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申宝忠

半月刊

1673-6273

biomed_54@126.com

0451-82583800;53658268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32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 CN 23-1544/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2285 月刊 邮发代号:14-12 定价:9元/期 本刊 .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已经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备案,已被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CSTDB)、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科技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等权威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炎症免疫调节及血液保护作用研究

    朱魏臧婷薄靳华孙玉娥...
    919-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炎症、免疫调节、血液保护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鼓楼医院行脊柱后路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HH组、AHH+CLCVP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乳酸钠林格氏液血液稀释,AHH组给予AHH血液管理,AHH+CLCVP组给予AHH联合CLCVP血液管理。比较三组围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炎症因子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AHH+CLCVP组术中出血量、悬浮红细胞输注量低于AHH组和对照组(P<0。05),AHH组术中出血量、悬浮红细胞输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与T1时间点相比,三组心率(HR)于手术开始后60min(T2)~术毕(T3)先升高后降低(P<0。05),平均动脉压(MAP)先降低后升高(P<0。05),对照组和AHH组中心静脉压(CVP)于T2~T3先升高后降低(P<0。05),AHH+CLCVP组T0~T3CVP保持稳定水平(P>0。05)。AHH+CLCVP组T~T3HR低于AHH组和对照组(P<0。05),MAP高于AHH组和对照组(P<0。05),CVP低于AHH组和对照组(P<0。05),AHH组T2~T3HR低于对照组(P<0。05),MAP高于对照组(P<0。05)。与T1时间相比,三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外周血CD8+于T2~术后24h(T4)先升高后降低(P<0。05),外周血 CD3+、CD4+、CD4+/CD8+于 T2~T4 先降低后升高(P<0。05)。AHH+CLCVP 组 T2~T4 血清 PCT、CRP、IL-6 水平、外周血CD8+低于AHH组和对照组(P<0。05),外周血CD3+、CD4+、CD4+/CD8+高于AHH组和对照组(P<0。05),AHH组T2~T4血清PCT、CRP、IL-6水平、外周血CD8+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HH联合CLCVP可稳定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降低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

    脊柱后路手术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炎症反应免疫功能血流动力学

    虚拟导航支气管镜联合EBUS-GS技术在直径≤2cm的肺外周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潘航程杨旸潘霞武良权...
    925-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虚拟导航支气管镜联合EBUS-GS技术在直径≤ 2cm的肺外周结节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40例直径≤ 2cm的肺外周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支气管镜技术进行诊断,实验组使用虚拟导航支气管镜联合EBUS-GS技术进行诊断,并进行随访实验。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可视率、操作时间、诊断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中的病灶位置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病变大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可视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支气管镜操作总时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探及病灶位置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恶性病变的诊断率为89。74%,良性肺结节的诊断率为83。87%,而对照组恶性病变的诊断率为60%,良性结节的诊断率为50%,两组间病变性质的良性和恶性诊断率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导航支气管镜联合EBUS-GS技术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可用于直径≤ 2 cm的肺外周结节的诊断。该技术既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又可减少不必要的切除手术,对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虚拟导航支气管镜气道内超声-引导鞘管(EBUS-GS)肺外周结节诊断

    齿痛消炎灵颗粒联合牙周激光对牙周炎的应用效果及对口气和舌苔指标的影响

    周家兴何娟谭俭琴宋燕燕...
    930-933,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齿痛消炎灵颗粒联合牙周激光对牙周炎的应用效果及对口气和舌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到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牙周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与口服齿痛消炎灵颗粒,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增加牙周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其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相关牙周健康指标,口气感官值(OS)、口腔挥发硫化物(VSCs)相关口气指标以及舌苔厚度(Tt)、舌苔面积(Ta)相关舌苔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AL、PD、BI、PLI水平对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OS、VSCs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t、Ta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齿痛消炎灵颗粒联合牙周激光治疗牙周炎效果较好,改善患者牙周健康程度,减少舌苔情况,改善口气情况。

    齿痛消炎灵颗粒牙周激光牙周炎牙周健康指标口气指标

    温针灸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CXCR16、CCL19和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周秋意胡洪平王刚龙翔宇...
    934-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R16)、趋化因子配体19(CCL19)和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佛山健翔骨伤医院收治的80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40例)和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温针灸治疗,40例)。对比两组评分[中医证候积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实验室指标[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体)]、血清CXCR16、CCL19和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DAS28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体)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XCR16、CCL19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LR4信使核糖核酸(mRNA)、NF-κB mRNA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能够显著改善寒湿痹阻型RA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血清CXCR16、CCL19水平,同时还可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

    温针灸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CXCR16CCL19TLR4/NF-κB信号通路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lncRNA CCAT1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何璨徐星蒋建良黄亚芳...
    939-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结直肠相关转录本1(CCAT1)对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88例上皮卵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n=49)和恶性组(n=39)。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lncRNACCAT1检测。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联合血清lncRNACCAT1对上皮性卵巢癌及其恶性程度的评估价值。结果:恶性组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低于良性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血清lncRNA CCAT1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中Ⅲ~Ⅳ期患者的RI、PI低于Ⅰ~11期患者,PSV、EDV及血清lncRNACCAT1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o ROC分析结果显示,RI、PI、PSV、EDV及lncRNACCAT1联合评价上皮性卵巢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7,联合评估效能均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同时RI、PI、PSV、EDV及lncRNACCAT1联合评价上皮性卵巢癌恶性程度的AUC为0。979,联合评估效能均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lncRNA CCAT1检测对上皮性卵巢癌及其恶性程度均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且各参数联合lncRNA CCAT1评估效能更佳。

