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化工
应用化工

朱明道

月刊

1671-3206

yyhg@vip.163.com

029-85561216

710054

西安市西延路61号

应用化工/Journal Applied Chemical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适用性、综合性化工科技刊物,旨在传递和交流化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适用技术,及时报道国内外化工科技动态和市场信息,注重为科研生产、成果转让,产品销售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发泡水对泡沫沥青粘聚/粘附性的多尺度影响研究

    周培研刘圣洁李晓超曾俐豪...
    257-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水煮法实验、表面自由能实验和拉拔实验等宏微观方法,研究发泡水对沥青粘聚和粘附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分子尺度上水分子排斥沥青分子,从而削弱沥青间界面能量;宏观尺度发现泡沫沥青与集料的抗水煮剥落性有所降低,发泡水对沥青的粘聚及粘附性不利,且发泡水越多对沥青的粘聚和粘附性损害越明显。泡沫沥青界面能与其粘聚和粘附性能具有高度相关性,可从宏观尺度和微观分子尺度解释发泡水对泡沫沥青粘聚/粘附性的多尺度影响。

    泡沫沥青分子模拟水煮法实验表面自由能实验拉拔实验

    微塑料对重金属Cr(Ⅵ)和Pb(Ⅱ)的吸附特征研究

    张芷晗刘研萍郭荣欣郑旭升...
    262-267,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氧化-紫外老化的实验室模拟老化法对原始微塑料进行老化,研究原始和老化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和聚乳酸(PLA)微塑料在水溶液中对Cr(Ⅵ)、Pb(Ⅱ)的吸附特征。SEM、BET、XRD、XPS和FTIR结果表明,氧化-紫外老化法增加微塑料表面粗糙度、孔隙体积和含氧官能团。动力学和等温线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原始微塑料和老化微塑料对Cr(Ⅵ)和Pb(ll)的吸附分别以单层的物理吸附和多层的化学吸附为主。微塑料对重金属Cr(Ⅵ)和Pb(Ⅱ)的吸附能力和吸附特点与微塑料种类有关。可生物降解微塑料PLA对Cr(Ⅵ)和Pb(Ⅱ)均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

    微塑料聚乳酸重金属Cr(Ⅵ)重金属Pb(Ⅱ)吸附特征

    AlO(OH)/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耐高温性能研究

    郑立环张松王力高彦峰...
    268-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4,4'-二氨基二苯醚为二胺单体,均苯四甲酸二酐为酸酐单体,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偶联剂,异丙醇铝[Al(OPri)3]为铝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以聚酰亚胺(PI)为基体,AlO(OH)为增强相的PI复合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水接触角仪、漆膜划格器、铅笔划痕实验仪等对复合薄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铝溶胶含量的增加,复合薄膜的热稳定性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当铝溶胶含量为10%时,AlO(OH)/PI复合薄膜具有最好的耐高温性能,其热分解5%时的温度达到567 ℃,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81。4℃。

    聚酰亚胺耐高温热稳定性复合薄膜

    聚噻吩/铜复合催化剂选择性电还原CO2为甲酸盐

    黄霏霏杨后娟郭振国赵亚玲...
    273-276,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气体扩散电极(GDL)上依次电沉积聚噻吩(PTh)和多晶Cu纳米颗粒,用于电催化还原CO2,得到甲酸盐(HCOO-)的法拉第效率最高可达88%。当在GDL上只沉积Cu时,FE值最高仅为74%。聚噻吩有助于提高HCOO-选择性,可归因于两方面原因:一是聚噻吩的引入在气-液-固三相界面附近构筑了疏水环境,抑制析氢反应;二是在PTh/Cu界面生成了 Cu—S键,可促进中间吸附态HCOO*脱附还原生成产物HCOO-。这项研究为设计高选择性催化还原CO2为HCOO-的Cu基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电催化CO2还原聚噻吩电沉积甲酸盐

    NaCl改性沸石充释氧性能及对黑臭水体中氨氮去除效能研究

    毛雪崔建国
    27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天然沸石的多孔性能和对氨氮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特性,利用NaCl对其进行改性,研究其载氧、锁氧和缓释氧能力,并以模拟黑臭水体为对象,研究初始氨氮浓度、温度、pH等条件对改性沸石吸附氨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0 mol/L NaCl改性天然沸石可将模拟黑臭废水中溶解氧浓度从0。2 mg/L提高到7。2 mg/L,并保持数周,说明改性沸石具有锁氧功能,并且氧的缓释效果明显,有利于持续较长时间的水处理过程;在改性沸石材料投加量为10 g/L,pH为7,温度为25 ℃,初始浓度为30 mg/L的条件下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1。0%,表明改性沸石对改善高氨氮水质具有显著而高效的作用。

