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石油工程建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石油工程建设
石油工程建设

张其滨

双月刊

1001-2206

sygcjsbjb@163.com

022-66310255/57/58/3155/2291

300451

天津市塘沽区津塘公路40号

石油工程建设/Journal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石油工程建设》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一级刊物。本刊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管,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集团)公司主办,创办于1975年,是我国石油石化基建工程领域创办最早的专业技术刊物。专门报道油气田、油气管道、油气储罐、炼油厂、化工厂、石油化工联合企业的工程建设和技术改造等。主要栏目有研究探讨、专题综述、焊接技术、防腐保温、施工安装、机具设备、西气东输、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材料、检测技术、清洗技术、起重吊装、事故处理、信息综括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值模拟的管道凹陷回弹再圆过程研究

    王海艳张虎何子龙罗凯...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管道凹陷形成及回弹再圆过程对管道安全性的影响,进一步指导内检测数据的应用.基于Workbench软件的静力学分析平台,通过数值模拟完成了压头加载、压头卸载和施加内压过程,分析了压头形状和尺寸、管道材质、管道管径和壁厚、凹陷深度和内压、凹陷位置等因素对回弹及再圆系数的影响,并对回弹及再圆系数进行了非线性回归,最后对开挖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回弹系数与径厚比、压头尺寸呈反比关系,与凹陷深度呈正比关系;再圆系数与径厚比、压头尺寸、凹陷深度、内压呈反比关系;回弹及再圆系数回归方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96%、1.24%,证明了回归结果的准确性;管道开挖前,应对内检测得到的管顶或管底凹陷深度进行重新核算,以满足管道修复或清管器通过的要求.

    凹陷回弹再圆静力学非线性回归内检测

    受限海域海底管道S型起始铺设安装分析

    程培亮尚敏梅致宇
    7-1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在狭窄的码头边缘进行海底管道铺设,需要借助锚桩和码头系缆柱进行起始锚点的布设.结合某新建海底管道,研究了锚点位置、张紧器张力对管道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锚点位置对管道起始铺设响应的影响不明显,张紧器张力对锚点拉力影响显著.通过计算分析得出:该新建海底管道在起始铺设过程中上弯段和垂弯段的最大应力满足要求,使用系数小于0.87,最大弯曲应变小于0.205%;局部屈曲校核系数小于1,静态起始铺设分析满足规范要求,满足起始铺设施工要求.

    海底管道起始铺设受限海域锚点系缆柱张紧器

    文昌9-7导管架中心桁架非滑道建造关键技术

    汤乾宇井元彬刘赞赞冯加伟...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文昌9-7油田开发项目按期投产,通过导管架常规滑道建造方案与中心桁架非滑道建造技术比选,创新性地采用了中心桁架非滑道建造技术,仅用5个月的时间完成了16 000 t级导管架的总装工作,极大地缩短了导管架建造总装周期,有效保障了文昌9-7导管架按期建造完工装船出海.通过场地布置及建造方案研究、中心桁架运输方案研究和风险控制措施研究,确保了文昌9-7导管架中心桁架非滑道建造方案的有效实施.该技术可极大节省导管架建造对于滑道资源的占用,相较于传统滑道建造技术,非滑道建造技术具备的优点主要有:施工周期短,可提高工程进度;成本较低,可降低工程投资;施工精度高,可保证建造质量.

    深水导管架建造中心桁架转运非滑道建造

    浅海弃置固定式海洋平台再用于风力发电技术研究

    陈同彦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埕岛油田弃置平台再利用和海上能源低碳开发,通过埕岛海域风能资源可用性评估研究、弃置平台承载能力时效性和加固技术研究、风力发电接入现有油田电网方案的影响研究,形成了浅海弃置固定式海洋平台改造成风力发电平台再利用技术体系.研究表明:埕岛油田海域风能资源丰富,具备弃置固定式平台改建风力发电平台的资源条件;桩基承载力不足是制约弃置固定式平台改建为风力发电平台的关键因素;建立的桩基加固技术可提高弃置平台的桩基承载能力.通过弃置平台安装可行性及经济性研究,证明对部分承载能力较高的埕岛海域浅海弃置固定式海洋平台改造成风力发电平台,并借助已有电缆接入就近的海上变电站,从工程技术、经济和电网运行上都具有可行性.

