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命的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命的化学
生命的化学

阮康成

双月刊

1000-1336

smhx@sibs.ac.cn

021-54921091

200031

上海市岳阳路319号31B-407

生命的化学/Journal Chemistry of Lif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述性、通讯性的学术期刊,重点刊登国内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最新发展趋势的综述性、进展性文章,同时也刊登技术和方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的传记轶事、书评、教学讨论、访问观感、学术活动信息等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细胞因子在银屑病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干预

    张译丹王和平
    1886-1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屑病是一种由T淋巴细胞(T lymphocyte,T)介导的免疫性皮肤疾病,以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和炎症细胞浸润为特征.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各型细胞因子均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细胞因子中以白介素(interleuki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作用较为重要.各因子相互影响,形成网络状细胞因子通路.其中,肿瘤坏死因子、IFN-γ具有起始炎性反应的作用,通过炎性反应,增加作为银屑病发生发展的核心因子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的表达,同时上调促炎因子[TNF-α、IFN-γ、白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表达,引起细胞增殖及分化异常、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等病理性改变,共同构成银屑病患者体内炎性微环境.70%以上的患者会在此通路中发生上下游基因突变.目前,阻止此类途径的生物制剂是治疗银屑病最有效的药物,该方法虽简单易行,但维持时间短、价格昂贵等原因导致其受众面积较低;而环孢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药物有严重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传统中医药作为多靶点、多通路、多途径的整体调节方案在银屑病的防治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药单体及复方调控相关信号通路上下游细胞因子防治银屑病的研究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总结目前的研究现状,旨在为中医药防治银屑病提供参考,为新药的研发和医药特色诊疗方法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银屑病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

    DNA损伤和修复中的H2AX磷酸化及其在生殖相关细胞中的作用

    陈红徐沛欣王惠增刘秉春...
    1896-1906页
    查看更多>>摘要:H2AX是组蛋白H2A家族常见的变体之一,H2AX磷酸化是指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组蛋白H2AX在其C端第139位丝氨酸上发生磷酸化修饰形成磷酸化组蛋白H2AX(histone H2AX phosphorylation,γH2AX)的过程.目前,γH2AX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术、免疫印迹法.γH2AX是DNA损伤尤其是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或DNA修复的标志物,已经被应用到医学相关领域,如放射性DNA损伤的检测、癌症的辅助诊断以及预后监测.此外,γH2AX在检测生殖细胞中的DNA损伤及修复和维持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中有重要意义.检测γH2AX水平已成为评价生殖细胞和干细胞质量的重要方法.本文将从H2AX及其家族的生物学特征、γH2AX的检测方法、DNA损伤与修复中的H2AX磷酸化及其在生殖相关细胞中的应用等角度对γH2AX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探讨.

    γH2AX检测方法DNA损伤DNA修复精子卵母细胞胚胎干细胞

    慢性肾脏病肾小管损伤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何望周恩超葛宏伟张凯钰...
    1907-1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小管萎缩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常见的病理表现,肾小管损伤的生物标志物通常可反映肾小管间质中直接组织损伤和修复的过程,其严重程度一直被证明是预测疾病进展的可靠指征.目前大部分研究常利用肾小球滤过率和尿白蛋白/肌酐比作为评估CKD的主要指标,而肾小管损伤诊断标志物在慢性肾脏病中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就肾小管损伤诊断标志物在CK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最大限度地诊断、治疗和预防CKD,对肾脏健康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估.

    慢性肾脏病肾小管损伤生物标志物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闻悦伽周小春王俭勤
    1914-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MR)的过度激活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 antagonists,MRAs)通过阻断MR以发挥抑制炎症和抗纤维化作用,改善靶器官损伤,为DKD患者提供保护.甾体类MRAs作用明确但其应用受限于高钾血症、性激素相关不良反应等.近年来,非甾体类MRAs在DKD治疗中取得了明显疗效,且具备更高的选择性和良好的安全性,被视为延缓DKD进展的新兴治疗选择.本文就MRAs治疗DKD的机制及各类MRAs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糖尿病肾病盐皮质激素受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缺氧诱导因子在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中的作用机制

    王欣茹郭兆安
    1922-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经成为影响全球健康的难题,延缓其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阶段是治疗CKD的重要目标.缺氧和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与CKD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HIF表达的增加可以延缓CKD的进程,减少CKD并发症的发生.本文主要从CKD贫血、肾间质纤维化、炎症、血管钙化以及急性肾损伤方面论述了HIF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旨在为延缓CKD进展至ESRD阶段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改善CKD患者的预后.

