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工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工业科技
北京一轻研究院
食品工业科技

北京一轻研究院

张铁鹰

半月刊

1002-0306

spgykjgj@163.com

010-87244116;87244117

100075

北京永外沙子口路70号

食品工业科技/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创刊于1979年,国家轻工业联合会(原国家轻工业部)主管,北京市食品工业研究所主办。综合性科技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轻工行业优秀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被美国CA收录。在中国食品行业具有权威性,代表着中国食品工业发展水平。内容:集市场分析,技术探讨于一身,市场分析包括:权威导航,行业观潮,法规前沿,安全视角,互动平台,展会风景线,企业先锋,资讯纵横等,文章以宏观分析为主,旨在为企业决策者了解市场,拓展思路提供帮助。技术探讨包括:研究与探讨,工艺技术,包装与机械,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储运保鲜,分析检测,综述等,以新技术及实用技术为核心,启发企业技术人员思路,开发新产品。读者群:面向全国大中型食品企业,政府管理机构,食品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综合性科技期刊覆盖食品各分支行业,不论对企业决策者,还是研发人员都能提供有益的帮助。是目前中国食品行业市场分析透彻,实用技术全面的综合性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健康婴儿粪便样本中加氏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安全性评价

    李国花赵馨张明新马雨哲...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从125例健康婴儿粪便样本中分离鉴定出加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并对其安全性和抑菌性能进行评价.方法:本研究以1月龄健康婴儿粪便样本为对象,经过MRS培养基分离纯化、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和16S rRNA测序技术进行菌种鉴定;随后,对分离得到的加氏乳杆菌利用血琼脂平板进行溶血性评价;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常见抗生素的药物敏性进行测定,并对加氏乳杆菌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最后,采用牛津杯法检测对大肠杆菌ATCC 25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的抑制作用.结果:从125例健康婴儿粪便样本中成功分离并鉴定出15株加氏乳杆菌.溶血性检测结果显示,14株均无溶血性;待测菌株对四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敏感性较高,对亚胺培南完全敏感,对甲氧苄啶完全耐药;抑菌实验结果显示,有6株菌同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效果.结论:本研究从健康婴儿粪便样本中成功分离筛选出3株安全性较高且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的加氏乳杆菌,编号分别为:LGI 6-1、LGI 6-2、LGI 6-3,作为潜在的益生菌资源,为后续深入探究加氏乳杆菌功能提供研究对象.

    加氏乳杆菌婴儿粪便分离鉴定安全性抑菌性耐药性

    基于专利视角的Nisin在食品贮藏保鲜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吴娟吴洁林琳崔海英...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酸链球菌肽(Nisin)作为一种天然、高效、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因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广谱抑菌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贮藏保鲜领域.本文从专利数据和技术应用进展的角度,对Nisin在食品贮藏保鲜应用领域的专利进行整理分析,着重从单一应用、复配防腐剂、与物理技术协同杀菌、微胶囊化、抗菌食品包装膜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Nisin相关专利申请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应在Nisin与其他物质协同杀菌等热点研发领域加快专利布局,并合理利用失效专利技术,规避专利侵权风险,以求实现Nisin相关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乳酸链球菌肽食品贮藏保鲜专利分析应用

    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食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高向新陈永福乌斯嘎勒
    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益生菌对人体健康有益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但其易受温度、氧气、湿度、压力、胃酸和胆汁盐等不良环境因素影响.为使益生菌在加工、储藏、消化过程中保持高存活率,人们利用不同的微胶囊技术对益生菌进行包埋和保护.益生菌微胶囊技术通过创建一种物理屏障来提高益生菌对不良环境的抗性力,减少保护基质中益生菌的损伤,从而使其到达目标部位顺利释放并发挥作用.文章概述了益生菌的起源、种类及益生功效,重点总结了益生菌微胶囊常用制备方法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包括挤压法、乳化法、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冷却法、复凝聚法、静电纺丝、电喷雾和撞击气溶胶法,进而重点讨论了益生菌微胶囊技术在乳制品、肉制品、非乳饮料及焙烤制品等食品中的应用优势和可能性.虽然众多研究进行体外模拟消化,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现有的问题,未来仍然需要通过扩大包埋方法、开展体内实验、建立系统性数据库等方法来满足益生菌食品的工业化生产需求,以为开发新型益生菌食品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益生菌微胶囊食品应用

