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黄欧平

双月刊

1001-5930

syazzz@163.net

0791-88329442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

实用癌症杂志/Journal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凭着对杂志精品意识的执着追求,编辑出版了今天这样一本学术先进、编校规范、印刷装帧独具风格的精品杂志,使它能在广阔的医学期刊领域里,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特别是在肿瘤学期刊园地里,亨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虎杖苷通过调节癌基因表达对小鼠骨肉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张春旭季泽娟王军建刘方娜...
    1045-1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虎杖苷通过调节癌基因对小鼠生长骨肉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58只小鼠皮下注射U2OS细胞悬液建立骨肉瘤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虎杖苷低剂量组、虎杖苷中剂量组、虎杖苷高剂量组和顺铂组.虎杖苷低、中和高剂量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虎杖苷50、100和200 mg/kg;顺铂组小鼠腹腔注射顺铂2 mg/kg,1次/天,连续5 d;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测定肿瘤质量,计算抑瘤率;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形态;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qRT-PCR法检测c-Myc、p53和PTEN mRNA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c-Myc、p53、PTEN、Bax和Bcl-2蛋白水平.结果 模型组肿瘤细胞形态正常,核大深染,细胞膜完整;虎杖苷低、中和高剂量组以及顺铂组细胞核染色不同程度变淡,细胞核固缩,细胞密度降低,细胞出现坏死,细胞核出现分裂,其中以顺铂组和虎杖苷高剂量组最为显著.与模型组比较,虎杖苷低、中和高剂量组以及顺铂组肿瘤质量、p53和c-Myc mRNA水平、Bcl-2、p53和c-Myc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且顺铂组<虎杖苷高剂量组<虎杖苷中剂量组<虎杖苷低剂量组;而细胞凋亡率、PTEN mRNA以及Bax和PTEN蛋白相对表达量水平升高(P<0.05).与虎杖苷低剂量组比较,虎杖苷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以及顺铂组抑瘤率升高,且顺铂组>虎杖苷高剂量组>虎杖苷中剂量组(P<0.05).结论 虎杖苷通过促进抑癌基因表达,抑制促癌基因表达,调节细胞凋亡相关蛋白,促进癌细胞凋亡,抑制骨肉瘤生长.

    骨肉瘤癌基因凋亡虎杖苷

    lncRNA CCAT1通过miR-490-3p对膀胱癌细胞化疗耐药的影响

    张慧明乔庆东李志慧常海青...
    1050-1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lncRNA CCAT1通过miR-490-3p对膀胱癌细胞化疗耐药的影响.方法 构建膀胱癌细胞T24耐顺铂细胞株.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lncRNA CCAT1与miR-490-3p的结合、miR-490-3p与KDM7A mRNA-UTR的结合.敲低lncRNA CCAT1或敲低KDM7A或过表达miR-490-3p后,检测耐顺铂细胞株的凋亡水平.结果 顺铂处理后,相对于对照膀胱癌细胞系T24,膀胱癌顺铂耐药细胞系T24的凋亡水平显著下降(P<0.05).敲低LncRNA CCAT1后顺铂使膀胱癌顺铂耐药细胞系T24的凋亡水平显著上升(P<0.05).过表达miR-490-3p后,相比于LncRNA CCAT1突变型,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发现LncRNA CCAT1野生型的荧光素酶活性下降(P<0.05).过表达miR-490-3p后,顺铂使膀胱癌顺铂耐药细胞系T24的凋亡水平显著上升(P<0.05).过表达miR-490-3p后,相比于KDM7A-3 UTR突变型,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发现KDM7A-3UTR野生型的荧光素酶活性下降(P<0.05).过表达miR-490-3p后,膀胱癌顺铂耐药细胞系T24中KDM7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敲低miR-490-3p后,膀胱癌顺铂耐药细胞系T24中KDM7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上升(P<0.05).敲低KDM7A后,顺铂使膀胱癌顺铂耐药细胞系T24的凋亡水平显著上升(P<0.05).结论 lncRNA CCAT1/miR-490-3p/KDM7A促进了膀胱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抵抗.

