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陕西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陕西农业科学
陕西农业科学

霍学喜

双月刊

0488-5368

snkx@chinajournal.net.cn

029-87082550

712100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林校区458号信箱

陕西农业科学/Journal 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农业科技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登农业领域试验研究、讨论与建议、实用技术及经济研究等方面的论文。本刊为双月刊,每逢单月25日出版,用户可通过当地邮局订阅,也可向本编辑部直接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麦新品种宛麦206及新型核不育系在育种实践中的利用

    杨辉简俊涛王清华张彬...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河南南部独特的气候特性,满足以南阳邓州、唐河、新野地区为代表河南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对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的需求,南阳市科学院以矮秆、大粒且综合抗性好的自育核不系改良材料宛120261 为母本,以高产广适抗赤霉病的天民198 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出高产多抗早熟小麦新品种宛麦 206,于 2023 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麦20230021)。宛麦206 中感条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籽粒角质大粒,商品性好。着重介绍宛麦 206 主要特征特性、产量、品质、栽培技术及新型核不育系在育种中的利用。

    小麦宛麦206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不育系

    大围山自然保护区球兰的采集、调研及繁育

    杨涓宫萍张贵生蔡磊...
    5-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原产中国云南的球兰的栽培条件,在云南河口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对中国球兰的生境调查,并测定了当地的光照及温湿度情况,与北京植物园温室中的光照、温湿度情况作对比,并对野生球兰进行异地扦插、栽培。结果表明,野生的球兰生境多在人迹罕至处的岩石、树冠高处,可少土或无土存活。光照强度随阴坡、阳坡不同,且跨度较大。球兰适生环境较广泛,在海拔182~441 m范围内均有野生球兰出现。野生球兰可以适应北方温室环境及栽培方法。结果可对异地繁殖、栽培、保护、推广原产中国的球兰有一定借鉴意义,为进一步的球兰观赏植物的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本文将对野生球兰植物观赏资源的研究从野外调查和生物学研究范畴拓展到引种栽培和繁殖技术等园艺方面。

    原产地异地繁殖光照温湿度凸脉球兰

    汉中市元胡种子提纯复壮试验研究

    王莹洁张建平王永琦王风敏...
    9-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胡在汉中通过自留种的方式已种植了50 多 a,种质资源退化较为严重,需要对元胡提纯复壮。本试验采用了不同海拔处理后的元胡为材料,开展了植物学、抗病性、品质试验分析。试验表明:经过不同海拔处理后的元胡种子出苗期没有变化,高海拔处理后的株高及郁闭度要高,病害发生较轻,倒苗期较晚,元胡乙素含量较高。建议在北部高山区建立种子资源提纯复壮基地,盆地低海拔地区建立商品化生产基地,配合水旱轮作措施实现种质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发展。

    元胡提纯复壮研究

    旱地小麦品种边际优势对小区产量因素的影响

    张珂杨子光孙军伟霍红...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不同旱地小麦品种的边际优势,选取洛旱22、洛旱6 号、安麦1132、洛旱7号、西农219、洛旱19 和中麦175 等7 个旱地小麦品种,测定其产量,结果表明,7 个品种的边行产量均高于内行产量;参试品种边行产量由高到低排序为:洛旱 22、安麦 1132、洛旱6 号、西农219、洛旱19、中麦175、洛旱7 号。内行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洛旱22、洛旱6号、安麦1132、中麦175、洛旱7 号、洛旱19、西农219。产量边际优势从高到低依次为西农219、洛旱19、洛旱7 号、安麦1132、中麦175、洛旱6 号、洛旱22。不同小麦品种间边际优势具有明显的差异,在旱地小麦品种选育和推广中应予以充分考虑。

    旱地小麦品种边际优势边行产量内行产量小区产量

    不同生态种植模式对延胡索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俞春英江建铭孙乙铭王志安...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不同生态种植模式对延胡索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延胡索单作为对照,通过测定延胡索株高、叶面积、地上鲜重、地下茎数、地下块茎数量、地下鲜重、产量等指标,研究、分析不同生态种植模式对延胡索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种植模式下延胡索的生长状况、产量均有所差异,根据地上部分性状-株高;地下部分性状-地下鲜重、地下块茎数;各小区鲜产由高至低的生态种植模式为延胡索与水稻水旱连作模式(Z3)>猕猴桃林下种植延胡索模式(Z1)>延胡索单作模式(CK)>柑橘林下间作延胡索模式(Z2)。相关性分析表明:延胡索叶面积与地上鲜重、地下茎数显著正相关;地下块茎数与株高、叶面积、地下鲜重、地下茎数显著正相关;产量与株高、地下鲜重、地下块茎数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地上部分株高以及地下部分的地下块茎数、地下鲜重、地下茎数可以作为反映延胡索生长性状的主要指标。以期为延胡索"南药北移"、规模化推广生态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延胡索种植模式产量生长性状