    埕岛油田弃置固定式海洋平台风力发电再利用

    环境因素对FPSO船体月池定位影响的研究

    荆鹏孙云虎刘荣坤杨青峰...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FPSO船体集成过程中,温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对精度控制的影响不可忽视.以近期完工的国内某FPSO项目为例,研究了在干坞条件下,下塔体与船体集成时,船体月池中心点作为下塔体定位的基准点,受温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位置产生变化的现象.通过测量实验定性定量地分析了月池中心因环境变化而产生位置变化的原因和规律,进而提出在温度较为恒定的夜间时段进行下塔体精确定位和焊接施工的建议.

    月池下塔体温度定位

    本期广告索引

    26页

    超深水混合立管系统静态构型及受力分析

    罗对禹冯士伦李旭苑健康...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合立管系统连接FPSO是超深水采油的重要方式.针对超深水混合立管系统,考虑软管、浮筒和立管的相互作用,建立整个系统的有限元模型,计算混合立管系统的静态位移构型和张力、弯矩,揭示混合立管的位移和张力、弯矩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软管在静水中达到静力平衡时,面内偏移量最大,垂向偏移量次之,受重力和浮力作用影响,构型与空气中差异较大;软管与FPSO连接处的张力最大,与浮筒连接位置的张力次之,弯矩极值在软管中部;混合立管系统最大张力位于立管与浮筒连接处,系统弯矩极值在立管底部.

    超深水混合立管系统构型张力弯矩

    管道穿越岩溶段综合探测方法研究及应用

    牟晓东
    32-3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管道定向钻穿越工程需提前查明岩溶裂隙地层发育状况,为穿越工程设计提供依据.跨孔弹性波层析成像和电磁波层析成像方法在岩溶裂隙调查中具有明显优势,但存在单一反演多解性和局限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弹性波CT和电磁波CT联合反演方法,实施过程简单,反演收敛稳定,克服了单一反演多解性和局限性的问题.该方法的技术路径是将电磁波观测场强数据等效转换为弹性波旅行时,然后同弹性波数据进行联合迭代反演.数值模拟分析表明,能够对直径为孔距1/10的溶洞实现准确成像,比单独反演精度更高.实际应用中,对16对弹性波数据和13对孔电磁波数据实施了三维联合CT反演,对岩溶裂隙发育的空间展布进行了精细刻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管道穿越岩溶探测电磁波CT弹性波CT联合反演

    大口径长输管道交叉穿越已建管道安全性分析

    张进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长输油气管道建设进程的日益加快,新建管道交叉穿越已建管道的情况日益增多.为研究新建管道交叉穿越已建管道的施工安全性,以某项目新建大口径天然气管道交叉穿越已建管道为例,介绍了交叉穿越施工方案;采用理论分析方法计算了已建管道最大允许悬空长度,为新建管道交叉穿越已建管道的施工作业提供了理论依据;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管沟基坑开挖后及回填后,已建管道的受力和位移状态.结果表明,当交叉穿越施工处管沟的开挖宽度为5m时,已建管道悬空长度满足安全要求;管沟基坑开挖后及回填后已建管道承受的最大MISES应力均小于管道许用应力,且已建管道的位移量也满足规范要求.该方法对于分析类似新建管道交叉穿越已建管道的施工安全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大口径长输管道交叉穿越已建管道安全性分析

    注水井井口增压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马文娟李栋朱治国张桂迎...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华北油田第三采油厂注水井欠注问题中单井油压高、注水困难的问题,通过对常见的增压泵和增压方式进行优选,并利用物联网云技术,形成智能化井口增压注水系统.筛选得到的往复泵利用活塞交替进行吸入和排出,以曲柄连杆机构驱动,有效压头高,能够满足注水井的高压注入需求,适用于输送小流量、高压力、高黏度的液体;井口增压中单泵对单井注入,技术参数易于匹配,工况状态接近,对注水井启动压力抬高的适应性强,易于达到最佳的能量利用状态,且减少了注水泵与注水井之间的能量损耗,避免了注水管网大规模的提压改造,适用于注采效果好、区域系统管线更换成本高的边缘零散井;局部增压在计量站或阀组间注水压力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增压,增压范围以最高油压井为依据,适用于局部区域管线承压强、相对独立的注水困难井集中且数量较多的区块.针对增压泵运行可靠性要求高、管理难度大的难题,进行智能化井口增压注水系统设计,利用物联网云技术,将增压注入、安全保护、数据采集、自动调控、远程监控等集成为一体,可以实现无人值守.

    注水井欠注局部增压井口增压往复泵智能化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