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研究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研究与开发
食品研究与开发

赵丽

半月刊

1005-6521

tjfood@vip.163.com

022-59525671

301609

天津市静海经济开发区(天宇园)科技大道9号

食品研究与开发/Journal 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食品研究与开发》是由天津市食品研究所和天津市食品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食品专业科技期刊,于1980年创刊,现为月刊。采用国际流行开本大16开,共12个印张(192页)。其专业突出,内容丰富,印刷精美,是一本既有基础理论研究,又包括实用技术的刊物。本刊已被“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知名媒体收录,并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列入“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应用技术、检测分析、生物工程、营养保健、贮藏保鲜、质量安全、专题论述和食品机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量子点荧光免疫检测牛奶中己烯雌酚、雌二醇

    云瀚漩盖雪姣韩振宇刘明珠...
    130-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牛奶中己烯雌酚、雌二醇的荧光免疫检测技术并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辅助量子点标记技术,结合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原理建立检测标准曲线,评价特异性,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己烯雌酚的荧光免疫检测在0.472 ng/mL~66.597 ng/mL内呈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0.236 ng/mL.雌二醇在0.418 ng/mL~195.065 ng/mL内呈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0.109 ng/mL.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牛奶中己烯雌酚的荧光免疫检测方法,方法可同时运用于雌二醇的检测,特异性与回收率良好,可补充传统方法用于实际样品中雌激素类残留测定.

    量子点己烯雌酚雌二醇牛奶荧光免疫技术

    量子点标记荧光免疫试纸条可视化检测肉品中志贺氏菌研究

    朱芳茜何扩张秀媛魏东...
    136-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志贺氏菌是一类具有强传染性和危害严重的革兰阴性食源性致病菌.该文利用自制的CdTe量子点偶联志贺氏菌单克隆抗体,将志贺氏菌单克隆抗体和羊抗鼠二抗分别喷涂硝酸纤维素膜,并分别作为试纸条检测线和质控线,研制一种可视化检测志贺氏菌的量子点免疫荧光试纸条.该试纸条对肉类实际样品的检测限为1×104 CFU/mL,单个样品检测时间只需15 min,对常见的5种食源性致病菌均无交叉反应性.该方法构建的基于量子点免疫荧光试纸条满足快速、可视化、高灵敏检测志贺氏菌需求,可用于肉类食品的快速检测.

    志贺氏菌量子点试纸条肉类食品检测

    山西红枣氨基酸含量测定及主成分分析

    杨婧侯艳霞常宁
    14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山西红枣壶瓶枣、板枣、木枣为材料,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红枣果肉中的17种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红枣总氨酸含量最高的是木枣(45.88±2.11)mg/g,其次是板枣(39.78±3.17)mg/g,壶瓶枣最低(39.76±1.63)mg/g.通过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红枣的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同一品种红枣之间的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主成分,依据各主成分得分值与方差贡献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得到3个品种红枣氨基酸含量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板枣、壶瓶枣、木枣.

    氨基酸红枣主成分分析得分综合评价

    酶联免疫吸附法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

    张宁赵志琴范志华郝建祥...
    146-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间接竞争反应机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从抗原(antigen,Ag)包被时间、体系反应温度、酶标二抗作用时间、显色时间等主要因素开展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改进方法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优化条件为:采用Ag包被20 h、反应温度24℃左右、酶标二抗作用时间30 min、底物显色时间15min.通过对饲料等11种样本的检测得出:半抑制浓度IC50<0.1μg/L,添加回收率在67%~116%,灵敏度达到0.03μg/L,线性系数>0.99,板内变异小于5%.检测试验结果良好,表明该改进方法具有可行性.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黄曲霉毒素分析检测条件优化准确度

    原位光化学衍生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荧光强度

    何丽媛倪树标刘科勇原彩华...
    15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优化有机溶剂种类和光化学衍生时间,建立采用光化学衍生进行前处理,并利用黄曲霉毒素原位衍生荧光检测仪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荧光强度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光化学衍生时间为4 min时,70%甲醇溶剂中黄曲霉毒素B1和G1的光化学衍生荧光增强效果最显著,优于甲醇和乙腈;黄曲霉毒素B2和G2荧光强度最大且稳定,光化学衍生后无明显增强.该方法在0.1 ng/mL~20.0 ng/mL线性关系良好,R2>0.9984,方法检测限在0.15 ng/mL~0.37 ng/mL之间,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方便,满足食品和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快速检测要求.

