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黄欧平

双月刊

1001-5930

syazzz@163.net

0791-88329442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

实用癌症杂志/Journal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凭着对杂志精品意识的执着追求,编辑出版了今天这样一本学术先进、编校规范、印刷装帧独具风格的精品杂志,使它能在广阔的医学期刊领域里,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特别是在肿瘤学期刊园地里,亨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对早期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陈方余龙海赵勇王德昌...
    1688-1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对早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用120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研究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后手术相关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肺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均上涨(P<0.05),但研究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肺功能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FEV1、MVV、FV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肺感染、肺漏气、肺不张、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对早期肺癌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创伤小,恢复快,对肺功能影响不严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早期肺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单孔肺功能

    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对肾细胞癌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肾功能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王林刘泽龙汪洋李国庆...
    1692-1694,1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RPNSS)在肾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肾细胞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LRN)治疗,观察组予以RPNSS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肾功能指标、血液学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75.62±15.43)ml,高于对照组的(98.65±7.52)ml;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为(105.63±10.28)min、(11.86±1.42)d,长于对照组的(90.15±7.46)min、(9.87±1.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水平为(92.52±9.26)μmol/L、(8.04±1.18)mmol/L、(0.28±0.05)g,低于对照组的(108.22±10.34)μmol/L、(9.67±1.24)mmol/L、(0.36±0.08)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皮质醇(C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分别为(13.12±1.34)ng/L、(118.69±10.35)ng/L,低于对照组的(16.05±1.42)ng/L、(134.87±13.4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NSS在肾细胞癌治疗中能够更好地保留患者肾功能,但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临床需综合考虑,慎重选择.

    肾细胞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肾功能血液学指标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度洛西汀对晚期胰腺癌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杨丙信王航宇谭莉霞郭二涛...
    1695-1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度洛西汀对晚期胰腺癌(PDAC)癌痛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晚期PDAC癌痛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复方苦参注射液+度洛西汀)和对照组(度洛西汀)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VAS评分、疼痛介质[P物质(SP)、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以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2周和4周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2周和4周血清SP、5-HT以及PG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试验组QLQ-C30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度洛西汀可有效降低晚期PDAC癌痛患者VAS评分以及疼痛介质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复方苦参注射液度洛西汀晚期胰腺癌VAS评分疼痛介质

    环泊酚麻醉维持对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张伟孙鼐杨晓晨
    1699-1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环泊酚麻醉维持对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62例拟行内镜切除术的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为观察组(n=31)、对照组(n=31).对照组麻醉诱导后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观察组麻醉诱导后使用环泊酚进行麻醉维持.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包括麻醉生效时间、苏醒时间和麻醉室停留时间;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T1)、进镜时间(T2)、意识恢复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率(HR);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素(Cor)的水平;比较2组患者术后清醒时、术后6、12、24h的VAS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生效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室停留时间均更短(P<0.05).与T0时相比,观察组和对照组T1、T2、T3时MAP、H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T1、T2、T3时MAP、HR水平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手术前相比,手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NE、Cor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的NE、Co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在术后清醒时、术后6、12、24 h,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环泊酚用于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术的效果较好,可以更好地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环泊酚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术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

    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肖开刘永青吴通
    1704-17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8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5-氟尿嘧啶+顺铂新辅助化疗,观察组接受多西他赛+替吉奥新辅助化疗,均治疗3个周期,分析疾病控制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3个周期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99)、癌胚抗原(CEA)]变化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54.76%,略高于对照组的42.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A199、CEA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患者经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新辅助化疗可有效保证治疗效果,降低CA199、CEA水平,具有一定安全性.

