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验动物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验动物科学
实验动物科学

荣瑞章

双月刊

1006-6179

sydwkx@sina.com

010-84922374/84922666-3210

100012

北京朝阳区北苑路28号院1号楼9层

实验动物科学/Journal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1984年农业部批准北京农业大学实验动物所创办《实验动物科学杂志》,1985年改为季刊,1987年与北京实验动物学会合办,1988年起,由北京实验动物学会、北京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合办,由北京市科协、市科委主管,改名为《北京实验动物科学》,1991年经科委批准公开出版发行,1994年改名为《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由北京实验动物学学会、北京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并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网。2007年改为《实验动物科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用于小鼠遗传质量评价的核酸标准样品的制备与稳定性验证

    赵蓝魏杰王洪刘巍...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用于 BALB/c、C57BL/6 两种小鼠遗传质量评价的核酸标准样品及引物,并对其完整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方法 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核酸标准样品的纯度和浓度.并按照抽样原则进行存放稳定性和运输稳定性验证.存放稳定性以 4℃、室温(RT)和 37℃这 3 个温度为观测纵坐标,1、2、3、7和 14 d为观测横坐标进行抽样验证;采用保温箱、冰袋和温度计模拟运输条件,分别进行 1、3 和 7d的运输稳定性验证.结果 所制备的 BALB/c 和 C57BL/6 两种核酸标准样品 A260/A280 比值均在 1.7~1.9,平均浓度分别为37.53 和 35.03 ng/μL;稳定性实验表明,两种核酸标准样品及引物在 4℃和室温(RT)两种温度下可以稳定存放14 d,且在运输环境中 7d内也能保持稳定.结论 BALB/c、C57BL/6 两种类型的核酸样品完整性和稳定性良好,可以用于小鼠遗传质量评价.

    小鼠遗传核酸标准样品稳定性

    一种在体标记小鼠精原细胞新生蛋白合成的方法

    邹乾兴梁媛媛沈开元黄萍...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哺乳动物精子发生是一种由一系列生精细胞组成的连续细胞增殖和分化并最终产生精子的过程.然而,生精细胞的蛋白稳态分析仍缺乏有效手段.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一种在体标记并检测生精细胞新生蛋白合成的方法.方法 利用氨基酰 tRNAs结构类似物——嘌呤霉素(Puromycin,Puro)以 65 mg/kg 小鼠体质量的剂量腹腔注射小鼠,1.5 h后,处死小鼠,分离两侧睾丸,其中一侧睾丸用于总蛋白提取,另一侧睾丸用于石蜡切片制备,随后利用 Puro特异性抗体分别通过 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样品中 Puro 的含量及定位.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Puro能够标记总体新生蛋白合成情况;免疫荧光共定位显示 Puro在小鼠睾丸中特异性标记的是精原细胞.结论 Puro能够用于小鼠精原细胞新生蛋白质的在体标记,并可通过相应免疫学技术定量分析新生蛋白合成水平.

    嘌呤霉素精子发生精原细胞新生蛋白合成

    BALB/cSpf小鼠和野生型BALB/c小鼠生物学特性比较

    刘京张甦寅刘刚王亮...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 BALB/cSpf小鼠与野生型 BALB/c(N-BALB/c,N:normal)小鼠生物学特性指标差异,为其实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3~12 周,每周对雌雄BALB/cSpf小鼠和N-BALB/c小鼠生长曲线、采食量、饮水量进行统计分析;取BALB/cSpf小鼠雌性和N-BALB/c小鼠雌性各 30 只,二雌一雄长期同居交配方式繁殖饲养,记录产仔数,产仔性别;采集血液进行 17 项血液生化指标和 22 项血液生理指标测定.结果 BALB/cSpf小鼠和N-BALB/c小鼠采食量和饮水量差异不显著(P>0.05),BALB/cSpf小鼠体质量显著高于 N-BALB/c 小鼠(雌性从第 5 周开始,雄性从第 3 周开始).1~3 胎产仔数及产仔性别差异不显著.雌性 BALB/cSpf小鼠生理指标 WBC、Neu、Lym、RBC、HGB、HCT、MPV、PDW显著高于 N-BALB/c小鼠(P<0.01).雄性 BALB/cSpf小鼠生理指标 WBC、Neu、Lym、Mon、HCT、MCHC显著低于 N-BALB/c小鼠(P<0.01).雌性 BALB/cSpf小鼠生化指标 UREA 显著高于 N-BALB/c小鼠(P<0.05);AST、CK、LDH显著低于 N-BALB/c小鼠(P<0.01).BALB/cSpf小鼠生化指标 TG、TC、LIP、UREA、MgⅡ显著高于 N-BALB/c小鼠(P<0.01);ALT、AST、Glu-G、Ca显著低于 N-BALB/c小鼠(P<0.01).结论 BALB/cSpf小鼠和 N-BALB/c小鼠生物学特性有一定差异.

