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陆岩

双月刊

1672-9749

szhjy1985@163.com

0451-86390039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2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our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办刊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立足龙江,面向全国,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规律,探讨前沿的教育理念,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及德育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指导工作,总结经验,沟通信息,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创新人才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旨归向度及实现

    尤然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学科背景的变化、学科使命的深化与学科困境的持续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的"出场"成为时代的呼声.思想政治教育哲学以动力与秩序为"双焦",依循"学科—个体—社会"三大维度展开其旨归,为学科的创新变革与秩序确立、个体的全面发展与现实存在、社会的持续进步与有序运行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旨归的重要价值使得探赜其实现路径成为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旨归的意识属性决定了实践才是其现实化的有效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旨归实践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论断的意涵特质、价值旨归及实践指向

    包丽颖任宝龙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科学论断,为深刻认识思政课的根本属性和基本规律创设了全新的理论视角,也为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守正创新提供了方向引领和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的实践指导力.为充分研深悟准"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一重要论断,需全面准确地把握其意涵特质和价值旨归,并通过做到理直气壮、厚实学理研究、凸显问题导向、创新讲授方式等多维度实践指向,把道理讲明、讲深、讲透、讲活,最终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

    思政课讲道理意涵特质价值旨归实践指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现状与展望——基于近五年来全国70余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刘晓亮侯凯升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自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以来,全国数十所高校连续五年的调查数据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明显的进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效果得到更多的肯定,育德作用更加显著,课程建设得到更好的评价,总体上呈现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但课程建设中仍有一些薄弱环节需要重点关注,如教师队伍缺乏创新、教学方法评价较低等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要聚焦守正创新能力培养这一关键维度,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以"活"和"深"为着力点,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效调查分析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的风险生成及规避

    潘建红祝玲玲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智能技术迭代演进的最新产物,凭借自然语言理解能力和文本生成能力为高校思政课数字化发展赋予了新的可能与空间.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实践中容易衍生出主体性失落、教师话语权旁落、意识形态安全和信息安全等多重风险,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主体的智能素养不足、算法"黑箱"和算法歧视、管理制度和问责机制缺失等因素而导致.为了有效规避和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的风险,实现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需要从高校、教育主体、教学话语范式、智能检测监控技术、管理制度和问责机制等方面共同发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高校思政课风险规避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与路

    刘伟张健彪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集成升华,是构成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内容.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和课堂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重要抓手,是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应有之举.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应重点阐明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从系统性、原创性和实践性三个维度搭建起融入的逻辑框架,通过坚持整体布局、夯实理论功底、紧贴课程特征,来实现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高校思政课有效融入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意蕴和体系构建

    韩同友吴登全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主要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性、不同学段的衔接性、价值引领的导向性和保障机制的支撑性等四维价值意蕴,满足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诉求.通过教学目标一体化、教材内容一体化、教师队伍一体化、体制机制一体化等纵向衔接,实现遵循规律和目标同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构、价值引导和情感认同同归、资源要素和机制体制同建等横向贯通,建构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的立体化育人体系,适应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需要,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价值意蕴体系构建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若干基本问题的再思考——基于学科交叉视域

    王洁松
    11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学科交叉视域下考察载体在多学科中的应用,可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若干基本问题研究提供新的切入视角和知识借鉴.研究发现,学界关于载体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起点的公认观点需要修正;载体的主要价值是功能向的,且存在以承载为首要和共性功能的多种功能;载体的本质是功能性的、属人的媒介物(中介物).学界长期沿用以文化、活动、管理、传媒为基本范式的分类法,由于在生成逻辑上是基于具体形态的,因而日益无法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需要,应基于功能特性进行必要的、适度的抽象,提出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分类法,如将载体分为承载型、吸附型、调节型、增强型、应激型、联结型、反馈型等.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学科交叉最优载体强效载体新分类法

    新时代数字思政育人体系的基本内涵、运行特色与影响因素

    谢东俊
    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思政育人体系建构了一种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形态.文章基于数字思政育人体系的科学内涵展开逻辑研究,归纳其技术性、整合性、互动性、创新性等基本特征以进一步参透数字思政育人体系的本质要义.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数字思政育人体系呈现的个性化的运行态势、符号化的运行表现、技术性的运行过程、空间化的运行环境等运行特色进行分析.最后,对建构一个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数字思政育人体系要考量的数据资源的有效运用、智慧平台建设的完善、智能系统的重要支撑、数字空间的持续优化等影响因素进行阐释.

    数字思政数字技术数字思政育人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大党独有难题的破解之道

    徐国民陶富林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大党独有难题重大命题的出场是基于中国共产党主动破解现代化进程中阻力因素的战略考量,既蕴含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深层机理,又表露出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治党之思.在现代化进程中,大党独有难题集中表现为现代化规模宏大加剧党的领导难度、现代化目标长期考验政党信仰、现代化过程复杂挑战执政能力、现代化价值多元冲击政党权威.中国式现代化本身作为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和切实有效的发展路径,为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提供了系统性解答,即党的领导提供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根本保证、人民民主形塑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主体力量、自我革命激发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内生动力、现代文明承载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价值旨归.

    中国共产党大党独有难题中国式现代化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战略导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日常生活的五维向度

    尤文梦
    13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飞入寻常百姓家",才能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日常生活视域是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实现理论内化与实践外化的重要场域,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阵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日常生活要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以"目标导向"为着眼点,以"价值导向"为关键点,以"创新导向"为动力点,以"结果导向"为落脚点,在"理论大道理"与"日常小事情"之间架构起互联互通的桥梁,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日常生活党的创新理论新时代理论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