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安全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安全导刊
食品安全导刊

贾自力

月刊

1674-0270

fsg@cnfoodsafety.com

010-88825687

100040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74号中国瑞达大厦M1707室

食品安全导刊/Journal China Food Safety Magazine
查看更多>>本刊围绕行业与领域、产业与市场、产品与技术,关注食品加工生产到流通销售产业链安全。本着权威、全面、高端、深入的原则,以构筑食吕安全领域技术、知识、信息的传播、交流平台为追求,以成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企业的安全顾问为己任,以成为食品安全领域值得信赖的内容与服务提供者为目标,力图为食品行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食品安全技术解决方案。杂志读者覆盖食口吃地业所有门类的生产加工企业,流通销售企业,食品原辅料供应企业,包装/加工机械企业,种植养殖企业,食品安全监管、检验、检测、认证、科研、教育培训等机构,政府监管部门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肉制品中酸性红和诱惑红含量测定盲样考核探究

    薛晓伟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参加实验室认可CNAS现场评审考核肉制品中酸性红和诱惑红的测定,证实并提高实验室的着色剂测定能力.方法: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 5009.35-2023),优化了提取方法和色谱条件,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肉制品中酸性红和诱惑红的测定结果分别为1.92 mg·kg-1、5.37 mg·kg-1,盲样真值分别为 2.07 mg·kg-1、5.35 mg·kg-1.结论:盲样考核结果满意,本实验室具备一定的着色剂检测能力.

    酸性红诱惑红高效液相色谱法

    滴定法测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冯浩菲李琼陶燕刘定舟...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滴定法检测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根据样品氨基酸态氮计算公式以及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建立酱油中氨基酸态氮检测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并对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与评定.结果:当酱油样品的氨基酸态氮含量检测结果为0.80 g/100 mL时,其不确定度结果表示为(0.80±0.02)g/100 mL(k=2).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只有规范实验操作,使用经校准的计量器具与有证的标准物质,增加平行样的检测频次等,才能使检测数据更准确,进而保障食品安全.

    滴定法酱油氨基酸态氮不确定度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面粉中7种非法添加剂

    王颖怡吴玉田邹璐孟春杨...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分析面粉中 7 种非法添加剂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方法:试样经乙腈∶水(1∶1,V∶V)提取、超声、离心、氮吹浓缩后,经Agilent Eclipse Plus C18 RRHD色谱柱分离、0.1%甲酸-5 mmol·L-1 甲酸铵水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分析.结果:7 种目标化合物在0.10~8.00 ng·mL-1 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0),检出限为0.03~0.15 mg·kg-1,定量限为0.10~0.45 mg·kg-1;回收率在88.6%~104.3%,相对标准偏差在2.1%~5.8%(n=6).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满足小麦粉中 7种非法添加物的同时检测要求.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小麦粉非法添加剂噻苯咪唑苯甲羟肟酸

    一次性餐具中沙门氏菌检验能力验证结果和关键控制点分析

    王娟袁磊秦爱余秋地...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准确验证实验室对一次性餐具中沙门氏菌的检验能力,实验室自愿参加一次性餐具用品中沙门氏菌的测定能力验证计划.本实验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餐(饮)具》(GB 14934-2016)对两份样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均为阳性,取得满意结果,同时对能力验证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质控制点进行了简单分析.

    一次性餐具沙门氏菌能力验证关键控制点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8种人工合成着色剂的含量

    郭璞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固相萃取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8 种着色剂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8 种着色剂在0.5~50.0 μg·mL-1 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精密度实验RSD在0.7%~2.2%;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1.67%~93.79%,RSD≤3.8%.对20批不同类型饮料中8种人工合成着色剂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饮料中色素均未超出规定限值.本方法简便、高效,可用于同时测定饮料中8种人工合成着色剂.

    饮料高效液相色谱法人工合成着色剂

    食品半成品在加工储存过程的品质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梁利凯林莹戴霏
    97-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食品半成品加工储存过程的品质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以9种食品半成品为样本,分析其常温放置48 h内的微生物含量及品质指标变化情况.通过改变半成品贮藏温度(-18℃、4℃、20℃)、加工时间(1 min、3 min、5 min)以及加工方式(油炸、水煮),对影响半成品品质、营养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部分半成品在常温下放置8 h后,菌落总数高于限值(5.0 lgCFU·g-1);20℃下贮藏的半成品品质指标均低于-18℃、4℃下贮藏的半成品.加工时间越长,食品中微生物残留越少.油炸的加工方式更有利于蛋白质的保留和半成品的储存.结论:半成品在常温下放置的时间不宜超过4 h,最好控制在2 h以内,最好在4℃以下保存.

    食品原料半成品加工半成品品质生物安全性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的不确定度评定

    刘劲钱思宏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来分析食品中亚硝酸钠含量测定的全过程,并对该方法进行不确定度评定.通过分析实验全过程影响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各种因素,包括称量、定容、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曲线拟合以及测量的重复性等,识别、评估实验过程中影响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原因.结果显示,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为(1.000±0.133)mg·kg-1.

    食品亚硝酸盐不确定度紫外分光光度法

    2019—2023年潍坊市市售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结果分析

    牟小平郝晓艳陈婕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潍坊市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污染情况,明确污染物种类并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相关部门的监管提供依据.方法:采集 2019-2023 年潍坊市市售的 14 大类食品样品进行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 750 份样品中存在超标样品 112 份,总超标率为 4.07%,不同年份的样本超标率总体趋势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1.291,P=0.256);14 大类食品的超标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蛋及蛋制品的超标率最高(17.50%);从监测指标来看,兽药及禁用药物的超标情况最为严重,为 4.29%;除生产加工环节外,各采样环节均存在超标样品检出的情况.结论:潍坊市市售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风险总体较低,但仍存在超标情况,建议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治理措施,确保居民食品安全.

    化学污染物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基于GC-MS/MS技术对承德地区山楂中44种农药残留分析评价

    杨爽袁婧威杜培楠张波...
    111-11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承德地区山楂中 44 种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分析并评价.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方法检测山楂样品中44种农药残留含量.结果:44种农药残留组分在0.2~0.6 μg·mL-1 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 0.998,加标回收率在 70.8%~104.5%,相对标准偏差在 0.18%~5.20%.结论:承德地区山楂产品安全性较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较好,能够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数据支持.

    气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山楂农药残留

    冷冻猪肉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性检测方法

    慕礼霞贺治芬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冷冻猪肉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情况.方法:2023 年 7-12 月,随机抽选A市冷冻猪肉食品 150 份为研究样本.样本处理后分离菌株并培养,进行革兰染色和血浆凝固酶试验.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性状,统计冷冻猪肉样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情况.结果:28 份样本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即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检出率为 18.67%.不同来源样本中,来源于农贸市场的样品阳性检出率为 26.39%,高于商超的 11.54%;不同类型样本中,纯肉类样品阳性检出率为30.00%,高于排骨类和脏器类的 12.00%、14.00%;不同冷冻时间样本中,冷冻 1、2、3 个月的样品阳性检出率分别是 17.74%、18.75%和 20.00%.结论:农贸市场中的纯肉类冷冻猪肉食品,其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情况较严重,提示相关管理部门加强监管,以保障食品安全.

    冷冻猪肉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培养定性检测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