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字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字教育
数字教育

双月刊

数字教育/Journal Digital Educati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主题的智能问答机器人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影响的实证研究

    吴林静王瑾洁向雪琳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问答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典型应用之一,将智能问答机器人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以七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准实验研究探索了使用面向主题的智能问答机器人和传统搜索引擎辅助学习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搜索引擎,面向主题的智能问答机器人能够更好地帮助学习者进行学习,具体体现在:在学习过程方面,智能问答机器人能够提升知识检索效率,提高学习者的内部学习动机,减轻网络迷航状态;在学习结果方面,智能问答机器人能够提升学习者的知识测试成绩.但在紧张-压力和努力程度方面,两种辅助学习工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验证了面向主题的智能问答机器人在辅助学习方面的潜力与价值.

    智能问答机器人搜索引擎学习动机网络迷航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探析

    马燕陈敏廖家利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2.0阶段所需实现的高级形态,是现如今教育领域信息化的新方向.本研究选取587篇与智慧教育相关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ATI 3.2、SPSS 25.0和Ucinet 6.0等可视化软件进行词频分析、共词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及社会网络分析,探究国内智慧教育研究方向、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当前的智慧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关键技术支撑下的智慧教育教学环境搭建、"互联网+"课程资源建设、智慧教育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发展战略研究四个方面.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立足于时代背景,提出拓宽智慧教育研究理论体系,推进智慧教学全面实施,构建并完善智慧教育评价体系,建立智慧教育研究集群等建议,探讨未来智慧教育发展的研究趋势,为深化我国智慧教育的发展、拓宽研究广度提供思考与借鉴.

    智慧教育研究热点趋势分析知识图谱

    学生智能试题推荐系统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洪明雪蔡建东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试题推荐系统作为改变学习方式的一种新技术,在数字化学习领域愈加受重视,它的发展推动着规模个性化学习方式的转变,但在智能试题推荐系统上升发展的阶段,面临着持续使用意愿不高的问题.本研究在信息系统期望确认模型的基础上加以扩展,结合高中生的特征,构建了高中生智能试题推荐系统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法验证模型发现:满意度、感知有用性、知识焦虑、内容质量、自我效能感对高中生智能试题推荐系统持续使用意愿产生直接影响;期望确认度、内容质量和感知有用性对其产生间接影响;期望确认度、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在模型中的中介效应得到验证;成绩在高中生的特征变量(知识焦虑、自我效能感)与持续使用意愿间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经验在自我效能感与高中生的持续使用意愿关系中有正向调节作用.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从系统、学生、教师三个维度提出对应策略建议,分别为系统开发人员有针对性地优化完善系统、学生高效利用系统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合理组织运用系统实现精准化教学三个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高中生智能试题推荐系统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

    媒介技术影响教育形态变革:历程、规律及启示

    徐振国魏同玉谢万里党同桐...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欢呼与批判此起彼伏,如何透过喧嚣的表面,把握教育形态的变革机制,充分发挥媒介技术对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成为目前重要而迫切的问题.纵观媒介技术的发展史,迄今为止已经历五次大的飞跃,每一次飞跃与发展都促进了教育形态的变革与更新,并由此带来人类社会的突破性进展.文章以媒介环境学的视角,阐释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数字等媒介技术给教师、学生、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六个方面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媒介技术发展与教育形态变革的规律及其对当下的启示.

    媒介技术教育形态变革影响启示

    教育工作者参与网络空间教育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

    王玥杨燕朱书慧肖立志...
    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网络空间的信息资源成为人们现实空间知识获取的有效补充,但是其科学性和权威性有待商榷.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主题知识共享领域具有优势,实际活动参与率却不高.本文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实证调查探究教育工作者参与面向公众的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发现,行动控制认知对知识共享意图、行为两个阶段都会产生积极影响,责任感与结果预期会促进教育工作者产生知识共享意图,自我效能感与伪科学风险感知对知识共享意图影响不显著,共享意图和应对计划对知识共享行为会产生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教育工作者知识共享参与度需要共享平台营造轻松氛围,增强行为控制认知;提高教育工作者知识共享的责任感与绩效期望;面对亟须解决的热点问题仍需单位的统筹规划;需要有意识地提前做好共享应对计划.

    知识共享共享意图共享行为结构方程模型

    基于教育数据挖掘技术的大学生学习行为分析及教学启示——以某大学"高等数学"课程为例

    王建陈凯泉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为学习分析积累了大量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能够发现教学中的规律,从中提取出可以优化教学的关键性数据,帮助提升教学效果.以某大学"高等数学"课程为例,收集和分析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发现学习者的课程访问量与课程成绩呈正相关,不同时间段的课程访问量存在较大差别.据此提出在设计教学时应该反思课程设计,实施个性化教学;及时评估教学效果,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设计课程最低访问时限,及时提供反馈,分时段为学习者呈现教学资源;持续更新教学资源,及时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有机整合学术史和学科文化方面的相关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

    数据挖掘学习分析混合式教学

    混合学习环境中学业情绪对认知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

    刘丹郭莹莹张熙曼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是各高校课堂教学的新趋势,其中学习者的学业情绪和认知投入水平至关重要.为深入揭示混合学习环境下的学业情绪对认知投入的影响,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对30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混合学习环境下的积极情绪对学业自我效能感具有正向影响;(2)积极情绪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均对深层认知投入具有正向影响;(3)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在积极情绪和深层认知投入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本研究从教学建设、教师支持、学习干预3个维度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混合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参考,为提高认知投入提供培养路径.

    学业情绪认知投入学业自我效能感混合学习环境中介效应

    5EX模型支持下的小学定格动画项目活动设计与实践——以"黎明"主题作品为例

    陈梦郑娅峰刘鹏飞郑展文...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学科项目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而定格动画制作活动能够整合科学、技术、数学、工程及艺术等多门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非常适合作为开展跨学科学习项目的载体.本研究基于 5EX设计模型理论,以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保主题"黎明"为定格动画制作实践案例,通过构建进入情境、初探项目,提出问题、制订计划,自主探究、脚本编写,积木搭建、数学应用,工程设计、动画制作,知识拓展、创意路演,评价反思、修改作品7个教学活动环节,将探究实践与动手制作紧密融通,完成定格动画项目的创作与展示,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5EX设计模型定格动画活动实践

    培根铸魂,基于本土文化的跨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咏春运动的奥秘"课程为例

    赵玉林璇君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本土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用跨学科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改革热点.本研究以某中学"咏春运动的奥秘"课程为例,探索基于本土文化的跨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包括从本土文化提炼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目标、组织跨学科学习、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等.本研究将促进本土文化与学校教育的整合探索,也在跨学科教育的融合创新方面提供借鉴.

    培根铸魂本土文化跨学科学习校本课程咏春运动

    智慧环境下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以"教育传播学"课程为例

    黄婕张锚唐夕人胡小勇...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推动学科交叉互融,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教育技术学文理兼具、教技融合,是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发展的学科,在新文科建设中需立足学科交叉点,主动求变.混合式教学是课程提质增效、创新嬗变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智慧环境为全面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鉴于此,在分析相关研究背景和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智慧环境下教育技术学专业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整体设计:坚守育人价值,促进全面发展;立足技术赋能,提升教学效果;创新教学内容,彰显"金课"理念;运用多维策略,优化教学流程;设计高阶任务,开展多元评价.同时,以"教育传播学"课程为例进行建设实践,以期为新文科背景下基于智慧环境的教育技术学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新文科建设智慧环境教育技术学混合式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