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研究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研究与开发
食品研究与开发

赵丽

半月刊

1005-6521

tjfood@vip.163.com

022-59525671

301609

天津市静海经济开发区(天宇园)科技大道9号

食品研究与开发/Journal 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食品研究与开发》是由天津市食品研究所和天津市食品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食品专业科技期刊,于1980年创刊,现为月刊。采用国际流行开本大16开,共12个印张(192页)。其专业突出,内容丰富,印刷精美,是一本既有基础理论研究,又包括实用技术的刊物。本刊已被“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知名媒体收录,并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列入“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应用技术、检测分析、生物工程、营养保健、贮藏保鲜、质量安全、专题论述和食品机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藜麦啤酒工艺优化及其理化品质与抗氧化活性分析

    周亚丽游新勇崔利华陈建光...
    159-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以大麦和藜麦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优化藜麦啤酒酿造工艺;同时,通过测定藜麦啤酒的酒精度、总糖、总酸、总酚、总黄酮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分析藜麦啤酒的理化品质.结果表明,藜麦啤酒的最佳酿造工艺为糖化温度70℃,发酵时间16 d,藜麦添加量55%,在此条件下,藜麦啤酒总糖含量为0.65 mg/mL,总酸含量为11.52 g/L,酒精度为1.64%vol,总酚含量为5.44μg/mL,总黄酮含量为79.00μg/mL,DPPH·清除率为76.60%,DPPH·清除能力的IC50值为39.65 mg/mL.对最优工艺条件下酿造的藜麦啤酒进行感官评价,藜麦啤酒外观呈淡黄色,口味淡爽,酒体柔和,符合大众口感.

    藜麦啤酒工艺优化总酚抗氧化活性

    发芽鹰嘴豆多肽/沙棘复合饮料配方优化

    梁雪荣路振康毛晓英吴庆智...
    166-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发芽鹰嘴豆蛋白为原料制备发芽鹰嘴豆多肽,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酶解发芽鹰嘴豆蛋白制备发芽鹰嘴豆多肽的最佳工艺、发芽鹰嘴豆多肽复合饮料的配方并分析发芽鹰嘴豆多肽/沙棘复合饮料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酶解发芽鹰嘴豆蛋白制备发芽鹰嘴豆多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1%,加酶量12000 U/g,酶解时间1.5 h.响应面法优化分析该饮料的最佳配方参数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0%,多肽添加量25.0%,沙棘浓缩汁添加量2.0%,饮料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5.31%、94.53%.

    鹰嘴豆多肽沙棘复合饮料抗氧化活性

    红曲橙色素与红曲黄色素定量分析方法改进

    杨曼红郭佳杨露朱效珍...
    175-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研究红曲橙色素与红曲黄色素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和柱层析法,筛选红曲橙色素和红曲黄色素的提取溶剂.结果表明,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2:1)与石油醚:二氯甲烷(体积比2:1)明显提高红曲橙色素与红曲黄色素的提取率.该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定量红曲橙色素与红曲黄色素的分析方法,在10μg/mL~5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7).

    定量分析高效液相色谱红曲橙色素红曲黄色素提取溶剂

    谷氨酸棒杆菌表达大肠杆菌来源海藻糖酶

    满在伟崔慧慧李锦张迎阳...
    181-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C.glutamicum)表达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来源海藻糖酶进行研究.构建重组C.glutamicum菌株Cgtrl表达E.coli BL21来源海藻糖酶.菌株Cgtrl海藻糖酶最适表达条件:诱导剂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添加量为0.5 mmol/L,诱导温度为22℃,诱导时间为12 h.在最适表达条件下重组海藻糖酶酶活为9.1 U/mL.重组海藻糖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未经纯化的重组海藻糖酶具有较好的底物特异性能,专一性水解海藻糖,海藻糖水解率在96%以上,低温条件下稳定性较好,能够长时间低温保存,最适作用温度为45℃,最适作用pH值为6.6.

