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路志正

月刊

1673-6613

sjzxyjh@126.com

010-6482225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115号院6号楼109室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Journal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医学类科技期刊(月刊,CN11-5511/R,ISSN1673-6673),本刊遵循“以中为本、西为中用”的原则,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开设专家论坛、名医经验、医史文献、实验研究、临床研究、针灸研究、药物研究、思路与方法、综述等栏目,充分展示国内外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的新方法、新成果、新进展,为继承和宣扬中医药学,提高中医药学的国际地位,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做出贡献。本刊以国内外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人员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据挖掘总结国医大师段富津"散邪清补,肺脾同调"法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代金珠栾振芳蒋雪峰唐仁康...
    213-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总结段富津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的用药规律及特点,提炼核心处方,以为临床治疗小儿咳嗽提供宝贵经验及依据.方法 选取1991-2008年经导师诊治的小儿咳嗽患者共416例,502诊次,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建立数据库,分析证型分布规律、中药使用频数、聚类分析、常用药对关联频数和核心处方.结果 416例咳嗽患儿中证型以风热证为首,兼见痰湿证.药物频次使用居多的药味有桔梗、甘草、枇杷叶、陈皮、紫菀、牛蒡子,常见药对组合有桔梗-甘草,桔梗-枇杷叶,桔梗-陈皮,甘草-枇杷叶,甘草-陈皮,甘草-紫菀,桔梗-紫菀.挖掘核心处方6条.结论 段富津教授针对小儿发病风热、痰湿居多的特征,结合小儿病理生理特性,用药具有轻灵,量少效宏,散邪清补,肺脾同调的特点,谨守病机,灵活施治,其诊疗思想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段富津小儿咳嗽国医大师经验总结数据挖掘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古代医案治疗癫痫用药规律

    王凯悦刘金民
    220-224,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古代中医药治疗癫痫的用药规律.方法 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检索自1912年1月1日前的古代癫痫医案,对符合标准的医案提取中药数据,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标准医案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复杂网络分析,总结古代医家治疗癫痫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癫痫医案192则,涉及中药244味,累计频数1975次,排名前五位药物为:胆南星(69次,35.94%),陈皮(68 次,35.42%),半夏(61 次,31.77%),石菖蒲(59 次,30.73%),甘草(54 次,28.12%)等,药物性味多属温、寒、平性,甘、苦、辛味,归心、肺、肝经.排名前五位中药功效依次为: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药、安神药、理气药.关联强度前五位药对为:半夏-陈皮,石菖蒲-胆南星,远志-石菖蒲,钩藤-陈皮,郁金-胆南星等,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组合:陈皮,半夏,胆南星,石菖蒲,远志,甘草,当归,钩藤,茯神,人参,茯苓,郁金,朱砂.结论 古代医家用药谨守扶正祛邪原则,重视补虚药和化痰药的使用,挖掘出以定痫丸化裁的核心方,为癫痫临床用药提供数据支持.

    古代医案癫痫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基于Python构建机器学习探究中药治疗胃癌通路决策树的规律性

