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能源与节能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能源与节能
能源与节能

月刊

2095-0802

sxnyyjn@yahoo.cn nyyjnzzs@126.com

0351-4049736

030032

山西省太原市高新区佳华街明坤产业园B座313室

能源与节能/Journal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查看更多>>《能源与节能》是宣传国家能源与节能政策的窗口,推进能源与节能建设的助手,服务能源与节能工作者的朋友。本刊宣传贯彻国家能源与节能新战略;报道全国新型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的建设发展;发表能源与节能工作者的学术论文、技术专利;探讨与能源相关的产业结构调整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和实践;介绍国内外石油、天然气、煤炭、煤层气、电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能源的开发与节能新技术;推广节能减排、节能环保的典型经验;促进国内外能源与节能领域的技术交流;服务国内外能源与节能事业可持续发展。热忱欢迎朋友们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VT系统耦合海水源热泵性能分析

    周义恒张殿光王旭阳于宗君...
    1-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水产养殖中的控温需求,构建了PVT(Photovoltaic Thermal,光伏光热综合利用技术)系统与海水源热泵耦合系统.以 128.78 m3 不规则八边形养殖水池为需求对象,通过热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经济性分析和投资回收期考虑,验证了PVT系统与海水源热泵耦合系统的可行性.经济性分析表明,与传统的单一PVT集热系统辅助电加热系统相比较,该耦合系统仅需0.35 a即可实现动态投资回收.这证明了PVT系统与海水源热泵耦合系统在经济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不仅如此,还不断创新,提供了可持续性解决方案,经济性显著,也积极影响环境保护,具备较高的推广价值.研究对未来探索PVT系统与海水源热泵耦合应用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PVT系统海水源热泵PVT-海水源热泵耦合经济性分析

    新能源经济发展视角下公共充电桩用户特征调查分析

    于嘉慧白玉兰郭哲涵邢莹莹...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四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充电换电作为一种更高效、更集约、更低碳的补能模式,相比化石燃料具有更高的能源转换效率,且公共充电桩的智能管理功能也能带来节能效益.结合国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车主使用公共充电桩满意度进行调查,将对充电桩的满意度分为整体、质量、便捷、价格和体验5个维度,建立结构方程分析各维度对公共充电桩整体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响居民对公共充电桩满意度的直接因素是质量、价格、便捷和体验,其中体验对公共充电桩满意度的影响最大.最后提出应从充电桩安全质量、用户需求及车主建议入手,建立政府和运营平台协同的合作机制,为新能源充电桩的发展提供支持.

    公共充电桩用户特征满意度安全质量用户需求

    苏里格气田A区块储层基础物性特征分析

    万慈昡胡维首沈雅斐刘志凯...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储层基础物性分析对了解气藏、制定气田开发方案及研究气井合理生产制度都至关重要.以苏里格气田A区块实物岩心为基础,依次开展基础孔渗、矿物成分、扫描电镜和高压压汞实验分析,分析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1)目标区域属于低孔低渗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2)岩石以脆性矿物为主,黏土矿物质量分数极小(大部分岩石中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小于 2.0%);3)孔隙以粒间孔为主,孔隙形态多样,纳米级微裂缝少见,填充度不高,缝洞呈现几何式特征;4)最大进汞饱和度差异大,孔喉结构不均匀,分选性差,孔喉半径小且分布广.

    基础物性高压压汞扫描电镜矿物成分

    考虑充电站广义储能的多主体交易策略研究

    刘志昂吴成明
    20-27,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氢能能源交易中存在的利益分配和隐私泄露问题,构建了风电主体、电制氢主体和充电站主体之间的能源交易模型与非能源交易模型,然后基于纳什谈判理论建立了风-氢-充电站多主体能源交易模型,并将其分解为系统运行成本最小化问题(P1)和交易支付问题(P2).最后,为了保护各主体能源交易时的隐私,提出了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分布式算法,对P1和P2 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电动汽车基数的增加和充电时刻的不同,充电站的可调度潜力曲线变得平稳且充足,该交易策略有效促进了风电的消纳,提升了各主体的利益.

