转窑结圈,已相继在永锋钢铁、八一钢铁、诚钰环保等钢铁企业和环保公司稳定运行,产生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该技术在多固废协同处置、热渣干式冷却等方面具备应用前景.

    钢铁企业含锌固废回转窑资源循环

    生物质燃料用于铁矿烧结的研究进展

    雷玉办王岩李雪妹秦臻...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质燃料由于来源广泛、储量巨大且具有高发热值、高纯度、低成本的优势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应用于烧结生产也是钢铁行业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原料制粒、烧结过程、烟气减排三个方面对生物质燃料在铁矿烧结工艺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性的归纳与分析.在原料制粒方面,生物质燃料相较于焦粉和无烟煤,在烧结生产时需要配入更大的水分,根据生物质燃料的种类该水分配比可能需要增加1%~5%.在烧结过程方面,受限于燃烧特性,生物质燃料替代焦粉的比例不宜过高,一般为10%~40%,进一步提高该配比则会出现烧结矿成品率和转鼓指数、烧结机利用系数的显著降低.在烟气减排方面,生物质燃料在降低烧结烟气中CO、NOx、SOx、粉尘和二英等有害污染物排放量方面作用显著.对于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仍需继续加深理论与试验探索,进一步提高生物质燃料的可获得性,统筹生物质燃料回收加工处理的配套产业,并加大包括投资鼓励等政策支持.

    生物质燃料焦粉制粒烧结烟气

    烧结系统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李福民侯炬才刘小杰李欣...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烧结工艺的智能制造水平,本文以大数据为核心线索,全面探讨了参数预测、图像识别、过程控制和系统平台等在烧结工艺中的应用.工艺参数预测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烧结矿质量;图像识别技术赋予机器"感知"能力,使其能够科学有效地对信息进行规划分类;烧结智能控制系统的水分、配料和终点控制应用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烧结工艺智能化发展和钢铁工业可持续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烧结大数据平台的实时数据分析确保数据的实时性与有效性,为企业烧结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了精准度和运行速度.在大数据的引导下,烧结工艺的智能制造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烧结矿质量均得到有效保证.智能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钢铁工业迈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趋势.

    烧结系统智能制造参数预测图像识别智能控制

    本刊编辑部版权许可声明

    34页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低碳炼铁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

    潘钊彬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钢铁生产工艺长期以"高炉-转炉"长流程为主,能源结构高碳化特征明显.作为钢铁流程中的碳排放大户,炼铁系统深度减碳成为我国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本文分别从高炉炼铁和非高炉炼铁两个角度出发,梳理总结了各主要低碳炼铁工艺技术的研究进展和主要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我国钢铁工业应把技术创新作为降碳的核心要素,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特点,加大力度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炼铁新技术;综合考虑资产保值、技术成熟程度和降碳潜力,短期内应以基于现有高炉工艺的深度脱碳技术创新为主要方向,从而为远期零碳钢铁的发展提供过渡方案和缓冲空间;中长期以富氢气基竖炉直接还原技术为发展重点,不断提升其技术成熟度和经济适用性,逐步提高氢气比例直至全氢冶炼;氢基熔融还原技术和电解还原铁技术的发展任重道远,未来有望成为实现我国钢铁行业碳中和目标的解决方案之一.

    碳中和低碳炼铁高炉直接还原熔融还原

    超厚料层烧结过程固体燃料的分布规律

    何二喜赵改革季志云春铁军...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矿烧结以固体燃料作为主要热量来源,其热量高效利用对于烧结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超厚料层烧结条件下固体燃料在料层中的分布特性,系统解析其在泥辊宽度方向以及料层高度方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沿泥辊宽度方向,整体混合料粒度中间偏细、两侧略粗,而含碳量则为中间偏高、两侧略低;布料之后,台车宽度方向混合料粒度组成和含碳量与泥辊对应位置处的混合料规律一致;在料层高度方向上,自上而下混合料粒度整体呈增大趋势,含碳量则逐渐减小,由于泥辊与九辊布料的偏析程度有限,在部分高度处粒度与含碳量会出现波动;利用台车高度方向混合料的粒度组成和泥辊下料处各粒级的含碳量计算出沿料层高度方向的燃料分布,与实际规律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超厚料层烧结过程固体燃料的优化分布提供指导.

