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申宝忠

半月刊

1673-6273

biomed_54@126.com

0451-82583800;53658268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32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 CN 23-1544/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2285 月刊 邮发代号:14-12 定价:9元/期 本刊 .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已经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备案,已被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CSTDB)、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科技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等权威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在瑞芬太尼诱发的大鼠切口痛觉过敏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周瑜常兰兰朱魏刘晓杰...
    601-605,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在瑞芬太尼诱发的大鼠切口痛觉过敏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8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切口组,n=6),RI组(瑞芬太尼+切口组,n=6)和RI+Sirt2过表达组(瑞芬太尼+切口+Sirt2过表达组,n=6)。Ⅰ组在大鼠足底制作切口痛模型的同时在腹部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30min,RI组和RI+Sirt2过表达组在足底进行切口痛模型制作的同时并泵注瑞芬太尼30 min,RI+Sirt2过表达组在脊髓水平提前1周注射Sirt2过表达慢病毒处理。各组大鼠分别于泵注瑞芬太尼或生理盐水术前24 h,泵注结束后2 h、6 h、24 h和48 h测定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MWT)及热缩足潜伏期(TWL)。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取L3-5脊髓节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2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超氧阴离子水平和NADPH氧化酶活性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各组大鼠MWT和TWL的时间效应(F=683。602,624。033,均P<0。001)和组别×时间交互效应显著(F=9。142,4。550,均P<0。001),说明MWT和TWL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并且时间因素的作用有随组别的不同而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157,25。176,均P<0。001)。与Ⅰ组比较,RI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P<0。05);RI+Sirt2过表达组T2、T4时间点MWT降低,T2-4时间点TWL缩短(P<0。05)。与RI组比较,RI+Sirt2过表达组T3-4时间点MWT升高,T2-4时间点TWL延长(P<0。05)。三组大鼠Sirt2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643,P<0。001);与Ⅰ组比较,RI组和RI+Sirt2过表达组术后48 h脊髓组织Sirt2表达水平减少(P<0。05);与RI组比较,RI+Sirt2过表达组术后48 h脊髓组织Sirt2表达水平增加(P<0。05)。三组大鼠脊髓组织SOD2活性、NADPH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阴离子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43,14。813,19。675,均P<0。001);与Ⅰ组比较,RI组和RI+Sirt2过表达组术后48h脊髓组织SOD2活性水平降低,NADPH氧化酶活性和超氧化物阴离子水平增加(P<0。05);与RI组比较,RI+Sirt2过表达组术后48h脊髓组织SOD2活性水平增加,NADPH氧化酶活性和超氧化物阴离子减低(P<0。05)。结论:Sirt2通过调节氧化应激水平参与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过程。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瑞芬太尼大鼠痛觉过敏氧化应激

    基于机器学习的环氧合酶-2抑制剂分类模型的构建

    萧耿苗穆云萍千爱君李芳红...
    606-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分类模型,用以筛选和优化COX-2抑制剂。方法:基于八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模型,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性能,筛选出最优模型后利用Y随机验证法对其进行测试,最后运用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算法对最优模型进行可解释性分析。结果:八种不同模型的性能比较结果显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的模型最优,其预测准确率、平衡准确率、马修斯相关系数、特征曲线下面积和F1分数(分别为0。893、0。825、0。673、0。909和0。933)最高;Y随机验证结果表明最优模型的预测结果并非偶然;此外,通过SHAP算法挖掘出20个最有可能影响COX-2抑制剂活性的结构片段。结论:本研究为新型COX-2抑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可供本领域其他研究人员对先导化合物进行优化或设计更好的COX-2抑制剂。

    COX-2抑制剂机器学习可解释性重要结构片段

    基于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稳定表达人CD19和荧光蛋白的SW620细胞株

    冯义超刘秀盈刘静静朱晶晶...
    612-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表达人CD19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荧光素酶(LUC)的SW620细胞株。方法:构建MFG-CD19质粒,进行逆转录病毒载体包装,与MFG-EGFP-P2A-LUC逆转录病毒载体共同转导SW620细胞,筛选出稳定且强表达的单克隆细胞株SW620-CD19-EGFP-LUC并扩大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与qPCR技术检测细胞CD19的表达、通过荧光素酶法对细胞系表面荧光素酶的表达和细胞系功能进行鉴定。结果:流式检测构建完成的细胞株中CD19阳性的细胞占比为99。9%,EGFP阳性的细胞占比为99。2%;荧光显微镜下能够明显观察到细胞的绿色荧光;qPCR检测结果表明细胞株中CD19的表达水平相比原始细胞株明显上调,并且能够激活CD19CAR-T细胞对其进行杀伤。结论:成功构建了能够稳定表达人CD19和荧光蛋白的SW620细胞株。

