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油气与新能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油气与新能源
油气与新能源

双月刊

2097-0021

bjb901@263.net.cn

010-82383252、82383411

100083

北京海淀区志新西路3号938信箱

油气与新能源/Journal Petroleum Planning &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管;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主办;由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彩南油田作业区协办。《石油规划设计》是石油行业综合指导性技术核心期刊;旨在促进石油工程高新技术发展,提高规划、勘察、设计整体水平;以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和科技法律、法规,贯彻主管部门领导指示和战略部署,传播技术经济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为主要任务。本刊内容丰富、栏目多样,是石油行业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及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石油规划设计》是领导决策的必读资料。栏目多样:辟有综述、专论、专家访谈录、经济、政策与法规、勘察、设计、重点工程、技术(会议)专辑、计算机应用、信息与自动化、科技、标准、管理、问题探讨、经验介绍、科技成果、专题讲座、资料、读作编者专栏。读者对象为从事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管道输送工程、油气加工与综合利用工程及相关工程规划、勘察、设计、科研、管理、标准化和计算机应用,以及施工、生产和教学工作的领导以及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氦气全产业链发展现状与展望

    张哲黄骞王春燕柳英明...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氦气供应短缺、产业发展基础薄弱,过去长期处于"有业无链"状态.近年来,国内自给率虽大幅提高、并于 2023 年首次实现对外依存度低于 90%,但因自产气量基数较小,尚未形成完善可靠的氦气"产供储销贸研"全产业链.结合全球氦气产业链发情况,基于中国氦气产业链资源、生产、供应、储存、运输、销售、技术和装备等全链现状,分析认为:2025 年起,全球氦气供需双涨,远期或将呈供应宽松态势;未来 5 年内,随着国内自产气量稳定增长和进口渠道的开拓,预计中国氦气将呈自产和进口"两旺"局面,保供能力将大幅提升,同时国内超低温领域科技攻关厚积薄发,正在攻关的关键技术及装备逐步进入应用推广阶段,中国氦气产业链发展必将迎来长足进步,预计很快形成完善可靠的产业链.建议中国加大氦气资源勘查力度,深入夯实资源基础,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尽快形成关键装备的系列化、工业化产品,同时依托气田开发和液化天然气国际合作机制,积极构建稳定供应的多元化进口保障体系,从而实现中国氦气的安全可靠供应和产业健康发展.

    氦气产业链供应储运市场现状发展趋势

    基于多目标决策优化的加氢站选址动态模型

    黄靖元于姗王登海饶家豪...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氢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能量高、用途广泛的二次能源,也是未来中国能源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氢能的开发和利用是全球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方向,加氢站作为氢能利用基础设施,是整个氢能产业链的关键,加快加氢站的建设对氢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氢能产业链基础和相关氢能政策,为加氢站的建设布局提供参考;综合分析出加氢站选址的重点考察因素,并利用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每个因素的权重占比,得出了盈亏情况占比最大的结论;结合数学建模计算,建立了加氢站盈亏平衡的动态预测模型;通过对川渝地区 5 个加气/加油站点进行实地调研,得到了最优选址的盈亏平衡分析.以此研究为例,形成系统的加氢站布局选址的研究方法,为相关企业布局加氢站业务提供重要支撑和参考.

    氢能加氢站选址模型

    国际原油市场2023年回顾和2024年展望

    张庆辰仇玄张迪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国际油价在"OPEC+"产量政策、美联储货币政策、地缘局势动荡等因素影响下震荡加剧,对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巨大挑战.以国际油价演变为主线,从供需、地缘、金融等角度回顾了 2023 年国际原油市场的特点:从需求侧看,欧美需求由"降"转"稳",中国、印度两国带动全球原油需求稳定增长;从供给侧看,"OPEC+"坚持减产保价策略不动摇,美国、伊朗成为主要增产国;叠加地缘冲突加剧、欧美央行维持高利率,国际油价宽幅波动,布伦特原油均价为 82 美元/桶,同比下降 16.8%.立足关键要素的边际变化,从需求增幅收窄、"OPEC+"延长减产、美元进入降息周期及地缘博弈持续等维度展望了 2024 年国际原油市场,得出全年油价或同比小幅上行的结论,以期为油气行业生产经营提供决策参考.

    国际原油市场供应需求油价

    车用氢能发展难点与对策

    罗艳托于东阳朱建兴邓钰暄...
    25-3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背景下,国内加快能源转型步伐,交通运输业作为第三大碳排放行业,加快向电、氢转型.分析了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站的发展现状,从产业链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国内车用氢能发展的"车贵""氢贵""站贵"等三大痛点,认为深层次的原因是燃料电池、车辆生产和加氢站设备生产存在技术瓶颈,关键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加氢站建设及运营成本高,电解水等制氢成本高等.最后,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分别提出了降低车用氢能成本的突破路径,指导行业良性发展.

