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申宝忠

半月刊

1673-6273

biomed_54@126.com

0451-82583800;53658268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32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 CN 23-1544/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2285 月刊 邮发代号:14-12 定价:9元/期 本刊 .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已经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备案,已被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CSTDB)、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科技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等权威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预后营养指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与脑胶质瘤患者恶性程度和术后复发的关系

    褚夫政徐义强汪敏行邓李轶...
    3306-3309,3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R)与脑胶质瘤患者恶性程度和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32例脑胶质瘤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将患者分为低级别组(Ⅰ+Ⅱ级,97例)和高级别组(Ⅲ+Ⅳ级,35例)。所有患者接受肿瘤切除术,术前检测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计算PNI和DFR,术后随访统计复发情况,分析PNI和DFR与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高级别组PNI低于低级别组(P<0。05),DFR高于低级别组(P<0。05)。术后中位随访25(8-44)月,失访2例,随访期间复发33例。复发组PNI低于未复发组(P<0。05),DFR高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WHO分级高级别,高DFR是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高PNI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WHO分级和术后复发的脑胶质瘤患者术前PNI降低,DFR升高,DFR升高是其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NI升高是保护因素。

    脑胶质瘤预后营养指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恶性程度复发

    MRI多序列扫描在肝细胞癌诊断和微血管侵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陈泳松王德芬陈海洋赵方...
    3310-3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多序列扫描在肝细胞癌(HCC)诊断和微血管侵犯(MVI)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疑似100例HCC患者临床资料,均已完善MRI多序列扫描检查和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利用Kappa检验分析MRI多序列扫描在肝细胞癌诊断和微血管侵犯评估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结果:100例患者经病理检测,有51例患者确诊为HCC(51。00%),有49例患者为良性肝脏病变(49。00%)。51例HCC中存在MVI17例(33。33%)。与病理结果比较,T2WI序列诊断HCC的敏感度为82。35%,特异度为79。59%,Kappa值为0。620,诊断MVI的敏感度为64。71%,特异度为85。29%,Kappa值为0。507;T1WI序列诊断HCC的敏感度为76。47%,特异度为81。63%,Kappa值为0。580,诊断MVI的敏感度为58。82%,特异度为88。24%,Kappa值为0。492;LAVA序列诊断HCC的敏感度为84。31%,特异度为83。67%,Kappa值为0。580,诊断MVI的敏感度为64。71%,特异度为91。18%,Kappa值为0。585;MRI多序列联合诊断HCC的敏感度为96。08%,特异度为79。59%,Kappa值为0。759,诊断MVI的敏感度为94。12%,特异度为82。35%,Kappa值为0。712。MRI多序列联合诊断HCC和MVI的敏感度均高于单独序列(P<0。05)。MVI阳性者肿瘤边缘形态不光滑型、有瘤周强化占比高于MVI阴性者(P<0。05)。结论:MRI多序列成像可有助于临床HCC诊断及MVI评估,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肿瘤边缘形态不光滑、瘤周强化在预测HCC MVI方面有意义。

    磁共振多序列成像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诊断一致性

    不同类型小儿呼吸道感染血清维生素A、IGF-1及SOCS1 mRNA的水平差异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王彦华范静华杨艳娥徐向龄...
    3316-3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小儿呼吸道感染血清维生素A、IGF-1及SOCS1mRNA的水平差异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根据感染类型将80例患儿分为肺炎组38例、上呼吸道感染组42例。对比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及血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清维生素A、IGF-1及SOCS1mRNA水平,分析两组患儿预后,对比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儿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维生素A、IGF-1及SOCS1mRNA水平对肺炎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肺炎组患儿的年龄、血清淋巴细胞明显低于上呼吸道感染组,发热、咳嗽比例明显较上呼吸道感染组高,咽痛比例明显较上呼吸道感染组低(P均<0。05)。肺炎组患儿的维生素A、IGF-1水平明显较上呼吸道感染组低,SOCS1 mRNA明显较上呼吸道感染组患儿高(P<0。05)。4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均治愈。38例肺炎患儿中治愈者22例,有效者8例,无效者8例,将治愈+有效作为预后良好组,共30例,占比78。95%(30/38),预后不良者8例,占比21。95%(8/38)。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1-6岁、维生素A水平降低、IGF-1水平降低、SOCS1 mRNA水平升高是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维生素A、IGF-1可用于小儿肺炎预后判断,AUC均>0。80,P均<0。05,SOCS1 mRNA对小儿肺炎预后诊断效能较差,P>0。05。结论: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相比,肺炎患儿的血清维生素A、IGF-1明显降低,SOCS1 mRNA水平明显升高,维生素A、IGF-1可用于小儿肺炎预后判断,年龄1-6岁、维生素A水平降低、IGF-1水平降低、SOCS1 mRNA水平升高是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肺炎上呼吸道感染预后不良维生素AIGF-1