    NaCl改性沸石缓释氧氨氮去除黑臭水体

    缺陷型Cu-Bi共掺杂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降解四环素的研究

    周南张燕娟黄祖强甘涛...
    282-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钛酸四丁酯、硝酸铜、硝酸铋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前驱体溶液,经干燥、机械活化(MA)、煅烧处理,制备缺陷型Cu-Bi共掺杂TiO2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RD、SEM、TEM、XPS、BET、PL等进行表征,在可见光辐照下,对光催化剂降解的盐酸四环素(TC)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MA处理20 min,铜、铋掺杂量均为1%,用量0。25 g/L的条件下,120 min内TC降解率达96。5%。

    二氧化钛缺陷工程机械活化盐酸四环素光催化

    木薯纳米淀粉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杨翦秋毕会敏范方宇
    287-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木薯纳米淀粉稳定Pickering乳液,以乳析指数、贮藏稳定性、粒径分布及流变特性作为指标,考察纳米淀粉添加量、离子强度、温度、pH对乳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淀粉添加量7。5%时,乳液综合性质最佳,液滴大小分布较均匀,室温贮藏30 d无分层现象,粒径最小,为115。30 nm;表观黏度、储能模量、损耗模量最大,表现为凝胶特性。此条件下,乳液具有较强的盐离子抵抗力,最适贮藏温度为25~70 ℃、pH为2。00~6。00。

    木薯淀粉纳米淀粉Pickering乳液稳定性

    高含水钻井固废超细颗粒过滤分离实验研究

    张颖温钰奇李辉庞凯...
    293-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钻井固废处理的难点在于其含有大量10 μm以下的超细颗粒难以分离问题,结合振动筛分和深层过滤处理方法,从减少整体固相含量和分离超细颗粒出发,开发了一种能有效去除高含水钻井固废中超细颗粒的新型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在优选工艺参数下,高含水钻井固废经过振动筛分处理后,10 μm以上的较大颗粒被去除,固相含量从30。42%降低至9。55%。筛下液再经过深层过滤处理,92。77%的超细颗粒被去除。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处理方法对高含水钻井固废超细颗粒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有利于实现高含水钻井固废回收利用要求。

    高含水钻井固废振动筛分深层过滤

    纳滤膜对不同水源中无机物处理效果及膜污染特性分析

    张百强陈发明糜自栋孙韶华...
    297-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不同水源地(引黄水库、微污染湖泊、河流)水质差异问题,分别选取了不同典型水体(鹊山水库、南阳湖和沂河)开展纳滤实验,探究了 NF1、NF2两种纳滤膜对不同水源中无机污染物的去除效能与膜污染情况。结果表明,3种原水经过预处理和纳滤处理后pH值略有下降,浊度均在0。186 NTU之下,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TDS)的含量均较低。NF1和NF2对一价离子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2。35%,42。35%以上,对二价离子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97。87%,85。67%以上;NF2在处理南阳湖原水后,无机污染情况较为严重;酸碱联合冲洗对污染膜的修复效果更好。

    纳滤无机物去除率膜污染

    玉米秸秆纤维素基保水缓释肥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杨兰文聂晨晨周俊陈娅...
    302-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玉米秸秆纤维素(CSC)和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可降解高吸水聚合物玉米秸秆纤维素-g-聚丙烯酸(CSC-g-PAA)。通过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CSC-g-PAA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进一步研究CSC-g-PAA在土壤中的持水性、保水性以及降解性。结果表明,CSC-g-PAA在去离子水中的吸水率可达702。89 g/g,5次循环后CSC-g-PAA的吸水率仍然为初始吸水率的47。27%;添加土壤3%(质量分数)的CSC-g-PAA,土壤持水率为70。51%,36 d后保水率为15。50%;CSC-g-PAA在土壤中50 d的降解率为24。14%。采用液体浸渍法CSC-g-PAA尿素最高负载率为81。76%,具有优异的缓释性能,符合Mt/M∞=Ktn模型。CSC-g-PAA能集吸水、保水和负载养分及缓释的功能于一体,在农业生产中具有节水、减施增效的巨大潜力。

    玉米秸秆纤维素高吸水聚合物保水肥料缓释可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