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验动物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验动物科学
实验动物科学

荣瑞章

双月刊

1006-6179

sydwkx@sina.com

010-84922374/84922666-3210

100012

北京朝阳区北苑路28号院1号楼9层

实验动物科学/Journal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1984年农业部批准北京农业大学实验动物所创办《实验动物科学杂志》,1985年改为季刊,1987年与北京实验动物学会合办,1988年起,由北京实验动物学会、北京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合办,由北京市科协、市科委主管,改名为《北京实验动物科学》,1991年经科委批准公开出版发行,1994年改名为《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由北京实验动物学学会、北京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并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网。2007年改为《实验动物科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类器官有望成为解决实验动物伦理问题的办法之一

    任美丹朱金墙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验动物伦理问题一直是动物实验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并越来越受关注.随着实验动物"3R"(替代、减少、优化)原则及各种保障实验动物福利法律法规的实施,发展实验动物替代技术势在必行.近年来各种类器官技术飞速发展,并展现出巨大优势,有望成为解决实验动物伦理问题的办法之一.本文综述了动物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类器官的发展与应用,以期为实验动物替代技术的发展以及实验动物伦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

    类器官动物实验实验动物伦理实验动物替代技术

    "一"字型高架迷宫在小鼠行为学测试中的应用

    高明周胡明会周婉晴刘梦迪...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验证"一字型"高架迷宫("—"Maze)测试动物焦虑状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主动激发大鼠、小鼠探索行为,有效解决焦虑三联测试装置(旷场+高架十字迷宫+明暗箱)中高架十字迷宫(EPM)的测试缺陷.方法 ①进行"—"Maze行为学测试,并与 EPM 进行对比;②通过旷场实验和明暗箱实验,检测"—"Maze 对动物有无其他行为影响;③通过药物干预(地西泮,Diazepam,DZP,焦虑症治疗药物),验证"—"Maze 的测试效果.结果 与EPM 比较,"—"Maze开放臂进入时间和次数显著增加(P<0.05,P<0.001);与 EPM 组相比,EPM 组+地西泮组(EPM+DZP)开放臂进入时间和次数显著增加(P<0.05,P<0.01);与 EPM 组相比,EPM+DZP 组旷场中央区运动路程和进入次数显著增加(P<0.05).与"—"Maze 组相比,"—"Maze+地西泮("—"Maze+DZP)组旷场中央区运动路程、进入时间和次数显著增加(P<0.05).与 EPM 组相比,EPM+DZP 组明暗箱明区进入时间和次数显著增加(P<0.05,P<0.01).与"—"Maze 组相比,"—"Maze+DZP 组明暗箱明区进入时间和次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 "—"Maze开放臂进入时间和次数显著优于 EPM,且不会对动物的行为产生其他影响,更加适合于焦虑模型测试,值得进一步研发和推广应用.

    高架十字迷宫一字型高架迷宫行为学焦虑

    亲代叶酸缺乏对子代大鼠体质量变化的影响

    任庆涵张国权李文黄国伟...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亲代叶酸缺乏对子代大鼠体质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 Sprague-Dawley(SD)大鼠生殖实验,采用饲料干预的方法,将雌鼠和雄鼠随机分为 4 组:亲代叶酸均缺乏组(D-D 组,雌鼠和雄鼠饲料中叶酸含量均<0.1 mg/kg);母代叶酸缺乏和父代叶酸正常组(D-N组,雌鼠饲料中叶酸含量<0.1 mg/kg,雄鼠饲料中叶酸含量为2.0 mg/kg);母代叶酸正常和父代叶酸缺乏组(N-D组,雌鼠饲料中叶酸含量为 2.0 mg/kg,雄鼠饲料中叶酸含量<0.1 mg/kg);亲代叶酸均正常组(N-N组,雌鼠和雄鼠饲料中叶酸含量均为 2.0 mg/kg).饲喂饲料至母代大鼠分娩,其子代于出生后 4 周断乳,之后饲喂与其母代一致的饲料至 13 周.监测亲代大鼠体质量、母代大鼠受孕率及产前体质量、子代大鼠摄食量及体质量变化.在此期间,监测亲代及断乳前后子代大鼠的体质量变化.结果 亲代大鼠的体质量均随时间变化而增加,4 组间母代和父代大鼠的体质量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子代大鼠体质量均随时间变化而增加,断乳前和断乳后子代大鼠的体质量变化均表现为 D-D 组低于其他 3 组(P<0.05).结论 未发现叶酸缺乏对亲代大鼠体质量产生影响,但亲代叶酸缺乏可能会降低子代大鼠体质量.