    基于代谢组学及网络药理学分析天麻熟制过程中生物学活性变化

    朱和权李勇李春阳冯进...
    2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阐述天麻在熟制过程中成分及其药理活性变化.方法:使用LC-QTOF-MS及R语言对天麻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通过PubChem数据库及文献查找筛选出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及SEA数据库对成分靶点进行预测,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通过STRING 11.5数据库及Cytoscape3.8.2软件绘制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及靶点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关键成分及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和OmicShare Tools对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注释分析.结果:在熟制天麻和新鲜天麻中找出89种在含量方面具有差异的成分;分别筛选出11种具有治疗惊厥作用的成分以及410个潜在靶点,5种具有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用的成分及698个潜在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天麻通过IL-17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神经活性物质受体信号通路、阿尔茨海默病信号通路以及多巴胺能神经突触信号通路治疗惊厥,通过AGE-RAGE信号通路、HIF-1、VEGF以及TNF信号通路治疗糖尿病;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出的成分均结合在靶点蛋白的空腔中,结合自由能均小于0 kcal/mol,分子对接构象稳定.结论:熟制天麻具有更好的神经保护作用,新鲜天麻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引发的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天麻熟制代谢组学网路药理学分子对接

    不溶性豆渣纤维对豆渣蛋白乳液特性的影响

    王中江郭亚男刘双奇李柏良...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究不溶性豆渣纤维(IOF)对豆渣蛋白(SOP)乳液性能的影响.以葵花籽油为油相,研究不同浓度的IOF(0.25 wt%、0.50 wt%、0.75 wt%和1.00 wt%)对SOP乳液微观结构、界面活性、乳化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IOF浓度的升高,SOP/IOF乳液的粒径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激光共聚焦表明乳液液滴变化呈现相同趋势,ζ-电位绝对值呈现升高趋势,界面蛋白含量和浓度呈现增大趋势,流变指标的变化表明剪切稀化的趋势在加强,且高浓度的IOF能显著增强SOP乳液的长期储存稳定性、耐酸稳定性及耐盐稳定性,这为IOF在蛋白乳液凝胶体系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不溶性豆渣纤维豆渣蛋白乳化特性乳液稳定性

    湖北贝母与浙贝母的成分及理化性质对比分析

    卢琪薛淑静杨德李露...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综合对比了同产区同生长周期湖北贝母与浙贝母的总酚、总黄酮、游离氨基酸、微量元素、核苷与核碱基等成分组成及其抗氧化性能、溶解度、溶胀度和糊化特性等理化性质.与湖北贝母相比,浙贝母成熟鳞茎具有较优的抗氧化活性及较高的总酚、总黄酮、DPPH值、FRAP值和ABTS值.另一方面,湖北贝母成熟鳞茎中的核苷、核碱基以及氨基酸总含量显著高于浙贝母(P<0.05),并且湖北贝母成熟鳞茎对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累积能力显著优于浙贝母(P<0.05).DSC数据显示浙贝母鳞茎粉末具有较低的T0、Tp、Tc值和较高相变焓值ΔH,结合其高直链淀粉含量,推测浙贝母成熟鳞茎淀粉分子双螺旋结构比湖北贝母更加紧密有序.总之,湖北贝母与浙贝母成熟鳞茎的成分含量和理化性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可为贝母在功能食品中的加工应用提供参考.

    湖北贝母浙贝母成分含量理化性质对比分析

    超高压和巴氏杀菌对百香果汁贮藏期品质的影响

    冉露霞王俊杰成臣罗雯丽...
    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了超高压杀菌(Ultra-High Pressure Sterilization,600 MPa/6 min)和巴氏杀菌(Pasteurization,80℃/30 s)对百香果果汁贮藏期菌落总数、理化指标、抗氧化活性、营养成分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式均使百香果汁达到商业无菌的状态,贮藏期结束后,巴氏杀菌和超高压杀菌菌落总数小于100 CFU/mL.巴氏杀菌使果汁总色差显著升高(P<0.05),且始终高于超高压处理,说明超高压杀菌对保持百香果汁色泽更有效.超高压处理对百香果汁可溶性糖、总酸、蛋白质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贮藏期结束后,巴氏杀菌果汁的总酚、维生素C、总黄酮含量显著低于(P<0.05)超高压杀菌处理.巴氏杀菌处理后果汁的挥发性化合物酯类、醇类、酮类、醛类、烯烃类保留率低于超高压处理,且保留率与贮藏期呈负相关.综上,传统巴氏杀菌会降低百香果汁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超高压杀菌对百香果汁品质的保持有显著优势.