    进展期胃癌多西他赛替吉奥新辅助化疗血清肿瘤标志物

    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变化对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效果及生存的评估作用

    黄德峰郭熔哲张国耀
    1707-1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蛋白(ALB)与碱性磷酸酶(ALP)比值变化对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效果及生存的评估作用.方法 纳入120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DCF(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化疗方案治疗,于化疗2个疗程结束后采用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1.1(RECIST 1.1)评估化疗效果,随访1年,记录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于化疗前以及化疗2个疗程结束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B、ALP水平,并计算ALB/ALP(AAPR)值;比较不同化疗效果患者的基线资料、AAPR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化疗前AAPR预测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效果的价值,并分析AAPR值与晚期胃癌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 化疗2个疗程结束时,120例晚期患者中化疗有效患者70例(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70例),化疗无效患者50例(疾病稳定32例、疾病进展18例).有效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远处转移、吸烟史、饮酒史与无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及化疗2个疗程时,有效组血清ALB及AAPR值均高于无效组,血清ALP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化疗前AAPR值评估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效果的AUC>0.7,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经Log Rank检验,化疗前AAPR升高组生存时间高于AAPR降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43,P<0.001).结论 AAPR值与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效果及生存时间有关,且化疗前AAPR值对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效果以及生存时间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晚期胃癌化疗生存

    腹横肌平面阻滞辅助全身麻醉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张锴锴赵闯李孟阳李志刚...
    1711-1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腹横肌平面阻滞辅助全身麻醉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辅助全身麻醉.对比两组应激反应、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结果 麻醉前(T0),两组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插管时(T1)、术毕时(T2),观察组 NE 分别为(371.54±30.69)pmol/L、(342.59±28.41)pmol/L,Cor 分别为(225.84±20.36)nmol/L、(189.83±19.33)nmol/L,均低于对照组(426.72±32.45)pmol/L、(388.97±30.41)pmol/L、(271.57±23.67)nmol/L、(238.76±21.54)nmol/L,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 CD3+、CD4+、CD8+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 CD3+为(46.71±3.59)%、CD4+为(41.59±2.77)%,高于对照组的(40.83±3.01)%、(35.42±2.54)%,CD8+为(32.49±2.88)%,低于对照组的(36.71±3.46)%,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横肌平面阻滞辅助全身麻醉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效果显著,能够控制应激反应,减轻免疫功能抑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结直肠癌根治术腹横肌平面阻滞全身麻醉应激反应免疫功能

    低位结直肠癌患者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进瑾李丹郜时莉
    1714-1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低位结直肠癌患者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后吻合口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80例接受ISR术治疗的低位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狭窄分为狭窄组(n=15)、未狭窄组(n=65),探究导致吻合口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在性别、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术前新辅助放疗、炎症性肠病、糖尿病、术后吻合口瘘方面差异显著(P<0.05),而在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术前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TNM分期、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ISR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系膜下动脉离断水平、吻合口高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男性、术前新辅助放疗、炎症性肠病、糖尿病、术后吻合口瘘是导致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男性、术前新辅助放疗、炎症性肠病、糖尿病、术后吻合口瘘可能诱发低位结直肠癌患者ISR术后吻合口狭窄,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低位结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吻合口狭窄影响因素

    扶正固本汤与神阙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张新颖王红梅王丽丽
    1718-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扶正固本汤与神阙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85例晚期大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研究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化疗,研究组则加以扶正固本汤与神阙灸治疗,21 d为1个治疗周期,持续治疗2个周期.统计比较2组免疫功能、癌因性疲乏、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2组CD3+、CD4+、CD8+与癌症疲乏量表(CFS)各维度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高于对照组、CFS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正固本汤与神阙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效果显著,可减少化疗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减轻癌因性疲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晚期大肠癌化疗扶正固本汤神阙灸免疫功能不良反应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

    吴培董亚娟李思思
    1721-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膀胱痉挛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9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膀胱痉挛分为痉挛组、未痉挛组.收集2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期、肿瘤数目、留置尿管时间等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之后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最终获取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3 d,9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共有30例发生膀胱痉挛,占比为31.25%(30/96);其中轻度痉挛16例,中度痉挛8例,重度6例.痉挛组多发肿瘤、术前尿路感染、尿管留置时间>7 d、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术前焦虑患者占比均高于未痉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发肿瘤、术前尿路感染、留置尿管时间>7 d、逼尿肌不稳定、术前焦虑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多发肿瘤、术前尿路感染、尿管留置时间>7 d、逼尿肌不稳定、术前焦虑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上述因素的重视并进行针对性干预,以达到预防或减少膀胱痉挛发生的目的.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膀胱痉挛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