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字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字教育
数字教育

双月刊

数字教育/Journal Digital Educati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机遇——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

    黄漫婷王姝莉
    1-5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智能化升级数字化能力人工智能

    中国教育评价研究30年:现状与演进路径

    卜彩丽侯素芳宋佳音陈文静...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法,深度梳理我国1992—2021年这30年教育评价研究发展脉络.在把握教育评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明晰教育评价研究的演进路径.研究发现:我国教育评价研究主要经历了稳步开展、快速发展、深化提质、改革创新四个阶段.基于此,研究提出研制和创新教育评价工具,落地和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方案研究,聚焦基础教育评价研究,加强跨学科、跨机构合作等建议,以期为广大教育评价研究者开展更具前沿和实效性研究提供参考.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改革文献计量法研究现状演进路径

    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新诉求、潜能与应用场域

    王运武李雪婷王藤藤姜松雪...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我国加快了人工智能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推向新的高度.智能时代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教师队伍建设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和新诉求.重复性、低附加值的体力劳动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脑力劳动和情绪劳动被人工智能取代存在较大难度,创造性、高附加值的创新劳动最难被人工智能取代.人工智能具有孕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智能文化、重新塑造教师角色、延伸和扩展人类的本质力量等三方面的潜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具有三重境界:人工智能辅助教师、人工智能作为教师、人工智能作为创新型教师.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有智能教育环境建设、智能教育素养培训、赋能教师智能评价、赋能减负增效和赋能人机共教共育等五大应用场域.

    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人机共教人机共育人工共融人机共创

    基于学科知识图谱的教育知识服务模型构建研究

    和文斌董永权赵成杰王惠惠...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提升使得教育知识服务向智能化发展.而学科知识图谱作为人工智能重要技术之一,既能优化教育知识的生产方式,又能为多种智能化的知识服务开展提供支撑.为满足当今教育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的需求,本文在分析学科知识图谱的内涵、构建框架基础上,从助力教育知识库形成、辅助智能化知识发现、支撑多项智能教育知识服务开展三个方面讨论了学科知识图谱与教育知识服务的适切性.随后分析了教育知识服务的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学科知识图谱的智能化教育知识服务模型,并从需求采集、服务构建、服务应用、服务评估四个阶段对模型进行了阐释,最后提出了模型的相关实施建议.

    学科知识图谱智能化教育知识服务

    智慧学习环境下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

    徐振国王悦赵春雨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学习环境虽为高学习投入的达成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在智慧教室的建设和智能工具的使用下,学习投入并没有如期待的那样显著提升.本研究基于相关理论构建学习投入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假设检验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个体、教师、环境、交互等因素都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其中个体因素对学习投入起关键作用;环境因素还能够影响个体、教师、交互等因素,对学习投入起基础作用.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培养自我导向学习力、提升信息化教学胜任力、创建智慧学习共同体、建设虚实共生学习环境等建议.

    智慧学习环境学习投入影响因素深度学习

    在线学习社区中的信任及其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

    王国华薛瑞鑫张立国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任是促进在线学习者交互,增加在线学习社区信息流动和知识共享的重要推动力.为了更进一步探索在线学习社区中信任与知识共享的关系,文章将在线学习社区中的信任划分为技术信任、经济信任和情感信任3种类型,通过理论及文献分析,建立了假设模型,使用回归方程对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技术信任、经济信任和情感信任均显著影响在线学习者的知识共享行为;知识共享行为显著影响信任的水平;知识共享经历在信任和知识共享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在上述基础上,从经济收益、情感氛围、关注预期结果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在线学习者知识共享行为的建议.

    在线学习社区技术信任经济信任情感信任知识共享

    面向师范生STEM素养培养的双U型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陈思含李宪印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STEM教育以其跨学科的时代特征成为知识创新、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师范生作为职前教师,其STEM素养是决定未来STEM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是保证STEM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与根本推动力.研究关注师范生STEM素养前置性的特点,搭建由"学"的U型活动和"教"的U型活动构成的面向师范生STEM素养培养的双U型教学活动框架,依托项目式教学实施"信息传递的'生命线'"教学项目,通过课堂观察、项目作品评分、问卷调查、微格教学等方式验证其教学成效,实现了师范生STEM价值观、STEM知识、STEM思维、STEM技能的协同发展.

    师范生STEM素养双U型教学活动

    编程教育对中小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基于国内外36项实验与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

    韩雪婧汪基德王孝培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时代,编程教育是培养学生编程技能,发展学生计算思维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中小学建设人工智能课程的重要抓手.然而,目前中小学开展编程教育的作用效果缺少系统评估,对开展编程教学的有效策略尚不明确.基于此,研究采用元分析法对国内外发表的36项中小学编程教育的实验或准实验研究进行深度分析.结果发现:(1)中小学编程教育对学生学习效果具有中等程度的正向影响,尤其是编程能力、计算思维、学习兴趣与自我效能感;(2)相较于文本编程与混合编程,图形编程与实体编程对学习效果均具有中等程度的影响;(3)协作编程比独立编程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4)与高中阶段相比,编程教育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产生了中等程度的影响;(5)从实验周期看,13~20周更有益于中小学生的编程学习;(6)应用量表评价方式对编程学习效果具有中等程度偏上程度的影响.研究建议中小学应合理选用编程工具,积极开展协作编程教育,通过灵活开设编程课程,发展多元评价方式,以加快推进编程教育实践.

    编程教育中小学计算思维元分析

    "双减"政策背景下培养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实施策略

    孙培勇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政策的提出是新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教育改革向"深水区"推进的必经之路.面对减负后,学生自由时间增多,培养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成为确保"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减负不减质的重要举措.因此,针对当前中小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制定相关实施策略,促进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双减"自我调节学习模型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实施策略

    导师工作室支持下的虚拟教研主题研讨模式研究与实践

    罗磊刘清堂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在线学习的双重影响,给在线教研的实践活动带来了独特的契机,也给"居家研学"的学生带来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如何基于真实教研情境、借助虚拟教研工具来提高在线教研的效能,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该研究基于探究学习理论和活动理论构建导师工作室支持下的虚拟教研主题研讨模式,将该模式应用于某高等院校导师工作室开展的学位论文主题研讨活动,通过导师点评论文达标度、工作室成员评价、学生阶段性自评反思开展虚拟教研主题研讨活动.研究发现导师工作室成员对主题研讨的支持体系(研讨规则、研讨主题、研讨工具、研讨环境、任务分工、研讨流程)和在线探讨学习氛围的满意度较高,期待能为高校人才科研能力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虚拟教研主题研讨导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