    宋健孟凯强沈舒文雷根平...
    225-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高发率和致死率"双高"的癌症,临床中药复方治疗GC有大量的证据,表明中医药在GC的治疗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文中针对治疗GC的临床中药组方开展基础性研究,利用其他学科较为成熟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式,探究中医药在不同维度层面的规律性.方法 筛选中国知网数据库及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http://tcmspw.com/tcmsp.php)、BATMAN-TCM 数据库(http://bionet.ncpsb.org.cn/batman-tcm/index.php/)、SymMap 数据库(http://www.symmap.org)建库至 2023 年 3 月 30 日期间治疗GC的文献,利用Python构建决策树模型,通过文献统计有临床治疗证据的GC复方,对高频出现的药物进行分子层面的研究,形成"中药-治疗通路"矩阵,再将无临床证据的"中药-治疗通路"矩阵送入决策树模型进行学习修正,获得治疗通路的关联队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验证决策树模型的输出结果.结果 (1)筛选出GC高频治理中药共计26味,如白术、黄芪和茯苓等;(2)找到与GC有关的通路共计225条;(3)Python构建的决策树模型进行熵值计算,在225条有临床证据的中药蛋白富集的通路中寻找到的18条对GC有重要作用的通路;(4)决策树模型计算出"Chemical carcinogenesis-Tryptophan metabolism-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Anti-gen processing and presentation"关联队列;(5)18条通路在对不同标签中药出现不同的表现,"No"标签中药的高值(深色区域)相对集中分布,而"Yes"标签中药的高值(深色区域)相对散在分布;(6)q值和p值聚类结果提示"Fatty acid biosynthesis"和"Antigen processing and presentation"均指向"1-Yes""Vibrio cholerae infection"和"Dilat-ed cardiomyopathy"均指向"1-No""Breast cancer"和"Protein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均指向"0-Yes".结论 "Chemical carcinogenesis-Tryptophan metabolism-PI3 K-Akt signaling pathway-Antigen processing and presenta-tion"通路队列,是GC中药治疗通路中的关联队列.生物信息学结果与Python构建机器学习决策树模型结果在判别是否具有GC治疗作用上有着高度相似性,从生物信息学层面印证了决策树算法模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利用Python构建成熟的计算机模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临床复方中药在疾病治疗中的规律性,是临床中药组方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结合多学科多角度的分析,对中医药的现代研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对人类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Python机器学习胃癌决策树临床中药组方治疗通路

    丹蒌片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高诗雨董悦严晨涛余天淏...
    23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单纯西药治疗冠心病与丹蒌片联合西药治疗的不同效果,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医学网(Wanfang)数据库,全面收集丹蒌片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组)对比常规药物(对照组)治疗冠心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检索时间从2017年-2023年6月20 日.根据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随机对照试验,合计129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RR=1.24,95%CI(1.17,1.31),P<0.000 01 ];改善心电图ST段压低[MD=0.66,95%CI(0.53,0.80),P<0.000 01];T 波倒置[MD=0.25,95%CI(0.03,0.46),P=0.03];提高心电图改善有效率[RR=1.20,95%CI(1.02,1.41),P=0.03];提高硝酸甘油减停率[RR=1.34,95%CI(1.12,1.34),P=0.002];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MD=1.43,95%CI(0.61,2.25),P=0.0007 ];降低心绞痛持续时间[MD=2.78,95%CI(1.79,3.76),P<0.000 01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RR=0.42,95%CI(0.24,0.76),P=0.004];中医证候积分[MD=4.47,95%CI(1.75,7.18),P<0.0001 ]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丹蒌片可提高大部分临床指标及症状的疗效,且具有一定安全性,但因所纳入研究的质量较低、样本量较小,今后仍需更多方案设计严密、实施科学的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和验证,以期提供更多可靠的循证证据,指导临床用药.

    丹蒌片冠心病中西医结合安全性Meta分析

    基于一种矩阵和权重改进的MW-Apriori算法探讨名老中医李培旭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用药规律

    于子洋张艳燕马笑凡崔伟锋...
    240-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一种改进Apriori算法对名老中医李培旭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中药处方配伍及规律进行分析,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李培旭教授诊治慢性肾脏病蛋白尿临床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基于矩阵和权重改进的MW-Apriori算法,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用药规律及药物组合特点,从而得出核心证型和核心处方.结果 共收集处方1239张,病例391例,涉及到药物共214味,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有135味,累计使用频次17 467次,药物种类共21类,使用频次排名前5类分别为清热药、补虚药、利水药、解表药、活血药,性味归经方面,使用较多为寒性、平性及甘味药.在药物组合关联规则中显示连翘-金银花组合是所有药物组合中出现频次最高,甘草作为单味药物出现频次最高,且关联性最强,关联性较强药物为:金银花、连翘、黄柏、生地、黄芪、柴胡、泽泻、当归、白芍、蒲公英,总结出常见证型9种,常用药物50味,并从中得出核心证型及核心处方各4种,核心药物24味.结论 通过对李培旭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数据分析,肾病蛋白尿的原发病较多,病机以湿热致肾闭精泄,本虚标实,虚实错杂,病程冗长,湿热(毒)蕴结为基本证型,治疗以祛邪通闭、益气养阴为主,选药多注重寒性、平性及甘味药物,研究得出核心证型和核心处方较为准确客观反映李教授学术思想,对临床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慢性肾脏病蛋白尿中医药关联规则核心证型核心处方

