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申宝忠

半月刊

1673-6273

biomed_54@126.com

0451-82583800;53658268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32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 CN 23-1544/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2285 月刊 邮发代号:14-12 定价:9元/期 本刊 .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已经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备案,已被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CSTDB)、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科技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等权威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微小RNA-93-5p、微小RNA-98-5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增殖、侵袭基因表达的关系研究

    刘格龙燕黄学阳林鸿国...
    2264-2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微小核糖核酸-93-5p(miR-93-5p)、微小RNA-98-5p(miR-98-5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增殖、侵袭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到2023年10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行手术切除的PTC患者153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术中切除的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检测并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miR-93-5p、miR-98-5p及增殖基因、侵袭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miR-93-5p及miR-98-5p表达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Pearson法分析miR-93-5p、miR-98-5p表达水平与增殖基因、侵袭基因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的miR-93-5p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更高,miR-98-5p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更低(P<0。05)。miR-93-5p高表达PTC患者TNM分期Ⅲ~IV期、有淋巴结转移及低分化的比例较miR-93-5p低表达PTC患者更高(P<0。05)。miR-98-5p低表达PTC患者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及低分化的比例较miR-98-5p高表达PTC患者更高(P<0。05)。癌组织的增殖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及蛋白磷酸酶4调节亚基(PP4R1)水平较癌旁组织更低(P<0。05),侵袭基因金属蛋白酶解离素9(ADAM9)及Bcl-6共抑制因子样蛋白(BCORL1)水平较癌旁组织更高(P<0。05)。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miR-93-5p表达与增殖基因PDCD4及PP4R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与侵袭基因ADAM9及BCORL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miR-98-5p表达水平与增殖基因PDCD4及PP4R1水平呈正相关,与侵袭基因ADAM9及BCORL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PTC患者癌组织miR-93-5p表达升高,miR-98-5p表达降低,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还可促进PTC癌细胞增殖、侵袭。

    甲状腺乳头状癌miR-93-5pmiR-98-5p病理特征增殖基因侵袭基因

    康柏西普治疗不同OCT分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对视力、CRT的影响

    李蕾阚立东王玉云姚毅...
    2269-2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康柏西普治疗不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分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性黄斑水肿(ME)的临床疗效及对视力、CRT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RVO性ME患者60例,根据OCT分型将其分为弥漫性视网膜增厚(DRT)组(n=24)、囊样水肿(CME)组(n=21)、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组(n=15)。所有患者均给予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视力水平、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并统计三组治疗后6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DRT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CME组(61。90%)与SRD组(66。67%)(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三组患者的logMAR BCVA、CRT水平均呈降低趋势,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DRT组患者水平logMAR BCVA、CRT水平均低于CME组与SRD组(P<0。05),CME组、SRD组logMAR BCVA、CRT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6个月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康柏西普治疗RVO性ME患者的疗效肯定,有助于改善视力及CRT水平,安全性较高,其中DRT患者治疗效果较其他OCT分型患者更佳,值得推荐。

    康柏西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

    Nd∶YAG激光联合Icon渗透树脂治疗氟斑牙患者效果及对美学效果的影响

    买布拜木·买买提依明帕尔哈提·阿布肚热合曼玛衣努尔·艾赛提刘洁...
    2274-2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Nd∶YAG激光联合Icon渗透树脂治疗氟斑牙患者效果及对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来我院诊治的氟斑牙患者80例,共有486颗患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Nd∶YAG激光治疗,观察组行Nd∶YAG激光联合Icon渗透树脂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色阶变化情况、漂白疗效、病损面积比、患牙牙釉质硬度,对比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牙齿敏感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2周,两组的色阶降低,且同时间点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治疗后即刻,观察组有效率84。17%明显较对照组76。42%高(P<0。05),治疗后12周,观察组有效94。17%明显较对照组82。93%高(P<0。05)。治疗后即刻、12周两组的病损面积比降低,且同时间点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与治疗前及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治疗后即刻、12周时的患牙牙釉质硬度较低(P<0。05)。观察组的牙齿敏感度、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Nd∶YAG激光联合Icon渗透树脂可提高氟斑牙患牙的疗效,缩小病损面积比、患牙敏感度,提高美学效果,且不影响患牙牙釉质硬度,其是氟斑牙具有潜能的治疗方法。