    人CD19SW620细胞逆转录病毒载体结直肠癌

    中药缓溃乐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HPA轴和5-H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影响

    木艾塔尔·艾斯卡尔阿依孜木姑·阿卜杜外力马依热·努尔买卖提朱稷蔚...
    617-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缓溃乐(HKL)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以及5-羟色胺(5-HT)信号通路相关关键分子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38只)随机分成HKL干预组(HKL组)、5-氨基水杨酸干预组(5-ASA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UC组)和正常组。前三组小鼠用2%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干预7天,构建小鼠UC模型,同时分别用HKL、5-ASA和蒸馏水灌胃干预14天。每天观察动物一般状态、粪便性状。在干预结束后采集血清和结肠组织,采用HE染色法评价各组小鼠结肠组织完整性、损伤或愈合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皮质醇(CORT)、5-羟色胺(5-HT)、犬尿氨酸(KYN)和色氨酸(TRP)的含量;RT-q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5-羟色胺转运蛋白(SERT)和色氨酸羟化酶I(TPH1)的mRNA水平。结果:HKL和5-ASA组小鼠结肠组织损伤部分恢复。UC小鼠血清ACTH、KYN、TRP和5-HT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而CRH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01);与UC组比较,HKL组小鼠血清中CORT、ACTH、KYN和TRP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CRH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组相比,UC组小鼠结肠组织中TPH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UC组相比,HKL组TPH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SERT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UC小鼠体内HPA轴过度活化,5-HT信号通路发生异常,肠道炎症明显,中药HKL抑制HPA轴的过度激活,并对5-H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产生影响。

    溃疡性结肠炎HPA轴5-HT信号通路中药缓溃乐

    骆驼蓬在类风湿关节炎大鼠中的抗炎作用及对关节功能、关节滑膜组织NLRP3,ASC,Caspase-1的影响

    田新玮郑琦丽王静薛琴...
    624-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骆驼蓬在类风湿关节炎大鼠中的抗炎作用及对关节功能、关节滑膜组织NLRP3,ASC,Caspase-1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骆驼蓬组、扶他林组、甲氨蝶呤组。关节围度及疼痛情况测定;关节滑膜组织HE染色;关节滑膜组织TUNEL染色观察凋亡;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NLRP3,ASC,Caspase-l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甲氨蝶呤组、骆驼蓬组、扶他林组左右踝关节肿胀程度和关节疼痛指数明显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骆驼蓬组、扶他林组左右踝关节肿胀程度和关节疼痛指数明显更低(P<0。05),且骆驼蓬组左右踝关节肿胀程度和关节疼痛指数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扶他林组;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甲氨蝶呤组、骆驼蓬组、扶他林组NLRP3、ASC、Caspase-1明显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骆驼蓬组、扶他林组NLRP3、ASC、Caspase-l明显更低(P<0。05),且骆驼蓬组NLRP3、ASC、Caspase-l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扶他林组;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甲氨蝶呤组、骆驼蓬组、扶他林组凋亡率明显更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骆驼蓬组、扶他林组凋亡率明显更低(P<0。05),且骆驼蓬组凋亡率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扶他林组;与模型组比较,甲氨蝶呤组、扶他林组、骆驼蓬组三组关节软骨面均较光滑,滑膜组织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程度均减轻(P<0。05)。结论:骆驼蓬可通过调节滑膜组织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抑制滑膜组织炎症反应,进而达到改善关节肿胀和疼痛的目的。

    骆驼蓬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功能NLRP3ASCCaspase-1

    全蝎软膏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模型EGF、PDG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回雪颖郭伟光王景张海丽...
    630-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全蝎软膏对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模型EGF、PDG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及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和全蝎软膏组,每组15只。建立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模型,干预后7天及14天,观察并比较大鼠创面愈合率和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nllal giiilllh factor,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及其受体水平。结果:全蝎软膏组、湿润烧伤膏组与模型组7d、14d同时间点比较创面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全蝎软膏组、湿润烧伤膏组7d、14d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GF的表达水平,全蝎软膏组、湿润烧伤膏组与模型组比较,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的表达水平,全蝎软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模型组、空白组7d、14d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GFB的表达水平,全蝎软膏组、湿润烧伤膏组与模型组7d、14d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RB的表达水平,7d全蝎软膏组与湿润烧伤膏组、模型组、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d全蝎软膏组、湿润烧伤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全蝎软膏可影响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模型EGF、PDGF及其受体的表达,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