    谷氨酸棒杆菌大肠杆菌海藻糖酶表达条件优化酶学性质

    泡菜母水细菌群落组成及潜在基因功能分析

    李政强邓巍安睿张发...
    188-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泡菜母水中细菌群落组成及潜在功能基因的多样性,采用扩增子测序变体对密闭储存于25℃下、培养不同时长的泡菜母水中细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并对所得细菌序列进行基因功能预测分析.储存1、8、30 d的泡菜母水中细菌alpha多样性存在差异,但其优势菌群组成相似.从泡菜母水获得细菌20门、33纲、79目、92科、320属、388种.门水平上: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占比均较高,在1、8、30 d中占比分别为52.52%和52.96%、47.55%和47.46%、45.68%和52.17%.泡菜母水中优势属(占总体系含量>1%)有8个:肠杆菌属、明串珠菌属、未分类的肠杆菌属、乳球菌属、柠檬酸杆菌属、未分类的乳杆菌属、未分类的乳酸杆菌属、拉恩氏菌属;稀有属(占总体系含量<0.01%)种类较多,共有99个,在不同储存时长泡菜母水中的组成差异较大;未能鉴别的细菌类群有1门38科89属173种.泡菜母水中能够注释的功能基因有6个类型364种,主要与新陈代谢、遗传信息、细胞转化、致病、环境信息处理和有机系统相关.

    扩增子测序特殊生境细菌多样性基因功能预测泡菜母水

    产纤维素酶霉菌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干建松
    195-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江苏淮安清江浦区柳树湾树林获取土样为菌种来源,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CMC-Na)为唯一碳源,通过富集培养、初筛、复筛获得3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菌株(Strain-1、Strain-2、Strain-3,S-1、S-2、S-3),其中S-2产纤维素酶能力最强,其滤纸酶(filter paper enzyme,FPA)酶活力可达0.21 U/mL.对S-2菌株进行紫外(ultraviolet,UV)诱变,筛选获得菌株SUV2-1.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对该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得到该菌株产纤维素酶培养基配方:秸秆粉11.63 g/L,蛋白胨2.33 g/L、吐温-802.71 mL/L.利用上述培养基在摇瓶发酵条件下得到的FPA酶活力为0.45 U/mL,与优化前菌株的FPA酶活力相比,提高了51.15%;与诱变前的出发菌株相比,酶活力提高了113.00%.

    羧甲基纤维素钠纤维素酶紫外诱变培养基配方

    对虾副产物的综合加工技术与高值化应用研究进展

    王宇晗郭天赋张迪吉宏武...
    204-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虾在世界水产品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国内外对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虾的养殖面积和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使其副产物激增.对虾副产物中虾头、虾壳、虾尾等部分占虾体总质量的40%以上,这些副产物中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从甲壳素、虾青素、抗氧化肽等方面综述对虾副产物的综合加工技术与高值化应用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进一步提升对虾副产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潜力,促进我国对虾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虾副产物功能性成分加工技术高值化应用

    食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魏世东王素英娄婷婷赵培...
    215-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已成为食醋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对消费导向有重要影响.该文综述食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种类及风味贡献,分析食醋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及其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方法二者相结合的优势及应用进展,并对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方法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食醋发酵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方法组成分析

    "双创"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崔艳杰
    后插15-后插16页

    膳食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杜婷尹萍萍汪姝敏郁志明...
    前插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体肠道内大量微生物参与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如营养代谢、药物代谢,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可以说,人类肠道微生物组是健康和疾病的潜在控制者.在人类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饮食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肠道菌群已成为研究热点,而不同的膳食模式会对肠道菌群的组成、多样性、基因和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该文总结几种比较典型的膳食模式(素食、地中海饮食及西方饮食),阐述膳食模式以及饮食成分对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功能和基因的影响,旨在为饮食、肠道微生物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肠道菌群素食西方饮食地中海饮食饮食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