    黄曲霉毒素原位光化学衍生荧光强度快速检测食品和中药材

    高转化大豆异黄酮乳酸菌的筛选及在豆乳中的发酵特性

    黄玉军周帆于俊娟李颖华...
    157-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大豆异黄酮生物活性及利用度,该研究以含七叶苷和柠檬酸铁的特殊培养基,从实验室保藏的人源乳酸菌中筛出产β-葡萄糖苷酶目标菌株,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发酵豆乳转化大豆异黄酮的能力,分析持水力、产酸速率和发酵末活菌数.结果显示,从140株乳酸菌中筛出的12株目标菌株,菌株58和菌株m91发酵豆乳产大豆异黄酮苷元能力最强,总量分别达59.64、58.06 mg/L,均在原豆乳的8倍以上,显著高于其余乳酸菌(P<0.05).在发酵豆乳基本特性研究中表明,菌株58发酵豆乳持水力为35.10%,发酵末活菌数为8.78 lg(CFU/mL),到达发酵终点用时11.50 h,并且产酸速率快.经16S rDNA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优选菌株58为植物乳杆菌.

    乳酸菌β-葡萄糖苷酶豆乳大豆异黄酮发酵特性

    中宁-格尔木产区宁杞一号干果蛋白质组学研究

    孙西予牛思思赵廷彬赵丹青...
    163-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非标记定量(label-free)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宁夏中宁和青海格尔木两个产地的枸杞干果样品进行蛋白组学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样品共鉴别出蛋白质2477个,中宁产区样品中含蛋白质1942个(其中174个为中宁样品特有),格尔木产区样品中含蛋白质2065个(其中297个为格尔木样品特有);另外中宁产地的样品和格尔木产地的样品相比有86个蛋白质的表达量下调,69个蛋白质的表达量上调.对样品蛋白质进行层次聚类分析,证明两产地样品在蛋白质组学上有明显差异.利用GO数据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对所有差异蛋白质进行检索,筛选后得到28个目标差异蛋白质,其中包括:4个金属离子转运蛋白、6个热休克蛋白、3个几丁质酶、4个磷酸肌醇转化酶、2个过氧化氢酶、3个与植物激素调节有关的蛋白质、5个与卟啉和叶绿素代谢相关的酶、1个核糖核苷二磷酸激酶.

    蛋白质组学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label-free)GO数据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宁杞一号

    出芽短梗霉产黑色素发酵工艺优化

    魏永昌袁凯凯李振海仝雅娜...
    170-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以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为生产菌株,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以提高黑色素产量.结果表明,出芽短梗霉发酵产黑色素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蔗糖98.9 g/L、玉米浆干粉9.7 g/L、CaCl2·2H2O 2.0 g/L、NaCl 2.0 g/L、ZnSO41.0 g/L、pH 5.5.在此条件下,经过144 h发酵,黑色素产量达到17.56 g/L,相比优化之前提高了42.8%.

    出芽短梗霉黑色素发酵工艺培养基优化响应面

    高产L-乳酸酸菜菌种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刘晓辉李杨敖静高晓梅...
    177-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酸菜的品质,从自然发酵酸菜中分离得到1株高产L-乳酸的乳酸菌,编号为LZH-3.响应面法对其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33℃、接种量为3%,初始pH值为6.2,发酵时间为20 h.在此优化条件下L-乳酸产量为28.17 g/L,是优化前的1.25倍.

    L-乳酸筛选发酵条件自然发酵响应面

    生防菌KD-16J的鉴定及其对番茄灰霉病的抑制作用

    王笑笑季小诗刘芳赵月...
    182-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离体和活体筛选,确定一株生防菌KD-16J对果实灰霉病的抑制效果.经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试验和内源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鉴定,确定其为膜醭毕赤酵母菌(Pichia membranifaciens)属.在平板抑菌试验中发现,在105 CFU/mL~108 CFU/mL之间,酵母菌的应用浓度越高,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效果越好,1×108 CFU/mL的生防菌对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85.53%,同时能够完全抑制孢子的萌发;显微镜观察发现与酵母菌共培养能够导致灰葡萄孢菌菌丝肿胀,内部物质泄漏.活体试验(番茄果实)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显著抑制番茄果实的自然发病率和有伤接种灰葡萄孢菌果实的灰霉病发病率,而且喷洒该菌的时间越早对果实灰霉病的抑制效果越好,当生防菌KD-16J先于灰霉菌36 h处理时,番茄果实的发病率仅为29.12%.

    生防菌鉴定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