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工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工业科技
北京一轻研究院
食品工业科技

北京一轻研究院

张铁鹰

半月刊

1002-0306

spgykjgj@163.com

010-87244116;87244117

100075

北京永外沙子口路70号

食品工业科技/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创刊于1979年,国家轻工业联合会(原国家轻工业部)主管,北京市食品工业研究所主办。综合性科技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轻工行业优秀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被美国CA收录。在中国食品行业具有权威性,代表着中国食品工业发展水平。内容:集市场分析,技术探讨于一身,市场分析包括:权威导航,行业观潮,法规前沿,安全视角,互动平台,展会风景线,企业先锋,资讯纵横等,文章以宏观分析为主,旨在为企业决策者了解市场,拓展思路提供帮助。技术探讨包括:研究与探讨,工艺技术,包装与机械,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储运保鲜,分析检测,综述等,以新技术及实用技术为核心,启发企业技术人员思路,开发新产品。读者群:面向全国大中型食品企业,政府管理机构,食品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综合性科技期刊覆盖食品各分支行业,不论对企业决策者,还是研发人员都能提供有益的帮助。是目前中国食品行业市场分析透彻,实用技术全面的综合性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牦牛酥油微胶囊的制备及特性分析

    凌月霜张岩陈炼红
    268-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传统牦牛酥油的贮藏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本实验以海藻酸钠、CaCl2为复合壁材,以锐孔法制备牦牛酥油微胶囊.以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使用差式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TGA)、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理化性质,并研究微胶囊在胃肠液中的释放特性及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浓度1.5%,CaCl2浓度2.5%,芯壁质量比1.5:1,乳化温度50℃,固化时间30 min时,微胶囊包埋率最高为89.41%;含水量为5.25%、溶解度为57.22%、休止角为20.6°;平均粒径为929.773μm,酥油在微胶囊化后热稳定性提高;释放实验表明,微胶囊在模拟胃液、肠液中释放率分别为11.52%、96.44%;贮藏实验表明,微胶囊货架期较牦牛酥油显著延长.

    微胶囊牦牛酥油锐孔法结构表征体外释放货架期预测

    基于HS-SPME-GC-MS和PLS-DA分析不同季节早白尖红茶挥发性风味物质

    潘婉舒胡先强张正义吕陈...
    277-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集四川省筠连县春、夏、秋三季共15份早白尖红茶样品,采用顶空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红茶样品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建立不同季节茶叶判别模型,绘制层次聚类的树状热图确定关键香气成分在不同季节样品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春季样品醇类(113.05μg/g)和酯类物质(34.92μg/g)含量明显高于夏秋两季样品,而醛类物质(23.85μg/g)明显低于夏秋两季样品,且所建PLS-DA模型可将春和夏秋两季样品明显区分.进一步分析后的分层聚类的树状热图显示,苯乙醛、橙花醇和香叶醇是春季样品区别于其它两季茶样的特征香气化合物,在此基础上可通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Ⅰ和Ⅱ对夏、秋两季样品进行进一步区分.该研究为解析不同季节早白尖红茶香气物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也为进一步探究筠连早白尖红茶关键香气形成机制奠定基础.