    血清SAA、IL-17、LCN2水平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裴宝强姚明李在兵曲善忠...
    3321-3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17(IL-17)、脂质运载蛋白2(LCN2)水平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CSU患者152例(CSU组)和同时间段13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CSU组和对照组血清SAA、IL-17、LCN2水平。根据7日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7)将CSU患者分为轻度CSU组(40例)、中度CSU组(65例)、重度CSU组(47例),比较三组血清SAA、IL-17、LCN2水平。Spearman法分析血清SAA、IL-17、LCN2水平与CSU患者UAS7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AA、IL-17、LCN2水平对CS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U组血清SAA、IL-17、LCN2水平升高(P<0。05)。轻度CSU组、中度CSU组、重度CSU组血清SAA、IL-17、LCN2水平依次升高(P<0。05)。血清SAA、IL-17、LCN2水平与CSU患者UAS7呈正相关(rs=0。537、0。616、0。573,P均<0。001)。血清SAA、IL-17、LCN2水平联合检测预测中度CSU与重度CSU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4、0。911,分别大于血清SAA、IL-17、LCN2水平单独预测的0。769、0。789、0。777与0。770、0。807、0。779(P<0。05)。结论:血清SAA、IL-17、LCN2水平升高与CS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血清SAA、IL-17、LCN2水平联合检测预测CS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效能较高。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SAAIL-17LCN2病情程度预测价值

    血清Apelin、CD40L、Gal-3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研究

    程俊华王淑贤陈荣梅李志强...
    3326-3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爱帕琳肽(Apelin)、分化簇40配体(CD40L)、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太钢总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接受CRT的CHF患者共235例纳入CHF组,另选取同期上述两院共15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所有受试者的血清Apelin、CD40L、Gal-3水平。CHF患者CRT后随访1年,根据是否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48例)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18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F患者CRT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pelin、CD40L、Gal-3预测CHF患者CRT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组血清Apelin水平降低,CD40L、Gal-3水平升高(P<0。05)。随访1年,235例CHF患者CRT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0。43%。Apelin升高为CHF患者CRT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保护因素,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和CD40L、Gal-3升高为危险因素(P<0。05)。联合血清Apelin、CD40L、Gal-3预测CHF患者CRT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911,大于血清 Apelin、CD40L、Gal-3 单独预测的 0。770、0。754、0。760。结论:CHF 患者的血清 Apelin 水平降低、CD40L、Gal-3水平升高与CRT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血清Apelin、CD40L、Gal-3水平联合检测对CHF患者CRT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ApelinCD40LGal-3室性心律失常

    经剑突下与经侧胸入路胸腔镜辅助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疗效对比及对应激反应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俞经生高从荣裴韶华陈李李...
    3332-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胸腔镜辅助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采用经侧胸入路或经剑突下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15例胸腔镜辅助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分为A组(n=57,经侧胸入路)和B组(n=58,经剑突下入路)。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应激反应指标、炎症因子,同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更短(P<0。05)。术后1d,两组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术后1d,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2。28%,B组的为6。90%,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期间,经剑突下入路虽然较经侧胸入路手术时间更长,但可减轻术中损伤,减轻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胸腔镜辅助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经侧胸入路经剑突下入路疗效应激反应炎性因子