    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制氢储氢运氢

    天然气长输管道低碳优化运行模型

    刘恩斌彭勇喻斌杨毅...
    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低天然气长输管道生产运行中的碳排放量,基于不同能源结构背景,建立了一种天然气长输管道低碳运行模型,用于计算天然气管网运输过程中多能源的碳排放量及能耗.采用一种改进的粒子群算法(NHPSO-JTVAC)求解该模型并给出最优调度方案.以西气东输二线和三线西部并联管段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现有系统中的碳排放量减少了 28.80%,能耗降低了 23.05%;若将风电与光电等新能源引入管道系统,碳排放量会减少 32.20%,能耗会降低22.11%.鉴于光伏发电相对于风力发电较为稳定,建议分时段引入光电以减少碳排放量.

    天然气管道优化NHPSO-JTVAC算法碳排放新能源

    气体杂质对CO2物性和管输特性的影响

    李欣泽冉颜旗耿宇李建邺...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CO2 管道输送是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重要环节.利用PR(Peng-Robinson)方程对管输不同相态纯CO2 物性参数进行了计算,并拟合了密度与温度、压力的相关经验公式;采用PR方程开展了含H2S、H2、CH4、N2、O2 等气体杂质CO2 多元体系物性、相特性计算.依托某油田CO2 管输示范工程,利用OLGA(全动态多相流模拟计算软件)和HYSYS(石油化工工艺流程模拟软件)计算分析了输送含有不同杂质种类和含量的CO2 气源对于增压功率、换热功率,管道沿程温降、压降,以及管输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质通过影响泡点线、露点线使两相区扩大,其中H2 和N2 扩大的区域最大;H2、CH4 和H2S会增大站场压缩机和换热器总功耗;杂质的添加将增大管道沿程温降和压降,其中H2 的影响最大;H2S会略微增大管输能力,其他杂质均会降低管输能力.

    二氧化碳杂质物理性质管输特性

    不同压力下氢气超声速膨胀凝结特性

    边江张泽瑜甘宇杨文...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氢气液化所需温度远低于天然气,需要设置更繁琐的深冷环节,液化流程复杂、占地面积大、投资成本高.超声速膨胀液化是一种新兴的气体液化分离技术,具有流程密闭、节能环保、成本低等优势.因此,提出将超声速膨胀液化技术引入氢气液化领域,并且为探究其可行性,基于流体力学计算软件FLUENT中的SIMPLE算法和k-ω湍流模型,采用Gyarmathy液滴生长模型,研究了氢气在不同入口压力(1.05 MPa、1.10 MPa、1.15 MPa)条件下的超声速流动与凝结特性.结果表明,氢气高速膨胀引起的低温效应将使氢气自发凝结,导致在短距离内快速形成液滴,证实了超声速氢气液化技术的可行性;氢气入口压力的提高,可有效增加氢气在Laval喷管入口的过冷度,从而使得气体凝结起始位置前移,增大液滴粒径,提高Laval喷管液化效率.

    氢气液化超声速凝结特性Laval喷管

    基于低温液化技术的CO2捕集流程设计及分析

    李子博张勇王彦军王军...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工业生产中实现CO2 减排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也是应对全球变暖的重要技术路线.CO2 捕集技术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低温液化法具有可行性和经济性.利用工艺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低温液化分离CO2 工艺进行全流程模拟,选择 3 种物性方法对混合气的泡露点线进行模拟分析,基于某公司排放的含有高浓度CO2 的CO2/N2 混合气为碳源,并对比文献数据,选择PR(Peng Robinson)状态方程作为本工艺的物性方法.分析了液化压力和温度对混合气液化率及CO2 纯度的影响,以CO2 液化率不低于 90%、纯度不低于 99.5%为目标,确定了最佳液化条件.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优化了冷却介质流量、冷凝温差、蒸发温度等工段参数,在最优条件下,CO2 液化率达 91.80%、纯度达 99.50%,液化单位总能耗最低为 12.22 kW·h/kmol.该研究可为低温液化分离CO2 工艺设计与性能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低温液化气液相平衡AspenPlusCO2/N2混合气

    适用于海洋运输的储氢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何玥晟陈严飞饶云松钟文军...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对"碳排放"能源策略的推进,氢能因其环境友好、质量能量密度高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不同国家与地区间对氢能需求的增加和差异性,促使氢气海洋运输逐渐发展.针对目前常用的液氢(LH2)、有机液体储氢(LOHC)和氨等适用于海洋运输的储氢技术,梳理其原理、储运方式、优缺点和面临的问题,并阐明了液氢、LOHC和氨在海洋运输中存在的挑战,为中国储氢技术和氢气海洋运输的发展提供参考,以期推动储氢技术在工业化上的进一步应用.

    氢能储氢技术原理液氢有机液体储氢海洋运输

    乙烯绿色低碳生产技术进展

    王红秋侯雨璇黄格省
    74-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与产业的有效结合推动乙烯工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从装置结构、涂层材料、动力供应、原材料等方面综述了乙烯绿色低碳生产技术进展.提出通过炉管强化传热技术、炉管涂层技术与新型炉管材料的应用优化裂解炉热效率;有机框架材料等新型分离材料具有优化乙烯分离过程的潜力;可再生能源装机和消纳能力的提高,为乙烯装置的电气化提供了绿色基础;采用生物质、废塑料、二氧化碳等原料替代化石原料将从原料端实现乙烯生产的绿色化.此外,生产过程智能化以及用能清洁化等也将在减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乙烯装置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乙烯裂解炉电气化