    电动汽车充电站纳什谈判交替方向乘子法容量最优配置可再生能源消纳

    A燃煤电厂多模式耦合供热系统运行优化研究

    郭文华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A燃煤电厂多种供热改造系统耦合运行,为提高供热系统节能效果,降低发电煤耗,通过EBSILON软件搭建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按照余热利用占比由高到低分别为高背压供热方式、热泵供热方式、抽汽供热方式;为提高机组的余热利用占比,应优先提高高背压供热量;单机的可利用余热有限,超过余热量时,剩余热量需要采用抽汽供热方式,因此,随着总供热量增加,抽汽量、机组电功率和高背压供热占比都会出现拐点;通过对历史运行数据采用神经网络算法训练,获得供热量预测模型,结合EBSILON模型对电厂供热节能优化提出指导意见.

    燃煤电厂EBSILON软件高背压热泵优化

    湖南周源山煤矿采空区群钻井与充填施工工艺

    粟琼玉李奋强刘素平何荣华...
    33-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了煤矸石、废石、尾砂等,大量矿山废料堆放于地表,容易诱发泥石流、尾矿溃坝事故.同时矿床开采产生的地下大量采空区,容易诱发塌陷、矿震、滑坡、矿井突水等地质灾害.采空区群失稳成了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危险源之一.结合一工程实践,对矿区地质特征及岩层的可钻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煤矿采空区群的钻井成孔和充填施工的工艺技术方法;通过室内试验,获得了尾砂充填系统尾砂膏体的配比.采用信息化技术方法,建立了煤矿井下巷道及其采空区群的三维矢量化、可视化模型,对钻进成孔工程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煤矿采空区群钻井充填尾砂配比

    基于关键块破断特征的区段煤柱设计研究

    姚士茂
    37-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快速确定布尔台煤矿 42204 工作面区段煤柱的宽度,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不同关键块体对煤柱承载特征的影响,结合极限平衡理论,共同确定了区段煤柱宽度为 25m是最佳设计.实际工程应用结果显示,25m区段煤柱有效维持了巷道的稳定性,煤柱横向位移量在合理范围,保证巷道稳定性的同时,间接提高了矿井的经济效益,符合矿井生产需求.

    区段煤柱数值模拟煤柱承载特征极限平衡理论巷道稳定性

    沁水盆地煤层气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靳立新张鹏鹏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矿区煤层气地面开发与利用具备资源利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综合性效益.以沁水盆地为研究对象,从多学科综合视角探究了沁水盆地煤层气地质背景、沁水盆地煤层气研究现状以及煤层气开发历史与现状,并对沁水盆地煤层气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沁水盆地煤层气产业发展对策,为沁水盆地煤层气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沁水盆地煤炭煤层气

    贵州乡村多能互补能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朱丹龙欢李博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如今分布式电源、光储直柔新型能源系统的多能互补利用成为了贵州乡村能源利用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对贵州乡村自然资源禀赋进行分析,探讨了基于分布式电源、光储直柔新型能源系统、微电网/微能网、能源互联网的多能互补利用.通过对具体实例进行研究,旨在推动乡村能源技术发展以及有效提升运营水平,促进乡村综合能源供给与消费模式的转变.

    贵州乡村多能互补能源利用

    永红煤矿小煤柱工作面瓦斯治理的实践应用

    裴陆慧
    48-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永红煤矿在过去的掘进工作中采用"以岩保煤+水力造穴"的瓦斯防治措施,这种方式存在钻孔施工时间长、作业成本高、瓦斯抽放时间不达标等问题.以永红煤矿 3512 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小煤柱掘进+穿层预抽钻孔"分阶段瓦斯治理措施进行了创新设计.应用结果表明,巷道单进月均进尺在 161 m,防突效果有效,抽采效果明显,掘进期间瓦斯涌出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小煤柱掘进以岩保煤水力造穴穿层钻孔掘进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