    BALB/cSpf小鼠BALB/c小鼠生物学特性

    转基因Fah-/-肝损伤小鼠模型的构建

    代路路王弋龙淑娴严家荣...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转基因 Fah-/-肝损伤小鼠模型,探讨其肝损伤的机制.方法 选取 SPF 级 C57BL/6J野生型小鼠作为 WT组.取转基因 Fah+/-肝损伤杂合子小鼠培育后,根据基因鉴定结果选取 6~8 周龄的 Fah-/-纯合子小鼠 24只,分为正常给予 NTBC饮水组、停 NTBC饮水 1 周组和停 NTBC 饮水 2 周组,称量体质量,采血分离血清,进行肝功能生化指标检测,处死动物,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测 Fah 蛋白酶的表达及采用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 Fah蛋白表达.结果 经基因鉴定,成功繁育 Fah-/-纯合子小鼠 24 只,后续用于肝损伤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停 NTBC 1 周组、停 NTBC 2 周组肝功能生化指标 ALT、AST、TBIL与正常给予 NTBC组比较显著升高,而 ALB 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病理 HE染色结果表明,WT组及正常给予 NTBC 组肝组织结构正常,而停 NTBC组出现肝细胞肥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等不同程度的病变,停 NTBC 时间越长,肝损伤的程度越严重;肝组织免疫组化结果表明,WT组 Fah蛋白酶表达为强阳性,正常给予 NTBC 组 Fah 蛋白酶表达阴性,停 NTBC 1 周组和停NTBC 2 周组肝细胞Fah蛋白酶表达弱阳性.Fah蛋白表达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基本符合.结论 成功建立Fah-/-小鼠模型并对其肝损伤机制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实验数据参考.

    Fah-/-小鼠NTBC肝损伤延胡索酸乙酰乙酸水解酶(Fah)

    斑马鱼二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杜晓宇刘天赐张曼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系统研究二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发展机制,构建二型糖尿病斑马鱼模型,并对模型构建情况进行评价.方法 本研究采用葡萄糖浸泡法,将两组野生型蓝斑马鱼养在相同的环境中,光照、喂食、水源等条件一致,实验组斑马鱼隔天浸入 2%的葡萄糖溶液中,历时 28 d,构建斑马鱼二型糖尿病模型.通过观察形态学变化、体质量曲线绘制以及糖脂代谢生化检测等指标来评价模型的构建情况.结果 经过 28 d,实验组斑马鱼体质量增长曲线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诱导过程中,实验组斑马鱼表现出游动速度加快、对环境刺激更敏感、排出白色代谢物等行为学改变,而对照组蓝斑马鱼保持正常游速且排出棕色代谢物.实验组斑马鱼的眼睛呈现出红肿的外观.同时,实验组斑马鱼组织葡萄糖水平、三酰甘油水平以及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隔天葡萄糖浸泡法历经 28d可成功建立二型糖尿病斑马鱼模型,采用行为学观察、体质量增长曲线绘制和糖脂含量生化检测 3 种手段可以评价斑马鱼的疾病状态.

    斑马鱼二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葡萄糖浸泡法

    PVG大鼠生化标记基因的测定

    朱婉月王洪刘巍李欢...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 PVG大鼠进行生化标记基因的测定.方法 依据国家标准 GB/T 14927.1-2008《实验动物 近交系小鼠、大鼠生化标记检测法》测定,随机抽取 4 只 PVG大鼠,取(肺、肾、小肠、睾丸)组织器官进行样品制备,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检测 11 个生化位点(Hbb、Cs1、Alp1、Akp1、Esl、Es3、Es4、Es6、Es8、Es9 和 Esl0).结果 PVG 大鼠 11 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别是 Hbb为 b型,Cs1 为 b型,Alp1 为 b型,Akp1 为 a型,Esl为 a型,Es3 为 d型,Es4 为 b型,Es6 为 b型,Es8 为 b型,Es9 为 a型和 Esl0 为 a型,且均为纯合.结论 PVG 大鼠遗传生化标记结果符合近交系特征.

    PVG大鼠生化标记近交系遗传质量

    单笼和配对饲养对食蟹猴血液学和血清生化、行为学和免疫应激的影响

    赵琪刘永涛汪溪洁兰艳丽...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食蟹猴单笼和配对饲养对于动物的血液学和血生化、行为学和免疫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取约 3 岁食蟹猴,雌雄各 4 只,分别单笼和同性别配对饲养后,于适应期、单笼饲养第 14 天和第 21 天、配对饲养第 14天和第 21 天采集动物血样进行血液学、血清生化和免疫应激指标检测;于单笼饲养第 14~21 天和配对饲养第 14~21 天进行行为学观察.结果 单笼和配对饲养食蟹猴的血液学和免疫应激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血清生化方面,与基础值比较食蟹猴配对饲养后的总胆红素(TBIL)有显著性降低,单笼饲养时的乳酸脱氢酶(LDH)降低明显;配对饲养后食蟹猴的正常行为和积极行为分别增加了 27.93%和 86.10%,异常行为减少 26.31%.结论 单笼饲养和配对饲养对食蟹猴的血液学及免疫应激指标无明显影响;单笼饲养时动物 LDH 降低,配对饲养时动物 TBIL 降低,但均在正常背景值范围内;配对的饲养方式能有效改善食蟹猴的异常行为,提高动物福利.