    全蝎软膏糖尿病皮肤溃疡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桃红四物汤对缺糖缺氧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VEGFR-2、Akt基因及蛋白表达的作用机制研究

    郭少英闫建军李媛娄重章...
    636-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缺糖缺氧(OG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E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蛋白激酶B(Akt)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rBMECs进行培养并随机分为正常组培养、模型组培养、桃红四物汤(0。4mg/mL)组和桃红四物汤(0。8mg/mL)组,除正常组外,其余三组采用氧糖剥夺实验构建OGD损伤模型。桃红四物汤组在造模前lh按0。4mg/mL、0。8 mg/mL浓度加入桃红四物汤,而正常组及模型组则加入等量体积生理盐水。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VEGF、VEGFR-2、Akt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桃红四物汤(0。4mg/mL)组和桃红四物汤(0。8 mg/mL)组均降低,且以桃红四物汤(0。8 mg/mL)组最为显著(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rBMECs中Akt、VEGFR-2、VEGF相对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桃红四物汤(0。4 mg/mL)组和桃红四物汤(0。8 mg/mL)组显著降低,且以桃红四物汤(0。8 mg/mL)组最为显著(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可能通过降低OGD条件下rBMECs中VEGF、VEGFR-2、Akt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发挥抑制内皮细胞的凋亡,保持内皮细胞的完整性,这可能是桃红四物汤对脑保护的机制之一。

    桃红四物汤缺糖缺氧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VEGFR-2Akt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HIF-1α、ChREBP与糖脂代谢、肾功能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孙楠瞿俊文谢荟缪嘉羿...
    641-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T2DKD)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与糖脂代谢、肾功能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T2DKD患者为T2DKD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单纯T2DM患者T2DM组,选取我院同期10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HIF-1α、ChREBP和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FBG(2hFBG)、血红蛋白A1c(HbA1c)、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肾功能指标[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T2DKD患者血清HIF-1α、ChREBP水平与糖脂代谢、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IF-1α、ChREBP水平对T2DKD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T2DM组、T2DKD组血清HIF-1α、ChREBP、FBG、2hFBG、HbA1c、HOMA-IR、TC、TG、LDL-C、UACR 水平依次升高,HDL-C、eGFR 依次降低(P<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T2DKD 患者血清 HIF-1α、ChREBP 水平与 FBG、HbA1c、HOMA-IR、TC、TG、LDL-C、UACR 呈正相关,与HDL-C、eGFR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IF-1α、ChREBP水平单独和联合诊断T2DK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4、0。787、0。882,HIF-1α、ChREBP水平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T2DKD患者血清HIF-1α、ChREBP水平升高与糖脂代谢紊乱和肾功能降低有关,血清HIF-1α、ChREBP水平联合诊断T2DKD具有一定价值。

    2型糖尿病肾病HIF-1αChREBP糖脂代谢肾功能诊断价值

    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疗效比较的回顾性研究

    李鑫洪泽亚王琳权学民...
    646-650,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与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OL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1年5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90例OL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常规开放手术,44例)和B组(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46例)。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影像学评估结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短于A组(P<0。05)。B组末次随访VAS评分低于A组,AOFAS评分高于A组,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大于A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改良Outerbridge分级、Kellgren-Lawrence分级比例均得到改善,且B组的改善效果优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常规开放手术相比,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治疗OLT患者,在恢复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及促进康复进程等方面疗效更好,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距骨骨软骨损伤常规开放手术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疗效踝关节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和神经细胞因子的影响

    郑云凤李铁王冠陈思...
    651-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和神经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2月期间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10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为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脑血流动力学、Barthel指数评分、氧化应激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细胞因子。结果:与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相比,联合组偏身麻木、半身不遂、舌强言蹇、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等症状评分更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相比,联合组NIHSS评分更低,Barthel指数评分更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相比,联合组搏动指数(PI)更低,平均血流速度值(Vm)、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更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相比,联合组丙二醛(MDA)更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更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相比,联合组髓磷脂碱性蛋白(MBP)更低,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更高(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好转,降低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减轻氧化应激,改善神经细胞因子分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天麻钩藤饮脑梗死恢复期脑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神经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