    上皮性卵巢癌彩色多普勒超声lncRNACCAT1诊断价值

    应用行为分析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行为、发育、睡眠障碍的影响

    左晓晓杜宝媛王阔李健...
    944-948,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应用行为分析(ABA)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行为、发育以及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ASD儿童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均予以ABA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感觉统合训练。评价两组的行为、发育及睡眠情况等,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9%(P<0。05);两组治疗后ABC和ATEC量表的各项得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减少,而观察组减少幅度更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Gesell量表各项得分明显升高(P<0。05),而观察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CSHQ的各项评分及总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SHQ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低(P<0。05)。结论:ABA疗法联合感觉统合训练能够减轻ASD患儿的疾病症状,改善行为状态及睡眠质量,促进患儿发育,提高临床疗效。

    孤独症谱系障碍应用行为分析感觉统合训练行为发育睡眠障碍

    血清miR-203a、miR-31-5p、miR-19b-1-5p水平与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延迟愈合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分析

    周屾裴方彭大霖闫梓文...
    949-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203a、miR-31-5p、miR-19b-1-5p水平与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关系及对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内固定治疗的292例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后4周复查时,检测患者血清miR-203a、miR-31-5p、miR-19b-1-5p水平;并根据其骨折愈合情况分为延迟组(n=36)和愈合组(n=256)。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03a、miR-31-5p、miR-19b-1-5p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4个月复查时,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为12。33%。两组年龄、吸烟史、合并糖尿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组血清miR-203a、miR-31-5p、miR-19b-1-5p水平均高于延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血清miR-203a、miR-31-5p、miR-19b-1-5p水平降低是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三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0。95CI)为0。841(0。738~0。936),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时的AUC,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亦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血清miR-203a、miR-31-5p、miR-19b-1-5p在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呈低表达,是骨折延迟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延迟愈合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股骨颈骨折延迟愈合miR-203amiR-31-5pmiR-19b-1-5p预测价值

    低频电刺激+耳穴压豆+中药汤药治疗宫内残留物的效果及对超声指标的影响

    屈方张普敬蔡蕊王玉滢...
    955-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耳穴压豆+中药汤药治疗宫内残留物的效果及对超声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来我院诊治的存在宫内残留物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30例,A组患者采用生化汤加减治疗,B组使用低频电刺激+生化汤加减治疗,C组使用耳穴压豆+生化汤加减治疗,D组低频电刺激+耳穴压豆+生化汤加减治疗。对比四组治疗前后的宫内残留物超声影像表现,对比四组的超声RI、PI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凝血功能指标,对比四组的血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月经复潮时间、阴道流血持续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四组患者均有宫内残留物,声像的图像表现为子宫局灶性增厚,子宫内膜的回声欠均匀,厚薄不均,宫腔内局部可见不均质的回声团,边界欠清晰;治疗后,四组超声检查发现部分患者无宫内残留物;部分患者的宫内残留物回声明显减低。治疗前,四组宫内残留物超声RI、PI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凝血功能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四组的RI、P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B、C、D组明显较A组高,D组明显较B、C组高(P均<0。05);四组的阴道出血量、小腹痛、大便干、舌苔、脉象评分、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C、D组明显较A组低,D组明显较B、C组低(P均<0。05)a B、C、D组的血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月经复潮时间、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明显较A组低,D组的明显较B、C组低(P均<0。05);B、C组以上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 B、C、D组的临床疗效较A组高,D组较B、C组高,四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四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完成治疗。结论:低频电刺激+耳穴压豆+生化汤加减治疗可明显提高血瘀证宫内残留物的效果,可能与其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有关,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评估宫内残留物治疗的疗效。

    低频电刺激耳穴压豆生化汤加减宫内残留物

    血清PSA、EGF在不同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表达意义及其与术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分析

    林鑫曾宪华唐荣金李勇平...
    961-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表皮生长因子(EGF)在不同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低表达意义及其与术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活检结果进行分组,间质结节组(16例)、腺肌性结节组(32例)、纤维腺瘤性结节组(12例)、腺性结节组(30例)和混合结节组(38例),其中以间质增生为主60例、以腺体增生为主68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PSA、EGF的表达水平,以术后6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8分判定为预后良好,分析血清PSA、EGF在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之间的差异性及与IPSS评分的关系。结果:血清PSA、EGF表达水平在间质结节组、腺肌性结节组、纤维腺瘤性结节组、腺性结节组和混合结节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以腺体增生为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E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以间质增生为主的患者(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PSA联合EGF预测以腺体增生为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敏感度为86。42%,特异度为65。34%,AUC为0。930;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个月,预后良好98例、预后不良30例;预后不良组血清PSA、E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EGF表达水平均与IPSS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48、-0。417,P值均为0。000)。结论:血清PSA、EGF在不同病理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表达差异显著,以间质增生为主的患者,以腺体增生为主的患者血清PSA、EGF表达水平更高,两者均与术后疾病转归密切相关,值得临床予以重视。

    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特异抗原表皮生长因子病理类型疾病转归

    基于血清IgE水平及嗅功能变化探究奥马珠单抗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狄悦杨一卿齐正元李春娇...
    966-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基于血清IgE水平及嗅功能变化探究奥马珠单抗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就诊80例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并按照单双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奥马珠单抗治疗,40例)和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鼻出血、口咽干、鼻腔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免疫功能(血清IgE、CD3+、CD4+、CD8+)、鼻内镜检查结果(炎性渗出、水肿、囊泡)、嗅功能变化和生活质量[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IgE、CD8+水平、鼻内镜检查结果和RQL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的CD3+、CD4+水平和嗅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奥马珠单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免疫功能,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嗅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血清IgE嗅功能奥马珠单抗变应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