    叶酸亲代子代体质量

    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肾损伤

    牛钰琪王瑾瑾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其肾损伤情况进行评价.方法 选用 4 周龄雄性 SD 大鼠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0 mg/kg)的方法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实验期间观察大鼠一般状态,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称量体质量,以 FBG≥11.1 mmol/L 为 2 型糖尿病成模标准,造模成功后检测 24 h 尿蛋白(urinary protein,UP)、尿肌酐(urine creatinine,UCr)、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含量,取肾组织,计算肾指数(kidney index,KI),HE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肾损伤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体质量、尿肌酐降低,24 h 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含量,肾指数升高(均 P<0.05),肾病理染色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SD 大鼠通过高脂饮食 13周及注射 STZ(30 mg/kg)的方式可建立 2 型糖尿病模型,该模型会产生肾损伤,但肾在光镜下并未出现肾小球硬化、系膜细胞增生、肾纤维化等病理变化.

    链脲佐菌素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

    长爪沙鼠血脂水平随年龄动态变化与分化趋势

    翟亚南孙泉陈柏安卢静...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月龄长爪沙鼠的血脂变化及分化趋势.方法 选取普通鼠饲料饲喂至 2、4、6、8、10、12、14和 16 月龄的长爪沙鼠各 20 只,雌雄各半.动物安乐死后获取血清,用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4 项指标的检测,比较自然生长发育下不同阶段长爪沙鼠的血脂水平,自然分化为血脂正常组及血脂异常组;同时采集肝最大叶标本两份,一份作常规 HE 染色的组织形态学观察,一份作天狼星红染色的胶原纤维堆积观察.结果 2 月龄和 4 月龄组血脂未发生异常,6 月龄沙鼠血清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指标开始出现升高,从 8 月龄开始血脂异常动物与血脂正常动物相比血清 TC、TG 明显升高(P<0.01),8 月龄和 16 月龄血脂异常动物与未发生血脂异常动物相比血清LDL-C明显升高(P<0.01).血脂异常的动物中,8 月龄组占比仅 20%,10、12 及 14 月龄组占比均未超过 50%,16 月龄组动物占比已高达 70%,且雄性动物较多.病理学检查,2 月龄组动物肝代谢旺盛,出现双核肝细胞分裂,无其他异常发现,8 月龄动物开始出现脂肪空泡,至 16 月龄组肝细胞大量死亡,肝索不清晰,肝血窦狭窄,甚至消失,肝细胞发生严重的脂肪变性,14 月龄胶原纤维轻度增多,16 月龄胶原纤维进一步明显堆积.结论 使用普通鼠饲料饲喂至 16 月龄的雄性长爪沙鼠能够出现典型且稳定的血脂异常性状,为研究复制与人类相似病变的自发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提供基础支持.

    长爪沙鼠血脂异常年龄变化

    MIWI蛋白C-端及3'UTR部分缺失小鼠的构建及其表型分析

    鲁悦徐宇君赵婷婷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MIWI蛋白 C-端及 3'UTR 部分缺失突变小鼠的构建,探究该部分缺失对 MIWI 蛋白功能的影响.方法 运用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了 MIWI蛋白 C-端及 3'UTR 部分缺失的雄鼠.首先,通过育性实验明确此突变是否会导致雄鼠不育.其次,通过 HE染色等组织学方法明确雄鼠精子发生缺陷出现的时间点.最后,通过 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探究该雄鼠不育的分子缺陷和潜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结果 育性实验结果显示 Miwi+/Del2 杂合雄鼠完全不育,精子计数显示其精子总数下降了 63%,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Miwi+/Del2 杂合雄鼠中MIWI蛋白显著下降,HE结果显示其圆形精子形态异常,精子涂片结果显示其畸形精子率为 74%,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睾丸鱼精蛋白下降显著,提示精子变形过程中鱼精蛋白产生和(或)替换受影响,无法产生正常的长形精子.结论 成功构建了一种 MIWI 蛋白 C-端及 3'UTR 部分缺失的小鼠 Miwi+/Del2.MIWI 蛋白的C-端缺失可导致雄性不育.