    征求作者意见

    247页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成药治疗肺炎的用药规律

    刘新颖杨硕王皓楷李焕敏...
    248-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中成药治疗肺炎的用药规律及组方特点.方法 收集并筛选《中国药典》《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成方制剂》《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以及《新编国家中成药》中记录的主要治疗肺炎的中成药处方.聚类分析处方组方用药规律、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结果 共纳入118个中成药处方,包括了16种不同的中医证候,其中最常见的证型为痰热壅肺证.涉及220种中药,主要根据其功效分为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补虚等不同类别.药性中,寒性最为常见,其次是温性和平性;药味以苦味和辛味为主,主要归属于肺经,其次是胃、脾和肝经.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了 25组核心药物的组合.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归类为8个不同的类别.结论 肺炎的核心中医证候主要为痰热闭肺证,其病机基础涉及痰、瘀、热和毒,病理基础在于肺气郁闭.因此,在治疗中,强调宣肺气、消痰瘀、清热毒、润肺阴等功效的综合运用.

    中成药肺炎数据挖掘R语言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用药规律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血瘀证原创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李昀泽刘子豪刘红旭李峙宝...
    255-260,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治疗血瘀证原创处方的用药规律和中医思想.方法 收集《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治疗血瘀证的原创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建立数据库分析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纳入处方346首,涉及中药179味,频次前4味为没药、当归、乳香、黄芪,用药主要为温、寒、平性,苦、甘、辛味,归肝、脾、心经,功效以补虚类、活血化瘀类、清热类为主;高频药物组合50组,关联规则11条,得到"没药-乳香""三棱-莪术""牡蛎-龙骨"3种高频次、高置信度且各自独立的药物组合;K-means聚类将处方根据配伍大致聚为"活血化瘀""补虚化瘀""解毒化瘀"3类,提取出3首核心处方.结论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治疗血瘀证有"活血化瘀""补虚化瘀""解毒化瘀"3种治法,体现了张氏在使用活血化瘀方药的同时重视扶正祛邪的中医思想.

    《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血瘀证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国医大师李佃贵活血化瘀法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刘岩生白米楠胡贺王志成...
    261-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总结了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经验.李佃贵教授提出浊毒致瘀论,认为CAG发病的关键在于机体气血不畅,瘀阻胃络,新血不生,胃体失于濡养,日久导致腺体组织减少、萎缩甚则出现肠上皮化生等病变.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根本大法,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施以行气、凉血、滋阴、止血、消癥、益气、消补并用等方法,标本兼治,内外合参.旨在化瘀不伤正,活血以治本.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国医大师李佃贵活血化瘀慢性萎缩性胃炎名医经验辨证论治

    王书臣教授辨证治疗肺痿经验

    韦建国易亮王书臣
    266-269,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已成为国际化难题,患者多病情进展迅速、生活质量低下、生存期短,单用西医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或细胞因子抑制剂治疗,难以延缓或逆转肺纤维化的进展,同时诸多药物反应限制其应用.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王书臣教授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重症患者当以"肺痿"命名更佳,提出"治肺痿如治中风""治肺痿当祛风""治痿当兼顾脾胃""肺肾同治"等观点,临床中用于患者治疗,疗效确切,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宝贵经验.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肺痿药理治疗体会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