    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肾病缺氧诱导因子急性肾损伤

    外泌体调控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李星何彩一刘亮
    1927-1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由多种类型细胞分泌的磷脂双层膜囊泡,直径在30~100 nm之间.它们存在于几乎所有体液中,如血液、脑脊液、尿液、胆汁、乳汁等.外泌体能够携带多种物质,介导细胞间通讯并反映来源细胞的状态.外泌体在肿瘤进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通过促进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形成转移前微环境(pre-metastatic niche,PMN)以及促进促炎症和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本文综述了外泌体调控肿瘤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包括外泌体介导的细胞间信号传递、外泌体调控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方面.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与免疫逃逸的关系,期望为深入研究外泌体对肿瘤的调控作用提供新的思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外泌体肿瘤侵袭转移上皮-间质转化转移前微环境免疫抑制

    磷酸化修饰在病理性心肌肥大中的作用

    李昌金刘超周明瑶顾昊煜...
    1934-1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肌肥大与高水平神经-体液因子、血流动力学超负荷、心肌细胞的损伤有关,如果病因持续存在或未及时消除,最终将演变为慢性心力衰竭.在病理性心肌肥大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磷酸化修饰可以精确地调节和改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钙调磷酸酶(calcineurin,CAN)、钙调素依赖性蛋白酶Ⅱ(calmodulin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Ⅱ,CaMKⅡ)、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单磷酸腺苷依赖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以及细胞自噬的稳定性和活性.本文分别总结了磷酸化修饰在病理性心肌肥大中的作用机制以及治疗或预防心肌肥大的潜在靶点,探索病理性心肌肥大中基于质谱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学进展,为未来心脏病学转化研究提供参考.

    心肌肥大磷酸化修饰信号通路

    姜黄素防治肾脏疾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汪松陈林何江枢李嘉...
    1941-1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姜黄素(curcumin)是提取于植物中的酮类天然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等作用.因其具有不良反应少、作用靶点广泛等优点,在各种肾脏疾病如肾炎、急/慢性肾损伤、肾纤维化等中发挥保护作用,并具有改善药物或有毒物质引起的肾脏损伤、减轻化疗药物对肾脏的损害和协同放化疗抗肾脏肿瘤的作用,近年来已成为肾脏疾病治疗的研究焦点,然而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及治疗作用以及后续的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总结和探索.本文从病理生理的角度出发,系统综述了姜黄素在各种肾脏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机制,为后续的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提供线索和依据.

    姜黄素肾脏疾病治疗作用分子机制

    肾小管脂毒性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倪雪陈轻获蔡珂丹
    1949-1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是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病因.DN患者常伴脂质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可致肾小管内脂质分布异常,引起肾脏脂肪堆积、脂滴积累、肾小管损伤等一系列"脂毒性"现象,进而诱发DN肾脏炎症、纤维化等病理改变.作为肾脏中的高耗能结构,肾小管脂代谢产能对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大意义.脂质能量代谢在DN发病机制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从胆固醇代谢引起DN肾小管脂毒性、脂肪酸代谢引起DN肾小管脂毒性、脂代谢异常在肾小管与肾小球间的"串扰"作用以及肾小管脂毒性靶向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今后临床防治DN新角度与新方案的提出提供参考.

    糖尿病肾病肾小管脂毒性脂质代谢靶向治疗

    甘草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韩维维钟晴张蓉徐驰...
    1956-1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草是一种常见中药,资源丰富且药用价值高,已作为一种重要药物用于疾病治疗之中.近年来,甘草中黄酮类、三萜皂苷类、多糖类等有效成分被证实具有多种良性药理活性.甘草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肿瘤、保肝、增强免疫等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甘草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旨在为甘草的推广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甘草黄酮类三萜皂苷类多糖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