    百香果汁超高压杀菌巴氏杀菌贮藏期品质特性芳香化合物

    不同处理方式对花椒提取液及卤鸭脖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王丽梅雷秋琪钟珍叶诗洁...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处理方式对花椒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其赋予酱卤鸭脖挥发性风味物质能力的影响,分析了粉碎水提、未粉碎水提、粉碎醇提、未粉碎醇提、粉碎汤提和未粉碎汤提处理对花椒卤水及卤鸭脖肉中风味物质组份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及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分别测定不同处理方式下的卤水及卤制鸭脖中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GC-MS结果表明,花椒卤水主要呈香化合物为醇、烃、酯和醚类,水提可提高花椒卤水中4-萜品油醇等醇类物质的溶出,醇提可提高毕澄茄烯等物质溶出,汤提对醚类物质的溶出效果较好,粉碎处理能有效促进烃、酯类物质的溶出,不利于醇、醚类挥发性成分在卤水中保留.不同处理方式下,经花椒提取液卤制后鸭脖肉中的主要物质均为4-萜品油醇、桉叶油醇;水提能显著促进桉叶油醇、柠檬烯对卤鸭脖的赋香,醇提使茴香脑的赋香效果较佳,花椒是否经过粉碎处理对于所制得的卤水赋予鸭脖肉挥发性风味物质没有显著影响.基于GC-IMS谱图分析,发现对于提取液而言,水提和汤提的粉碎处理无明显差异,醇提相较于水提、汤提具有明显差异;在卤鸭脖中,是否粉碎处理对花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呈香无明显差异;醇提相较于水提、汤提有明显差异.不同处理方式对于花椒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提取及其赋予酱卤鸭脖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能力具有显著性影响.

    花椒处理方式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预制面条制作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

    蒲华寅尹志慧呼矿矿黄峻榕...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不同煮制时间(0、30、60、90、120、150和180 s)的面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面条及其主要组分结构及理化特性的研究,分析预制面条品质形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与生面条相比,预制面条的质构参数显著增加(P<0.05),但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硬度降低,且在煮制60 s内变化最为明显.当煮制时间由30 s增加到180 s时,蒸煮损失率增加2.90%,吸水率增加43.61%.煮制导致预制面条中淀粉回生值、崩解值下降,结晶结构由A型向V型转变.随着烹煮时间的延长,与面条刚性相关的蛋白质β-折叠结构含量从39.12%降低至25.27%,而β-转角含量从32.43%上升至44.81%.面条中水分主要以强结合水(66.01%)和自由水(18.70%)形态存在,在煮制过程中依次经过了煮制初期(30~60 s)、熟化阶段(60~150 s)以及过度煮制阶段(150~180 s).生面条中强结合水含量相对较高,煮制过程中自由水(P24)含量增加,强结合水(P21)含量降低.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预制面条水分含量与硬度、P21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弹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硬度与P21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表明在预制面条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水分含量及状态来预测面条质构特性,相关研究为预制面条的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

    预制面条烹煮面条品质水分分布

    均质压力对亚麻籽油体乳液稳定性及体外消化的影响

    葛耀进黎雨浩彭盛峰刘伟...
    8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实验以亚麻籽油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均质处理,得到了稳定的富含α-亚麻酸的亚麻籽油体乳液,为居民在日常膳食中提高-3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提供了新的途径.在保持均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3 min),对亚麻籽油体进行不同均质压力(40、80、120 MPa)与均质次数(1~3次)处理,考察均质处理对亚麻籽油体乳液的性质、环境稳定性(pH、离子强度、热、氧化稳定性)、储藏稳定性和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OB在120 MPa下均质处理3次,电位绝对值增加,粒径显著减小(P<0.05).均质处理后的亚麻籽油体乳液在50~90℃下热处理30 min,粒径、电位稳定,且表现出更好的氧化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P<0.05).均质处理亚麻籽油体并不影响其对pH4~5和离子强度不稳定(P>0.05).消化结果表明,均质处理后的亚麻籽油体乳液具有更快的脂肪酸释放速率(FFA).综上,均质处理显著了减小亚麻籽油体乳液的粒径,增强了亚麻籽油体的储藏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且加快了脂肪酸释放速率.

    亚麻籽油体均质α-亚麻酸稳定性消化特性脂肪酸释放速率(F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