    Nd∶YAG激光Icon渗透树脂氟斑牙美学效果病损面积比牙釉质硬度

    不同剂量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龙吴小燕高金玉李群...
    2279-2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以自2019年6月到202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90例急诊急性脑梗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剂量组(给予高剂量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治疗)和低剂量组(给予低剂量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治疗)各45例。对比治疗7 d后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治疗前及治疗7 d后两组神经功能[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根据不同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将两组的临床疗效纳入研究并实施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显示,高剂量组总有效率高于低剂量组(P<0。05)。(2)将两组的神经功能采用CSS评分、NIHSS评分评估纳入研究并实施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采用CSS评分、NIHSS评分比较(P>0。05);治疗7d后,高剂量组采用CSS评分、NIHSS评分高于低剂量组(P<0。05)。(3)将两组的预后采用mRS评分评估纳入研究并实施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显示,高剂量组预后良好2。22%(1/45)高于低剂量组15。56%(7/45)(P<0。05)。(4)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治疗前CSS评分及治疗前NIHSS评分与预后不良组存在差异(P<0。05)。(5)以急性脑梗死预后为因变量,以单因素中对比有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经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治疗前CSS评分及治疗前NIHSS评分。结论:高剂量阿加曲班联合丁苯酞能够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而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治疗前CSS评分及治疗前NIHSS评分。

    高剂量阿加曲班低剂量阿加曲班丁苯酞急性脑梗死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与吻合皮下静脉的带蒂皮瓣对四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对比

    欧阳容兰刘江涛王一勇张勇...
    2284-2287,2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与吻合皮下静脉的带蒂皮瓣对四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22年3月68例四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患者,各组均为34例。所有患者均采取皮瓣修复手术,对照组患者采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治疗,观察组采取吻合皮下静脉的带蒂皮瓣治疗。对比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最后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随访,对比其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内术后二次修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观察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感觉功能恢复S3级、S2级、S1级、S0级人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感觉功能恢复S4级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二次修复率低(P<0。05)。结论:吻合皮下静脉的带蒂皮瓣修复与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相比可进一步改善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创面愈合、感觉功能恢复,降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二次修复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吻合皮下静脉的带蒂皮瓣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浓缩自体生长因子对牙周组织再生术用于重度牙周炎患者疗效,牙龈厚度和免疫因子水平影响分析

    玛衣努尔·艾赛提马依热·阿布都赛麦提热孜亚·艾尼张淼...
    2288-2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浓缩自体生长因子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对重度牙周炎患者疗效,牙龈厚度和免疫因子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58例重度牙周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接受牙周组织再生术;观察组接受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浓缩自体生长因子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9个月后复诊,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牙龈厚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治疗前后龈沟液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17,IL-23)、白细胞介素-17(IL-23)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牙龈厚度、VA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牙龈厚度增加,观察组高于对照组,VAS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龈沟液IL-17、IL-23、IL-10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龈沟液因子表达有差异,观察组较对照组有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17、IL-23、IL-10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因子表达有差异,观察组较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浓缩自体生长因子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可对重度牙周炎治疗效果显著,可增加患者牙龈厚度,减轻疼痛程度,改善龈沟液及血清中免疫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浓缩自体生长因子牙周组织再生术重度牙周炎临床疗效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常规镇痛对无痛人流术后宫缩痛镇痛效果及机制研究

    黄丽顾璞洁黄涛卞小翠...
    2293-2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常规镇痛对无痛人流术后宫缩痛镇痛效果及机制。方法:选择来我院行无痛人流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术后常规镇痛治疗,同时在内关、合谷、三阴交最酸胀处黏贴电极但是不进行穴位刺激。观察组在术后常规镇痛基础上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比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机体一般情况、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宫缩痛疼痛情况、T3时正性负性情绪量表评分、T3时血清P物质、前列腺素、5-羟色胺、β-内啡肽、强啡肽水平、T4点时的心理状态评分及满意度评分。结果:对照组T1、T2点时的BP、HR、RR、SpO2明显较同组T0点低,对照组T3点与观察组T1、T2、T3点时BP、HR、RR、SpO2与同组T0点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点时的BP、HR、RR、SpO2明显较观察组同时间点低(P<0。05)。T0点,两组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点时间,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T1、T2点的VAS评分明显较同组T0点高,观察组T1、T2、T3点的VAS评分明显较T0点低(P<0。05)。观察组的正性情绪明显较对照组高,负性情绪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血清P物质、前列腺素、5-羟色胺、β-内啡肽、强啡肽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满意度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常规镇痛可明显改善无痛人流术后宫缩痛镇痛效果、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可能与其可降低血清P物质、前列腺素、5-羟色胺、β-内啡肽、强啡肽水平有关。