    lncRNACCAT1miR-490-3pKDM7A膀胱癌耐药

    《实用癌症杂志》2024年征稿征订启事

    1053页

    不同乳腺癌细胞株胞外囊泡特性和差异miRNA自噬通路靶基因分析

    吕爽贾永峰包玉龙施琳...
    1054-1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乳腺癌细胞株EVs特性和所含miRNA的数量和功能差异.方法 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对正常乳腺上皮细胞HMEC和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CF-7进行培养,通过纳米粒径分析对胞外囊泡颗粒大小和含量分布,利用投射电镜观察胞外囊泡形态,采用Western bolt检测胞外囊泡膜蛋白标记物CD63.通过转录组测序对胞外囊泡中miRNA进行差异分析,利用GO和KEGG分析差异miRNA靶基因.结果 通过多峰粒径分析显示,HMEC与MDA-MB-231、MCF-7胞外囊泡粒径分布、含量有所不同.三株细胞均可检测到具有典型特征胞外囊泡和标记物CD63的表达.HMEC、MCF-7、MDA-MB-231胞外囊泡中共有已知miRNA分别为613、333、698个.以HMEC为对照,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发现,MCF-7的胞外囊泡中显著上调和下调的miRNA分别为108个和86个,MDA-MB-231的胞外囊泡中显著上调和下调的miRNA分别为135个和246个.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miRNA的靶基因涉及多种生物学功能,尤其细胞自噬.结论 不同乳腺癌细胞株胞外囊泡从直径、数量分布、所含miRNA都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存在差异,不同乳腺癌细胞株之间也存在差异.乳腺癌细胞株胞外囊泡的差异miRNA可能对其自身或作用的靶细胞的自噬水平产生不同影响,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揭示.

    乳腺癌胞外囊泡纳米粒径分析microRNA自噬

    甘草查尔酮A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的作用机制

    王坤侯秀峙张玉盼
    1061-1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甘草查尔酮A对结直肠癌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是否与调控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子与激活子3(STAT3)信号通路有关.方法 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Transwell实验、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0、5、10、20 nmol/ml)甘草查尔酮A对结直肠癌细胞LoVo增殖、迁移、凋亡以及p-JAK2和p-STAT3蛋白水平的影响.用AG490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通过CCK-8、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评估LoVo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结果 5、10、20 nmol/ml的甘草查尔酮A处理LoVo细胞48 h和72 h后的A450值、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迁移数以及p-JAK2和p-STAT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AG490处理LoVo细胞48 h和72 h后的A450值、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迁移数以及p-JAK2和p-STAT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AG490和甘草查尔酮A联合处理LoVo细胞48 h和72 h后的A450值、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迁移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 甘草查尔酮A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并促进细胞凋亡.

    结直肠癌甘草查尔酮AJAK2/STAT3信号通路增殖迁移凋亡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PD-1/PD-L1及相关免疫细胞水平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张瑜白艳丽张腊梅王昭智...
    1067-1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内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PD-1配体(PD-L1)、相关免疫细胞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表达意义.方法 将8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纳为癌变组,同期80例健康体检合格者纳为对照组,采集2组外周静脉血,检测PD-1、PD-L1、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s)标志物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表达水平,术中收集结直肠癌患者癌灶及癌旁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灶及癌旁组织内PD-1、PD-L1及Fox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癌变组患者外周血PD-1、PD-L1及Foxp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癌变组患者术后外周血PD-1、PD-L1及Foxp3水平均较其术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PD-1、PD-L1及Foxp3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癌灶组织内PD-1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癌灶组织内PD-L1阳性表达与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具有相关性(P<0.05);Foxp3 Treg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PD-1、PD-L1及Treg细胞均与结直肠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相关,与结直肠癌发生及发展间均存在联系,三者联合检测可用于评估结直肠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新指标.

