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林群

半月刊

1000-0984

010-62759981

100871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Journal Mathematics in Practice and Theo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数学的最新的理论成果,及其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军事、教育、科研、经济、金融、决策等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成果、方法和经验,主要任务是沟通数学工作者与其他科技工作者之间的联系,推动应用数学在我国的发展,为四化建设作贡献。主要栏目:数学建模、管理科学、问题研究、知识与进展、学科介绍、方法介绍、高等数学园地、数学史、研究简报、书刊、评介、简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LMDI模型的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变化的驱动效应分析

    刘志迎王露敏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与LMDI分解法,测算了中国2000-2018年3个省市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驱动因素及其贡献。首先从全国层面分析了创新投入强度、创新效率与区域经济结构对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其次基于区域视角,将中国划分为四大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并分别探讨了不同驱动因素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创新投入强度是推动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正向变化的强大动力,而创新效率与区域经济结构则起负向作用,其中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强。同时各驱动因素在四个区域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最后针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建议。

    创新高技术产业区域发展差距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

    基于区间灰数的中心点白化权函数灰色评价模型——以南京A疗养院满意度评价为例

    黄金鑫党耀国叶璟王俊杰...
    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疗养院满意度评价存在的无法用实数表征的问题,在调研问卷分析中引入区间灰数,对疗养院在体检、餐饮、水疗、客房、病房、环境等方面指标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表征。在区间灰数中心点白化权函数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基于隶属度和累积效应的区间灰数白化权函数聚类评价模型,对A疗养院的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发现疗养院服务管理中的优势和不足,并为疗养院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疗养院满意度评价区间灰数

    中国资源性产品在行业间价值流动与转移分析——以林业资源产出品为例

    傅智宏姚轶蓉
    2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业资源品的合理高效利用与绿色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林业资源品在行业间的价值流动与转移分析为资源合理高效利用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文章使用最新版的世界投入产出表中国47类行业投入产出数据,将隐含问题计算模型创新运用于林业资源产品在行业间的价值流动与转移分析中。结果表明:国内林业资源产品主要直接投入于木材木制品及软木制品业(39。0%)、建筑业(16。8%)、林业伐木业(14。1%)、橡胶塑料制品(12。3%)、化学化工产品(6。6%)、造纸及纸制品(6。5%)等行业生产中。林业资源产品价值最终转移流向了建筑业(51。6%)、木材木制品及软木制品(5。2%)、家具及其他制造业(4。6%)、机械和设备制造(3。5%)、计算机电子光学产品与汽车挂车半挂车制造(各占3。1%)等行业的最终产品中。最终需求中林业资源消耗价值强度下降趋势明显,需重点关注建筑业等主要行业上下游生产中的国产林业资源替换、节约与高效利用,降低固产形成中林业资源消耗强度。

    林业资源产品价值流动隐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进及收敛性分析

    李成张志新靳玥
    4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是确保粮食稳定增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工作。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总体上、发展上和区域分布特征进行总结并探寻其产生原因,最后对其进行收敛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第一,1978-2018年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现缓慢下降的特征,通过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发现,粮食生产技术进步的落后是阻碍粮食全要素生产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第二,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发展上处于不同阶段,经历了从缓慢下降到稳态增长的变化特征,促进方式由规模效率促进到技术进步促进,再到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双驱动"的促进方式。第三,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从西部、中部和东部依次递减状态;同时我国粮食综合技术效率具有分散性特征。最后,通过收敛性分析可以发现,无论在全国整体还是三个区域粮食全要素生产率都存在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因此,需要多举措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应用能力和在东部地区发展智慧农业等新型生产方式,共同保障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演进规律收敛性

    考虑学习效应的二手设备租赁预防维护策略优化

    刘畅董克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二手设备的维护优化问题,从租赁企业的视角出发,提出考虑学习效应的二手设备维护优化策略。该策略考虑学习效应对预防维护成本的影响,建立以租赁企业期望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二手设备维护策略模型,并给出了模型优化的相关算法。算例研究表明:考虑学习效应的优化策略的期望总成本最优值低于未考虑学习效应优化策略下的期望总成本最优值,并对参数的灵敏度进行了分析,文中结论可为租赁企业进行设备维护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学习效应二手设备预防维护小修改进因子