    经皮穴位电刺激常规镇痛无痛人流术后宫缩痛镇痛效果作用机制

    暖脐散神阙贴敷联合艾灸治疗脾虚型泄泻患儿效果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郑畹玉黄甡刘宁李金洋...
    2298-2301,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暖脐散神阙贴敷联合艾灸治疗脾虚型泄泻患儿效果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接诊的120例脾虚型泄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暖脐散神阙贴敷联合艾灸治疗,其中艾灸取穴:神阙、中脘、足三里、天枢、脾俞、肾俞,治疗14 d。记录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情况(大便性状正常时间、泄泻停止时间),检测治疗前后肠道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乳酸)、肠道菌群数量(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球菌、大肠杆菌)、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大便性状正常时间、泄泻停止时间均更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比对照组,观察组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更低(P<0。05);治疗后,对比对照组,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更多,粪球菌、大肠杆菌数量更少(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比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暖脐散神阙贴敷联合艾灸治疗脾虚型泄泻患儿效果显著,有助于缩短病程、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微生态。

    泄泻脾虚型暖脐散神阙贴敷艾灸肠道微生态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院内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布变化的分析

    向敏王鉴黄康杨阳...
    2302-2305,2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院内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布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93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54例)与非感染组(439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特征,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早期临床特点。结果:两组胎龄、出生体重、宫内窘迫占比、先天性心脏病占比、肠外营养持续时间>14d的占比、机械通气时间>24h的占比、PICC置管时间>14 d的占比、住院时间比较(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肠外营养持续时间>14 d、机械通气时间>24h、PICC置管时间>14 d均是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54例院内感染患儿中,共培养出病原菌4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0株,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24株,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真菌7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菌组与真菌组在胎龄、出生体重、反应低下、发热、消化系统症状、血小板减少、血氧下降或呼吸暂停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院内感染与肠外营养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PICC置管时间密切相关,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早期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可作为防治院内感染的重要依据。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院内感染影响因素病原菌

    不同严重程度儿童特应性皮炎血清半乳糖凝集素-10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皮肤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尚倩杨丽娟党延玲朱东宁...
    2306-2309,2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严重程度儿童特应性皮炎血清半乳糖凝集素-10(Gal-10)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皮肤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1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纳入观察组,根据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AD),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另选110例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Gal-10、炎症因子(IL-4、IL-13、IL-31)水平及不同部位皮肤经皮失水量,分析血清Gal-10、IL-4、IL-13、IL-31与SCORAD评分、不同部位皮肤经皮失水量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Gal-10、炎症因子(IL-4、IL-13、IL-31)对皮肤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Gal-10、IL-4、IL-13、IL-3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儿童特应性皮炎病情加重,患儿血清Gal-10、IL-4、IL-13、IL-31水平随之升高,血清Gal-10、IL-4、IL-13、IL-31水平在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中差异显著(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Gal-10、IL-4、IL-13、IL-31水平与SCORAD评分,前壁伸侧、前壁屈侧、脸颊及胫前的经皮失水量呈正相关(P<0。05);在11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中,发生皮肤感染43例;经ROC曲线分析,血清Gal-10、IL-4、IL-13联合IL-31预测特应性皮炎患儿发生皮肤感染的敏感度为89。72%、特异度为56。97%、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1。结论:血清Gal-10、炎症因子(IL-4、IL-13、IL-31)水平与儿童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对于评估其皮肤屏障功能和预测皮肤感染均具有一定作用,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应用。

    儿童特应性皮炎半乳糖凝集素-10炎症因子皮肤屏障功能皮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