    小切口清除血肿联合简易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皮下巨大血肿的临床研究

    杨智杰邱韵刘顺强陈学豪...
    3337-3341,3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小切口清除皮下血肿联合简易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皮下巨大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09月至2023年03月期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94例皮下巨大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患者分为接受小切口清除血肿联合简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的实验组(47例),接受血肿穿刺抽吸联合加压包扎治疗的对照组(47例)。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肿部位、致伤原因、入院时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等一般资料,出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月的随访,收集两组患者血肿愈合时间、治疗第14天VAS评分、治疗费用和皮肤坏死、感染、血肿复发、血管损伤的发生率等临床资料。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非参数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x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验组血肿愈合时间,治疗第14天的VAS评分,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皮肤坏死、感染、血肿复发、血管损伤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清除血肿联合简易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在治疗皮下巨大血肿方面可以促进血肿愈合,减轻治疗时的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治疗费用低廉。

    皮下巨大血肿简易封闭负压引流VSD血肿穿刺抽吸

    CD64指数、系统免疫炎症指数、CRP/Alb比值与肝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关系

    翟鸿烨王伟张利军袁晖...
    3342-3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化簇64(CD64)指数、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C反应蛋白/白蛋白(CRP/Alb)比值与肝癌肝部分切除术(PR)患者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在我院行PR的肝癌患者300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无感染组,计算CD64指数、SII、CRP/Alb比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癌PR患者术后感染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64指数、SII、CRP/Alb比值对肝癌PR患者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300例肝癌PR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1。33%(64/300)。与无感染组比较,感染组CD64指数、SII、CRP/Alb比值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术中输血、引流管放置时间≥ 7d和CD64指数、SII、CRP/Alb比值升高为肝癌PR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D64指数、SII、CRP/Alb比值联合预测肝癌PR患者术后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910,大于CD64指数、SII、CRP/Alb比值单独预测的0。790、0。778、0。776。结论:CD64指数、SII、CRP/Alb比值升高为肝癌PR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CD64指数、SII、CRP/Alb比值联合预测肝癌PR患者术后感染的价值较高。

    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分化簇64指数系统免疫炎症指数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感染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FokI位点与老年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马利马政权马晓瑞李茉...
    3348-3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receptor,VDR)基因(删除基因)FokI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老年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T2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老年病科、全科医学科、内分泌科就诊的年龄>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及同期112名体检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浆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探针法联合测序法(测序法检验结果)分析其VDR基因(删除基因)FokI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结果:在T2DM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结果提示: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维生素 D 水平(VitaminD leve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HDL-C可能是T2DM的保护性因素[OR=0。060,95%CI(0。019-0。193),P<0。05]。维生素 D 可能是 T2DM 的保护性因素[OR=0。969,95%CI(0。939-0。999),P<0。05],VDR-FokICC基因型可能是T2DM的保护性因素[0R=0。383,95%CI(0。150-0。982),P<0。05]。结论:(1)HDL-C及维生素D可能是T2DM保护性因素。(2)VDR-FokI位点CC基因型可能是T2DM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FokI位点维生素D受体2型糖尿病老年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工作能力障碍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及对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关飞郭菲李云郭旖旎...
    3354-3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工作能力障碍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工作能力障碍对RA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调查对象为2022年5月~2023年5月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二院门诊检查并确诊的RA患者126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评估患者工作能力障碍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RA患者工作能力障碍的影响因素。同时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中文版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AS)和焦虑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价患者抑郁、焦虑情况。结果:126份问卷中120份为回收有效,回收有效率为95。24%,其中出现工作能力障碍80例,所占比例66。67%,无工作能力障碍40例,所占比例33。33%。RA患者工作能力障碍与文化程度、居住地、平均月收入、职业状态、发病年龄、病程、受累关节数有关(P<0。05),而与性别、延误确诊时间、畸形关节数及医疗支付方式无关(P>0。05)。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居住地为农村、平均月收入≤2000元、从事体力劳动、发病年龄≤30岁、病程>2年、受累关节数>10个是RA患者发生工作能力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工作能力障碍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低于无工作能力障碍组(P<0。05)。无工作能力障碍组SAS、SDS评分低于工作能力障碍组(P<0。05)。结论:RA患者工作能力障碍的发生率为66。67%,居住地为农村、平均月收入≤2000元、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从事体力劳动、发病年龄≤30岁、病程>2年、受累关节数>10个是RA患者工作能力障碍的影响因素,且工作能力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有一定影响。

    类风湿关节炎工作能力障碍影响因素生活质量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