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体育研究与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体育研究与教育
体育研究与教育

常乃军

双月刊

2095-235X

tyxb1986@126.com

0357-2051625

041004

山西省临汾市贡院街1号

体育研究与教育/Journal Joru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体育研究与教育》是由山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体育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体育教学与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中小学体育教学、高校体育教学与评价等。其中,尤为注重山西地方民族体育的研究。读者主要面向全国各级学校体育教师、体育工作者、体育科研人员等。本刊优先发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理论创新的科研成果,热忱欢迎校内外学者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俗体育促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盛克庆郭莉莉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逻辑分析、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民俗体育促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民俗体育既是乡土社会的重要文化资源,又是发展乡村绿色生态产业的物质基础.能够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层面助力乡村振兴,发挥构建群体文化认同、维护乡土社会秩序、引导多元共治格局、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幸福生活的重要作用.但是,民俗体育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却存在着文化认同削弱、仪式性淡化、组织发展缓慢、能人匮乏、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因此,民俗体育促进乡村振兴应探索"以文育人"新路径、挖掘"情感能量"新优势、打造"多元共治"新格局、引导"全民健身"新风尚、打造"体旅融合"新业态.

    民俗体育乡村振兴乡村文化乡村产业

    科学回答"四个之问":体育高质量发展何以可为与何以为之

    陈丛刊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前途命运.实现体育高质量发展,既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必要保障,也是新征程上以体育之力答好"四个之问"的必然选择.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笔者提出以体育高质量发展回答"中国之问"之解."中国之问"基本内涵包括回答体育发展的道路之问、强国之问、福民之问、精神之问.以体育高质量发展诠释"世界之问"之义,需要拓展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持续深化体育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全球体育发展谋大同作贡献;以体育高质量发展表述"人民之问"之答,实质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多元体育需求;以体育高质量发展阐述"时代之问"之析,必须与时俱进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发展,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步伐,把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体育高质量发展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体育强国中国式现代化

    京津冀城市群体育旅游企业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景全张佑印李鹏鹏刘文婷...
    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旅游企业是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探索区域体育旅游企业空间结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促进体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区域体育旅游产业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运用核密度分析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和重心迁移模型分析了 2006-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体育旅游企业空间格局特征及演化趋势,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探测了体育旅游企业空间布局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群体育旅游企业空间集聚与扩散并存.空间集聚随时间演变呈现"北京单核集聚-京津双核并行-京津石三核协同"的分布格局;空间扩散包括等级扩散、逆接触扩散和廊道扩散三种形式.京津冀城市群体育旅游企业重心逐步沿东北-西南方向迁移,总体空间关联性在时间上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阶段性特征.体育旅游企业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是资源禀赋、经济水平、社会状况、市场状况和开放程度五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市场状况是京津冀城市群体育旅游企业空间分布的主导性驱动因子.自然资源基础与市场规模的交互作用对京津冀城市群体育旅游企业分布的格局变化影响最强.

    体育旅游企业空间特征时空演化驱动因素京津冀城市群

    黄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价值及高质量发展路径

    王亚坤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笔者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价值及现实困境,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认为:黄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价值,能够顺应国家发展战略,助力沿黄城市发展;增进沿黄民族团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速业态融合创新,促进消费转型升级;整合黄河流域资源,保护区域生态环境.黄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现实困境表现为融合制度不够完善,市场资本投入低;融合生存环境欠佳,基础设施较落后;融合资源挖掘不足,产品呈现同质化;融合场景缺乏创意,区域协同发展不力.黄河流域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包括完善政策制度,吸引市场资本投入;优化生存环境,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深度整合资源,创新融合产品内容;丰富应用场景,构建全域产业生态.

    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文化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

    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机遇、问题与方向

    戴杲栩聂清德吴俊东孙赛...
    30-3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对我国当前体育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机遇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探究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方向.研究认为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问题:体育产业数字化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少,数字化体育产品同质化严重;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慢,体育产业数字化鸿沟加剧;体育产业数字化市场不健全,体育产业数字化复合型人才短缺.研究认为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方向:加大数字化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突出数字化体育产品特色;加速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整合体育产业数字化鸿沟;完善体育产业数字化市场,增强体育产业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

    数字化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内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政策研究——基于政策工具视角

    王铁新刘玮玮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政策工具视角,构建了"政策工具—政策内容"二维分析框架,对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多份政策文件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1)政策工具的运用呈非均衡性特点;(2)内容要素整体均衡性不足特点;(3)政策工具与内容要素适配性不足.研究建议:(1)优化政策工具的比重结构,提高其他政策工具的使用频率;(2)完善救济与奖惩要素内容,建立完善的救济与奖惩机制;(3)优化政策工具与内容要素的适配度,加强二者的协调性.

    政策工具研究生学术道德

    家庭教育中激发幼儿体育能力的关键因素

    王方王东刘红星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是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笔者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家庭教育对学龄前幼儿在智力活动、体育活动、社交活动、旅行活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幼儿的年龄和性别是影响幼儿参加户外体育活动和居家锻炼的主要因素,而幼儿的体育活动能力显著促进其主动性、专注性和创造性品质的养成.

    数字化时代幼儿体育能力关键因素

    元宇宙赋能学校体育发展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

    林朝晖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宇宙是信息化和虚拟化的必然趋势.其创构的虚实共生的全息数字世界为驱动学校体育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在论述元宇宙内涵特征的基础上,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探讨了元宇宙赋能学校体育的逻辑理路.研究发现元宇宙赋能学校体育的过程中面临着技术复杂性、资源投入压力大、数据安全以及育人功能模糊等局限问题.为了促进元宇宙赋能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笔者提出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提升教师新技术能力,推进元宇宙学校体育设施与平台建设,完善监管规范体系等实践路径.

    元宇宙学校体育赋能效应逻辑路径

    日本家校社协同推进体育课后服务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钟丽萍李玲刘建武肖宗良...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笔者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日本家校社协同推进体育课后服务进行了研究.家校社协同的价值阐析:统筹多方育人资源,保障场地设施服务供给;破解师资困境,提升体育课后服务品质;助推"双减"政策落实,协同规范体育培训市场.日本家校社协同的实践经验:政策助推家校社协同,保证了体育课后服务资源到位;鼓励高校与社会体育组织参与学校体育,形成了校社协同教育合力;家校社协同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保证了学生综合素质稳定发展.日本家校社协同推进体育课后服务的启示:完善政策法规,构建协同育人保障机制;依托社区资源,完善协同育人体系;创新项目实践形式,推进体育课后服务落实.

    家校社协同体育课后服务价值阐析实践探索域外经验

    体教融合视域下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特征类型与实践路径

    周嗣恒周亚玲王健
    56-6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笔者以2020年整合评定的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为研究对象,遵循扎根理论研究的基本范式,构建了由4个特征要素、3个类型特点组成的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特征类型理论模型.研究指出:单主体发展的独立探索型学校要以学生为本制定学校体育综合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特色体育课程,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质校园体育文化;双主体发展的校企协作型学校要共商联动机制,切实推动学校体育的综合发展,发挥企业优势重塑学校教学与训赛体系,共推师资进修以满足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单主体领导多主体发展的集团共进型学校要协调推进成员学校特色建设,避免"复制化"发展,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促进集团特色持续发展,以牵头学校为中心保证教学研特色的协同共进.

    体教融合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特征类型扎根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