    结直肠癌PD-1PD-L1调节性T细胞Foxp3手术前后临床意义

    Hp感染与胃癌组织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MMP-2的表达及其关联性

    陈莉莎吕晓龙张亚丽
    1071-1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组织凋亡抑制基因存活素(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及其两者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12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urvivin、MMP-2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并检测Hp阳性情况,对比不同感染情况胃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及组织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MMP-2表达,采用Spearman分析Hp感染与Survivin、MMP-2表达的关系.结果 Survivin、MMP-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67%、73.33%,均高于癌旁组织的16.67%和13.33%(P<0.05).Survivin、MMP-2表达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无关(P>0.05).Hp阳性65例,阴性55例.Hp阳性组患者肿瘤分化程度为低-中分化、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均高于Hp阴性组(P<0.05),2组年龄、性别、TNM分期、肿瘤直径比较无差异(P>0.05).Hp阳性组胃癌组织中Survivin、MMP-2阳性表达率为87.69%、83.08%,均高于Hp阴性组的63.64%和61.82%(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p感染与Survivin、MMP-2表达呈正相关性(γ=0.357、0.349,P<0.05).结论 Survivin、MMP-2表达均与胃癌发生有关,且Hp感染能够增加胃癌组织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MMP-2表达.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存活素基质金属蛋白酶-2

    HER-2蛋白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MSCT征象的相关性分析

    王江平宋晓丽罗洪建
    1075-1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HER-2蛋白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1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MSCT检查,并采集病理标本经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ER-2表达情况,分析HER-2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MSCT征象的关系.结果 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HER-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表达患者低分化率明显高于HER-2(++)表达患者,HER-2(+++)表达患者有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HER-2(++)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表达患者静脉期CT值(HU)明显低于HER-2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表达与HER-2(+++)表达患者的表面毛糙、溃疡、系膜淋巴结肿大、平扫期CT值(HU)、动脉期CT值(HU)、静脉期CT值(H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R-2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淋巴结转移及MSCT静脉期CT值存在一定关联.

    胃癌多层螺旋CT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临床意义

    FasL、Caspase-9表达水平对肝细胞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预后的判断价值分析

    许冉常永闯杜晓阳曹语嫣...
    1079-1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前后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Fas配体(FasL)、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68例接受介入治疗的HCC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治疗前后HCC患者FasL、Caspase-9水平.统计HCC患者复发情况,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对比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FasL、Caspase-9水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FasL、Caspase-9对HCC患者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FasL水平降低(P<0.05),Caspase-9水平升高(P<0.05).随访结束,介入治疗的HCC患者复发发生率为47.06%(32/68).复发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个数、治疗后FasL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治疗后Caspase-9水平低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OR=2.619,95%CI:1.126~6.092)、治疗后FasL(OR=2.134,95%CI:1.264~3.602)、治疗后 Caspase-9(OR=0.975,95%CI:0.954~0.997)是 HCC 患者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治疗后FasL、Caspase-9及两者联合检测对预测HCC患者治疗后复发灵敏度分别为78.12%(95%CI:59.56%~90.06%)、71.87%(95%CI:53.02%~85.60%)、93.75%(95%CI:77.78%~98.91%),特异度分别为 72.22%(95%CI:54.57%~85.21%)、80.56%(95%CI:63.43%~91.20%)、72.22%(95%CI:54.57%~85.21%),AUC 分别为 0.794(95%CI:0.679~0.883)、0.785(95%CI:0.668~0.875)、0.867(95%CI:0.763~0.937).结论 介入治疗后HCC患者FasL水平降低、Caspase-9水平升高.治疗后FasL、Caspase-9可作为临床评估HCC患者治疗后复发的重要参考指标.

    肝细胞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Fas配体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复发

    血清PCNA、IGF-1的表达与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牛杜娟赵鲁豫程呈
    1084-1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PCNA、IGF-1的表达与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80例肺癌患者和8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0例肺癌患者列为观察组,另将8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列为对照组,并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将治疗后的肺癌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65)和预后不良组(n=15).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并对比分析.分析肺癌患者血清PCNA、IGF-1水平对肺癌预后的预测效能及其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PCNA、IGF-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PCNA、IGF-1的表达水平相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清PCNA、IGF-1表达水平明显更高(P<0.05);与单一血清PCNA、IGF-1检测比较,血清PCNA与IGF-1联合检测在肺癌预后预测中的灵敏度、特异度明显更高(P<0.05);血清PCNA、IGF-1与肺癌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PCNA、IGF-1与肺癌预后具有相关性,可通过检测其表达水平的方式预测肺癌的预后.

    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