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黄欧平

双月刊

1001-5930

syazzz@163.net

0791-88329442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

实用癌症杂志/Journal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凭着对杂志精品意识的执着追求,编辑出版了今天这样一本学术先进、编校规范、印刷装帧独具风格的精品杂志,使它能在广阔的医学期刊领域里,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特别是在肿瘤学期刊园地里,亨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KRBT术后联合不同膀胱灌注化疗方案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其sICAM-1等指标和预后的影响评估

    董亚娟吴培李思思
    816-818,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PKRBT术后联合不同膀胱灌注化疗方案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其sICAM-1等指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13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均行PKRBT术,术后根据膀胱灌注化疗方案差异分为2组.研究组患者75例采用吡柔比星联合吉西他滨膀耽灌洗治疗,而对照组患者38例则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77.3%)高于对照组(44.7%)(P<0.05);研究组术后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3%)显著低于对照组(31.6%)(P<0.05).治疗后2组的血清指标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下降更甚(P<0.05).术后1年,研究组的复发率(2.7%)显著低于对照组(23.7%)(P<0.05).结论 PKRBT术后给予吡柔比星联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洗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可显著提高疗效,同时可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吡柔比星吉西他滨疗效血清指标预后

    不同剂量脑立体定向放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

    付小娜魏涛赵世杰冯连杰...
    819-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不同剂量脑立体定向放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5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脑立体定向放疗分割剂量分为A组(n=15)、B组(n=15)和C组(n=20),患者均接受脑立体定向放疗联合生存PD-1/PD-L1抑制剂治疗,A组脑立体定向放疗剂量为4 Gy/f,12 f,B组为5 Gy/f,8 f组,C组为7 Gy/f,5 f.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存情况;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结果 三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0个月、2.40个月和6.60个月.Log-rank检验结果提示,三组患者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KPS评分均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且C组患者较A组和B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7 Gy/f,5 f分割剂量相比于4 Gy/f,12 f和5 Gy/f,8 f联合PD-1/PD-L1抑制剂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更明显,延长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更为明显.

    脑立体定向放疗PD-1/PD-L1抑制剂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及临床预后因素分析

    鹿敏潘春香胡祥坤孙如坤...
    823-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治疗的效果及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90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统计临床疗效、生存时间以及治疗后18个月的生存率.对患者的病历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响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65.56%,患者于治疗过程中骨髓抑制发生率、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44%、57.78%.随访结束,6个月生存率为66.67%,12个月生存率为33.33%,18个月生存率为17.78%.单因素分析发现,临床预后与患者年龄、功能状态(PS)评分、吸烟习惯、体重下降幅度、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有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吸烟、PS评分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化学药物治疗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而患者的临床预后与体重、吸烟、PS评分以及治疗前血小板计数等因素有密切关联.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化疗临床疗效临床预后因素分析

    亮丙瑞林、比卡鲁胺联合阿比特龙治疗高危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展李永强李宏州
    827-830,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亮丙瑞林、比卡鲁胺联合阿比特龙应用于高危前列腺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65例高危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将采用亮丙瑞林联合比卡鲁胺治疗的31例作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比特龙治疗的34例作为试验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3个周期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血清学指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活质量[前列腺癌治疗与功能评价(FACT-P)生存质量量表].结果 试验组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9.41%、47.06%,均高于对照组的6.45%、22.58%(P<0.05).治疗3个周期后,2组ISPP评分、前列腺体积、PSA、VEGF呈下降趋势,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最大尿流率呈上升趋势,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周期后,2组FACT-P评分呈上升趋势,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亮丙瑞林、比卡鲁胺联合阿比特龙治疗高危前列腺癌效果显著,有利于抑制肿瘤进展,优化排尿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亮丙瑞林比卡鲁胺阿比特龙高危前列腺癌生活质量

    膀胱癌患者根治术后合并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王阳李新悟段启新李征...
    831-83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膀胱癌患者根治术后合并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膀胱癌根治术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被诊断为前列腺癌,统计术后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生率.另收集患者的年龄、膀胱癌分期等资料,统计对比合并前列腺偶发癌与未合并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各项临床资料的差异;同时统计分析合并前列腺偶发癌患者的病理特点;于术后进行随访,统计所有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75例患者中,合并前列腺偶发癌的共有18例,发生率为24.00%(18/75);合并前列腺偶发癌的患者年龄高于未合并前列腺偶发癌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术前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前列腺特异抗原(PS A)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18例合并前列腺偶发癌的患者其临床分期大部分局限于pT2内,其中pT,有10例(55.56%),pT2有5例(27.78%),pT3有3例(16.67%);采用Gleason score评分对患者评估,其中<7分11例(61.11%)、=7分5例(27.78%)、>7分2例(11.11%);术后随访成功60例,生存率为80.00%(60/75),其中11例死于膀胱癌,4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膀胱癌根治术后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生率较高,大多局限于pT2内,且Gleason score评分多数≤7分,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生对膀胱癌患者总体生存率无显著影响.

