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研究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研究与开发
食品研究与开发

赵丽

半月刊

1005-6521

tjfood@vip.163.com

022-59525671

301609

天津市静海经济开发区(天宇园)科技大道9号

食品研究与开发/Journal 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食品研究与开发》是由天津市食品研究所和天津市食品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食品专业科技期刊,于1980年创刊,现为月刊。采用国际流行开本大16开,共12个印张(192页)。其专业突出,内容丰富,印刷精美,是一本既有基础理论研究,又包括实用技术的刊物。本刊已被“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知名媒体收录,并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列入“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应用技术、检测分析、生物工程、营养保健、贮藏保鲜、质量安全、专题论述和食品机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益生菌发酵剂对复合果蔬汁品质的影响

    赵荣敏
    14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沙棘、胡萝卜和黑枣为原料制备复合果蔬汁,分别接种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及其组合(1:1,体积比)进行发酵,比较复合果蔬汁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总数、pH值、总酸、可溶性蛋白、还原糖、有机酸、总黄酮、总多酚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及其组合发酵复合果蔬汁中还原糖含量无显著差异.相比直接接种植物乳杆菌或鼠李糖乳杆菌单一菌种发酵复合果蔬汁,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耦合发酵可显著增加乳酸菌的菌落总数(P<0.05),提高总酸、总黄酮、总多酚、乙酸和乳酸等物质的含量(P<0.05),增加体外抗氧化活性(P<0.05).

    复合果蔬汁混菌发酵发酵特性有机酸抗氧化活性

    甜叶菊花和叶中酚类成分分析及含量测定

    谢虹陈云梁建生
    15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分析仪,结合质谱分析及比对对照品或文献报道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质谱参数,在甜叶菊花和叶中鉴定了16种酚类化合物.建立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甜叶菊中16种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并对甜叶菊一新品种盛花期花和叶中酚类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甜叶菊花和叶中酚酸化合物以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为主,异绿原酸A含量最高,绿原酸含量次之;花和叶中类黄酮化合物主要为芦丁、槲皮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槲皮素-3-O-木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苷、芹菜素-7-O-葡萄糖苷、山奈酚-3-O-阿拉伯糖苷、山奈酚-3-O-鼠李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苷含量最高;盛花期甜叶菊花和叶中酚类总量达(22.31±0.51)mg/g和(91.11±2.32)mg/g.

    甜叶菊酚类绿原酸类类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不同品种生鲜驴乳营养成分比较

    于静牛希跃卢野许倩...
    158-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不同品种生鲜驴乳中常规营养成分,如脂肪、蛋白质、乳糖、干物质含量、维生素C、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鲜驴乳中蛋白质、脂肪、水分、干物质、乳糖、维生素C、滴定酸度和pH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38 g/100 g~1.77 g/100 g、0.75 g/100 g~1.08 g/100 g、88.89 g/100 g~90.64 g/100 g、9.38 g/100 g~12.64 g/100 g、4.32 g/100 g~5.56 g/100 g、2.01 g/100 g~3.12 g/100 g、4.48°T~4.74°T、7.09~7.18.德州黑驴生鲜乳显示出最高的氨基酸总量(1867.89 mg/kg),德州黑驴生鲜乳中的必需氨基酸显著高于疆岳驴、新疆驴、果拉驴(P<0.05).德州黑驴生鲜乳中钙、硒含量较其他品种要高,而果拉驴生鲜乳中磷、锌含量较其他品种要高.

    生鲜驴乳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矿物质成分对比

    适配体调控高SERS活性金纳米检测多菌灵

    陈海霞罗杨合庞永丰聂辉...
    163-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氯金酸(HAuCl4)制备具有较高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活性的金纳米(gold nanoparticles,AuNPs)溶胶作为基底,结合适配体与靶向物质特异性结合的性质,建立一个稳定性和重现性好的检测靶物质多菌灵(carbendazim,CBZ)的SERS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AuNPs浓度为6 mmol/L、NaCl浓度为15 mmol/L、维多利亚蓝B(Victoria blue B,VBB)浓度为0.25 mmol/L以及适配体溶液浓度为27 nmol/L的条件下,该法检出限为4.13 nmol/L,线性范围6.5 nmol/L~520 nmol/L,相关系数为0.9988.