    食蟹猴单笼饲养配对饲养行为学应激血液学生化

    使用孕酮P4诱导雌鼠同步发情

    李瑞娟陈晓蕾额尔敦达来杨文东...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采用注射孕酮的方式诱导 SD大鼠和 BALB/c小鼠的雌鼠同步发情.方法 在实验第 1 天和第 2天给 8 周龄SD大鼠和BALB/c小鼠的雌鼠注射孕酮激素和注射孕酮量分别为每只 10 mg和 2 mg,连续注射 2 d,第4 天合笼,分别在第 5 天、第 6 天和第 7 天进行检栓.利用见栓后的 SD大鼠假孕鼠进行胚胎移植,选择发情雌鼠与结扎雄鼠交配得到的假孕鼠同步移植作为对照;利用见栓后的 BALB/c小鼠雌鼠冲取囊胚用于胚胎干细胞(ESC)注射.结果 注射孕酮后的 SD大鼠雌鼠单日最高见栓率可达到 44%,整体见栓率能达到 80%以上;注射孕酮后的BALB/c小鼠雌鼠单日最高见栓率可达到 46%,整体见栓率能达到 70%以上;注射孕酮单日见栓率是传统选择发情后合笼见栓的 7~8 倍,整体见栓率是传统方式的 15 倍以上,与传统方法相比,用于准备假孕的SD大鼠雌鼠和供体囊胚 BALB/c 小鼠雌鼠的基础雌鼠数量可降低 10%~20%;SD 大鼠假孕鼠的胚胎出生率较传统方法提高 13%.结论 注射每只 10 mg和每只 2 mg孕酮可分别用于诱导 8 周龄 SD 大鼠雌鼠和 BALB/c 小鼠的雌鼠同步发情,可显著提高见栓率和 SD大鼠雌鼠胚胎出生率.

    孕酮胚胎移植同步发情SDBALB/c假孕鼠囊胚供体

    基于16SrDNA测序技术分析实验用猫的肠道菌群特征

    郑路周子娟侯正梓檀李昶仪...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 16S rDNA高通量测序研究不同品种和不同性别实验用猫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方法 选取实验用猫 21 只,根据实验用猫的品种和性别进行分组,按品种分组(普通组= 12 只、品种组=9 只),按性别分组(雄性组=9 只、雌性组=12 只).采取猫的粪便样本,提取 DNA,PCR 扩增,利用通过 16S rDNA 高通量测序进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的差异分析.结果 实验用猫门水平的优势菌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之和大于96%).属水平相对丰度水平较高的菌群为链球菌属、肠球菌属、欧鲁森氏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柯林斯菌属.性别可对实验用猫肠道菌群的构成产生影响,且雄性猫和雌性猫之间存在丰度有统计学差异的菌种.相较于雌性猫,普雷沃氏菌属、柔嫩梭菌属和土孢杆菌属在雄性猫的肠道中的相对丰度增加(t 检验,P<0.05).结论 利用 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了实验用猫的肠道菌群的组成、丰度等基本特点,并阐述了性别及品种对实验用猫肠道菌群物种组成的影响.

    16SrDNA高通量测序肠道菌群实验用猫

    无菌鼠细菌检测方法的选择与探讨

    韩磊蔡利东李灵恩吴东...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培养法、革兰染色镜检法和 16S rRNA PCR方法对无菌小鼠粪便样品细菌检测的检测性能,为无菌鼠细菌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培养法、革兰染色镜检法、16S rRNA PCR方法,分别检测 GF 小鼠粪便、SPF小鼠粪便以及已知含菌量的测试样品(无菌小鼠粪便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混合,人为制作而成),验证 3 种方法对无菌小鼠粪便中细菌的检测限度;并同时使用 3 种方法检测临床样品,对比 3 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3 种方法在实际检测中的可行性.结果 培养法、革兰染色镜检法和 16S rRNA PCR方法检测灵敏度分别为 102 CFU/g、108 CFU/g和 106 CFU/g,临床样品检测中阳性率均为 1.36%(6/441).结论 培养法、革兰染色镜检法、16S rRNA PCR法 3 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联合使用,取长补短,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

    无菌小鼠细菌检测培养法PCR革兰染色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