    猕猴桃酵素发酵工艺优化及关键技术分析

    曹晓倩樊晓博孙占育党蓓蕾...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丰富猕猴桃的深加工途径,提高猕猴桃的利益价值,以猕猴桃为原料通过发酵工艺制备酵素产品。依据《食用酵素良好生产规范》(T/CBFIA 08002-2016)和《植物酵素》(QB/T 5323-2018)企业标准分析方法对成品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猕猴桃酵素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为复合果胶酶添加量0。04 g/L,酵母菌0。05 g/L、醋酸杆菌0。07‰(V/V)、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5d。在该条件发酵下得到的猕猴桃酵素产品乙酸含量为 6。17 g/100 mL、可溶性无盐固形物为 6。65 g/100 mL,产品香气清爽,酸味柔和,颜色微黄、略带绿色,且富有光泽。

    猕猴桃酵素工艺优化总酸(以乙酸计)

    2021-2022年度宝鸡市小麦生产自然灾害发生特点及应对措施

    张俊文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治理小麦自然灾害的经验,对确保今后小麦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2021-2022 年度宝鸡市小麦生产遭受了播期强秋淋天气,导致小麦大面积晚播,接着又受到冬季低温冻害、药害、春季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威胁。通过落实陕西省"抗灾强管"百日行动和"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专项行动,采取狠抓冬春肥水管理,促弱转壮增蘖、增穗、增粒,喷施芸苔素内酯和氨基寡糖素等措施来提高小麦抗逆性;通过实施冬春季化除、早春条锈病挑治、病虫害发生区提前普防等关键技术,使得小麦春季苗情迅速由弱转壮,群体合理,穗数、粒重增加显著,自然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小麦单产不降反增,并创历史新高。

    小麦自然灾害发生特点应对措施

    伊宁市冬小麦产量预报模型研究

    马玉平吾米提·居马太伊里亚尔·叶克木江解帅...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976-2019 年伊宁市冬小麦单产数据和气象资料,分析伊宁市近43a冬小麦单产的变化情况,得到伊宁市冬小麦趋势产量的计算方程;计算出小麦气象产量,选取冬小麦生长期间的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等的旬月值,分析气象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发育时段和主要影响因子,结合小麦生长发育状况,挑选出冬小麦气象产量预报因子,建立小麦气象产量预报方程,最后得出伊宁市冬小麦产量预报方程。经近4a实际单产数据验证,预测效果较好,可以在业务中使用。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生产,指导农民改进冬小麦种植及田间管理方式,还可为政府部门制定保障粮食安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伊宁市冬小麦产量预报关键发育期模型研究

    果实膨大期不同浓度GA3处理对大红袍花椒果实品质影响

    卢红吴丽孙玲付满意...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施加GA3 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已成为提高果实品质的重要栽培管理手段,但施加GA3 对花椒果实品质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为研究不同浓度GA3 处理在果实膨大期对大红袍花椒果实的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最优GA3 喷施浓度。选择大红袍花椒为研究对象,在花椒果实膨大期喷施浓度为25 mg/L,50 mg/L,75 mg/L和100 mg/L的GA3,待果实成熟采收后,分别测定果粒的纵径、横径、百粒重、果皮油囊数量、总挥发油、酰胺类化合物、不挥发性乙醚萃取物以及总黄酮指标。结果表明,坐果期喷施 75 mg/L GA3 时综合效果最好,果实纵径,横径,百粒重以及果皮油囊数量4 项外在品质指标分别提升14%、11%、12%和35%。果皮总挥发油、麻味物质、不挥发性乙醚萃取物和总黄酮4 项内在品质指标会显著提升33%、27%、13%和11%。本研究筛选出了提升花椒果实品质的最佳GA3 处理浓度,为花椒栽培管理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思路。

    赤霉素大红袍花椒外在品质内在品质

    人工释放2种天敌昆虫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烟田天敌昆虫种群的影响

    曾宗梁叶团会应羽丰郝兴安...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评价两种天敌昆虫烟蚜茧蜂和捕食螨对烟蚜和烟蓟马的防治效果,在四川攀枝花米易烟区连续两年开展了生物防治研究。分别采用烟蚜茧蜂、捕食螨和吡虫啉处理后,调查分析生物防治措施对田间害虫和主要天敌昆虫种群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烟蚜茧蜂和捕食螨在前期对烟蚜和烟蓟马的防控效果分别为6。18%和33。94%,后期防治效果分别为55。38%和65。00%;吡虫啉防治效果与之相反。(2)烟蚜茧蜂和捕食螨分别使田间昆虫天敌种群数量下降了 25。12%和 20。02%,远低于吡虫啉的影响(53。29%)。其中对食蚜蝇影响最大,分别为39。36%和51。85%,对瓢虫类为20。77%和1。57%,对蜘蛛类为12。46%和1。60%。因此,释放烟蚜茧蜂和捕食螨可用于烟蚜和烟蓟马的长期防控,且对烟田昆虫天敌生态系统友好,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烟蚜烟蓟马生物防治天敌昆虫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