    金纳米(goldnanoparticles,AuNPs)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Ramanscattering,SERS)适配体痕量多菌灵

    南极磷虾蛋白质营养及利用研究进展

    姚梦珂张绵松赵福江范宁宁...
    170-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极磷虾富含高品质蛋白质,被认为是食品、药品的最大动物蛋白质资源.该文综述南极磷虾蛋白质的研究进展,对其营养特性、制备方法、改性技术、生物活性进行详细介绍,并对现阶段南极磷虾蛋白质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概述,以期为南极磷虾蛋白质的高值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支持.

    南极磷虾蛋白质制备改性生物活性

    大豆异黄酮的生物转化及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陈嘉序陈如扬连媛姚欣硕...
    176-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又称植物雌激素,是大豆等蝶形花亚科植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表明,其在抗癌、抗氧化、预防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制备具有更高更广活性的不同次级代谢产物,进一步提高食品基质的健康效益.针对不同微生物体系对大豆异黄酮主要单体的代谢、转换过程及对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的影响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深入研究大豆异黄酮的微生物转换及新型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大豆异黄酮发酵用菌肠道菌群生物转化功能活性

    人造肉及其研究开发进展

    袁波王卫张佳敏周星辰...
    183-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口增长、温室效应和环境恶化可能导致以畜禽水产等养殖为主体的动物蛋白质食品的供给短缺,使得人类对人造肉予以了特别关注,在此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21世纪食品行业的新兴技术之一,人造肉的研发在植物基蛋白肉和单细胞菌体蛋白肉上已取得较大进展,产业化步伐迅速推进,而细胞培养肉在商业化的关键技术突破上尚需时日.该文就人造肉的种类和特点、研究现状、关键技术,以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概要综述.

    人造肉种类产品特性关键技术

    辛烯基琥珀酸改性淀粉的制备与表征研究进展

    王淳玉季慧刘云国彭善丽...
    19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辛烯基琥珀酸(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改性淀粉有着亲水亲油的良好品质,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除了用作乳化剂、增稠剂以外,还可用作膳食功能因子的载运体.其传统制备方法主要是在弱碱性条件下用辛烯基琥珀酸酐酯化淀粉,近年来,对传统制备工艺的替代和改进方法受到广泛的关注,如对淀粉的预处理、超声波辅助、机械、微波技术和试验设计方法的选择等,其目的是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提高辛烯基琥珀酸改性淀粉的性能品质.该文对OSA改性淀粉的制备方法及优化、表征与性质分析,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OSA改性淀粉的进一步研究和使用提供参考.

    辛烯基琥珀酸改性淀粉合成表征性质应用

    虫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袁冬寅陈家献张芬黄寿辉...
    198-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虫茶是我国特有的,由特种昆虫蚕食特殊植物后的排泄物加工而成的非茶之茶,含有氨基酸、蛋白质、多酚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丰富的保健药用功能.该文总结虫茶的加工方式、生物安全性、化学成分及其药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讨论今后虫茶加工工艺的改进方向以及应用开发前景,旨在为虫茶产品的创新与品质的提升提供依据.

    虫茶加工工艺品质特征药理功能发展前景

    复合生物保鲜剂在南美白对虾保鲜中的应用

    邓文静钱磊张军张志军...
    205-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南美白对虾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但是由于货架期较短,影响了食用性,使其不能发挥应有的商品价值.复合生物保鲜剂能较好的抑制南美白对虾的腐败变质和黑变,成为了水产品保鲜的研究热点.该文详细介绍了几种常见生物保鲜剂(壳聚糖、茶多酚、溶菌酶、乳酸链球菌素)的保鲜机理和应用现状,并对这几种天然物质与其它保鲜剂的复合使用进行阐述.

    南美白对虾生物保鲜剂复合生物保鲜剂保鲜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