    不育显性遗传Miwi小鼠精子发生

    工业废渣铝灰提取物对大鼠呼吸系统的毒性

    刘兰闵哲李瑞娜吴国泰...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铝灰渣提取物(AAE),构建大鼠肺部吸入模型,检测 AAE 对肺部的影响.方法 针对 AAE 的不同剂量和染毒时间,检测肺部的生理生化特征,以及肺部的炎症程度.结果 雾化吸入 AAE 后,即便低剂量的吸入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导致大鼠的肺损伤,并且损伤程度与吸入剂量和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AAE的吸入所导致的肺部损伤,主要在于 AAE激活了肺部中性粒细胞,进而促使其释放更多的促炎因子 TNF-α、IL-6、IL-1β和炎症介质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结论 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工业固体废物铝灰存在对呼吸道损伤的可能和潜在机制,为促进制铝企业工业废弃物的规范处理提供参考.

    铝灰渣提取物呼吸系统毒性大鼠模型

    敲除SIRT3缓解胶原诱导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的分析

    高萍赵丽薇李瑞生李晓娟...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 CRISPR技术敲除 SIRT3 胶原来诱导建立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分析对其免疫紊乱和软骨损伤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成 WT组(野生型)、KO 组(CRISPR 技术敲除 SIRT3)、WT-RA 组(野生型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KO-RA组(CRISPR技术敲除 SIRT3 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Western blot方法检测 SIRT3、MMP-2、MMP-3、MMP-9 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 CD4+/T淋巴细胞和 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ELISA法检测血清中 Th1(TNF-α、IFN-γ)和 Th2(IL-4、IL-10)细胞因子.结果 与 WT 组比较,WT-RA 组 SIRT3、CD4+、CD4+/CD8+、胸腺指数、脾指数、TNF-α、IFN-γ、MMP-2、MMP-3、MMP-9 水平显著升高,CD8+、IL-4、IL-10 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 KO组比较,KO-RA 组 CD4+、CD4+/CD8+、胸腺指数、脾指数、TNF-α、IFN-γ、MMP-2、MMP-3、MMP-9 水平显著升高,CD8+、IL-4、IL-10 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 WT-RA 组比较,KO-RA 组 SIRT3、CD4+、CD4+/CD8+、胸腺指数、脾指数、TNF-α、IFN-γ、MMP-2、MMP-3、MMP-9 水平显著降低,CD8+、IL-4、IL-10 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利用 CRISPR技术敲除 SIRT3 缓解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造成的免疫系统的紊乱和软骨组织的损伤.

    SIRT3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紊乱软骨损伤

    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高凝状态小鼠模型的研究

    陈文轩罗小英全志浩胡学瀚...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高脂饲料喂养 KM 小鼠造成小鼠血液高凝状态的可行性,为高凝状态的研究提供合适、简便的动物造模方法.方法 将 KM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组用高脂饲料(脂肪供能占比 60.65%)喂养.于第 30 天测量小鼠体质量并采尾静脉血测定小鼠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通过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小鼠血液凝血指标的差异,判断高脂饲料喂养是否能够造成小鼠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结果 在相同的饲养条件及采血止血方式下,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通过高脂饲料喂养 30 d 后,KM 小鼠体质量明显升高(P<0.001),PT、APTT 明显缩短且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实验组小鼠血液呈现高凝状态.结论 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可成功构建 PT、APTT 缩短的小鼠高凝状态模型.

    高凝状态小鼠模型高脂饮食

    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株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刘甦苏杨远松吴勇赵皓阳...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Sabin株的荧光定量 PCR 检测方法,为 PV 病毒载量检测提供快速、精准的检测方法.方法 首先,针对PV的 3 个血清型VP1 基因编码特异序列构建标准质粒;其次,将经 PCR鉴定和测序分析验证的质粒按 10 倍稀释制作标准曲线,从而建立检测 PV 的 SYBR Green 荧光定量 PCR(qPCR)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最后,将本方法用于检测经减毒活疫苗株感染人源化小鼠模型组织中的病毒载量.结果 经 PCR 鉴定和测序分析,标准质粒序列正确;PV 3 种血清型的标准曲线特异性好,log拷贝数与 Ct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性系数(R)均大于 0.99,扩增效率在 99%~110%,检测灵敏度为10 copies/μL,高于普通 PCR 100 倍.荧光定量 PCR 反应的扩增曲线呈 S型,且熔解曲线主峰单一,表明特异性较好,扩增条件可靠.应用该方法检测感染后 hPVR 小鼠模型的不同组织的病毒载量,发现仅在脊髓和脑组织中检测出 PV,呈现神经组织噬性.结论 本文建立的 SYBR Green荧光定量 PCR 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可用于检测感染的 hPVR小鼠模型组织中的病毒载量,为后续研究 PV 发病机制及 PV 疫苗体内安全性及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方法.

    脊髓灰质炎病毒qPCR方法病毒载量小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