    铁矿烧结超厚料层固体燃料分布规律

    烧结点火工艺数值模拟优化和工业试验

    田祥正王延江佘雪峰李晓海...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表层烧结矿质量,改善烧结过程,降低点火能耗,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和工业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烧结点火工艺.采用Fluent软件模拟烧结点火过程,探究不同预热温度的高炉煤气和助燃空气以及不同含氧量助燃空气对点火温度的影响规律;并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分别开展针对双预热温度、富氧浓度、低负压点火的烧结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实施双预热点火后,当预热温度为240 ℃时,点火温度提高到1 192 ℃,烧结矿转鼓强度提升到76.60%,成品率提高到84.44%;实施富氧点火后,当助燃空气中含氧量提升到25%时,点火温度提高140 ℃,煤气单耗降低1.25 m3/t,烟气量降低2 882 m3/h,转鼓强度提高到78.44%,返矿率降低到14.21%;实施低负压点火后,当点火负压为8.25 kPa时,点火煤气单耗下降1.07 m3/t,转鼓强度提高1.16%,返矿率降低3.72%.

    烧结点火双预热富氧低负压

    高配比磁铁精粉制粒和烧结性能优化

    周卫朱德庆杨聪聪潘建...
    56-6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内陆型钢铁厂进行高比例磁铁精矿(混匀矿中占比≥85%)烧结时出现的制粒效果差、烧结矿产、质量低和固体燃料消耗高等问题,为确定下一步工程技改方向,本文开展系统的烧结杯试验以揭示高配比磁铁精粉的烧结特性,探究精矿预润湿、生石灰用量、磁铁精粉配比、碱度、料层高度等因素对烧结性能及成品矿冶金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精矿预润湿技术和配加适量生石灰对于协同强化高配比铁精矿制粒具有促进作用,在相同制粒水分条件下,将混合铁精矿初始水分3.0%预润湿至7.8%,同时配加5.5%生石灰,制粒所得混合料的透气性指数(JPU)由14.1大幅提高到41.7;在混合料透气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碱度和料层厚度能显著改善烧结矿产、质量指标,且烧结矿各冶金性能指标均能满足高炉冶炼要求.本文研究成果将为现场技术改造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磁铁精粉烧结制粒透气性冶金性能

    不同富氧阶段下烧结矿的矿相结构及软熔滴落性能

    刘磊朱旺赵俊花张志东...
    65-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入探究不同富氧阶段下烧结矿的矿物组成及冶金性能,本文采用SEM-EDS和荷重软化熔滴设备研究在烧结前、中、后期采用富氧喷吹时烧结矿的矿相结构和软熔性能的变化规律和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烧结矿的矿物组成主要包括赤铁矿、磁铁矿、铁酸钙、镁尖晶石和硅酸盐液相等;SEM观察和面扫结果表明,随着烧结过程富氧阶段的后移,SFCA(复合铁酸钙)的形态由板条状、针状向熔蚀状转变,与硅酸盐液相交织更加紧密,孔隙率下降,矿物结晶聚集性更强;XRD精修结果表明,随着富氧阶段的后移,铁酸钙在含铁矿物中的占比由76.04%下降到69.77%;不同富氧阶段得到烧结矿的软化开始温度(T10)均在1 180 ℃以上,软化区间为99~103℃,熔融区间为212~218℃,烧结矿的滴落质量从75.5 g变化为73.0 g最终升高到78.6 g,滴落速度在后期达到最大值0.85 g/min,原因是高熔点物质的减少和低熔点物质的形成;在烧结过程后期进行富氧喷吹时渣铁分离度高,铁的聚集性强,导致炉料的滴落性变强.

    富氧烧结矿相结构铁酸钙熔滴性能滴落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