    早白尖红茶采摘季节PLS-DA层次聚类分析挥发性风味

    基于Heracles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不同产地西洋参快速鉴别研究

    查圣华王俊亮周舒扬姜水红...
    284-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Heracles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建立不同产地西洋参基于气味差异的快速、有效鉴别方法.方法:采用Heracles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不同产地西洋参气味进行分析,获得西洋参样品的气味色谱信息,筛选色谱峰分离强度及区别能力强的色谱峰,结合Kovats保留指数及Arochembase数据库内容,对不同产地西洋参主要气味差异性化合物进行定性,通过主要差异化合物的气味阈值和相对含量,根据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主要差异化合物对西洋参气味的贡献程度大小,并进行PCA、DFA化学计量学模型分析.结果:通过Heracles超快速气相电子鼻从不同产地西洋参中筛选出丙醛、正戊醛、正己醛等13种主要差异化合物.通过对主要差异化合物的ROAV分析,确定正己醛、丙醛、十二醛、正戊醛、2,3,5-三甲基吡嗪、丁酸甲酯、2-庚醇7个主要差异化合物是对西洋参气味贡献较大的气味物质,其中正己醛是对西洋参气味贡献最大的关键气味化合物,正己醛、正戊醛、2,3,5-三甲基吡嗪、2-庚醇在美国产西洋参中含量最高;丙醛、丁酸甲酯在加拿大产西洋参中含量最高;十二醛在吉林产西洋参中含量最高.建立了PCA、DFA化学计量模型,PCA模型的识别指数为88,DFA模型的判别因子累计区分指数为100%,说明PCA、DFA模型均能较好地区分不同产地西洋参气味,能够对西洋参样品气味进行鉴别分析.结论:Heracles超快速气相电子鼻能够快速、有效地区别不同产地西洋参,为西洋参产地溯源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西洋参电子鼻气味差异快速鉴别不同产地

    基于管尖固相萃取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检测矿泉水和茶饮料中的无机砷

    杨大雨赵德祎黄睿邹婷...
    292-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方便的检测方法以分析矿泉水和茶饮料中的无机砷.方法:将氨基化聚丙烯腈(NH2-PAN)纳米纤维作为管尖固相萃取(PT-SPE)的吸附剂,结合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HG-AFS),对矿泉水和茶饮料中的无机砷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管尖固相萃取的最佳萃取条件为:样品溶液pH为8,吸附剂为12 mg NH2-PAN纳米纤维,洗脱剂为5 mL浓度为0.01 mol/L的HCl溶液;在最优条件下,建立的方法在0.0235~6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4,精密度小于6%;对矿泉水和两种茶饮料进行2个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加标回收率都在85%以上.结论:建立的基于NH2-PAN纳米纤维的管尖固相萃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PT-SPE/HG-AFS)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在无机砷检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聚丙烯腈纳米纤维氨基化管尖固相萃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无机砷

    夏枯草中16种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及其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罗敏何婷龚磊陈荣祥...
    299-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24批夏枯草中16种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探讨酚类化合物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夏枯草样品用80%甲醇超声提取,并基于LC-MS/MS建立夏枯草中16种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以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为固定相,以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在体积流量为0.4 mL/min条件下进行梯度洗脱,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评价夏枯草的抗氧化活性.结果:16种酚类化合物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回收率良好.体外抗氧化实验证明夏枯草具有较强的清除ABTS、DPPH自由基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灰色关联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迷迭香酸、咖啡酸、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对于抗氧化的贡献较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夏枯草中16种酚类化合物的LC-MS/MS方法,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夏枯草抗氧化的主要活性成分,从而为夏枯草产品的质量控制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夏枯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抗氧化灰色关联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小麦胚片中26种有机磷农药残留

    李婷婷王蓉任兴权刘盼...
    307-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气相色谱同时测定小麦胚片中敌敌畏、灭线磷、硫线磷等26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方法,并通过考察基质效应比较了两种不同前处理方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通过选用DB-17型毛细管色谱柱和程序升温实现目标物的分离,采用火焰光度检测器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26种有机磷农药在0.010~1.0μg/mL的浓度范围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定量限在0.005~0.010 mg/kg之间.对样品进行三个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加标回收率在80.61%~116.19%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62%~6.83%之间,该方法可应用于小麦胚片中26种有机磷农药的定性筛查和定量测定,在实际样品测定中筛查出马拉硫磷、甲基毒死蜱和杀螟硫磷,含量分别为0.074±0.005、0.062±0.004、0.043±0.002 mg/kg.