    膀胱癌前列腺偶发癌临床病理特征生存率

    不同手术方式对中期妊娠卵巢肿瘤患者的应用效果

    陈艳鸿王勤黄亮
    834-836,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中期妊娠卵巢肿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60例中期妊娠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行腹腔镜手术的32例作为腹腔镜组,行开腹手术的28例为开腹组.统计2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比较2组术后24 h、48 h切口疼痛程度(VAS评分)、妊娠结局、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出生后6个月Gesell评分.结果 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2组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腹腔镜组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切口 VAS评分低于开腹组(P<0.05).2组流产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Gesell评分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中期妊娠卵巢肿瘤安全可行,具有良好妊娠结局,对新生儿发育无影响,与开腹手术相比,优势在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

    妊娠卵巢肿瘤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

    IMRT、3D-CRT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治疗宫颈癌的效果及预后比较

    曾庆范王颖拓华松
    837-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调强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治疗宫颈癌(CC)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将86例ⅡB~ⅢB期CC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2组,IMRT组(n=43,采用IMRT)与3D-CRT组(n=43例,采用3D-CRT),2组均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治疗,比较2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水平、放射性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IMRT组近期疗效为83.72%,高于3D-CRT组的74.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MRT组癌类抗原125(CA-125)与癌胚抗原(CEA)水平均低于3D-CRT组(P<0.05).IM-RT 组放射性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3D-CRT组(P<0.05).治疗后IMRT组生活质量核心调查评分表(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3D-CRT组(P<0.05).结论 IMRT、3D-CRT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治疗CC短期疗效相当,但IMRT抗CC作用更强,且不良反应少,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腔内近距离放疗宫颈癌肿瘤标志物安全性

    ff-IMRT与HT对宫颈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王鹏飞钱玉红张慧敏
    841-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ff-IMRT)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对宫颈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宫颈癌患者资料,根据其放疗方案将其分为IMRT组(ff-IMRT+同步化疗,n=28)和HT组(HT+同步化疗,n=32).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放疗靶区剂量分布情况.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组计划靶区适形度指数高于IMRT组,均匀性指数和靶区最大剂量低于IMRT组(P<0.05),靶区平均剂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和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62%β4.38%,均低于IMRT组的75.00%、67.86%(P<0.05);两组1年内复发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f-IMRT与HT均对宫颈癌患者病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整体疗效无较大差异,但相较于ff-IMRT,HT治疗过程中辐射范围更均匀,同时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降低辐射最大剂量,尽可能减少对周围器官组织的辐射损伤,降低放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安全性相对更高.

    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螺旋断层放射治疗宫颈癌近远期疗效不良反应

    宫颈癌腹腔镜根治术的疗效及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秦琪宋易坤李彤
    845-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经腹腔镜治疗后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治疗有效率.方法 收集78例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统计临床治疗有效率、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将患者分成手术部位感染组和未感染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宫颈癌腹腔镜根治术的总有效率为93.59%;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17.95%(P<0.05);体质量指数、手术持续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糖尿病以及IL-6、IL-1β和TNF-α水平等因素与手术部位发生感染具有关联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体质量指数、手术持续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是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宫颈癌腹腔镜根治术具有良好疗效,但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较高,临床上可根据本研究列出的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从而有效降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手术部位感染影响因素疗效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

    李娅婷
    849-851,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MM患者临床资料,将50例单纯MM患者设为对照组,将33例合并骨髓纤维化的MM患者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采用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并收集疾病分期、分型及遗传学特点相关资料,分析2组疗效及疾病分期、分型、遗传学特点间差异,并随访3年,比较2组预后间差异.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DS分期、ISS分期、MM分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SH、1q21扩增、D13S319缺失、IGH断裂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临床疗效偏差,易出现FISH、1q21扩增、D13S319缺失、IGH断裂阳性情况,且整体预后欠佳.

    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纤维化临床特征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