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影响评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杨三明

双月刊

2095-6444

sxhs@cnki.net

023-67708865

401147

重庆市渝北区冉家坝旗山路252号

环境影响评价/Journa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路径及实证研究——以湘潭市为例

    赵果李小敏赵玉婷李亚飞...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减污降碳协同管控纳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是生态环境部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立足落实"双碳"目标,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中考虑温室气体与环境污染物排放协同管控的关键环节,研究提出将减污降碳协同管控纳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理论框架,以及"源强协同—目标协同—分区协同—措施协同"的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技术路径,并在湖南省湘潭市进行实证研究,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源头防控湘潭市

    探索规划环评碳排放评价技术方法推动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李媛时进钢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园区是我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工业领域减污降碳的重要平台。目前,规划环评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衔接处于探索阶段,构建规划环评碳排放评价技术方法,制订切实可行的减排计划方案,是推进园区减污降碳的重要抓手。以某市X产业园区规划方案为研究对象,从园区核算边界界定、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碳排放预测与分析方法探索、管控目标设定与措施等方面,为产业园区规划碳排放评价提供实践基础,并为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碳排放评价提出具体工作建议,对发挥规划环评在园区减污降碳方面的源头约束指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环评碳排放评价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钢铁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实践及启示

    李奕杰王广伟胡小吐钟璐...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当前正处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同时也处于积极部署"双碳"战略目标的开局阶段。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发展是促进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系统回顾了钢铁生产中烧结、高炉等主要工序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的技术发展,并结合企业生产案例分析了超低排放改造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的成效,以期为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协作的挑战与对策

    文新茹陈明扬向柳
    22-2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诱发的次生灾害多发频发,气候变化脆弱度较高,亟须强化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的协同。研究对该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协作的现状与问题、形势与挑战进行分析,针对川渝两地在能源开发、交通运输、治理体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强化区域产业链协同集群、建立区域间能源协调机制、加快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构建区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政策体系、开展生态系统和灾害防治适应性管理、提升碳资产开发和管理能力以及加强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等建议。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对气候变化减污降碳

    我国油气行业甲烷核算方法优化的若干建议

    徐薇何少林刘博牛皓...
    26-3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气行业甲烷减排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准确地开展甲烷核算工作是油气行业开展甲烷排放控制的基础。当前,我国油气行业甲烷核算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缺乏全面详细准确的基础数据、缺乏油气行业本土化特征排放因子以及未建立非常规油气田特征排放因子等。本文在参照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等的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围绕强化基础监测并夯实核算数据、确定特征排放因子并统一甲烷核算方法、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并持续加大监督力度等诸方面提出了我国油气行业甲烷核算方法优化建议。

    气候变化油气行业甲烷排放核算方法

    CCUS与新能源系统集成方式初探

    李睿男宋晓娜宋香静张九天...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目标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和新能源系统集成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国内外发展趋势,分析认为CCUS与新能源系统的集成在强化CCUS净减排量、提供负碳排放、支撑清洁电力系统、构建循环碳经济等方面有着重要潜力。结合国内外相关实践,CCUS与新能源系统集成方式主要有CCUS与风光能源系统集成、CCUS与氢能系统集成、CCUS与生物质能系统集成、CCUS与地热能系统集成,每种方式适用于特定的应用场景且在经济性方面尚不够成熟。最后,为我国未来CCUS与新能源系统集成提出相关建议,包括继续探索更多类型的集成方式、深化集成方式的应用场景研究以及提供更完善的保障与激励等。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新能源系统集成负碳排放

    福州市五城区声环境质量状况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林斌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十三五"期间福建省福州市五城区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及污染投诉情况为基础,从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区域声环境质量、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噪声投诉情况等方面对现状进行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剖析了福州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日益突出、施工噪声持续扰民、交通噪声夜间污染严重、声环境监测网络亟须完善、噪声权责监管体系不清等问题,并提出应加强噪声源头管控、合理开展规划布局,建立噪声区划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坚持分类管控、实施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健全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厘清部门监管职责,完善联合执法协调联动机制、部门齐抓共管等污染防治对策。

    福州市声环境质量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重庆梁平铜钵河流域水体污染状况分析与防治对策

    唐唯胡林周亮孔颍颖...
    43-4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铜钵河流域 2016 年以来水质例行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铜钵河流域水质进行评价,结合产排污系数和经验计算公式,对该流域进行污染物核算,分析水质变化趋势及主要污染负荷,找出污染原因,提出对策及建议。水质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以来,铜钵河流域水质整体呈逐年改善趋势,2022 年牛角滩断面水质年均值提升到Ⅲ类,上河坝水质年均值提升到Ⅱ类,其余断面均达到或优于水域功能要求。污染负荷计算结果表明:铜钵河流域化学需氧量排放最大是生活污染,其次是畜禽养殖污染;氨氮排放最大是生活污染,其次是农业面源污染;总磷排放最大是畜禽养殖污染,其次是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源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均较小。通过提升生活污染治理水平、强化面源污染管控和工业污染治理能进一步降低流域污染负荷,确保水质稳定达标。

    铜钵河污染状况防治对策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模拟与控制措施研究

    刘能胜曹恒明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城市垃圾填埋场工程的环境及经济效应,以安徽省北部地区某城市城区某垃圾填埋场工程为例,利用GMS软件建立地下水渗流与溶质迁移三维耦合数值模型,考虑污染扩散趋势以及后期自然衰减的作用,通过模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泄漏后Cl-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过程以及在不同污染防控工程措施下迁移的情形,比较了其效果、工程量和成本等指标,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20 年后迁移距离约为 400 m,到达下游城区饮用水井;当以HDPE土工膜—膨润土复合墙进行垂直防渗帷幕工程后,以HDPE土工膜进行地面封场,区域监测井Cl-浓度均低于地下水Ⅲ类标准值,控制效果显著。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工程措施的效果、工程量及经济成本,最终建议采用以HDPE土工膜进行地面封场与以HDPE土工膜—膨润土复合墙作为下游区域垂直防渗帷幕的组合方案。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地下水GMS数值迁移模拟污染控制工程经济分析

    高位收水冷却塔噪声预测方法优化及噪声治理措施探讨

    张翔陈兴旺史玉柱房小健...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湖北省某 660 MW燃煤发电厂高位收水冷却塔进行了现场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高位收水冷却塔噪声预测模型进行了优化和验证,并对高位收水冷却塔的噪声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发声部位水平面声源优化模型计算得到的高位收水冷却塔噪声衰减规律与实测结果更加接近;虽然高位收水冷却塔附近地面噪声源强实测声级较常规冷却塔低约8 dB(A),但总体声功率级的改善效果并不能达到 8 dB(A)的水平;同时,由于高位收水冷却塔声源位置较高,对围墙外某些特殊点位,高位收水冷却塔的噪声影响可能反而会略高于常规冷却塔;消声导流片及吸隔声屏障在应用于高位收水冷却塔降噪时需根据声源实际情况进行模型验证优化,而声源降噪措施可从改善水滴对收水斜板的冲击以及收水斜板本身振动噪声方面进一步研究。

    高位收水冷却塔噪声影响噪声预测噪声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