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研究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研究与开发
食品研究与开发

赵丽

半月刊

1005-6521

tjfood@vip.163.com

022-59525671

301609

天津市静海经济开发区(天宇园)科技大道9号

食品研究与开发/Journal 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食品研究与开发》是由天津市食品研究所和天津市食品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食品专业科技期刊,于1980年创刊,现为月刊。采用国际流行开本大16开,共12个印张(192页)。其专业突出,内容丰富,印刷精美,是一本既有基础理论研究,又包括实用技术的刊物。本刊已被“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知名媒体收录,并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列入“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应用技术、检测分析、生物工程、营养保健、贮藏保鲜、质量安全、专题论述和食品机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QuEChERS/LC-MS/MS法测定人参中30种农药残留

    毕融冰王玉方罗婧赵卉...
    157-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人参中30种农药残留的快速样品处理,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 and safe/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QuEChERS/LC-MS/MS)检测方法.通过对快速样品处理法(QuEChERS)的净化剂配比和LC-MS/MS质谱条件等优化,探究人参中30种农药多残留的最优测定方法.确定C18(100 mg)为净化剂,无水硫酸钠为提取盐包,30种农药多残留的回收率范围均在60%~120%,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变异系数范围均小于15%,测定低限均不大于2020版《中国药典》规定的定量限.该方法适用于人参中30种农药多残留的测定.

    人参农药多残留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QuEChERS法方法学考察

    漆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产朊假丝酵母中的表达

    高娃其布日萨初拉苏少锋...
    16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漆酶基因稳定高效的异源表达,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同源整合表达载体pGQLR,删除其来自原核的DNA序列后电转化至产朊假丝酵母菌(Candida utilis,C.utilis),构建一株表达漆酶的产朊假丝酵母工程菌ZHQX1,并对其遗传稳定性和酶活进行评价.ZHQX1在连续传代100代时外源基因仍稳定存在,保持了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培养96 h时其漆酶酶活是同时期原始菌—云芝栓孔菌酶活的4.8倍,达到1078.9 U/L.

    漆酶产朊假丝酵母菌异源表达遗传稳定性酶活

    基于RAPD技术对窖泥梭菌近似菌株的分类研究

    林世刚田雨思毛辉邹伟...
    174-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实验室已经进行16S rDNA鉴定的来源于浓香型白酒窖泥的近似梭菌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分型,19株梭菌基于16S rDNA序列分析可以分为3类,分别与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和广西梭菌(Clostridium guangxiense)近似.结果表明,通过筛选获得4个具有良好的分型效果的随机引物,基于其RAPD扩增图谱的0/1矩阵分析可将这19株梭菌分成10类.其中与拜氏梭菌类菌群近似的11株菌株分为6类,包括2-1类、4-30类、C2-2类、G3-1类、G3-5类和JL3-1类;将与丁酸梭菌类菌群近似的6株菌分为2类,包括3-3类和JL3-4类;将广西梭菌类菌群近似的2株菌分为2类包括B2-1类、F1-1类.

    浓香型白酒窖泥梭菌近似菌株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分类

    丙烯酰胺风险暴露及毒性控制研究进展

    雷艾彤苏丹聂春超郭子妍...
    181-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丙烯酰胺(acrylamide,AA)具有多种生物毒性,该文综述不同来源丙烯酰胺的暴露水平、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途径和抑制策略以及天然产物用于丙烯酰胺的毒性预防,为丙烯酰胺的日常防控、生成抑制和膳食防治提供依据和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丙烯酰胺化学危害物暴露水平毒性预防天然活性物质

    人造肉的研究现状、挑战及展望

    唐伟挺余晓盈邹苑刘英丽...
    190-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对营养健康食品的追求,人们将目光聚焦在肉类替代品的研究探索上,新型食品—人造肉已经成为了弥补肉制品行业资源缺口的优良选择.人造肉包括植物蛋白肉、细胞培养肉和菌类蛋白肉.该文对人造肉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对人造肉产业的未来进行展望.

    人造肉菌类蛋白发酵营养新型食品

    气相色谱及其联用技术在食品风味中的研究进展

    朱烨陈晓婷乔琨李水根...
    200-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食品风味科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国内已经形成了对于食品风味体系检测较为完善的检测机制和仪器分析平台,该文对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气相色谱-闻香器(gas chromatography olfactometry,GC-O)、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全二维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GC)、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GC-O-MS)、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mass,GC×GC-MS)以及气相色谱-离子迁移率光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等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在食品风味中的进展进行研究,在原有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与新技术结合共同发展,对食品的风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今后食品风味物质的深入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气相色谱联用技术食品风味进展

    辐照处理在动物源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李国林林平李咏富何扬波...
    21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物源食品是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良好来源,但是因其丰富的营养易受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寻求安全高效的保鲜方法是保证食用安全性的重要措施.辐照属于非热加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多种农产品和食品的杀虫、灭菌.不同的辐照剂量、辐照射线的种类对产品的品质特性和口感具有显著影响.该文综述γ-射线和电子束两种应用最广泛的辐照加工方法在动物源食品的辐照应用.同时,分析目前应用中的问题,以期为动物源食品的辐照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γ-射线电子束禽畜肉制品水产品应用

    鲜切果蔬品质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柳青陈晓琪黄广学田文静...
    217-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鲜切果蔬通常要经历加工、贮藏和销售3个环节,包括清洗、切分、杀菌、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然而鲜切果蔬组织活跃的呼吸作用等因素会加速褐变等不良生理生化反应,并造成感官品质变化、营养成分损失,微生物污染及缩短其货架期,从而导致鲜切果蔬品质劣变.该文从鲜切果蔬供应链视角,重点阐释近几年国内外鲜切果蔬在加工、贮藏和销售环节的品质变化、品质控制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并展望鲜切果蔬产业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其品质控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鲜切果蔬品质控制保鲜杀菌

    绿色经济背景下青海枸杞产业转型探索

    铁建设
    后插5-后插6页

    低碳经济下内蒙古牛肉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李新艳
    后插3-后插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