    中国影子银行与金融监管的博弈模型构建研究

    周春应骆婉琦
    5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金融业分业监管的背景下,跨机构"大资管"的影子银行监管问题颇受关注,影子银行的产生与演化的过程也深刻反映了我国金融体系与监管体系的内在逻辑。以影子银行和金融监管两个子系统的内部博弈为起点,运用动态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影子银行与金融监管的博弈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超额收益和违规惩罚的不对等、非银金融机构本源业务的能力不足、监管合作程度低,促使影子银行选择不断创新;降低监管合作成本、削弱监管搭便车的可能,均有助于提高金融监管合作。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疏通利率传导渠道、优化金融体系结构、明晰金融监管权责、加大违规惩罚力度等政策建议。

    影子银行金融监管演化博弈

    多维异质性视角下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演化博弈模型研究

    刘霞庞然李梦琪许叶军...
    7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协同治污打破了传统大气污染治理中主体的同质性假设,对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多维异质性视角,考虑协同主体的污染治理能力,协同偏好,污染溢出率和财政收入四个维度的异质性,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区域协同治污演化博弈模型,挖掘区域协同治污主体的策略选择行为演化规律与环境合作动力因素。结果表明:污染治理能力是协同治污合作的关键动力因素;过度差异化的收入,偏好和污染治理能力易导致协同主体间形成"环境竞优"的竞争关系,不利于构建协同互信;环境外部性特征使得主体在协同治污中的利益高度相关,直接影响主体在协同治污过程中的综合收益,进而影响其协同偏好策略选择。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对多维异质性视角下区域协同治污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区域污染治理走出协同困境,实现正向协同。

    多维异质演化博弈协同治理合作机制

    中国城市产业结构与服务功能协同升级的时空演化研究

    卢玉桂
    8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城市产业结构与服务功能协同升级是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迫切要求和关键举措。文章综合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Kernel密度估计法、马尔科夫链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等方法展开实证分析,以揭示2010-2021年中国284个城市产业结构与服务功能协同升级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全国及四大区域城市产业结构与服务功能协同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区域异质性明显;中国城市产业结构与服务功能协同升级呈现出"整体水平提升、离散趋势多样、梯度形态不一"的分布特征,层级稳定性和"俱乐部趋同"现象明显,空间溢出效应是影响其演变趋势的重要因素;中国城市产业结构与服务功能协同升级的总体空间差异呈现下滑态势,超变密度、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的年均贡献率依次降低。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服务功能时空演化区域差异

    基于多层因子模型的中国金融稳定综合指数构建

    司颖华董文娟
    10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多层因子模型重建中国金融稳定综合指数(Financial stability compos-ite index,简称FSCI),测度了近十年国内外典型事件造成的波动。另外,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FSCI进行了测算,以便凸显多层因子模型测算FSCI的科学性和优势。研究表明:多层因子模型构建出的FSCI显示,"金融失衡"和"金融不稳定"时期与样本期内发生的国内外金融事件基本相耦合。此外,两种方法计算出的FSCI走势特征基本一致,但是多层因子模型比主成分分析法的估计结果稳定。

    金融稳定综合指数多层因子模型序贯最小二乘法主成分分析法

    带有离散缺失协变量的Logistic模型的SAEM算法研究

    刘玥施三支
    113-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给出了带有离散缺失协变量的Logistic模型的一种参数估计方法,首先将离散数据伪连续化,再利用SAEM算法对其进行参数估计,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 PC(Pseudo Continuous)-SAEM算法。将因变量的回判准确率作为一种新的判别标准,与参数的标准误差、绝对误差和均方误差一起衡量PC-SAEM算法的性能,并将该算法与半参数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缺失率小于20%时,PC-SAEM算法的处理性能很好,相比于半参数方法,PC-SAEM算法在运行时间,回判准确率等方面都更加具有优势。最后将该算法应用于实证研究中。

    PC-SAEM算法离散缺失协变量NI-缺失机制回判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