    气相色谱法小麦胚片有机磷农药残留基质效应

    不同成熟度'桂热82号'芒果加工成原味果干前后关键香气成分变化

    檀业维刘帅民冯春梅李建强...
    316-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借助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桂热82号'芒果在绿熟、半熟和完熟3个不同成熟期加工成原味果干前后关键香气化合物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桂热82号'鲜果关键香气化合物β-蒎稀、2-蒈烯、β-月桂烯、3-己稀-1-醇等在绿熟期含量最高,但加工后损失也最为严重,尤其癸醛在加工后并未被检出;伴随成熟度增加,β-蒎稀、β-月桂烯含量逐渐下降,己酸乙酯、丁酸乙酯含量逐渐上升,且在半熟期均达到中间值,但其加工后含量保留最高;完熟期己酸乙酯、丁酸乙酯、苯乙醇含量均达到峰值,但加工后损失也较为严重,尤其己酸乙酯未被检出;邻伞花烃只在半熟期被检出,且加工后仍有保留;β-紫罗酮含量在半熟期含量最高,且加工后仍保持最高水平.从主香气成分析,半熟期芒果14种主香气成分加工后均未消失,主香气成分种类(原果风味)保留率达100%.综上,相对于其它成熟期,半熟期的'桂热82号'芒果加工成原味果干关键香气化合物和主香气成分保留较其它两个时期最好.

    芒果成熟阶段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原味果干关键香气化合物

    气相色谱法测定茶鲜叶中4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刘腾飞张丽杨代凤朱松...
    323-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气相色谱外标法对茶鲜叶中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和杀螟硫磷4种农药残留量进行测定,依据不确定度评定的相关标准及规范,建立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对整个检测过程中不确定度进行系统性评价,包括样品测定重复性、标准曲线拟合、添加回收率3个A类评定分量,以及标准溶液配制、样品称量和前处理、仪器测定4个B类评定分量.结果显示:当茶鲜叶中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的残留量分别为0.096、0.39、0.19、0.19 m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21、0.073、0.036、0.023 mg/kg(k=2,置信概率P=95%).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准曲线拟合是引入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在今后的检测过程中应加以重点关注.该评定结果为客观评价茶鲜叶中4种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参考.

    气相色谱法茶鲜叶有机磷农药不确定度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9种抗病毒药物残留

    宫艳超赵靖崔迎吴国旭...
    332-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肉、蛋、奶等动物源性食品中奈韦拉平、泛昔洛韦、阿比多、阿昔洛韦、咪喹莫德、美金刚、金刚烷胺、奥司他韦和吗啉胍9种抗病毒药物残留的方法.样品前处理采用1%乙酸-乙腈提取,经PRiME HLB小柱净化后检测.采用乙腈−10 mmol/L乙酸铵溶液(含0.1%甲酸)流动相体系,在梯度洗脱的模式下,经Sielc Obelisc R柱分离,电喷雾离子源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可以实现9种目标物的分离.结果表明9种抗病毒药物组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为0.9991~0.9998,检出限范围为0.1~0.5μg/kg,定量限范围为0.3~1.5μg/kg,加标回收率达到82.3%~95.7%,相对标准偏差为3.2%~5.9%(n=5).利用本方法对10份样品进行检测,并与标准方法进行对比.本方法准确度和灵敏度均较高,可以满足动物源性食品中9种抗病毒药物残留的检测需求.

    固相萃取亲水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动物源性食品抗病毒药物

    水杨酸结合微孔保鲜袋对'京沧1号'枣贮藏品质的影响

    耿阳赵晓梅谭玉鹏鲍立威...
    338-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京沧1号'枣果实贮藏品质和商品性,以'京沧1号'枣为试材,考察不同浓度水杨酸(10、30、50 mmol/L SA)结合微孔保鲜袋处理对'京沧1号'枣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未使用微孔保鲜袋包装处理的'京沧1号'枣在贮藏14 d后即出现明显的失水皱缩,品质劣变严重;仅使用微孔保鲜袋包装处理的'京沧1号'枣保鲜效果不理想,微孔保鲜袋包装结合30 mmol/L SA处理效果最好,可使其贮藏期较未使用微孔保鲜袋处理组延长40 d左右.该处理能够有效延缓'京沧1号'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等营养物质的消耗,延缓果实贮藏过程中失水皱缩和亮度、硬度的下降,维持相对较高的贮后可溶性糖、维生素C、总酚、可溶性蛋白等营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P<0.05).因此,微孔保鲜袋包装结合30 mmol/L SA处理是一种应用于'京沧1号'枣的有效贮藏保鲜方法.

    水杨酸微孔保鲜袋'京沧1号'枣保鲜贮藏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